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武汉城记

武汉城记

作者:许颖丁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1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5.3(7.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武汉城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746815
  • 条形码:9787521746815 ; 978-7-5217-4681-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武汉城记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 对近代史、武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感兴趣的研究者 2. 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3. 大学生1.史料扎实、视角独特、学科交叉,从“共享遗产”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介绍武汉的城市发展史和独特的建筑文化遗产,对梳理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对以往研究武汉历史建筑研究中的错误有一定纠正。收集呈现百余张历史照片和实地勘察图片,展现建筑遗产今貌。2.武汉三镇的城市史和文化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代表性,作为城市文化读物适合大众阅读。 3.武汉是九省通衢,在近年因新冠疫情的爆发而受到广泛关注,这本书为理解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视角。4. 历史学家冯天瑜作序共读

武汉城记 内容简介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坐两江、拥三镇,为九省通衢,首义之城,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近代以来,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为武汉三镇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其中许多矗立至今,几乎谱写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基于“共享遗产”视角,以历史演进与思潮发展为经、城市的建设与遗产为纬,对武汉开埠以来的百年历史(1860-1959)进行了梳理。 作者对武汉的近代发展史做了较为全面的剖解,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理解武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梳理武汉的古今历史;“规划武汉”,侧重近现代武汉的城市规划与发展; “营造武汉”,以近代武汉事务所、建筑师和营造厂为线索探究武汉城市营造的思潮; “武汉共享遗产”,对武汉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剖面。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从人文观察角度展现了武汉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沿革。

武汉城记 目录

序 III
自序 V

**章 理解武汉??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书写武汉历史
**节 近代以前的武汉三镇 002
第二节?? 从汉口开埠到武昌首义 008
第三节?? 革命中心、临时首都与文化名城 017
第四节?? 共和国的工业重镇 025

第二章 规划武汉?? 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节 从租界规划到“一五”计划:近现代武汉的规划与建设方略 030
第二节 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中西文化交流 038
第三节 武汉的近现代转型与三镇融合发展 042

第三章 营造武汉?? 武汉近代著名事务所、建筑师及营造厂
**节 武汉近代著名事务所 052
第二节 武汉近代著名建筑师 060
第三节 武汉近代著名营造厂 069

第四章 武汉“共享遗产”?? 从“西风东渐”到“中西合璧”
**节 从古典主义到装饰艺术:武汉近代金融与公司建筑 078
第二节 从“学宫”到“殿堂”:武汉近现代文化教育建筑 114
第三节 家宅、里分与公寓:武汉近代居住建筑 133
第四节 传播与融合:武汉近代宗教建筑 172

第五章 武汉“共享遗产”?? 从“师夷长技”到跨越发展
**节 从“汉阳铁厂”到“红房子”: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 188
第二节 从江汉关到武汉剧院:武汉近现代公共建筑 215
第三节 跑马场、健身所与体育馆:武汉近现代体育建筑 241

参考文献 255


展开全部

武汉城记 节选

从汉口开埠到武昌首义如果说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初拉开其序幕的,应该是“武汉销烟”。1838年9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在武昌、汉口、汉阳和长沙等地开设禁烟局,开始着手禁烟,收效甚佳。10月 27 日,林则徐与湖北巡抚张丘崧率部亲赴校场,锤碎焚毁烟枪烟具,又将烟土烟膏投入江心销毁。12 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务。随后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撕裂了中国传统社会持续 2 000 余年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将中国推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然而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渗透到中国的腹地,武汉的对外开放与工业化也尚未起步。清廷在武汉面临的对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力量——太平天国。太平军于 1852年进入湖北,随后三克武昌,四占汉口、汉阳,在武汉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1856 年,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失败,于1858 年签订了《天津条约》,汉口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861 年,英国海军参赞巴夏礼与武汉当局签订了《汉口租界条款》。不久,英国首任驻汉口领事金执尔抵达汉口并建立领事馆、设立英租界,汉口正式开埠。随后,德国(1895 年)、俄国(1896 年)、法国(1896 年)与日本(1898 年)也相继于汉口设立租界。五国租界沿长江在汉口一字排开,独立于中国行政与法律的管辖之外,设有“工部局”“巡捕房”等机构,成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租界内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城市管理以及工业、商业的发展,的确为传统商贸市镇汉口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埠之前,汉口的商品市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繁盛的程度,但贸易结构单一,主体为农副产品,贸易对象也以国内为主。与**批开埠通商的东南沿海城市相比,汉口对外开放晚了 20 年左右,工业的发展则更加滞后。*早进入汉口的,是西方的贸易公司——洋行。1862 年,英商怡和洋行、德商美*时洋行开始在汉口设立分支机构。随后,来自法国、美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日本、瑞士、秘鲁、巴西等国的洋行纷纷在汉口设立分行,截至辛亥革命之前,共有 125 家之众,其中又以英国、德国的为*多。汉口的洋行引入了大量新的贸易种类,洋纱、洋布与茶叶成为新的贸易对象。为了控制进出口贸易结算,早已在上海、香港等地立足的外商银行也纷纷在汉口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票号、钱庄,就此受到排挤,逐渐衰退。1880 年,汉口票号盛极一时,达到 33 家,到 1911 年,就只剩下了 18 家。1933 年,汉口*后的两家票号——济生、永亨改为钱庄,票号自此从汉口消失。1908 年,汉口*大的三家钱庄——怡和兴、怡和永、怡和生因为无法偿还汇丰银行的 50 万两欠款集体倒闭,不仅牵连了汉口诸多钱庄与商号,还引发了几省的金融危机。1863 年开设办事处、1865 年正式建成开业的英国麦加利银行是汉口**家外国银行。随后,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银行都在汉口设立了分行。通过开设银行,开展存贷、汇兑、投资、政府借款、关税外税保管等业务,外国银行控制了武汉的金融、外贸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地方政府和中国企业的投资和经营行为。在允许外商在华设厂的《马关条约》签订之前,外资就已经陆续在中国兴办工厂了。茶叶贸易方面,1862 年的《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赋予俄国商人直接进入羊楼洞产茶区设栈收茶的权利,1863 年俄商更是直接在羊楼洞和崇阳开办茶厂制茶。为了使贸易更加顺畅,19世纪 70 年代,原址设于崇阳的俄商顺丰砖茶厂、原址设于蒲圻羊楼洞的阜昌砖茶厂和新泰砖茶厂迁至汉口。由于俄商在税收、资金、设备和运输上拥有优势,其茶叶贸易逐渐脱离了晋商。到 1894 年,由于英国茶商将采购目的地改为印度与锡兰,俄商控制了中国茶叶出口的主体。除了俄国商人,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商人也纷纷在汉口设厂,截至 1911 年辛亥革命之前,共开设工厂 76 家,涉及制茶、制革、打包、蛋品加工、面粉加工、自来水、制冰、汽水、食品、酿酒、榨油、发电、金属加工、机械修理、建筑工程等。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开埠之后,外国人取得了长江的航行权,汉口“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为各国所青睐。1861 年,美商琼记洋行的“火鸽号”开设沪汉航线,收入颇丰。1862 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在上海成立,1864 年也开始设立沪汉航线,并迅速通过降低运价等手段垄断了长江航运。1872 年起,英商太古洋行加入沪汉线、汉宜线的航运竞争,迫使旗昌妥协,共同垄断了沪汉航线的经营权。同年,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局,1873 年成立了汉口分局,1876 年又购买了旗昌的产业。但外商的实力不容小觑,1881 年,规模更大的怡和轮船公司加入竞争;1898 年,日商开始涉足长江航运;907 年,日清汽船会社成立。除航运外,这些轮船公司还在汉口江滩等地建有码头和堆栈。到辛亥革命前夕,招商局始终没能打破外商对长江航运的垄断。从国外来到汉口的,除了商人与政治家外,还有一大批传教士。1861 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来到武汉,在汉口后花楼建立了花楼总堂。随后,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的传教士在武汉三镇开设教堂、建立学校、设立医院及从事慈善事业,客观上也推动了武汉城市的近现代转型发展。与武汉开埠几乎同时,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了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起初,洋务运动的中心在上海,汉口开埠后二三十年间,除了湖广总督李鸿章设立的轮船招商局分局、崇文书局等少数近代工商业与文化事业外,没有建起一座国人自办的近代工厂,也没有建起一座国人自办的近代学堂。武汉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直到张之洞督鄂后,武汉才发生了巨变。……

武汉城记 作者简介

许颖 武汉大学国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城市规划博士后。现就职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汉城市史与文化遗产。著有《武昌老建筑》《武昌地标》等,英文译著《武汉城市简史》等。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秘书长,著有《文化线路》《堪舆》《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武汉历史建筑图志》《长江文明》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