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族歌剧四十年

民族歌剧四十年

作者:李梓郡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7.8(7.2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族歌剧四十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4052050
  • 条形码:9787104052050 ; 978-7-104-0520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族歌剧四十年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表演史论梳理,以文化自信视域和角度来探索与总结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及相关理论。在借用“文化碰撞理论模式”分析中西歌剧(戏剧曲艺)艺术的结构关系中,可以看出“文化碰撞论”在概括、揭示民族歌剧生成的文化背景,分析艺术家在表演实践中形成的写实与写意辩证统一和多元演唱技法兼备兼善等问题上,所具有的阐释优势和理论意义。为民族歌剧的表演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理论视角和可资参考的艺术思路。

民族歌剧四十年 目录

前言 绪论 **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说 一、中国歌剧 二、中国民族歌剧 三、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方法 **章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发展概述 **节 复苏与继承(1976--1996) 一、文艺思想的解放 二、西方表演思潮的深入影响 三、多元探索之《党的女儿》 第二节 借鉴与融合(1996--2006) 一、正歌剧表演艺术的经验 二、音乐剧表演艺术的经验 三、表演蓄积的释放——《野火春风斗古城》 第三节 创新与发展(2006--2016) 一、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与民族歌剧复排简况 二、《江姐》——红岩精神的现代诠释 三、《白毛女》——延安文艺的现代重构 四、《小二黑结婚》——“山药蛋派”的现代传承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 **节 传统戏曲“唱念做”的融合借鉴——孔德成表演艺术 一、在《白毛女》中的表演及杨白劳形象塑造 二、在《白毛女》中的歌唱艺术 三、孔德成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高素质“民美戏”的自由转换——彭丽媛表演艺术 一、在《党的女儿》中的表演及田玉梅形象塑造 二、在《党的女儿》中的歌唱艺术 三、在其他歌剧中的经典演绎 四、彭丽媛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贡献 第三节 舞台表现的高度“生活化”——戴玉强表演艺术 一、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表演艺术 二、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歌唱艺术 三、杨晓冬舞台形象的塑造 四、在其他歌剧中的经典演绎 五、戴玉强对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四节 “写实”原则下的综合技术运用——雷佳表演艺术 一、在《白毛女》(2015版)中的表演艺术 二、在《白毛女》(2015版)中的歌唱艺术 三、用声音塑造人物 四、在其他歌剧类型中的经典演绎 五、雷佳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五节 其他著名演员的表演艺术 一、黄华丽:“民美并蓄”的杨母 二、吴碧霞:“中西合璧”的小芹 三、程桂兰:“多元兼善”的玉梅 四、表演艺术新锐的涌现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表演理论的探索 **节 民族歌剧表演三个初创理论概述 一、文化碰撞理论模型及中西歌剧(戏曲曲艺)艺术碰撞论 二、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写实写意辩证统一论 三、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多元演唱技法兼善论 第二节 同源与借鉴——与戏曲结缘 一、“唱”——“多声腔”的参与 二、“念”——民族式的“宣叙” 三、“做”——写意式的表演 第三节 趋同与吸收——容括西方歌剧质素 一、“声”——用“声音”塑造角色 二、“台”——用“潜台词”构思角色 三、“表”——用“体验”接近角色 第四节 求同与存异——建构表演理论的基本路径 一、以戏曲声腔诠释人物性格 二、以体验演说表达人物情感 三、以虚实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章 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节 艺术审美朝向对受众的引导 第二节 一度创作——作曲家的使命 第三节 二度创作——表演本质的提高 一、“表演基础”歌唱的确立 二、“动词核心”情感的捕捉 三、“歌剧总谱”思维的建立 第四节 “尝试”——接通的意义 一、培养模式的接通 二、院团创演的接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居其宏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 歌剧表演艺术家孔德成访谈录 附录三 歌剧表演艺术家雷佳访谈录 附录四 “首届中国歌剧节”活动纪实 附录五 “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活动纪实 附录六 “首届北大歌剧论坛”会议记录摘要
展开全部

民族歌剧四十年 作者简介

李梓郡,山西临汾人, 201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歌剧史、歌剧美学、歌剧表演理论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曾在《文艺研究》、《音乐研究》、《艺术评论》、《当代电影》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