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说武当秘技系列:武当密传短棍
-
>
国际象棋入门 修订本
-
>
社区晨练丛书:四十二式太极剑(附VCD)
-
>
西北八门拳技踪述
-
>
高校网球教程
-
>
健身气功图解:八段锦 五禽戏 易筋经 六字诀
-
>
武当流通门技击阐秘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74756
- 条形码:9787511574756 ; 978-7-5115-7475-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本书特色
学校体育作为国家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也是全面发展时代新人、培育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本书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溯源、发展阶段作出了简要概述,罗列了学校体育发展转变的总体要求、内容、要素优化、思路转变的联系,详细阐述了学校体育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发展转变。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对我国学校体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如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溯源、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学校体育的发展转变,即总体要求的转变、学校体育发展转变的具体内容、学校体育发展转变要素优化、学校体育发展转变的思想联系。本书立于体教融合背景下,详细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发展转变,列举在这一趋势转变成功的域外典范,分析了我国“体教融合”的转变方略。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目录
**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述……………………………………………… 001
**节 近代学校体育发展溯源… …………………………………… 002
第二节 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阶段… ……………………………… 009
第二章 学校体育发展转变……………………………………………… 017
**节 学校体育发展转变的总体要求… …………………………… 018
第二节 学校体育发展转变的内容… ………………………………… 020
第三节 学校体育发展转变的要素优化… …………………………… 023
第四节 学校体育发展思路转变的联系… …………………………… 029
第三章 学校体育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发展转变…………… 031
**节 “体教结合”的形成溯源… ………………………………… 032
第二节 “体教结合”发展新方向——“体教融合”… …………… 049
第三节 我国“体教融合”转变方略… ……………………………… 055
第四章 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发展与创新… …………………………… 071
**节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其改革与创新… ……………………… 072
第二节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优化与发展… ……………………… 075
第三节 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发展与创新… ……………………… 115
第四节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及其改革与创新… ……………………… 121
第五节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及其创新与完善… ……………………… 128
第五章 学校体育学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 133
**节 学校体育学科建设概述… …………………………………… 134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新使命与学科依据… …………………………… 150
第三节 学校体育教育学科建设的分析… …………………………… 154
第六章 学校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 ………………………………… 177
**节 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 178
第二节 学校体育文化的多元化传播… ……………………………… 185
第三节 学校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 ……………………… 196
参考文献… …………………………………………………………………… 203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节选
**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述 与体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春秋时期就初见端倪,比如传统六艺中的“射、御、乐”等。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主,注重德育和智育,整体上说,当时的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文教和武教在唐代推行文举和武举双重科举制度。宋朝比较重视武学,但主要目的是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的体育内容并不相关。清末,随着国门被迫打开,客观上引进了新的教育思想,清政府创立近代学堂,开始传授专门有关体育的教学内容。因此,对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概述,主要从近代开始梳理。 **节 近代学校体育发展溯源 一、近代学制建立之前的学校体育(1840~1902) 近代学制确立以前,学校的体育形式多种多样,这是由学堂的特性决定的。比如,清朝贵族学校的体操课程以传统体操教学内容为主,在洋务学堂和维新时期的学堂中引入了“兵式体操”的内容,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以近代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主。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形态以传统体育教学和“兵式体操”教学为代表,清政府企图通过学校中的军事训练来替代体育教学,以巩固封建统治,因此,学校里体育教学的军事色彩较为浓厚,军事目的较为突出。 (一)“废科举、兴学堂”前的学校体育 在建立近代学校以前,清朝贵族学校的体育课程都以骑射为首,即使是文科的举人、进士也要求骑射,否则不予录取。另外,当时各处设有“武学馆”,是习武之人获取功名的主要场地。直到废止科举制度,这些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洋务派兴办学堂时期的学校体育 洋务运动时期,教育制度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模式,洋务派并开设近代学堂,引入西式体育教育内容,自此,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缺少体育课程的格局被打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然而,洋务派在学堂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开展军事训练内容,企图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 洋务派设立的学堂形式有语言学堂、军事学堂和工业技术学堂,后两者呈现“西化”特征,旨在培养军事化人才,服务于“洋务建设”,学习的内容有仿制西方的机械和大炮,效仿西方的体操和兵法。在军事学堂中,开设“体操科”以培养军工类的技术人才,学制多为一年,且除中文、兵操外的教学课程由一位外国教习包揽,还为学生提供了操练和实习的机会。 (三)维新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清朝的腐败,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推崇变法,其中以维新运动为代表,还专门开设了“新式学校”,作为培养变法人才的主阵地。“新式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德育和智育为主,重视体育教学,强调课内外都需要学习必要的体操内容,同时将西式的体操内容纳入教学纲要之中,以京师大学堂为代表。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除京师大学堂之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均被废止。 京师大学堂设置了专门的体育课程,并规定了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在空闲的时间,需要练习体操内容,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四)教会中的学校体育 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的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试图将西方的宗教思想撒播下去,并设置了专门的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十分推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项目,同时引进了先进的体育器材和设施,比如足球、篮球等,这些体育竞赛项目基本上都是在教会首先开始传播,之后普及其他性质的学校。 学校教学中,除了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还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穿体操服,规定必须经过上级的批示才能请假。此外,还规定了体检事项并设置了专门的校医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近代学制建立后的学校体育(1902~1912)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置了“体操科”,并规定了学时和内容要求。此外,还颁布了相关的学堂章程将学堂分为文科和实科(我国现代文理科的雏形),体育教学内容以柔软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 在壬寅—癸卯学制时期,学堂开设的体操课程一周3课时,占比较少,并随着学段的升高,体操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减少。体操内容有普通体操、有益运动和兵式体操。普通体操有准备法、徒手操等;兵式体操有个人教练、野外演习等。体操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如出一辙,比较单调,并且体育教学对象只面向男生,直到《女子教育章程》的颁布,这一情况才有所转变。 此外,这时的学校体育教学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主要是效仿日本的体育教学制度,学制、课程目标、内容甚至是口令都是照搬,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迫。此时的学校体育教师主要由退休的退伍军人担任,但这些教员并没有系统地学习体操课的专业内容,导致部分学校的体操课程流于形式,体操逐渐被兵式体操所替代,体操课变成队列练习。 三、“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1912~1920) 壬子—癸卯学制时期,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一系列新的教育制度得以建立。这一时期的学校都开设了体操课,并且女生也有了学习体育课程的权利,并且不需要学习兵式体操,体操内容以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在中小学堂中,体育以游戏的形式为主,体操教师仍以退休士兵为主,课程内容借体操的外衣行军事训练之实。 民国初期的体育课程,实际是对清朝体育课程的沿袭,效仿的都是日本的体育课程教育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认识到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是不可取的,学校的体育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具体如下。 (1)体育教学内容以《中华新武术》为基础,加强对武术的研究。 (2)引进西方先进的体育设施。 (3)对研究人员进行激励,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 (4)注重课外活动;优待体育教员。 (5)对学生的体操学习成果和教员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精气神等方面的状态)。 在这一阶段,学校的体育呈现出“双轨制”特征,除了练习普通体操和军事体操,还引入了以田径和球类为主的课外运动项目,丰富了体育内容,推动了近代体育的发展。 四、“壬戌学制”时期的学校体育(1920~1927) “壬戌学制”的颁布,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标准。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弘扬平民教育。 (3)实现民众的个性发展。 (4)推动国民经济。 (5)重视生活教育。 (6)推动教育的普及。 (7)地方教育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事实上,“壬戌学制”效仿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我国的体育教学发生重大变革,进入了新时期。 自此,学校体育的“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中小学的兵式体操内容被剔除,体育教学内容以球类、游戏和普通体操为主。但是,由于田径和球类体育竞赛在当时十分盛行,导致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面向的是少数学生,旨在培养专业的运动员,教育内容没有得到普及。 “壬戌学制”反映了当时西方的新自然主义体育思潮,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并要求以孩子为中心。体育教学的内容除近代传统体育项目以外,还包括了现代生理卫生与保健知识,在各个学段都提出了相应的体育课程目标,并认为体育运动必须遵从儿童的本性,以发挥儿童的个性。在中学阶段,学校实行了分科选科制、学科和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校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是对西方先进国家体育模式的照搬,忽视了国内的现状,呈现“全盘西化”的特点,体育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娱乐性和个人的自由发展,阻碍了我国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表现为:军国主义教育思想;蔡元培五育中的体育观(强调体与德智美并重);毛泽东体育观(提出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新体育思想(宣扬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出现批判军国主义教育的思潮)。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思考 作者简介
林晓滔,女,土家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赛艇裁判,贵州民族大学教师,曾主持省级课题2项,撰写论文10余篇,2018年被团中央学校部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曾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贵州省第八届、第九届运动会的裁判员“体育道德风尚奖”,并取得贵州省贵州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二等奖”和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力量锻炼
¥34.6¥48 -
运动营养全书
¥97.3¥128 -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运动训练学
¥43¥60 -
运动生理学应用指南 动作训练与营养表现的科学原理 第2版
¥97.3¥128 -
走路瘦肚
¥22.4¥29 -
乒乓球
¥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