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学术经典?葛剑雄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007422
- 条形码:9787572007422 ; 978-7-5720-074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学术经典?葛剑雄卷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地理学师生等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经典之作,彰显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追求。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学术经典?葛剑雄卷 内容简介
葛剑雄师从谭其骧院士,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本书是"中国顶jian学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精选了葛剑雄关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代表性论著,包括《西汉人口地理》《中国移民史·导论》《中国人口史·导论》,以及9篇代表性论文。这些论著自出版或发表后,皆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推动我国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有重要意义,以彰显复旦历史地理学科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追求。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学术经典?葛剑雄卷 目录
目 录
西汉人口地理
中国移民史·导论
中国人口史·导论
论文粹编
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
地图上的中国和历史上的中国
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河流与人类文明
——《黄河与中华文明》引言
从历史地理看长时段环境变迁
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
——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
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到数字化
宋代人口新证
略论我为封建社会各阶级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学术经典?葛剑雄卷 节选
在探索文明的源流时,谁也不能无视河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人类文明之初,往往是决定性的,无可替代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黄河、长江,都孕育过伟大的文明,都是今天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条河流必定会孕育出一种文明,更不意味着河流越长、水量越大、流域越大孕育出的文明就越伟大。 就河流的长度而言,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鄂毕——额尔齐斯河、澜沧江——湄公河、刚果河、勒拿河、黑龙江之中,与古代世界*发达的几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尼罗河、长江、黄河,而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印度文明的恒河都不在其内,更不用说罗马文明发源地的台伯河,希腊半岛和西西里岛上那些更小的河。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流量*大,达每秒21.9万方立方米,比尼罗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三条大河的总流量还大几倍,大约相当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总流量的20%。它的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公里,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0%,有1.5万条支流。但在世界文明史上并没有与之相称的地位,连与它距离*近的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也没有处在它的流域范围。 那么,河流与人类文明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河流究竟是怎样孕育某一种文明呢? (一)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每一种文明都是某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任何一种文明来说,精神财富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发展到高级阶段。但在文明在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在文明的初级阶段,物质财富起着更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人类只有首先创造出必要的、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利用物质财富所提供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创造精神财富。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所指出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被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而人们要生存,要解决基本的吃、喝、住、穿,水是不可或缺的。 从*早的人开始,要生存就需要基本的水量,如果不能摄入*低限度的水量,生命就无法维持。在尚未具备生产能力时,人只能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得植物、动物或某些天然物质为自己提供食物。这些动物、植物的生存同样离不开水。所以一个人类群体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水量,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饮水量,更多的是这些动物、植物所需要的水量。正因为如此,*早的人群不得不走出非洲,走出东非大裂谷这个人类*主要的发祥地。如果人类还有其他起源,那里形成的人与水的关系也并无二致,因为他们也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发祥地,决定因素也是水。 人类获得水的途径很多:1、直接利用雨、雪、雹等天然降水;2、利用冰、积雪融化的水;3、提取地下水;4、利用天然水体河、湖、沼泽、湿地、瀑、泉的水;5、淡化海水、咸水;6、采集某些动物、植物体内的水。在完全不具备生产能力或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第5种途径基本不存在,第5 种途径只适用于非常特殊情况下的少数人,第1、2种途径受到时间、季节和距离的限制。提取地下水需要工具,还要消耗能力,如打井,开引水沟、积水,汲水,运水,所以在水量和适用范围都有很大局限。第4种途径即利用天然水体的水是*普遍、*有效、*便利的办法,而其中的河流具有*大的优势。一条水量充足、经流较长、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就能满足一个较大的人类群体对水的需求。当然,一个同等水量的湖泊也可以同样数量人口对水的需求,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就无法与河流相比。 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水,即使是简单的吃、喝、住、穿,也还得依赖其他条件。所以人们对河流的要求或选择,也不会仅仅看其水量。 首先是气候。在尚未能用人工手段有效地保暖、防寒、去湿时,人的生存环境,如气温、湿度、风力、降水量等都不能超出人体适应的上限和下限。在地球上,寒带和热带都不合适,只有温带。所以处于寒带和热带的河流,或者一条大河流经寒带和热带的河段对人类的早期起不了什么作用,更不可能孕育文明。黄河、长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都处在北温带,尼罗河的中下游也都在北温带,恒河入海口以上也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就是在温带,其中一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方也不适合早期人类的生存,在那些地方的河流同样起不了积极作用。 其次是地形、地貌。海拔太高的地方空气稀薄,含氧量低,不适合人类生存。一些大河的源头和上游往往都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高山,早期人类不可能选择这样的环境。即使有些人因为偶然因素在那里生活,也不可能产生充足的物质财富。直到今天,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还是生活在海拔2000-1000米的第二阶梯和海拔低于1000米的第三阶梯,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绝大多数分布在第二、第三阶梯。一条大河对早期人类起*大作用的一般不是它处在高海拔地区的上游,而是中游、下游。中华文明的摇篮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绝不是偶然的。流经沙漠、岩溶地貌、过于茂密的丛林、崎岖险峻的山区的河流或河段,一般也不会被早期人类所选择。 再次是土地等初级资源,特别是土地。人类踏进文明门槛的前提是能够生产养活自己的食物,但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牧业,都需要一定量的土地,而牧业比农业需要更大面积的土地。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宜农业或牧业生产,尤甚是在只有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条件下,对土地的要求更高。沙漠固然无法辟为农田,就是粘性土壤、盐碱土壤、贫脊土壤也无法为早期人类所开发利用。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高大茂密的植被无法清除,它们所占据的土地也不能被用作农耕。世界**大河尼罗河有很长的河段流经沙漠,两岸很大范围内都没有宜农地,连牧地都极其稀缺。我曾经从阿斯旺溯尼罗河而上,到达苏丹的瓦迪哈勒法,再穿过努比亚沙漠,到达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相交的喀土穆,长500公里的纳赛尔水库两边全是裸露的岩石,瓦迪哈勒法以上大多是沙漠直逼河岸,或者仅沿河有小片不毛之地,所以古埃及的农业区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和卢克索一带。黄河的中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和由黄土冲积形成的平原,土壤疏松,地势平坦,连成一片,一般没有原始森林和茂密的植被,在四五千年前时气候温暖,降水充足,是*适宜的农业区。 我们不妨在全球范围作一比较。南半球的温带区域面积有限,宜农土地更少。人类进入北美大陆的时间较晚,加上那里狩猎资源丰富,早期人类对农业的需求不大。北非与阿拉伯半岛大多是干旱的沙漠,不适合早期农业。欧洲的温带区大部分是海洋,陆地所处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如中纬度地区。在中国以外,早期农业集中在西亚那片狭窄的新月形地带,以后才影响到尼罗河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和欧洲。而黄河中下游这片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面积*大,开发利用的条件相对*好。 *后是河水被利用的条件。在完全依靠人工取水或灌溉的情况下,河水能否被有效利用往往取决于流经地区的一些自然因素,如有没有稳定而高差小的河岸,流量是否稳定并在安全的范围内,河水离需水区域的距离,用水区域的蒸发量和渗漏量等等。*理想的条件就是能够实现天然的自流灌溉,或者利用比较简单的工程、花费不多的人力就能做到自流灌溉。如在岷江分水的都江堰,引泾水注洛水的郑国渠,固然是华夏先民的杰作,但河流本身的天然优势无疑是基本条件。古罗马人不得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长达数十公里石砌的暗渠、明渠和渡槽,正是因为河水被利用的条件不利。而这样巨大的工程,在人类的早期和文明之初是无法完成的。 一条河流的水量固然不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唯一条件,水量的多寡也并不与文明的高度成比例关系,但水量本身依然是一项重要因素。在某种生活、生产、生存方式下,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的*低需水量必须得到保证,否则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只能迁离,或者从其他河流找到新的水源来弥补不足。台伯河有限的水量远远满足不了古罗马人的*低需水量,他们在不断寻找新水源的同时,持续地迁往它乡,迁出亚平宁半岛,扩散到环地中海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希腊半岛、西西里岛等岛屿上短促而水量有限的河流无法维持他们的*低需求,促使他们跨越地中海向北非扩展。有些文明的萌芽还来不及成长就夭折,当地河流水量的不足往往是致命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同样面积的土地,农业比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口,产生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只有供水充足的土地才能开发农业,农田转变为牧地不会有什么困难,而牧地很难转变为农地,供水量是一个致命的障碍。 但如果水量过多,特别是在中游、下游短时间内或突然间的增加,往往会造成河水暴涨,泛滥成灾。很多民族都保留着对古代洪水的传说或记忆,都有各自的治水英雄或神灵,就是先民曾遭受特大洪水危害的反映。其中还包括水量的季节性、阶段性差异造成某一时段的水量剧增与另一时段的水量枯竭的交替。但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类周期性的变化也被人类所利用,成为一种特殊的优势。古埃及人就是利用尼罗河三角洲每年泛滥留下的肥沃淤泥开发出发达的农业,为埃及文明奠定稳定的物质基础,支撑了绵延数千年的埃及、迦太基、希腊、罗马、拜占庭、伊斯兰文明,也以此克服了平时经常性的缺水和缺乏耕地的困难。但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太大,加上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的特殊地貌,极端情况往往造成洪水泛滥引起的决溢改道和局部断流。 一条大河与其他大河、其他文明区的距离,也是一个起着经常性作用的因素。如果与另一条大河的距离较近,中间没有太大的地理障碍,就便于两个流域之间的来往、交流和互补,也可能引起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竞争和冲突。 黄河和长江是地球上两条靠得*近的大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很多地段是直接相接的,它们的不少支流之间就隔着一道分水岭。多条运河的开凿和交通路线的开通,更使两个流域连成一体。更幸运的是,两个流域一直处于同一个政权,从公元221年开始的大多数年代处于同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的统治之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完整拥有两条大河的国家。在两个流域产生的文明萌芽相互呼应,汇聚到当时自然条件更优越的黄河流域,形成早期的中华文明,以后又扩散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一次次大量迁入长江流域,为长江流域的开发提供的人力和人才资源。当长江流域获得了更有利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的发展后来居上时,又反哺黄河流域,帮助它重建和复兴。 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小亚细亚、爱琴海、希腊、罗马以及它们彼此之间距离不是太远,两河流域的早期农业带动了尼罗河流域、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开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之间有密切、频繁、有效的交流、传播、传承和相互影响。印第安的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产生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至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完成为大洋所隔。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它们与外界文明有交流和影响的可靠证据。被外界发现时,它们已都成为废墟陈迹。 黄河、长江远离其他主要文明,中间还隔着在古代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与距离相对*近的印度文明之间,也隔着帕米尔高原、戈壁荒漠、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印度洋和南中国海,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极其艰难。少数印度和西域高僧前赴后继,经过几百年时间才将佛教传入中国,法显、宋云、玄奘等历尽千辛万苦才从印度取回真经。藏传佛教只传到青藏高原,到明朝中期才再传至青海、内外蒙古,南传佛教只传到云南边境,而印度教的影响只到达越南南部。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基本上没有主动与印度文明交流,更没有积极传播,对印度文明的影响微乎其乎。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学术经典?葛剑雄卷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地球未来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研究。《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统一与分裂》等。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