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社会机器人走进家庭——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084864
- 条形码:9787513084864 ; 978-7-5130-848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社会机器人走进家庭——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可供新闻传播和机器人开发及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参考,也可供对智能传播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通过理论分析、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考察在中国社会情境下日常生活中实际用户对社会机器人的使用,分析公众对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的接受意愿,探讨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社会机器人走进家庭——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将社会机器人这一议题带入传播学领域,分析家居情境下社会机器人使用者的经验和公众对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的接受意愿,探讨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本书有三个特点:**,系统介绍社会机器人、人机传播等概念,为相关研究添砖加瓦;第二,定性和定量研究兼备,系统诠释人工智能进入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三,详细描绘中国社会情境下用户对以社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驯化,是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具体映射。
社会机器人走进家庭——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目录
1.1社会机器人与日常生活
1.2社会机器人——类人的“传播者”
1.2.1社会机器人的发展
1.2.2社会机器人的定义和特性
1.3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1.4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用户对社会机器人的感知与评价
2.1.1用户对社会机器人的感知
2.1.2人机交互视角下社会机器人的使用
2.2公众对社会机器人的接受、采纳与扩散
2.2.1信息传播技术的采纳与扩散
2.2.2西方情境下社会机器人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2.3传播的进化:人机传播
2.3.1人机传播的缘起、概念化
2.3.2人机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异同
2.4理论框架
2.4.1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的理论
2.4.2行动者网络理论
2.4.3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和技术的驯化理论
2.4.4现象学社会学
2.5具体研究问题的细化
2.6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框架
3.2基于深度访谈的研究
3.2.1为何采用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
3.2.2深度访谈的实施
3.2.3访谈对象样本的选取与概括
3.3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
3.3.1为何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3.3.2问卷调查的实施
3.3.3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3.3.4问卷调查样本特征
3.4小结
第4章 社会机器人进入家庭:用户的驯化
4.1研究路径:信息传播技术与日常生活
4.1.1社会机器人为何会进入家庭
4.1.2媒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驯化
4.2驯化的步骤:机器人使用形式的稳定化过程
4.2.1购买的驱动力
4.2.2摆放的位置
4.2.3“镶嵌”在日常生活中
4.2.4意义的建构
4.3能动的用户创造的使用类型图谱
4.4用户眼中社会机器人的混合身份
4.4.1作为“她/他、它”的社会机器人
4.4.2作为中介、代理者的社会机器人
4.4.3作为陪伴者的社会机器人
4.4.4作为用户身份标签的社会机器人
4.5社会机器人的使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4.6小结
第5章 社会机器人早期使用者的用户类型
5.1社会机器人早期使用者群体特征
5.2社会机器人早期使用者的类别
5.2.1年轻父母:热情的早期采纳者
5.2.2儿童: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
5.2.3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享受科技红利并连接家庭
5.2.4单身青年:注重生活品质和展现身份特征
5.3小结
第6章 网民对社会机器人的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1基于文献和深度访谈提出的研究假设
6.1.1因变量
6.1.2新增的自变量
6.1.3其他自变量
6.1.4人口统计学变量
6.1.5问卷的量表指标设计
6.2描述性统计
6.2.1网民对社会机器人承担不同社会职责的接受意愿
6.2.2网民对社会机器人四类社会角色的接受意愿
6.2.3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3社会机器人作为工具代理者的接受意愿影响因素
6.3.1数据分析路径
6.3.2社会机器人作为工具代理者的接受意愿的逻辑回归分析
6.3.3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社会机器人作为工具代理者的接受意愿
6.4社会机器人作为专业技能者的接受意愿影响因素
6.4.1社会机器人作为专业技能者的接受意愿的逻辑回归分析
6.4.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社会机器人作为专业技能者的接受意愿
6.5社会机器人作为家庭看护者的接受意愿影响因素
6.5.1社会机器人作为家庭看护者的接受意愿的逻辑回归分析
6.5.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社会机器人作为家庭看护者的接受意愿
6.6社会机器人作为家庭成员的接受意愿影响因素
6.6.1社会机器人作为家庭成员的接受意愿的逻辑回归分析
6.6.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社会机器人作为家庭成员的接受意愿
6.7小结
第7章 社会机器人走进家庭的展望
7.1人口统计学因素和对社会机器人的接受意愿与使用
7.2社会影响因素和对社会机器人的接受意愿与使用
7.2.1社会因素和人际传播:减少不确定性
7.2.2感知流行:机器人作为潮流和未来趋势的表征
7.3机器人功能感知和对社会机器人的接受意愿与使用
7.4个人特质和对社会机器人的接受意愿与使用
7.4.1隐私悖论:在隐私和便利之间权衡边界
7.4.2机器人影视文化消费:认知更多元
7.5对人机传播的讨论
7.5.1人机传播中的说服效果
7.5.2人机传播中“礼貌的老年人”
7.5.3人机传播中“理解”的重要性
7.5.4将人际传播规则运用于人机传播
7.6社会机器人创新被接受与扩散的可能路径
7.6.1接受社会机器人在家庭中使用的潜在可扩散人群
7.6.2基于中国社会情境的讨论
7.7人工智能改变日常生活的展望
7.7.1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机器人化
7.7.2社会机器人成为一种环境
7.7.3用户对社会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的思考
7.7.4社会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带来的隐忧
7.7.5人机关系:应摒弃二元对立视角
7.8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8.1研究结论和局限
8.1.1研究结论
8.1.2研究局限
8.2研究启示
8.2.1理论启示
8.2.2对机器人设计者的启示
8.2.3对媒介报道框架的启示
8.2.4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访谈提纲
附录B受访者信息素描
附录C网民对社会机器人的态度和接受意愿调查问卷
社会机器人走进家庭——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黄莹,女,1985年8月出生。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为加拿大数字媒体中心、西门菲莎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移动传播、数字媒体的社会使用、智能出版等;曾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省部级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4项。多篇研究发表于《新闻界》,《中国出版》, 《中国编辑》、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 Learned Publishing, 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等SSCI和CSSCI权威期刊,曾获国际传播学会(ICA)地区年会“优秀论文奖”。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2¥14.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