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儒学(第22辑)

当代儒学(第22辑)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8.8(6.5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儒学(第22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29315
  • 条形码:9787220129315 ; 978-7-220-1293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儒学(第22辑) 本书特色

1.本书内容回应时代呼唤,着眼于儒家“活的思想”; 2.本书旨在推进当代儒学的思想原创、理论建构;旨在推介当代儒学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旨在推动儒学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 3.本书主编杨永明、执行主编郭萍皆在儒家哲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当代儒学(第22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儒家思想理论辑刊,每年出版两辑,此为第22辑。本书所称的“当代儒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儒学复兴中所出现的新的儒家思想创造、新的儒学理论形态,旨在回应当今时代的呼唤、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通过对当代儒学的研究与评介,推动儒学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着眼于儒家的“活的思想”,推进当代儒学的思想原创、理论建构,推出当代儒学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

当代儒学(第22辑) 目录

目录

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
(一)开幕致辞
蒙培元“情感哲学”略谈
——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致辞······黄玉顺(003)
(二)主办单位致辞
中国哲学学科的宝贵财富·······张志强(007)
略论蒙培元先生生态哲学研究的内在理路·······杨永明(009)
与一位当代儒者的交谈——《蒙培元全集》编后感·······王定宇(019)
(三)学者发言
蒙培元后期的朱熹哲学研究·······陈来(021)
蒙培元先生的创见与贡献·······郭齐勇(025)
照着说与接着说——蒙培元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杨国荣(029)
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林安梧(034)
亲亲之感与同类相感——从《孟子》看情感儒学的分疏问题·······景海峰(039)
谈谈“情感哲学”与道德意识的开端的两个问题·······王庆节(043)
儒家的情感哲学与情感推理······周可真(047)
谈谈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哲学······董平(053)
情感与自由——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的发言······程志华(057)
蒙培元:人类儒学的很好开创者······涂可国(071)
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哲学······干春松(074)
蒙培元先生的朱子哲学研究及其贡献······刘丰(077)
生态哲学与儒家生机归仁论······余治平(082)
性、情、欲的统一与传统礼法学的现代转型问题······宋大琦(085)
蒙培元先生心性论研究的贡献——评《中国心性论》······李慧子(088)
略谈蒙培元论孔子礼学······张林杰(093)
德性主体与智性主体的统一——情感儒学视域下蒙培元对科技的反思······何刚刚(102)
儒家情真论——从蒙培元情感儒学中的真观念谈起······吴多键(110)
境界中的超越——论情感儒学的超越之思······黄杰(115)
“人是情感的存在”——《情感与理性》的生存论启示······陈春桂(130)
儒家的审美自律性何以可能——以“情感儒学”与“生活儒学”的美学思想为考察中心······王一川(144)
从个体安顿到超越境界——论蒙培元情感哲学中的“安”······肖琳琳(154)
(四)会议报道
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举行······乐晓旭(162)
儒家情感观念研究
情缘论:情感本源的机缘化阐释······李海超(169)
论生活儒学的“情境”概念······张小星(183)
情感错位与认知偏差——试从情感儒学角度分析当下粉丝文化乱象······乐晓旭(192)
当代儒家思想探索
孔子正名思想的存在论符号学诠释······吴多键(209)
论“观法之切转” ······杨虎(270)
反思当代基于生态关切的“天人合一”诠释······赵嘉霖(283)
论朱熹“明德”观及其理性向度······于树博(301)
“生活艺术化”与“生活道德化”——梁漱溟宗教观研究······王占彬(312)
现代新儒家人文精神思想研究鸟瞰······秦树景(325)
征稿启事(334)
展开全部

当代儒学(第22辑) 节选

  《当代儒学(第22辑)》:  实际上,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长久思考的问题,也是不断在讨论的一个话题。譬如在孟子的思想当中,他要处理自然感知的问题,也要解释“亲亲”感觉的特殊性。既有口之于味同嗜、耳之于声同听、目之于色同美的“同然”之感,又有面对亲亲关系时的超自然感觉,它是本之于理、义的“心”,而不是感官。前者可以成为理性建构的基础和逻辑认知的前提,而后者只能从心性与情感的语境当中来理解。血气心知是属于功能性的,构成了同类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基础,所以它是一种同类相感;而亲亲之间的相怜相惜、手足之情是超感觉主义的,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共通感,属于心有灵犀。从认知活动的普遍性来讲,同类相感可以作为建构本体的基础,那亲亲之感如何超越个体而成为共有的存在,或获得存在本体上的意义?孟子实际上就面对了这样的困境,在《孟子》文本中就包含了这样的两层分疏。如果我们拿蒙老师讲的“情可以上下其说”来看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对“情感”何以能够成为本体,也会多些新的理解。  在《孟子·万章上》有一段师徒间的问答。万章问:“舜往于田,号泣于曼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以“怨慕”答之。万章引了曾子的话说“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那舜还“怨”什么呢?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引了曾子的学生公明高与其弟子长息之间的一段对话来解释之。在这个理解和解释的语境中,“情感”就不是简单的自发状态,或者只是喜怒哀乐的自然发抒,而是关涉到了生命的存在本质,向天而泣之寓意,赋有深刻的本体论意义。通过诠释“舜号泣于曼天”的事件,孟子实际上是要给“亲亲”的原则找到一个超越的理据,为人的存在性做出一个目的论的说明,或者为人伦关系的天然性与内在性确立一种形而上的意义。人的生命所自出,人的存在价值的根源性何在?确立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又是什么?这些先验存在的追问,只能从“亲亲”原则来加以理会和说明。所以,孟子在讲这种亲亲之感的时候,尽管这也是一种“情感”,具有可以感知的特征和经验的体证性,但它已经不局限于生命个体的经验世界,更不是人之情欲的自然状态,而是把这种情感提升到了与天地同流、与天地共在的境地。孟子讲这件事情,是从人的来由、人之存在的价值根源,来思考和解答之的,因而是一个形而上的追问。所以他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其竭尽全力所打造的舜的道德典范意义,其根本要义便在于“大孝”。故谓“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是知二者之根本,礼是调节而顺处之,仁义礼智“四心”皆是以“亲亲”作为根基和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亲亲之感就不是一般的感知,也不是从普通的情感状况来申述人的自然状态;而是包含了很强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是对人的存在的根源性之思,这就为基于人伦理解的道德情感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  和道德情感的形而上建构不同,同类相感是源于人的自然性能,是血气心知的必然导出,它服从于一个类推的原理。“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人人都具有这种感知能力,在相似的经验活动和认知过程中,人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体会和认识,所以是心有同然、物有同理焉。这种“感知”的类推逻辑,可以达成某种共识,建立起知识的普遍有效性,从而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所共有的看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形态建构的过程,是通过“知识心”的理解来说明人的客观境遇,展示人所具有的类本质。同类相感为个体生命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可能,通过这种认知方式,不同的生命个体得以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  《孟子》中的这两层分疏,提示我们对“情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除了一般感知功能的同类相感之外,在“情感”的深处,实际上也包含了某种对存有意义的追问和形而上的超越之思,这就是对“亲亲”原则的特殊理解。通过对此亲亲之感的诠释,我们可以把“情感”放在一个本体的高度来解释,可以由存在论的根本义理来说明。这也许便是蒙老师所讲的“人是情感的存在”之命题的要义所在。这一形而上色彩颇浓的命题,表明了“情感”作为哲学本体的可能性,也揭示了“情感”所含具的更为深刻的本质意义。关于这些思考,我们可以从《孟子》文本已经包含的两层分疏当中,得到一些印证和体会。  情感儒学显然不是从同类相感的认知意义上来立论的,而是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超越精神,是对人的道德情感的一种展开和说明。道德理性构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内容,也可以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部分,所以将儒家的学说归结为“情感儒学”,可能并不为过。在一定程度上,蒙老师讲的“情感的转向”是有明确所指的,是一个标志性的提法,即在20世纪理性主义占绝对上风的大背景下,怎么来容纳非理性的东西,重塑“情感”的价值主体性。这样一种哲学思考,以及回到中国传统,从历史上的一些资源、从儒家思想的特点入手,来重构当代哲学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阐释,无疑是有价值的,这也确实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人不只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尽管我们今天讲哲学,基本是从理性的原则和意义来着手的,但人的存在的多层性、复杂性,生命活动的一些特殊之处,包括它的本始意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今天讲哲学需要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所以如何从道德情感出发,来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体系,蒙老师是开了先河的,他的思考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他所开辟的路向在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途程中,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接续。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当代儒学(第22辑) 作者简介

主编杨永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现代新儒家思想。执行主编郭萍,现任职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要研究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