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作者:李剑鸣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8.5(7.9折) 定价  ¥1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0063000
  • 条形码:9787310063000 ; 978-7-310-0630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历史文献和印第安学研究者提供的大量丰富的材料,严谨的逻辑和思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对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500年来的历史文化关系进行了富有独到见解的考察。这部专著富有说服力地论述了印、白文化关系尤其是文化冲突的渊源、历程和后果,指出文化冲突的实质是文化征服,“征服和反征服成了印、白文化的主流;详细分析了美国政府以同化为目标的“文明开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征服;并从各个时期和侧面考察了这种文化征服遭到了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宣告破产;论文还历数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暴力杀戮和驱赶、文化征服和同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空前灾难,同时也客观地论证了美国印、白文化冲突和交往对北美的历史发展客观上带来的一些正面效果;文章还分析了白人社会被迫由文化征服为主转向推行文化多元主义政策及其意义。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目录

本书以美国历史文献和印第安学研究者提供的大量丰富的材料,严谨的逻辑和思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对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500年来的历史文化关系进行了富有独到见解的考察。这部专著富有说服力地论述了印、白文化关系尤其是文化冲突的渊源、历程和后果,指出文化冲突的实质是文化征服,“征服和反征服成了印、白文化的主流;详细分析了美国政府以同化为目标的“文明开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征服;并从各个时期和侧面考察了这种文化征服遭到了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宣告破产;论文还历数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暴力杀戮和驱赶、文化征服和同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空前灾难,同时也客观地论证了美国印、白文化冲突和交往对北美的历史发展客观上带来的一些正面效果;文章还分析了白人社会被迫由文化征服为主转向推行文化多元主义政策及其意义。
展开全部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节选

  3.保留地制度的功能  在这种情势下,美国政府只得采取新的措施来处理土地和种族问题,这种新的措施便是保留地制度。保留地(reservations)是美国政府通过条约为土著部落划出的居住和活动区域,范围明确和相对固定,印第安人不得随意离开,其他人亦不能擅自进入。美国只承认部落对保留地享有临时的居住权,所有权仍属美国。推行保留地制度的目的,首先仍然是压缩印第安人的土地,满足白人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实行种族隔离和在保留地进行“文明开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动机。可见,保留地制度和迁移政策在目标上如出一辙,只不过两者的实际后果有许多不同。   建立保留地的*早尝试始于殖民地时期。那时,殖民当局把一些弱小而又对白人友好的部落集中安置在固定的区域,由白人进行管理,引导他们学习“文明”生活方式。建国初期,美国政府也曾为东部一些部落划出这种类型的保留地。  但到了19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人移民越过密西西比河,向远西部移动,边疆地区的文化冲突和种族摩擦,便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核心的问题仍然是争夺土地资源的生存竞争。白人社会此时不仅在物质和技术上已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人口大大超过印第安人,有实力强迫他们屈服于白人的扩张要求。至于如何去做到这一点,则仅只是一个手段问题。19世纪40年代末,联邦印第安人事务局长奥兰多·布朗提出,要给西部各部落划定活动区域。他在1850年的年度报告里进一步完善了这个设想,并计划在保留地进行“文明开化”。继任的卢克·李在布朗设想的基础上,制订了“李方案”,其要点是:压缩各部落的活动范围,把印第安人迁入若干保留地,使之远离移民路线和白人定居点;每个保留地均有严格的边界,印第安人如加以反抗,即以军队进行弹压;保留地由联邦实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各州不得插手;同时对保留地居民实行“文明开化”。这个方案得到美国政府决策者的首肯,被迅速付诸实行。内战以后,美国政府挟战争胜利之余威,对西部各部落频繁用兵,至80年代中期大体完成了武力征服,所有部落都被迫接受保留地制度。美国政府设立保留地管理处,并向每个保留地派驻管理官员。管理官员的职责,一般是控制部落的财产和基金,发放联邦配给和年金,监督印第安人的活动,执行改造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化”计划。  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以后便失去了活动自由,也不复能取得传统的生存资源,他们的社会活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不时有印第安人越出保留地边界而返回故地,或狩猎,或袭击白人社区,或抢夺财物,但他们在整体上已不再对白人社会构成多大的威胁。他们与白人社会基本隔绝,保留地形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  美国政府对隔绝中的印第安人加紧推行文化改造。白人社会长期以来认为,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与基督教文明完全对立,对美国人的习俗和价值观念也构成潜在威胁,而把他们拘禁在保留地,有助于清除他们的传统文化,促使他们接受白人的生活方式。卢克·李在提出保留地方案时就建议说:“在此同时,政府要向他们供应牲口、农具和可供衣着的有用材料,鼓励和帮助他们建立舒适的住宅,为他们提供教育、智性、道德和学校方面的设施。”①当时有人预计,在保留地首先使印第安人由猎人变成农夫,做到生产自给,同时使他们免受“坏”白人的恶劣影响,并借助教育让他们学会体力劳动技能,传播基督教以使他们信仰上帝,*后再建立法制以保护其私有财产权利;如此按部就班,经过25-30年的努力,庶几可以完成文化上的同化。②  1867年,美国政府派出杜利特尔委员会,在西部调查印第安人的状况,发现由于战争、疾病和生存资源匮乏,西部各部落人口锐减,生活贫困,如果不很快把他们迁入保留地,改造成“文明人”,他们便难免灭绝的厄运。⑧次年,“和平委员会”更是直接把“文明开化”作为解决西部印第安人问题的唯一办法:“白人和印第安人必须融为一体共同占有这块大地,否则,其中一方就必须放弃它。如果以往他们能够共同生活的话,那么印第安人应当通过这种接触很快获得开化,战争也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家承认,这本应是有益于印第安人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却不能共同生活,所以只能在西部辟出一些地区留给印第安人,组建几个领地,并尽快使印第安人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  1874年,民族学家约翰·W.鲍威尔率领史密森学会考察团,对科罗拉多河谷的部落进行调查,然后就如何使保留地更有利于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要点是:发给印第安人的所有补贴,要尽可能用于引导他们工作,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人,*好把补贴作为劳动的报酬;不能供给他们成衣,而只发给布匹,让他们学会自己缝制衣服;也不要发给他们帐篷,以免他们继续其流动生活,应当为他们建造住房以供长期定居;为每户提供奶牛,使他们逐渐聚敛财富;帮助他们从事农业,派遣白人工匠到保留地传播各种生产技术;建立医疗站;开办学校向他们传授工作技能和英语。总之,要把保留地变成“生产与文明的学校”。  1880年,印第安人事务局在给保留地管理官员发布的详细指示中,有三项涉及“文明开化”问题。第231条规定,管理官员的首要职责在于引导印第安人从事文明的劳动,能否做到这一点,将与其他情况一起作为考核管理官员工作成败的标准;第232条规定,不能让任何印第安人无所事事,如果农业劳动容纳不下所有人手,则应开发其他行业;第233条规定,管理处所属农场应当成为教育印第安人如何工作的学校,同时*好鼓励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农场,以培育其财产观念,促使他们逐步走上自给自足的生活道路。  上面这些材料表明,对印第安人进行文化改造,进而实现同化,以便从根本上消除种族冲突,乃是保留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

文化的边疆:美国印地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 作者简介

李剑鸣,男,1960年6月生,湖南常德人,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著有《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