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691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96.6(7.0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6308293
  • 条形码:9787556308293 ; 978-7-5563-082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本书特色

每个村庄都有许多的回忆和故事,这些文化遗迹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收藏。本书以涉农街道为单位,涵盖东丽区全部村庄,书中的故事是在村民口述的基础整理而成的,对于读者了解东丽区的村落历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内容简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村庄的村民都住进了楼房,变成了各个社区的成员,曾经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人、村庄里发生的故事渐渐地成为回忆。 本书讲述了天津东郊村落的文化留迹,这些村落现在组成了天津市东丽区金桥街、金钟街、军粮城、新立街、华明街、万新街、无瑕街等街道。本书内容涉及村名的由来、地域文化传说、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对于研究天津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过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目录

金桥街
☆金桥街
☆穆家台村
排地匪祸
穆家台引来了“金凤凰”
☆大郑村
大郑往事
抢险救灾
大郑剪纸的“前世今生”
☆小北庄村
村名的由来
小村“小”事
美丽小北庄
☆务本二村
务本古城
务本村的起源
日寇践踏下的务本村
结婚“进行曲”
☆务本三村
务本村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务本村
东方红大西瓜扬名海内外
务本村的民兵组织与“东风连”
务本村的文人墨客
务本村的戏班子
务本村的篮球队
务本村的汽车队
务本小学
☆中心庄村
中心庄旧事
刘家往事
☆稻地村
稻地村的庙宇
稻地往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稻地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稻地村
☆官房村
孟恩远墓
☆三合庄村
三合庄的来历
☆十三顷村
十三顷的幸福生活
乡野童趣
☆郭家台村
革命战士刘振海
日军在郭家台的暴行
☆窦家房子村
一个小村的故事
民兵训练
农副业生产
窦家房子村人文气氛好
☆城上村
城上的由来
出河工
☆大新庄村
大新庄村的变迁
☆赵北村
赶马车的经历
赵北村的变化
王八桥的传说
☆刘辛庄村
刘辛庄的副业
刘辛庄的回族与风俗
☆排地
排地剿匪
《益世报》的排地土匪调查
排地歌谣
☆卧河村
卧河蔬菜大棚与温室
☆老圈村
老圈村的来历
老圈村往事
☆向阳村
播下革命火种
向阳李家
☆小东庄村
小东庄往事
小东庄的民间艺术
“阳光校长”杨云塔
☆中营村
中营旧事
☆双合村
没有地主的双合村
双合村的农副业生产
双合村的文教卫生
金钟街
☆金钟街
国民党军队的天津城防工事
☆徐庄村
徐庄子跑船多
老爷庙
战争年代
☆大毕庄村
金钟河的传说
乡妇助学
大毕庄三件宝
一颗红心跟党走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
昔日“落后村”,今日“模范村”
☆南何庄
民国南何庄往事
重教育人功百代
一门心思谋发展
☆欢坨村
大坟、祠堂和公所
娘娘庙
欢坨历史
欢坨“大红花”
☆河兴庄村
河兴庄的三笔财富
回忆河兴庄股份合作制改革
☆新中村
新中村的农业生产
依河而居的新中村
☆赵沽里村
年轻的种菜姑娘
善经营会管理的厂长——徐永增
☆南孙庄村
上学往事
出河工
☆徐庄村
王家大院的大槐树
军粮城
☆军粮城
军粮城电机草袋工厂
1946年军粮城治蝗防灾
军粮城水稻种植历史
军粮城兴修“民生渠”
☆东堼村
东堼村的由来
东堼“三大难”
过年看小车会
东堼村名的由来
东堼村是个文明村
东堼村歌谣
☆杨台村
泥房
☆唐山村
捕杀稻飞虱
☆后台村
后台村的基本情况
后台守着袁家河
☆李家台村
村里的老墓
民国时期的人和事
村里的事儿
☆民生村
民生村的老百姓
民生村民的致富路
☆塘洼村
塘洼的前世今生
☆苗街村
苗四路的繁华
苗街土地庙
☆山岭子村
山岭子人的和谐社会
山岭子人的打草生活
☆魏王庄村
魏王庄的由来
魏王庄的副业生产
魏王村渡口与游船
☆兴农村
改变兴农村容村貌的五项工程
兴农钢材一条街
☆新一村
村名的由来
罗福祥农业生产合作组
☆新二村
一个人的历史
☆新三村
一个家族的历史
新三村旧事
☆四村
村名的由来
挖地道
磕头拜年
出河工,治海河
☆大安村
大安村的历史
军粮城机米厂
☆刘台新村
刘台古城
☆北旺村
刘台村村民告状
音乐家冯文慈在东丽
新立街
☆新立街
☆中河村
中河村的故事
中河名人高沛田
开明人士刘德荣
迟到的寻人启事
“我们坐上了轻轨车”
变化从环境开始
中河村小学
☆顾庄村
“老村”顾庄
匪患难除
村里来了日本兵
房秀莹参加“集团婚礼”
打跑了国民党
“百亩花园”
☆西杨场村
“河裕号”劫案
“海河之花”
出口“青麻叶”
☆四合庄村
“不给组织添麻烦”
排地与四合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四合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合庄
四合村的农家饭
出工新地河水库工程
生产队纪事
金马驹的传说
☆宝元村
宝元村的来历
宝元村里出木匠
坐飞机
☆东大桥村
东大桥的历史
东大桥的名人
东大桥的农业生产
☆泥窝村
泥窝村的由来
展开全部

消失的村庄:天津东郊村落文化留遗(上下册) 节选

穆家台引来了“金凤凰” 静卧在海河臂弯里的穆家台村风光优美,虽说算不上是大富之村,但村民安居乐业,整个村子宁静祥和。清末的穆家台村民靠种排地为生。排地是清同治年间,清廷开禁招垦而划地成排的田地。当年,通商大臣崇厚奉旨勘测招垦,一番勘测之下,发现军粮城以西有官荒马场适合开荒种地,于是圈地500余顷,开渠三道,分地56排,以免租为条件吸引山东、河北等地贫苦百姓开荒垦地,穆家台村就是在那时成村的。可是百姓们没想到,此地盐碱严重,不利粮食耕种,认垦户叫苦连天。后来清廷派人疏浚河道,河水开始化碱为腴,穆家台村也慢慢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津郊缺水,不少村民改稻田为大田(粮田)。三年困难时期,穆家台村民粮食不够吃,生活开始陷入窘境,人们只要一提起穆家台村,那就一个字:穷!穷得连电费也交不起。村办集体企业兴起后,穆家台村民先后创办了铸造厂、加工厂等,这些企业红火了一段时间,但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比较低、设备简单,发展前景不是很理想。穆家台村又陷人了新的发展瓶颈。 老人们都说,在梧桐树上筑个巢就能引来金凤凰,穆家台村这个巢怎么建才能引来金凤凰帮村民脱贫呢?刚开始,为了招商,穆家台村干部没少费工夫,想着磨破嘴皮子把人请进来,结果人家来了一回.就没了下文。问题出在哪儿了?后来穆家台的村民才明白,原来穆家台这个“巢”不是“金凤凰”们好的落脚点。 穆家台位于排地第二段,当年京山铁路建成后,人们为了方便,就以京山铁路与中河垂直相交之处为中心点划十字,将整个排地划分为四段,穆家台村被划归为第二段。人们要想去穆家台村,得先从津塘公路上下来,然后走民族路,过骆驼房子村,再过一个桥,过桥左拐500米后,再右拐500米,然后再左拐才到村口,才能到村委会。这样七拐八拐的路,外地人很容易犯迷糊。所以那时候,只要有人打电话来,村干部只得先让对方在骆驼房子村等着,然后派人去领路。绕着拐弯抹角的路,再加上当时村里环境也差,招商情况很不理想。 不能让一条路堵住村子的发展。2002年,穆家台村与周边村协商要修一座桥。按照设想,这座桥,一来可以联结村中心与民族路,打通穆家台村的交通短板;二来可以减少骆驼房子的交通事故。因为当时进穆家台,只有过骆驼房子这一条路,拖拉机满大街跑,容易撞人发生事故;三来桥修好了,双合村、郭家台村等周边村也可以从中受益,实现双赢。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村委会的组织下,穆家台村民先把骆驼房子的一条土路拓宽,然后又把村里的涵洞填平,铺上水泥路面,*后修成了民族桥。为了修桥,村干部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四处集资,为了节省花销,甚至跑到贯庄去找桥板。桥修好了,人们往来方便了,一下子“活了”三个村,穆家台村里的厂房自然也租了出去.很快村里的年收入达到了百万,这个数字是人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更让穆家台村民想不到的是,2009年民族路的改造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路通后,村里闲置的土地也可以建厂房,吸引企业来村人驻,村民高高兴兴地有班上,村民手里的土地收入也从原来一亩三百多元上涨到2700百元,实现了年产值六千多万元。穆家台村从一个连电费都交不起的贫困村,一举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村”。 讲述人:刘殿喜 整理人:王静 P7-8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