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2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38.1(7.9折) 定价  ¥4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3122
  • 条形码:9787030733122 ; 978-7-03-07331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本书特色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有效填补了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段古代文化遗存发现的相关空白,对研究成都平原与峡江地区两大文化圈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做好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重庆西南部长江干流及其部分支流考古调查及发掘成果的汇编,在空间范围上以地处长江干流的江津区、永川区为主,兼顾璧山河沿岸的璧山区、濑溪河沿岸的荣昌区等区域,年代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涵盖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类型多样的遗存。本书有效填补了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段古代文化遗存发现的相关空白,对研究成都平原与峡江地区两大文化圈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目录

目录
重庆市小南海水电站枢纽工程地下文物调查报告(1)
重庆市长江河段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节选)(44)
江津区鼎锅浩遗址试掘简报(57)
永川区汉东城遗址2013年度考古发掘简报(95)
江津区瓦厂沙坝遗址试掘简报(194)
江津区大土遗址试掘简报(202)
江津区荔枝下坝遗址试掘报告(216)
江津区大坟包墓群试掘简报(232)
江津区丁家沱墓群试掘简报(241)
江津区坪坪上汉代崖墓发掘简报(253)
江津区烟墩岗砖室墓发掘简报(267)
江津区轿子石墓地考古发掘简报(287)
璧山区小河坝墓群发掘报告(301)
江津区白坪村崖墓群发掘简报(344)
江津区大路山东汉至蜀汉砖室墓发掘简报(362)
江津区鼎山公园宋墓考古发掘简报(381)
江津区石佛寺遗址考古调查和试掘简报(389)
江津区石佛寺遗址墓葬区2017年度发掘简报(426)
江津区白沙中学宋墓发掘简报(458)
永川区大路沟屋基墓地发掘简报(484)
荣昌区瓷窑里遗址考古调查及试掘简报(492)
荣昌区瓷窑里遗址2014年度发掘简报(537)
荣昌区骑龙桥墓群宋代石室墓发掘简报(565)
永川区许家湾墓地发掘简报(577)
成渝古道走马区域手工业遗址调查试掘简报(586)
璧山区五显庙遗址发掘简报(601)
后记(610)
展开全部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 节选

重庆市小南海水电站枢纽工程地下文物调查报告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津区文物管理所 巴南区文物管理所 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大渡口区文广新局 一、引言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为了保证小南海水电站工程立项,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01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2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下同)承担了小南海水电站工程施工区、淹没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吸取三峡工程和乌江彭水电站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基础上,我所成立了“小南海水电站工程文物保护规划领导小组”,下设顾问组、规划组和立项组。规划组由袁东山副所长任组长,调集了重庆、湖南、湖北三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组成小南海库区文物调査勘探工作队(图版一)。规划工作从2007年1月下旬开始,于2007年3月底结束试掘工作。工作队在工程涉及的重庆市江津、巴南、九龙坡、大渡口四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业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分别查阅地方志,掌握有关历史沿革、文物古迹的基本情况对该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庆市小南海水电站枢纽工程地下文物调查报告》。 二、简况 (一)小南海水电站工程概况 小南海水电站系长江干流宜宾至宜昌河段五级开发的第三级,坝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中坝岛,下接长江三峡水库库尾回水,上接即将开发建设的朱扬溪水电站。电站坝址距离重庆主城区40千米,距离江津城区39千米。其配套建设的电站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小南海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95米,水库回水长度89千米。该工程建成后,主要有发电、航运、拦沙减淤、滞洪、灌溉等功能。 (二)库区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小南海水电站工程所涉地区,主要位于江津、巴南区内。 江津在战国时属巴国地,秦灭巴后,属巴郡江州县。三国时,设乐城县,县治今油溪镇。南齐时,江州县迁治奭溪口,县自此设立。西魏时,改江州县为江阳县。北周孝闵帝元年,县治移至今几江镇。隋开皇年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唐武德年间,分县地置南州、万春县,后万春县改名万寿县,治今朱沱镇。宋代万寿县再并入江津县,县治移至马鞍。元代,县治迁回几江。 江津位于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西南部。跨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盆南丘陵和盆周山地三个地貌区。南部为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的梯间过渡地带,山岭高耸。北部碑槽、华盖槽、龙门槽呈“川”形排列。东部边缘有燕尾山、太公山。中北部丘陵广布。全境南髙北低,长江以南、以北地势均向长江河谷缓缓倾斜。 江津流域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27条,其中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12条。支流中属长江一级支流的有12条,属于二级支流的有8条。长江、綦江、塘河、璧南河(九龙河)、齊溪河5条江河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朱杨溪、驴子溪、清溪河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千米。 江津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好,无霜期长。境内几江地区年平均气温18.4T,1月平均气温7.7T,7月平均气温28.5T。年降水量1030.7毫米,无霜期长达341天。 九龙坡、巴南、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南、南部,地质地貌形态复杂多样。从西向东有石马、南温泉、樵坪、龙岗、石油沟、明月峡等向斜和背斜,区内厚度*大、展布面积*广的是三叠纪和侏罗纪地层,地势起伏层次分明,以丘陵为主,山、丘陵、湿地、河谷皆具。长江岸边和溪河两岸,上部与一级阶地相接,下部常被季节性洪水淹没。三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无霜期长,日照少,湿度大。年均降水量约1187毫米,境内河流全属长江水系。 三区的前身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巴县。巴县是全国建县*早的地区之一,并历为郡、州、府、路附廓大县。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周赧王元年(前31件)置江州县,属巴郡。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省垫江、枳两县地置巴县,以垫江县故治为巴县治。 巴县初置属楚州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并改楚州为渝州,巴县属渝州。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巴县属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巴县属重庆府,府治巴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重庆路,巴县属重庆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重庆路为重庆府,巴县属重庆府。自此,巴县与重庆府的隶属关系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改巴县为重庆府。次年废重庆府恢复巴县,属川东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四川各道恢复四川省,巴县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划设18个行政监察区,巴县属第三行政监察区。 (三)既往文物保护工作情况 小南海水电站库区过去开展的大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有冬舆顼战国至西汉墓地、江津王爷庙遗址。 1954年,重庆**机制砖瓦厂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许多铜器,西南博物院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共清理了墓葬52座,1955年和1957年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30余座秦汉墓葬。这批墓葬中有相当数量的船棺墓,专家认为其属于巴人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铁器等。此次发掘开启了巴蜀文化考古和研究的热潮,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冬笋坝墓地也因此成为一处非常重要的巴人船棺墓地,迄今尚未发现可以取代其地位的巴人船棺墓地。 江津王爷庙遗址发现于1980年11月,并于当年12月进行了试掘。1992年,重庆市博物馆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两次发掘和采集的遗物有石器144件、陶器残片200余片。石器器形有铲、斧、锛、凿、球、矛、镞、砍砸器、锥等。陶器器形有盆、碗、瓮、器盖、釜、罐、钵、杯、碟、管形穿孔珠、纺轮等。此外,还发掘了汉墓1座。王爷庙遗址中很大一部分标本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年代约距今5000~4000年,属于四川盆地东部首次发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在四川盆地新石器考古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文物点介绍 本次调查工作是小南海水电站枢纽工程规划工作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小南海水电站工程地面地下文物点的数量和时代,并建立各文物点的初步档案,方法主要是采取沿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徒步行走,地毯式搜索。调査组组长由袁东山担任,为提高调查效率,下设四个调查分队。人员有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白九江、李大地、董小陈、汪伟、燕妮、于桂兰、陈东、刘春鸿、刘斌、丁玮强、王胜利、孙少伟、王银、赵崧、何明鸿、程涛等,湖北省长阳县博物馆龚玉龙、杨爱民,湖南省湘西州文物局龙京沙,江津区文物管理所张亮、丁燕飞。上述人员于2007年1月25日正式人场,于2月15日完成本阶段工作。 本次调查工作共发现文物点215处,种类包括遗址、墓葬、民居、会馆、寺庙、桥梁、摩崖题刻、造像、城址等。其中地下文物点170处,地面文物点45处。地下文物点中,遗址有77处(图一;附表一)、墓葬93处(图二;附表二)。根据采集的遗物初步推断,遗址中旧石器时代共2处,新石器时代共18处(包括以后阶段遗存,下同),商周时期17处,汉一六朝时期共26处,唐宋时期共11处,明清时期共3处;墓葬当中,汉一六朝时期共68处,唐宋时期共6处,明清时期共19处(附表三)。 (一)江津区 1.遗址 (1)旧石器时代遗址 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2处。 1)槽房遗址。 该遗址隶属江津区龙华镇双溪村(原大河村二组),地处长江南岸的台地上,位于罗家槽房墓群下部。遗址北临长江,江水由西向东流经遗址全境。东、西两侧紧邻冲沟,南倚缓坡。经初步调査,整个遗址处在槽房墓群下部,堆积厚3~4米。在第四纪黄土地层中采集打制石器2件,同时发现大量石片、石核、石屑等石制品。 遗址埋藏面积约650平方米。 2)大坟堡遗址。 该遗址隶属江津区几江镇高崖村,地处长江右岸,北临溪沟,南临柑橘园,东临民居。 经初步调查,遗址堆积共分为三层。 第1层:厚19~34厘米。耕土层。灰褐色,土质疏松。 第2层:厚20~30厘米。浅灰褐色,土质疏松。未见包含物。 第3层:厚40~45厘米。黄褐色黏土,土质紧密,应为第四纪黄土地层。发现2件打制石器。 遗址埋藏面积5000平方米。 (2)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16处,摘取其中10处详细介绍,其余6处遗址详见附表一。 1)毛家遗址。 该遗址隶属江津区龙华镇龙华寺村,地处长江南岸的台地上,与沙溪遗址隔沟相望。北临长江,东、西两侧临冲沟,南倚缓坡 经初步调查,遗址堆积共分七层(图三) 第1层:厚50~55厘米。耕土层。 第2层:厚10~15厘米。明清层。 灰褐黏土。含大量植物根系、瓦砾等。 黄褐色黏土,显砂性。含较多瓦砾、炉渣、青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