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1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3(6.5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8073143
  • 条形码:9787108073143 ; 978-7-108-0731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本书特色

作者为我们深入介绍了这部关于草木万物及其药用价值的中国*伟大百科全书之一——《本草纲目》,这部巨著反复出现在博尔赫斯与福柯的作品中,启发了他们对中国百科全书的构想。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领略了《本草纲目》的复杂性,更让我们得以一窥李时珍心灵与思想世界的丰富、活跃和奇妙。 ——宝拉·芬德伦,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 作者以博物学为切入点,在本书对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大部头著作做了细致的研究……表明与古代中国人对我们周遭世界的丰富思考相比,同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异域风情幻想”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南森·席文,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作者从《本草纲目》中看到,李时珍不仅综合了比以往任何写作借鉴范围更广的文本资料,也搜集整理了极为丰富的个人医疗实践经验。为了理解一个以变化为恒久不变之z理的世界,李时珍一生都在努力追求更广泛的知识,利用所有感官手段去实践和体验,并充分将类比和比较等诸多论证方法应用在他的分析思考中。 ——T.H.巴雷特,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荣休教授 媒体推荐 这或许是**本用英语来讨论《本草纲目》的著作。作者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着毫无疑问的重要意义。 ——斯蒂夫·摩尔,《奇异时代》杂志 对中国医学史和自然知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项引人入胜、信息量丰富的研究。 ——J.W.道本,《选择》杂志 李时珍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关于自然界的所有知识都必然是复杂的、多元的,就像其居民的无限多样变化一样。这一知识不仅对其本身很重要,而且对理解如何滋养和治愈人体也至关重要。中国在面对浩瀚自然时,从没有秉持过单一不变的认知方式,李时珍那时候没有,现在也从未有过。接受这种多元性,尤其是承认和接纳那些表面上来自中国本草学的材料的无限丰富性,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科学史和医学史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负责任的历史学家和世界公民。 ——卡拉·纳皮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内容简介

神秘的曼陀罗花会根据采收人的不同状态而有不同的药效?中亚地区有能长出绵羊的植物——“地生羊”?无畏的波斯人如何从无边无际的“水银海”中获得水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博物学和自然史的经典著作。它独树一帜的分类方法和包罗万象的宏大规模,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博物学家,在中西方文化研究中都拥有持久的魅力。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目录

致谢

前言 嗜墨:好奇的天性

**章 孕育:一位博物学家的诞生

第二章 生成:博物学家如何剖析世界

插曲 “龙在这里”:《本草纲目》巡游指南

第三章 变化之根本:《本草纲目》中的五行

第四章 变化之萌蘖:《本草纲目》中的植物与“服器”

第五章 变化的身体:《本草纲目》中的昆虫

第六章 变化中的万物:《本草纲目》中的兽与人

终 论 死亡与重生:李时珍在后世的接受史

附录一 李时珍:历代诸家本草

附录二 《本草纲目》内容架构


展开全部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节选

据说很久以前,在拂林国这个地方,有一个方圆达四五十里的水银海。当地人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从这个巨大的宝库中提取水银。他们在离岸十里远的地方挖几十个坑。然后派出强壮的骑手骑上优良的骏马,人马皆贴上一层金箔,令他们奔赴水银海。当骑手接近大海时,日头照耀着他们,身上的镀金层闪闪发光,水银便会如大浪般翻滚而来,紧紧追逐着骑手,就像是要把他们金光闪耀的身体包裹住一样。骑手转身疾驰而去,水银则紧追不舍。那些速度太慢的人很快就被水银吞没了,当幸存下来的骑手经过事先挖好的坑道时,水银就涌进坑里,并滞留在其中。当地人将其与香草一起熬煮,制成花汞。(《本草纲目》卷9,“水银·集解”。这个故事引自陈霆的《两山墨谈》。) 尽管宋应星(生于1587年)在《天工开物》中讥讽这个故事“无端狂妄”,并不可信,但早他一代的前辈李时珍却给予了足够严肃的对待,他在深入思考后批判性地甄别了镀金骑士的传闻。(参见宋应星《天工开物》)李时珍解释说,水银具有诸般神奇的特性,在历史上早有记载。他描述了方术家用他们所谓的“神奇液体”制作蜡烛的过程,他们利用这种特制的蜡烛发出的光来寻找珍贵或藏匿起来的物体:“方术家以水银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以通草为炷,照于有金宝处,即知金、银、铜、铁、铅、玉、龟、蛇、妖怪,故谓之灵液。”(《本草纲目》卷9,“水银”) 水银是一种曾引发大量学术争论的自然物:因为它既可以瞬间致人死亡,也可以给人类带来不朽生命,所以它的特性需要被清楚发掘。为了理解李时珍对镀金骑士和水银海的故事所做的解释,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水银作为一种金属,是五行基本元素的物理表现之一。作为自然界*基本的力量,五行调节了宇宙中所有的变化,并帮助形成了《本草纲目》的体例结构和作者的认知决策。 ……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历代对于变化本身所持的看法及产生的诸多争论与分歧,因为此前的著作者们认为自然界的变革是如此明显昭彰,而且往往又非常奇特,很值得阐发和辩论。有鉴于此,李时珍不得不思索各种办法以甄别这些主张中究竟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在他的这部杰作中,他非常努力地想要赋予那些关于腐朽、呼吸、死亡和其他变形的动物寓言合理性,并从中发展出了自己对于宇宙万物的阐释,即宇宙是一个不断流动的实体的集合——事实上,正是流动创造了实体。他*终构建出一幅关于自然世界的图景,里面充满了各种过程,而变化是这幅图景和各类过程*基本的存在前提之一。 李时珍描述自然变迁中*基本元素的状貌,就像是在描述一个人的身体:“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本草纲目》卷5,序言),火赋予万物生命和死亡(《本草纲目》卷6,“阳火、阴火·集解”),而宇宙变化的奇迹具体体现在作为“气之根,土之骨”的石身上。作为“气”的具象化和有形化,水、土、火、石等物质,其存在样态的转变可能从柔软到坚硬(典型的如钟乳石的形成),从活跃到静止(典型的如植物化石),从生机勃勃到麻木不仁(如动物和人的石化),或从无形到有形(如雷电、地震和星辰的凝固缩影)。(《本草纲目》卷8,序言)这是对“气”和“气”在宇宙万物上的具体物质呈现即“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质的一种唤起性陈述:柔软或坚硬,运动或静止,精神或灵魂,感觉或感受,以及形状或形式。 李时珍描述这些特质之间的转变,经常使用两个词语:“变”和“化”。虽然这两个专有名词不容易找到严密对应的英语单词,但简单地讨论一下它们的用法并做适度引申,就可以了解它们在《本草纲目》的文本中是如何具体发挥作用的。这两个字眼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复合词“变化”,这是一个广义的宽泛的术语,指向了自然界的普遍变化,但也同时意味着在植物、动物和宇宙其他物质之间转变的情形。 “变”*广泛用于讨论自然物发生的某个方面的变化:头发“变白”(《本草纲目》卷4,“百病主治药·须发”),头上所生虱子“变黑”(《本草纲目》卷40,“人虱·集解”),也即任何物体在颜色上的改变。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见的改变也是一种变化。血管可以“变通”(畅通无碍),体液或寄生虫可以“变动”(开始移动)。“变”所指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的,*重要的是,它不一定标记着生物生命周期中某个可预见的阶段。物体的“变”经常让人匪夷所思。(在不同的语境下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中医人类学家许小丽曾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里“变”和“化”的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化”所指的变化主要在人体内进行,是看不见的,而“变”所指的变化在观察者的眼中是可见的。)它甚至可以指乌龟或蘑菇所经历的长达一千年的缓慢演变过程。“化”在医学文献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李时珍的文本中,“化”的使用频率是“变”的两倍多,部分原因是它包含着“溶解”的意思,有几百种药方要求将药材粉末“化”在水、酒或血液等液体里。(据我自己统计,“变”字在《本草纲目》中出现了300 多次,“化”字的出镜率则高达780 次。)“造化”是用来描述宇宙的创造和创造过程的词语,其中就含有“化”字。在*广泛的文本应用里,“化”总是跟“变”一起出现:如果“变”在可观察的方面是一种可能令人惊讶的转变,“化”则代表了一种更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被看作对象生命周期中更贴近其“自然本质”的部分。 (以上摘自本书第三章 变化之根本:《本草纲目》中的五行)

新知文库155:本草李时珍与近代早期中国博物学的转向 作者简介

卡拉·纳皮(Carla Nappi),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史博士,匹兹堡大学人文中心联合主任、安德鲁·W.梅隆历史学教席。曾学习古生物学和科学史,目前研究方向集中在近代早期的中文与满文文本。《本草》是她的第一部著作(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年)。她还著有Metagestures(与Dominic Pettman合著,Punctum,2019年)、Uninvited(与Carrie Jenkins合著,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20年)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