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5348
- 条形码:9787030735348 ; 978-7-03-07353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包括CT扫描的X射线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商周青铜器研究专著,研究对象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商周青铜器中的代表性藏品。射线成像技术提供了器物的内在结构,技术手段属于国际前沿,对认识青铜器的工艺技术和风格因素均有创新性突破,基于这些信息的深入研究,对重新认识青铜器的年代、产地、技术和艺术传统提供了新的结果和解决方案。
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 目录
灵石旌介驘簋新探——兼论散列式兽面纹和早期焊接工艺陆晶晶苏荣誉丁忠明001
爾方彝铸造工艺考察盛婧子陈凯027
基于X射线CT扫描分析的晋公盘的铸造工艺研究丁忠明苏荣誉046
赵卿墓出土瓠壶的铸造工艺研究苟欢丁忠明072
赵卿墓联裆列鼎足部锯齿口铸接工艺——兼及同类鼎的分析与研究董逸岩史倩羽123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青铜复合剑及其CT扫描分析苏荣誉丁忠明151
晋侯墓地青铜器铸造工艺及演变规律研究——X射线成像技术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中的应用吕淑贤胡东波169
青铜复合剑新探——发现、认识与研究苏荣誉199
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 节选
灵石旌介驘簋新探——兼论散列式兽面纹和早期焊接工艺 陆晶晶 苏荣誉 丁忠明 1976年,山西灵石旌介村民修筑窑洞时发现一批青铜器,这些铜器被认为出自一座墓葬,但结构和相关资料已经失去。198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原出青铜器地点的附近调查发掘了两座商代墓葬,说明那里原为商代墓地,前次的发现确为一座墓。三座墓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随葬品,主要材料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揭示出诸多商代考古学和物质文化方面的问题,也为讨论商代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关于灵石旌介三座商代墓及其出土青铜器的研究为数不少,既有不同角度个案性的,也有不同视野综合性的。本文仅是对出自一号墓的一件青铜驘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新分析方法作新探究,顺对与之密切相关的散列式兽面纹和焊接工艺进行讨论,以求正于识家。 一、驘簋的造型和纹饰 1984~198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灵石旌介发掘的两座商代墓葬,收获丰厚。一号墓墓主男性,共随葬青铜器41件,包括23件容器、12件兵器、2件弓形器、3件铃和1件管状器,礼器有鼎、簋、尊、卣、斝、罍、觯、觚、爵等类型,簋M1∶35是其中之一。 簋M1∶35出土于墓主的左脚边,出土时表面满覆彩色织物。器通高181、口径253、腹深135、圈足径160毫米,重3405克,容积4200毫升。此簋侈口、方唇,腹壁近斜直,下腹收出平底,底下接喇叭形外撇的高圈足,圈足顶面两侧有不规则的小透孔,底边直折出立裙。器身两侧对置鋬形耳,起于颈部纹带上栏而至于腹部纹带下栏(图1)。器内壁光素,外壁自上而下分别于颈、腹、圈足各饰一周纹带,纹带以云雷纹衬地,纹样上勾云纹和随形线,是典型的三层花形式;而双耳为圆雕辅以阴纹线的形式。颈部纹带以前、后面正中的半圆雕兽首为中心,两侧各布首尾相连、两只一组的夔凤纹,共四组八只。腹部纹带由前、后面的兽面纹组成,均以正中的浮雕鼻和冠形饰及其中间的长条形扉棱为中心,于左右两侧分置半张浮雕兽面,组成完整兽面。兽面两侧均填一头朝下竖立的夔龙纹。圈足纹带亦以前后面中间的抽象兽面及其正中的条状浮雕扉棱为中心,两侧对置头向兽面的夔龙各一(图2),纹带左右两侧均设有短扉棱。鋬形耳顶面作圆雕兽头,兽面朝天,蒜头鼻硕大,两侧各有深咧的嘴角;臣字形眼圆睁,眼眶颇宽,眼珠圆突,中间有颇深的圆坑;眼后侧为叶形耳,额中有四边形凸起;头两侧并排一对G形大角,开口向下,角面勾云纹和随形线;兽头翘唇,上唇两道锯齿形纹含义不明,唇下的一道锯齿应当是利齿的表现;这些高浮雕和勾线,增加了圆雕首头的立体感(图3)。耳的下半段为内侧开口的管形,上粗下细,其中泥芯仍保留,外勾云纹,造型可能为兽的身体,因此,耳的造型为龙。 图1 灵石旌介簋M1∶35正视图 图2 灵石旌介簋M1∶35纹饰拓片(引自《灵石旌介商墓》32页) 图3 灵石旌介簋M1∶35鋬形耳 簋内壁光滑,底微圜,外底中部偏上饰一阳线勾勒动物纹(图4),发掘报告称其为骡,张颔(1920~2017)对这件簋研究后以为,图像“毫无马的俊逸制象,而是低首、偻肩、长胪、短鬣。观其棉颡, 便判定为驴。从其神情看,的确殊于马而近于驴,但细为观察,耳比驴小,身比驴壮。 正如《汉书 西域传》中所说:“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骡,古字作“驘”。驴与骡本北狄或西戎所有,可能春秋战国之际传入燕、赵等国,逐渐进入内地。驘簋的发现,将驘传入的历史推到殷商时期。驘簋外底的图案不是族徽,而是实物形象。山西为古代中夏和西北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地区,这里人们*初见到驘类“奇畜”,将其形象描绘下来,符合人们心理。所以,这件簋是殷商文化与西北文化融合的宝贵资料。至于外底图案究竟是“驴骡”之“驘”,还是“马骡”之“駃騠”,形象上不易分辨,只能混称为“驘”。 图4 灵石旌介簋M1∶35外底 簋是青铜容器中的主要器类之一,前代学者关注名实和名物。随着材料的积累,陈梦家(1911~1966)、陈芳妹、岳洪彬、朱凤瀚、任雪莉等,都从各自角度对青铜簋进行了型式划分。旌介驘簋是敞口斜壁深腹双耳圈足簋,其祖形可上溯到青铜簋初现期的商二里岗阶段,如黄陂盘龙城遗址中李家嘴二号墓出土的无耳簋LZM2∶2(图5)和一号墓的双耳簋LZM1∶5(图6),它们处在初创期,或者无耳,或者口沿边对设小卷耳,圈足只饰弦纹。驘簋与上述簋差异明显,当然它们的时代差距巨大。 图5 盘龙城李家嘴无耳簋LZM2∶2 图6 盘龙城李家嘴双耳簋LZM1∶5 设置鋬形双耳的簋,直到商晚期的殷墟阶段才出现,目前所知*早的应当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M5∶851,通高230、口径335、圈足径225毫米,重8050克(图7)。该簋侈口,尖沿方唇,无颈,腹壁斜直,下边弧收出圜底,下接圈足,壁直、外斜,腹对生两鋬形兽耳,起于口沿下而至于腹壁弧收处。上腹平铺一周鸟纹带,前后中央有圆雕型牺首;圈足平铺一周夔纹带,其上均布三条长条形扉棱;两纹带均以细线勾勒鸟和夔纹,图案上勾同样的纹线,纹带以更细的雷纹衬地,从结构上也是三层,在空间上属于平铺。这件簋是妇好墓出土的5件簋之一,另外4件都没耳,说明殷墟早期仍流行无耳簋,双耳簋在殷墟早期刚开始,到殷墟中期后才流行。双耳簋M5∶851的纹饰属于平铺带状型,妇好墓出土的196件礼器的总体面貌是满器的高浮雕和浮雕三层花类型,相比而言,这件簋较为特殊,属于更早的形式。此外,妇好墓有铭礼器多达185件,这件簋没有铭文,也显得颇为特殊,不排除俘获早期器的可能。 在妇好墓青铜器群中,与驘簋三层花纹饰风格接近的者很多,包括妇好鼎和妇好方鼎、妇好爵、妇好方彝和偶方彝、妇好瓿、妇好壶、司母方壶和司母尊及方尊、妇好方尊等,但纹样构图大不相同,尤其是如驘簋腹部的兽面纹这般,角、眉、眼、鼻、耳、嘴、足、爪俱全却彼此之间互不相接、排布疏离的纹饰,《商周青铜器纹饰》称为“分解式兽面”,“分解”的主动含义太强,苏荣誉等称之为“散列式兽面纹”。对此,下文将详细讨论。 二、驘簋的工艺分析 驘簋保存状况良好,器上工艺痕迹明晰可见,韩炳华已有很出色的工艺分析,指出了簋两侧腹壁正中的范线以及耳的焊接现象。不过某些结构的实证需要借助放射成像手段获取的信息,为此,对它进行了X射线断层透射扫描(即CT影像)分析。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