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作者:周星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0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7.0(6.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1089260
  • 条形码:9787211089260 ; 978-7-211-0892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内容简介

本册是“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中的一本。作者周星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对影视批评有多年的研究。电影批评是一个和电影理论、电影史相互支撑的学理性存在,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做“批评家”,但电影批评家需要明白:适应时代而能超越时代,针对现实而能指点现实,给予电影切中艺术审美的分析,是电影批评的任务。周星对近年来的一些热门电影发表过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影评,从艺术的角度对电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集即是对这些影评的结集。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目录

当代性价值:文艺批评的时代命题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文艺评论的影响力、价值观、感召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艺术文化观念迁变思辨
人物塑造的逻辑偏移影响电影表现完善与深度——《送我上青云》的缺憾批评
超越常俗的现代精神追求——《飞驰人生》的意义
家庭伦理情感翻越传统的现代处理——《地久天长》分析
香港电影常态要素呈现——从《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透析警匪片
鸡肋般的小人物与殊途同归的人心情感深处表现——电影《无名之辈》分析
触及现实深度表现的鲜活艺术创作——《我不是药神》的情感与理性分析
人性精神淬炼的芳华经久芬芳——冯小刚《芳华》欣赏认知批评角度辨析
创造性与内涵焕发——《战狼2》的成功与启示性
从《芳华》人物与行为细节透视冯小刚电影的价值观
非常形态的艺术表现——关于《师父》的分析
一个超出传统表现情态的创作——关于《老炮儿》的电影精神价值分析
迷乱棋局中的人性探索——张艺谋新片《影》分析
中国电影沉静的艺术表现需要修炼提升——《白日焰火》观照的电影意义分析
如何认知张艺谋电影《归来》的意义——鉴赏评价与尊重艺术内涵
张艺谋创作的文化价值认识分析
表现现实与抒发情感的艺术魅力——《芳华》《无问西东》《前任3》《妖猫传》比较分析
尾声:从审美文化建设角度看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
学术简表
展开全部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节选

  《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影片的合理逻辑从一开始就精心锻造而顺流直下,在中间部分加上了各种曲折去强化警匪波及的合理性。*后,兄弟的情感战胜了所有既定的规则,完成了兄弟情殊死相拥、义薄云天。显然卧底来由和卧底的探究,以及卧底背后的苦衷,包容的而并非死心塌地的为非作歹,这正是香港电影在此片中充分体现的所在。  收尾是卧底和兄弟情的全盘揭开,这里逻辑是什么?首先是童年时代*美好的基础,接下的兄弟情谊又有多少年之间彼此寻找。而事实上兄弟情义的中间没有像一些影片是突然断绝的,而是绵延不绝体现着依然是真正的兄弟情牵挂的合理性。这就是井进贤警官已经知道程滔警官是他小时候的朋友,镜头细节中我们看到关于魔方在程滔的换衣柜中赫然的意味。然而井警官知道对于犯罪集团而言,他越清晰地去相认兄弟和套近乎,就等于是害了他的兄弟。面对兄弟情而故意不认躲避三舍,就是为了保护兄弟情的合理性,显然造就了这种脱俗叙离的合理。程滔作为正面人物,在不断试探之中虽然遭受拒绝,但知道井警官既是当年的小兄弟,又可能是匪徒中的重要卧底。于是在他一系列的警察内部活动中,无论是帮助兄弟的女儿解救出脱离险境,还是在警匪的对峙中用巧妙的方式试图拯救兄弟情,他内心不舍、不相信井警官会凶残如匪。而他通过各种细节在重要关头发现井警官的枪口并没有对准他。正误对决因为卧底身份的谜和卧底性质的特异而造就叙事奇妙的东西,像哑谜一样的猫鼠游戏之中其实彼此牵连的,就是一种兄弟情感的职业追逐和兄弟情的相互掩护与拯救。特别是在重要的兄弟三人意外相会却危在旦夕的时刻,三个人同时举起的枪去指向的都是来自不同层面的杀手,心照不宣的本能信任就有它的合理性,即自然隐藏在这个情感连绵不绝的一种挽救上。  香港电影的警匪模式经历过不同时期的变化,就整体而言,警匪对峙是这类电影相生相杀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一些阶段匪徒是社会下层人的聚合,包括黑帮老大带着他们的部下马仔,在行使着敲诈勒索收保护费而称霸一方的角色定位。所以香港警匪片中常态的警抓匪的故事有时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但警匪之间关系的转换却是越来越可见的情节,变化的基础在关系转换、角色的多重身份包括卧底等出现,到几乎交缠不休的复杂性,带来叙事的多样和剧情的突转甚至于多重转换的变幻莫测。匪徒注重于多样形态,既有黑吃黑,也有不得已而成的匪,以及表面是匪但内心更多的是好人的一种状态。同样,在警察身份的变化之中,更多的显示了警匪片满足当下社会人看待生活的状态。比如警察既有品行不端的也有勾结匪徒的,当然还有很多的警察对于匪深恶痛绝,但是逐渐对匪徒的内涵因素有更多的理解,乃至于警匪相互理解共同变成为兄弟与常态人性的角色。我们在《喋血双雄》之中就可以看到典型的体现。周润发饰演的小庄因为特殊的原因,要防止杀手对他要保护的人行凶,而李修贤饰演的警探*初开始就是常态地看待警匪关系。但是在斗智斗勇之中警探逐渐发现了小庄的不得已,于是他们在凶残的暴力美学的表现之下,形成各自相携互助去抗拒真正的匪的过程。而在著名的《无间道》中黑帮警匪犯罪片的一些模式聚集,让观众大呼上瘾。其中卧底的复杂性不断翻转甚至让人惊讶得难以跟上。在香港电影警匪卧底表现之中,越来越复杂的警就是匪、匪却是警等别出心裁地构筑了特殊原因的角色互换,所以都要找回自己原初的本分。就此而论,港片的警匪片在创造上的确有相当程度的成熟和游刃有余的变化,所形成的警匪片满足社会大众对于警匪这样概念上抛却表面,而去触及人为什么为警、为什么成匪等复杂关系的认识。  卧底是警匪片发展的一个挖掘变化因素,后来无论是关于反腐的一些内地因素的介入,还是香港本土的廉政风暴等,这些影片触及的相关题材,人的复杂性呈现,都相关于卧底的多元因素的认识表现。这一类型改变了警匪一目了然的简单判断,卧底也成为香港影片非常重要的人性复杂性和斗智斗勇的翻盘诀窍,以及观赏愉悦满足的一种保证。我们看颇受人们喜欢的《暗战》系列作品,把明面上的警匪变成了实际上警察内部的侦缉决斗,但事实上相互身份转换的暗战却变成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智力游戏,这些影片不看到*后未必容易看出警匪之间的真伪。  所以卧底是香港警匪片相当重要的表现形态,这在《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把这种转换形态的卧底变成了一个去推究人为什么会成为卧底、为谁卧底和卧底的身份与真实心态的复杂性的揭示。它形成折射一种转换的间谍形态,井警官表面上在行使警察职责而且颇有成效智谋超群,但实际上却是被牵线的木偶人,有人在后面指使着他,一个人身上被赋予了常态的正向警察与内心暗斗之间的一种复杂心态。同样当警局内部要查找卧底黑手的时候,产生出另外一个局中局的卧底,即高层将程滔作为一个追查组设定的一个自己的内部“卧底”。他在行使警察的职责配合着所谓的井警官揪出卧底,但是自己实际上又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卧底来揭出迷局后面的真相。于是,犯罪集团有卧底,警察内部又暗设卧底。在这不同的情节进展中才会产生影片中黑白混淆的展开。情节的扑朔迷离之典型,在叶志帆、井警官和程滔陷入了一个三人聚会的哑谜一般的决斗场景中,因为谁也不清楚到底围攻他们的是谁,只能相互猜忌和相互提防。  ……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艺术批评:中国影像的实践 作者简介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教育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发表800余篇论文,出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跨世纪中国电影艺术传统史评》《影视艺术概论》等20余本教材专著。    林继中(1942-),福建漳州人。196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萧涤非先生。原漳州师范学院院长,现为闽南师范大学荣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有《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文化建构文学史纲》《激活传统——寻求中国古代文论的生长点》《杜诗学论薮》《文本内外——文化诗学实验报告》《林继中文集》(8卷)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