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7762
- 条形码:9787030737762 ; 978-7-03-07377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 本书特色
本教材由全国多所院校、医院从事教学和临床一线的教师、学者悉心 编写而成。
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 内容简介
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使教材建设更好更全面地服务医学检验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与论证,坚持传承与创新,全面贯彻专业教学标准,以求突出职业教育教材的实用性,体现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特色。本书分为22章,内容包括绪论,微生物分布与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常见感染性标本采集与运送,病原微生物感染检验技术,细菌耐药及其检测,细菌基本性状,常见病原性球菌检验,常见肠道杆菌检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检验,弧菌科细菌检验,弯曲菌属与螺杆菌属细菌检验,其他苛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检验,常见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检验,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细菌检验,厌氧菌检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检验,临床常见病原性真菌检验,病毒的概述,常见病毒及检验,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将相关实验技能要求融入教材相应的微生物学检验的内容中,不再单独设立。同时,本书配有PPT、微课视频等数字资源以便于师生教与学使用,每章后附目标检测题,便于学习以及提升学习效果。
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
第2节 临床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检验 3
第3节 感染性疾病和临床微生物学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5
第2章 微生物分布与生物安全 9
第1节 微生物的分布 9
第2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1
第3节 医疗废物消毒处理 16
第3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22
第1节 微生物的感染 22
第2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25
第3节 医院感染 27
第4章 常见感染性标本采集与运送 33
第1节 采集原则和采集指标 33
第2节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35
第3节 标本的验收 37
第4节 微生物的保藏与管理 37
第5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检验技术 40
第1节 形态学检验 40
第2节 分离与培养 44
第3节 细菌代谢产物检验 48
第4节 其他检测技术 53
第5节 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微型化及自动化技术 55
第6章 细菌耐药及其检测 58
第1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58
第2节 体内抗菌试验 62
第3节 体外抗菌试验 63
第4节 分枝杆菌药敏试验 67
第5节 厌氧菌药敏试验 68
第6节 细菌耐药性机制及检测 68
第7章 细菌基本性状 72
第1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72
第2节 细菌的生理 79
第3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83
第8章 常见病原性球菌检验 89
第1节 葡萄球菌属 89
第2节 链球菌属 92
第3节 肠球菌属 97
第4节 奈瑟菌属 99
第9章 常见肠道杆菌检验 105
第1节 概述 105
第2节 埃希菌属 108
第3节 志贺菌属 111
第4节 沙门菌属 113
第5节 其他常见肠道感染杆菌 116
第10章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检验 126
第1节 假单胞菌属 127
第2节 其他假单胞菌 129
第3节 其他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130
第11章 弧菌科细菌检验 137
第1节 弧菌属 137
第2节 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 143
第12章 弯曲菌属与螺杆菌属细菌检验 148
第1节 弯曲菌属 148
第2节 螺杆菌属 151
第13章 其他苛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检验 155
第1节 嗜血杆菌属 155
第2节 军团菌属 157
第3节 布鲁氏菌属 160
第4节 鲍特菌属 162
第14章 常见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检验 167
第1节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167
第2节 革兰氏阳性需氧芽孢杆菌属 174
第15章 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细菌检验 179
第1节 分枝杆菌属 179
第2节 放线属与诺卡菌属 184
第16章 厌氧菌检验 189
第1节 概述 189
第2节 梭状芽孢杆菌属 191
第3节 无芽孢厌氧菌 196
第17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检验 201
第1节 螺旋体 201
第2节 支原体 204
第3节 衣原体 206
第4节 立克次体 208
第18章 临床常见病原性真菌检验 211
第1节 真菌概述 211
第2节 浅部感染真菌 215
第3节 深部感染真菌 217
第19章 病毒的概述 224
第1节 病毒的基本特性 224
第2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29
第3节 病毒感染的检验 232
第20章 常见病毒及检验 238
第1节 呼吸道病毒 238
第2节 肠道病毒 242
第3节 肝炎病毒 244
第4节 疱疹病毒 252
第5节 反转录病毒 256
第6节 虫媒病毒 259
第7节 出血热病毒 261
第8节 其他病毒与朊粒 263
第21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67
第1节 概述 267
第2节 血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70
第3节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73
第4节 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76
第5节 痰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79
第6节 脓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82
第7节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84
第8节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87
第22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 291
第1节 检验前质量保证 291
第2节 检验中质量保证 292
第3节 检验后质量保证 294
参考文献 296
目标检测题参考答案 297
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 节选
第1章绪论 第1节 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数千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它们虽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对保证自然界食物链的形成,维持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特征有:个体微小,微米或纳米为其测量单位;结构简单,真菌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和核仁,病毒等无细胞结构;种类繁多,可达数十万种以上;分布广泛,在土壤、空气、水、动物和人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等均有微生物的存在;代谢旺盛,新陈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产生变异。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要把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予以改造、控制和杀灭。现代微生物学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和层面的不同,形成了多个分支。按现代应用领域可分为医学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等。按特定微生物群类可分为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还有按微生物寄居的生态环境的不同分为环境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微生物学不断地发展。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研究人类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诊断及防治的微生物学分支学科。目的是控制和消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标。 考点:微生物、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分类及作用 (一)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regnum,kin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但在同一菌种中,仍有某些性状存在差异,故在种之下还有亚种(变种)、型、菌株(品系)等级别。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细菌分类单位是科、属、种,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科、属之间还可添加族。目前国际公认和普遍采用的细菌分类系统是《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现已更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它是*具代表性的、具有极高参考价值和全面系统的细菌分类手册,每隔一段时间修订一次,自1923年第1版出版至今已发行至第9版(1994年)。第9版手册,着重于在表观特性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分类、数值分类,特别是DNA相关分析,以及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在生物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对细菌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体现了细菌分类的研究从表观向系统发育体系的发展。 真菌分类主要依据有性生殖的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真菌分类系统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于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在《真菌学词典》中提出的分类系统。该系统遵从生物的分类等级,真菌属于真菌界(Fungi),在*新的分类界以下分为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壶菌门等4个门。由于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囊虫壁的超微结构类似于真菌细胞,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应属于真菌,将其称为卡氏肺孢菌。 病毒的分类法采用1966年成立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所构建的由科、亚科、属、种分类单位构成的病毒分类系统,将病毒分为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在临床应用中不同种的病毒亦可按其感染途径或感染部位分类,如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肝炎病毒等。 通常,微生物按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和化学组成等的不同,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prokaryocyte)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eukaryocyte)型微生物三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该类微生物体积细微,能通过滤菌器,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须在易感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其代表为病毒(virus),无蛋白质外壳只有核酸的类病毒或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的朊粒亦属此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该类微生物由单细胞组成,无完整的细胞核,仅有分化程度低的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DNA和RNA同时存在,染色体为单个裸露的DNA分子。胞质内含物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等。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等的结构和成分与细菌接近,故均被列入广义的细菌范畴。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该类微生物大多数由多细胞组成,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胞质内含物有完整的如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其细胞壁由纤维素、几丁质构成。代表微生物为真菌、藻类等。 (二)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植物表面、人类和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它们的个体虽然微小,但它们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利用不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生长繁殖,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故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它们在食品工业、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及人类日常生活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生产酱、醋、酒类等,又如医药领域可利用微生物制造抗生素、维生素、辅酶、激素、细胞因子等,在环境保护领域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降解有毒物质等。此外,微生物还在疫苗、基因制剂生产和生物制药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考点:微生物的分类及其作用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是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微生物对地球上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以及在食物链的形成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又为人类所利用。因此,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有益和必需的。 在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是无害的,有的还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如寄居在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等能向宿主提供必需的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这类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如大肠埃希菌一般在肠道中不致病,在泌尿道或腹腔中就会引起感染。少数微生物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的病害,这类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考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2节 临床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检验 一、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亦称诊断微生物学(diagnostic microbiology),是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的一个学科,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它侧重于研究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进一步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及促进人类健康的工作中,检验医学的作用愈发重要,它不仅与患者、医护工作者息息相关,还与整个医院的诊疗水平紧密关联,准确的检验结果不仅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还可以指导治疗、评价效果。临床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征。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少数是有害的。能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有毒力的病原微生物和无(或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以往认为是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感染性疾病,更有一些以往只对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因其变异而引起了人类的感染,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二是对感染性疾病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感染性疾病是威胁公众健康和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各种病原体新型变异株、耐药株不断增加及毒力超强的病原体的出现,造成区域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的风险随之倍增,也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充分运用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医生提供患者的临床诊疗信息和适当的临床标本后,高效、快速、安全、准确地分离与鉴定出标本中的病原体并反馈给临床医生,这一方面尤其重要和迫切。 三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除完成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外,还要开展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要对多重耐药菌株进行监测,为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资料与提供依据。这就要求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不但要全面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等的知识,还要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加强与临床医生,甚至与患者的沟通,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包括用药禁忌及其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状态和机体免疫状态等),有目的地选择试验的抗菌药物,防止出现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四是对医院内感染进行监控。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在控制医院内感染研究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不仅要对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发生因素进行研究,还要在开展实验监测、针对性地提供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研究,细致严格地做好对医院环境、器械的微生物学调查,把好消毒灭菌物品无菌监测关,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不断加强医院内感染宣教与培训,推动医院建立和执行好卫生制度,落实各项措施,做好生物安全防范,以避免大规模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控制传染与流行。 此外,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还要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通过沟通,一方面可推广检验项目,做好对疑难检验报告的解释与咨询,提高检验结果的临床认可度,提升检验部门在疾病诊疗中的学术地位;另一方面了解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反馈,有利于加强对检验质量的控制管理,促进检验水平的提高。 考点: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目的是为感染性疾病提供微生物学诊断,以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故应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如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正确鉴定及快速发出检验鉴定报告,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其基本任务中*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实验室诊断,通过对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制订策略。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工作中,基本任务主要有: 一是指导或进行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这是关系到微生物检出率高低的重要步骤。 二是根据获得的患者全部临床信息,勾画微生物学检验的*佳方案或检测程序。
-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及报告
¥4.5¥5 -
中医基础理论
¥19.8¥24 -
老年健康管理实务
¥44.6¥59.8 -
临床免疫学
¥18.7¥34 -
针灸医籍选(供针灸专业用)
¥26.9¥30 -
护理学基础
¥1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