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医斋心悟

作者:周永锐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3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3(6.1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医斋心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761703
  • 条形码:9787537761703 ; 978-7-5377-617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医斋心悟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作者周永锐从事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本书内容包括理论探讨,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医话随笔,方药杂谈,中医养生等六大版块的内容

医斋心悟 目录

理论探讨
药物填脐治疗机理与规律初探
涌泉穴贴敷中药治疗机理探讨
浅谈中医急症的七种治法
暴病痼疾,治肝为先
祖国医学对衰老规律及原因的探讨
鼻诊要略
腹诊荟萃

临床研究
用吐法治疗癫狂病
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
中医血瘀症的治疗
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中药青皮三核汤治疗乳腺增生
中药苦白汤外用治疗阴痒症
中药安尔汤治疗荨麻疹
中药治验鹅掌风
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

经验总结
咳嗽的临床治疗
痹证的临床治疗
癫狂病的临床治疗
痫病的临床治疗
阳痿治验
尿路结石的中医治疗
湿疹的临床治疗
瘫痪的治疗与康复
面瘫
偏瘫
截瘫
痛经的临床治疗
崩漏证的临床治疗
治疗不孕症经验琐谈
子宫肌瘤与附件肿物的临床治疗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乳腺增生的临床治疗
黄褐斑的临床治疗

医话随笔
治未病
感冒不应该当“小恙”
怪病多由痰作祟
污血痰浊互结易致顽症重病
超大剂量用药少而精
小儿百病食上起
关门闭邪之罪
误治之得
肾虚探秘
外治四则
病例四则
腹痛
痧证
风温
癃闭
浅谈药筒推拿保健疗法
旋覆代赭汤新用
漫谈中药的煎服
药对的临床应用
后记
展开全部

医斋心悟 节选

  东汉后期,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对腹诊讨论甚详。其记载以伤寒杂病之所见腹证为多。在《伤寒杂病论》中之诸腹证,如“胸胁苦满”“胁满”“心悸”“脐下悸”“心中悸”“心动悸”“心下坚筑”“心下痞”“心下痞硬”“心下痞满”等,概括为特定的诊断术语,类证有鉴别要点,并配有药方。如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等。其辨证清晰,结合临床实践,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在《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论洽伤寒,脏腑论治杂病,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和内伤杂病辨证的客观指标,将《黄帝内经》《难经》有关四诊理论在实践中予以验证,并多有发挥,对腹诊论述及临床实践例子甚多,实为临床察病辨证之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唐时期,中医诊法继承了汉晋以来的四诊成就,并有很大发展,腹诊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腹诊散载在各科各病候中,但是临床始终把腹诊检查作为全身诊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腹诊的辨证有详细的记载。对腹证记载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的增多,在描述上已经注意到病位,对腹腔肿物大小、硬度、形状、表面和边缘情况,有无自发疼痛和压痛肿物,及肿物生长的速度,和对全身的影响都有记载。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为唐代的代表作,是集前人经验方之大成者,对诊法亦多有发展。脏腑之虚实,病位之深浅,腹诊是临证之必察,由于循经诊察,孙思邈发现了疼痛点(即阿是穴),后发展为腧穴诊病法。隋唐时代的腹诊之诊察方法,后人多为推崇。  宋金元时期,一些医家非常重视临床诊病的经验总结,是医学争鸣创新时期,如刘完素学术思想的中心,其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讨论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为擅长,善用寒凉药物,后世称之为寒凉派。在诊法中多结合风土时令、五运六气并兼施腹诊之法。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并逐步形成独创性的脾胃论学说,对脾胃腹部诊察讨论更详。张从正强调留邪则伤正,邪去则正安之理,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为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并在汗、吐、下三法中增添了腹诊之内容。朱震亨临床医治中能发挥哲理,融合诸家,结合临床实践而创立新说,其“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反映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形成了以养阴为宗旨的丹溪学派。朱震亨虽以养阴为特色,但在临床擅于治疗气、血、痰、瘀等杂病,故后人有“杂病用丹溪”之说。治疗杂病兼采前入学术精华,提出“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的观点,故在腹诊辨证增加了新的讨论。金代张元素为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他对“五运六气”极有研究,他以脏腑寒热虚实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并制订了《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把药物的使用直接和脏腑病机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提纲挈领地掌握药物效用,又有助于举一反三,使药理与临床联系,把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对脏腑辨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腹诊的内容。明、清医学人才辈出,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在诊法方面有较精详的论述,尤对中医问诊的繁杂内容简要标出,提纲挈领地写成“十问歌”,载于《景岳全书·传心录》中,对胸腹切诊多有论述。清代吴谦等著的《医宗金鉴》,在各科心法要诀中,对腹诊都有精详的论述。清代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较系统地论述了腹诊。在部位上提出膈下属胃,大腹与脐属脾,脐四周属小肠,脐下两腰属肾,小腹为血室之际属肝,季肋属胆。又以三焦分部,上焦在膈上,心肺包络居之;中焦为胃、小肠、大肠、肝、胆、脾;下焦为脐以下,包括膀胱、冲任脉、直肠、男子外肾、女子子宫。诊法上提出先按摩胸腹数次,或轻或重,或击或抑,以察胸腹之坚软,拒按与否,冷热是否灼手,以定其病之寒热虚实,用轻手循抚,自胸上而脐下,知皮肤之润燥,以辨寒热。用中手寻扪,问其痛与不痛,以察邪气之有无。用重手推按,察其硬否,问其痛否,了解沉积如何,了解脏腑虚实,并诊其虚里,任脉脐间动气等,系统提出腹诊之法。其源自《伤寒论》,但向前发展,将检查方法与辨证连在一起,形成了专门腹诊之学,是对诊断学的一个贡献。

医斋心悟 作者简介

  周永锐,字坚庵,号敏士,别名景华,晚号桃河翁。他自幼受母亲行医的熏陶,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境况。1961年高中毕业以后,他进入白羊墅卫生所工作,师从周骥老中医。他工作后多次进修学业,拜师访友,潜心探究岐黄之术,以扶民济世为己任。他治学严谨,务求于实,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临床擅长内科、妇科、针灸,对中医脾胃病、肾病、癫狂痫病、不孕症及中医外治颇有见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