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7747
- 条形码:9787030677747 ; 978-7-03-06777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 本书特色
全书有161个知识点单元。分为细胞生理,神经、肌肉和突触,循环,呼吸,肾,消化,神经系统,内分泌和激素调节,代谢生理,血液和防御功能,生殖等11个部分。可任选一单元,也可循序渐进的学习。
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 内容简介
韦恩·卡比特等以巧妙的涂色形式设计和编写了《生理学涂色绘本书》一书。不仅如此,还编写了解剖学和微生物学的涂色绘本书,其中《解剖学涂色绘本书》创下了250万册的累积销量,开创了科学涂色书的流派,并已成为经典,受到读者广泛认可。本书分为细胞生理,神经、肌肉和突触,循环,呼吸,肾,消化,神经系统,内分泌和激素调节,代谢生理,血液和防御功能,生殖等11个部分,161个单元(章)。每一单元包含2页,文字部分在左页,插图图形部分在右页,一组图文对照单元解释一个独立主题,易于读者理解性阅读。阅读时,通过对插图涂色将生理学理论知识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使读者牢记,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亦可激发读者的联想思维,以便于对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理解和掌握;在插图的设计上突显了阅读的趣味性。
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 目录
细胞生理
1 细胞的结构
2 上皮细胞
3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
4 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合成
5 代谢:ATP的生成与作用
6 代谢:呼吸及三羧酸循环
7 细胞膜结构
8 溶质和水的运动
9 膜转运的途径
10 钠钾泵
11 膜电位
12 细胞通信Ⅰ:G蛋白/cAMP
13 细胞通信Ⅱ:G蛋白/IP3,钙通道
14 细胞通信Ⅲ:催化受体
神经、肌肉和突触
15 神经冲动
16 膜电位对离子通道的控制
17 阈值的离子基础,全或无反应和不应期
18 神经冲动的传递
19 突触传递
20 神经肌肉接头
21 轴浆运输,微管和分子的运动
22 肌肉结构和滑行纤维
23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24 细胞内钙触发肌肉收缩
25 肌肉张力和长度的关系
26 收缩的总和与运动单位募集
27 运动的能量来源
28 平滑肌
29 自主神经系统
30 自主神经系统:递质与受体
循环
31 心血管系统的介绍
32 心脏的动作电位
33 心电图和心脏冲动的传导
34 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35 心脏的神经控制
36 心动周期:心脏像泵一样的工作
37 血流生理学
38 动脉血压及其测量方式
39 毛细血管结构与溶质扩散
40 毛细血管的滤过与重吸收
41 淋巴系统
42 静脉存储和回流血液功能
43 小血管的局部和全身调节
44 心排血量的调控和测定
45 压力感受器反射和血压调控
46 出血和体位
47 血压调节机制
呼吸
48 呼吸道的结构
49 呼吸力学
50 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和肺的顺应性
51 肺容量与肺通气
52 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53 血红蛋白的功能
54 氧在血液的运输
55 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氧气的运输
56 呼吸的调节
57 缺氧
肾
58 肾结构介绍
59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60 近端小管功能
6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计量
62 肾小球滤过率的调控
63 酸碱平衡概述
64 肾的酸碱平衡调节
65 远端肾单位对钾离子的调节
66 保水及抗利尿激素
67 髓袢逆流倍增
68 髓质血供中的逆流交换器
69 细胞外液容量的调节: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70 细胞外液容量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消化
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72 口腔中发生的消化过程:咀嚼、唾液分泌与吞咽
73 胃的生理
74 消化的激素调节
75 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
76 胰腺在消化中的作用
77 肝和胆汁在消化中的作用
78 小肠的结构和收缩
79 小肠的吸收机制
80 大肠的功能
81 消化功能紊乱和疾病
神经系统
82 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成
83 大脑的结构和一般功能
84 脊髓的组成
85 周围神经系统
86 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
87 中枢兴奋与中枢抑制的机制
88 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
89 感受器的分类
90 感受器及其换能作用
91 感受单位、感受野和触觉辨别
92 躯体感觉传导通路
93 感觉皮质的组成和功能
94 痛觉和伤害性刺激的生理功能
95 反射
96 随意运动的调控
97 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98 眼的光学功能
99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及视觉处理
100 大脑和视觉
101 声音和耳
102 听觉的编码作用;听觉中枢
103 平衡感觉
104 味觉
105 嗅觉
106 脑电图,睡眠/觉醒和网状结构
107 下丘脑和内环境稳态调节
108 情绪,本能和边缘系统
109 学习和记忆
110 胺类神经递质,行为能力和精神障碍
111 优势半球,语言和皮质的特化
112 与脑功能相关的脑组织循环和代谢
内分泌和激素调节
113 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的传播形式
114 激素作用的细胞机制
115 激素调节机制
116 垂体、下丘脑和神经分泌:垂体后叶
117 垂体前叶及其下丘脑调控
118 生长激素:对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119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20 甲状旁腺和血钙的激素调节
121 骨的结构与生长
122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岛素的合成与释放
123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24 胰岛素缺乏症:糖尿病
125 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调节和作用
126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的调节和作用
127 肾上腺皮质:皮质醇的作用
128 肾上腺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
129 局部激素:前列腺素
代谢生理
130 糖类的代谢生理
131 血糖的神经调节
132 血糖的激素调节
133 脂肪代谢
134 脂肪代谢的调控
135 胆固醇及脂蛋白生理
136 蛋白质代谢与调节
137 营养素的氧化、代谢热及代谢率
138 食物摄入、身体热量供应和能量平衡的调节
139 肥胖和体重控制
血液和防御功能
140 体温、产热和散热
141 体温调节
142 血液的来源、组成和功能
143 红细胞
144 血液凝集和血型的生理机制
145 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
146 白细胞和机体防御
147 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获得性免疫
148 T淋巴细胞和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应答
生殖
149 人的生殖系统概述
150 睾丸的功能:精子生成
151 精液的功能及精子的输送:射精反应
152 睾酮的作用及睾丸的激素调节
153 卵巢的功能——卵子的形成和排卵
154 卵巢的功能:雌性激素的分泌和作用
155 卵巢功能的激素调节
156 精子、卵子和受精的生理过程
157 早期发育、着床及胚胎与母体的相互作用
158 妊娠和分娩的调节
159 乳房发育及泌乳的调节
160 性别决定和性发育的调节
161 生育与避孕
生理学涂色绘本书(原书第2版) 节选
细胞生理 1细胞生理 1细胞的结构 ——生物体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每个细胞均可独立地存活。 ——细胞只能来自其他细胞。 这三句话反映的就是“细胞学说”,意味着机体赖以生存所需的饮食、呼吸、行走及繁殖等功能,均通过约占机体体重2/3的细胞得以实现。如果说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和机制,那么在细胞水平阐明其活动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细胞在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各有不同。肝细胞不同于脑细胞,其本身来源于血细胞。所有细胞内还含有“小器官”,称为细胞器,每个细胞器执行特定的功能。虽然下图所描绘的细胞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胞,但其包含了大多数细胞具有的结构和细胞器。 细胞膜——是细胞*外层结构,由一层薄的(4~5nm)、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分子组成。除了结构蛋白,蛋白质分子还参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跨膜转运及其调节过程。蛋白质分子还可作为受体,识别来自其他细胞的化学信号。此外,细胞的一些膜蛋白充当酶,另一些作为抗原,识别细胞本身。 细胞核——是*重要的细胞器,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如基因、 DNA和染色体。基因所蕴含的信息体现于细胞日常功能和个体的繁殖等过程。细胞核还包含更小的核体,即核仁,是由密集的染色体、蛋白质和 RNA链组成。核仁启动核糖体的形成,后者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结构。细胞核周围为双层膜,膜上含有丰富的孔道,完成细胞核与细胞的其余部分之间物质的转运。 细胞质——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包括细胞质基质和有膜包被的、有形结构小体,即细胞器,如合成细胞内蛋白质的核糖体,呈复杂的丝状或管状结构的细胞骨架。细胞质液体部分在细胞器之间,含有许多蛋白酶(细胞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屋”,摄取营养物质的化学能量,并将之转化为 ATP的形式储存。反之, ATP(腺苷三磷酸,又称三磷酸腺苷)作为一种能量的“使者”,为各种复杂结构的合成、分泌、运输等提供能量,执行细胞的各种功能。 内质网——是由膜性的小管和囊泡形成的网络结构,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一些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因胞质面附着核糖体颗粒,其外观呈颗粒状。粗面内质网是合成细胞器、细胞膜组分及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分子(如激素)的场所。光面内质网胞质面无核糖体附着,通常参与脂质代谢过程,在药物的解毒和类固醇激素的降解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肌细胞中内质网(又称为肌质网)则可摄取大量的钙,以触发肌肉的收缩。 高尔基体——是由光滑膜形成的扁平、充满液体、层叠排列的囊状结构。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分子的修饰、分拣和包装等过程,然后运输到其他细胞器或自细胞分泌。高尔基体常被许多膜结合囊泡所围绕,参与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过程,如接受糙面内质网分泌的富含蛋白质的囊泡或运输囊泡至细胞质膜。 出胞和入胞小泡——是由膜构成的封闭囊泡,本身属于细胞质膜的一部分,是蛋白质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载体。出胞(即分泌)是指囊泡膜和质膜在某点接触并相互融合,将囊泡内容物排出(又称分泌)到细胞外。而入胞(包括吞饮和吞噬)则相反,是指质膜向内折叠、包被、吞没细胞外物质,然后内陷部分与质膜断离,形成膜囊泡(含有物质颗粒、团块或液态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溶酶体——是内含多种水解酶的膜囊泡,可消化水解细胞的代谢产物、受损的细胞器及通过入胞作用进入细胞的细菌等。泰-萨克斯病是由于溶酶体先天性缺乏与神经鞘脂(糖脂)代谢相关的酶,导致神经细胞中神经节苷脂在溶酶体内积聚、沉淀,使神经细胞肿胀、退化。 过氧化物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形成的膜性结构囊泡,内含多种消化酶,可分解长链脂肪酸及降解某些有毒物质。过氧化物酶体膜转运基因缺陷导致致命的儿童疾病 Zwellinger综合征和X染色体相关的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 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由蛋白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可维持细胞的形态。蛋白纤维还为整个细胞的运动、细胞器和蛋白质的内部运动提供了结构基础。细胞骨架主要包括3种类型:微管(直径25nm)、肌动蛋白丝(25nm)和中间丝(直径10nm)。中间丝是*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保护细胞免受机械应力。微管是一种动态结构,通过其组成成分——微管蛋白的聚合或解聚,引起微管的延长或缩短。微管组织中心为微管装配提供始发区域,如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微管以中心体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形成胞内的轨道系统,通过特定的马达蛋白(如动力蛋白、驱动蛋白)将囊泡、细胞器和其他细胞成分运输至细胞的不同部位。通过构象的细微变化,马达蛋白分子可以与微管结合、解离,从而使蛋白质分子沿微管纤维移动。马达蛋白的另一端与可移动的货物(如细胞器)稳定结合,决定所运输的物质。虽然肌动蛋白丝可形成稳固的结构,但微管本身可延长或缩短,从而参与细胞运动,包括细胞爬行、吞噬及肌肉收缩等过程。微丝可与许多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其作用由结合的特定蛋白质所决定。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肌球蛋白,也属于马达蛋白(见第21单元)。 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是高度专业化的,这种专业化通常反映在结构变化上。虽然上面描述的广义细胞不能代表任何特定某种细胞,但其包含*常见的结构和细胞器。细胞都是有细胞膜的,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含有嵌入的蛋白质。类似的膜在细胞内形成若干结构。从根本上讲,所有细胞都有膜所包被的核,后者含有遗传信息(即基因)。通过表达储存在基因中的信息,细胞核主导细胞的生命和繁殖。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空间称为细胞质。以膜为界的细胞器,和组成细胞骨架的细丝和微管等,均悬浮在细胞内液体即细胞质中。 2上皮细胞 虽然机体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但总体可分为四大类:①肌肉细胞,用于产生机械力和运动;②神经细胞,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③连接和支持细胞,包括血液和淋巴细胞;④上皮细胞,具有保护、选择性分泌及吸收功能。本节主要阐述上皮细胞如何彼此黏附而形成组织、如何形成特殊的细胞结构,如缝隙连接、微绒毛、纤毛支持结构。关于其他类型的细胞在特定器官部分有更为详尽的描述。 上皮细胞在人体的分布表 上皮细胞常彼此黏附,通常形成层片状,细胞之间存在非常小的空隙。上皮细胞覆盖于机体表面,有管状或中空结构的内壁,如皮肤、肾、腺体、肺、胃肠道、膀胱及血管等,形成机体不同结构之间的边界,调控组织器官间的物质转运。因此,机体摄入或排泄任何物质需要至少通过一层上皮细胞。例如,小肠为中空的圆柱形脏器,内壁表层由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组成。有些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酶,有些能吸收营养,还有一些类型的上皮细胞则分泌保护性黏液。无论发挥以上何种功能,上皮细胞均呈单方向地转运物质,即从肠壁内的血管分泌到肠腔,或从肠腔吸收进入肠壁内血液循环中。这提示细胞本身具有“方向感”,它可“区分”肠壁的管腔侧和血液侧,说明上皮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完全对称的,其结构呈现不对称性或极性。 上皮细胞结构的不对称性,正是由于精密严谨的细胞骨架,决定了细胞的形状和细胞器的位置。此外,上皮细胞不同方向的细胞膜有显著的差异。已明确上皮细胞有3处不同的细胞膜表面:①面对外界或特定器官内腔的顶端或黏膜表面。②靠近血管的一侧的基底面。③与相邻上皮细胞相邻的外侧细胞膜。因正常功能的需要,不同部位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上皮细胞与邻近细胞的黏附与联系 上皮细胞之间的侧面紧密相邻,形成单层排列的片状结构,以防止溶质和水在相邻细胞之间渗漏。通过细胞本身选择性地识别而完成物质在上皮细胞层的转运和移动。上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主要依赖于离散性结构——桥粒。桥粒靠近或进入细胞膜,使细胞接触即连接在一起。其他特异的接触点如紧密连接可堵住潜在的渗漏,而缝隙连接则传递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总之,以上接触位点均称为细胞连接。 桥粒具有较强的附着力 桥粒为细胞之间的紧密黏着处,以保证组织结构完整性。也就是说,桥粒为两个细胞膜间的胞外部分,通过细丝状结构将两个细胞紧密连接起来。桥粒有两种类型,带状桥粒(呈围绕细胞、连续性分布)和点状桥粒(与细胞呈“点状”接触)。 紧密连接防止泄漏和保护极性 相邻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细胞之间几乎没留有空间。细胞外周所包绕的紧密连接为细胞提供了极好的密封性,可防止细胞内液体和物质的泄漏。此外,紧密连接还可防止膜蛋白在细胞膜的外周或一侧到另一侧的迁移,从而保护了细胞的极性。 缝隙连接提供细胞间通信途径 缝隙连接是专门用于相邻细胞间的通信方式。缝隙连接是由6个圆柱形蛋白亚基组成的跨膜结构,且延伸至细胞外一小段。亚基以长轴相互平行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约1.5nm的孔或通道。这些通道如隧道般穿越细胞膜,形成孔隙,但这些隧道又不完全与细胞外空间相连。相反,细胞缝隙连接的出口与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入口紧密接触,即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间形成隧道样结构。这些隧道的宽度可允许小的溶质和普通离子通过。因此,缝隙连接为细胞之间的电和化学信号联系提供通道,使相关细胞功能一致。在某些情况下(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中央通道关闭,从而使该细胞与其他细胞隔离。缝隙连接在协调心脏、平滑肌和上皮细胞等活动中尤为重要。 微绒毛可增加细胞表面积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顶部表面上微小的、呈指状突起结构,常见于转运分子跨越上皮细胞层的组织。微绒毛可显著增加物质转运的表面积(如微绒毛是肠道内表面积增加25倍的原因之一)。肌动蛋白丝,锚定在微绒毛的基底层,跨越微绒毛的全长,为微绒毛直立提供支撑。 纤毛驱动液体或颗粒沿细胞表面运动 纤毛是细胞顶表面的长凸起,参与物质在上皮细胞表面的运输(即切向转运),而非通过上皮细胞。纤毛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输卵管、子宫。它们通过类似“打”形式行使功能(即鞭状运动,推动流体和颗粒在细胞表面向快速前进的方向运动)。纤毛依赖于微管完成以上运动。 上皮细胞彼此相连,形成机体表面或器官的各种管腔和空腔脏器(如皮肤、肾、腺体、肺、胃肠道、膀胱和血管等)的表层。它们有3个不同的面:①顶面,面对外部环境或各器官的腔;②基底面,即顶面对侧,面向血管;③侧面,面向邻近的上皮细胞。 顶面常含有微绒毛和纤毛。微绒毛可使顶面面积增加数倍。肌动蛋白丝,锚定在终末网,与微绒毛长度一致,也被认为是维持微绒毛直立状态的结构。纤毛通过鞭状运动参与细胞物质的转运,推动细胞表面的液体和颗粒的转运。这些运动是由微管介导的,这些微管沿着纤毛走行排列,呈9+2排列(9对微管围绕中心形成一个环)。每根纤毛被锚定在基底面内。当一对微管相互滑动时,纤毛弯曲。 侧面包含3种类型的连接:①桥粒,用于邻近细胞的黏附;②紧密连接,用于细胞之间密封泄漏;③缝隙连接,为细胞之间的电和化学通信提供开放的通道。 点状桥粒使分布较分散的细胞(结构)有机连接。在细胞内,它们由一个丰富的丝状网络连接,细丝是细胞骨架的一部分,有助于维持机械稳定性;带状桥粒用细胞内丝状结构包裹整个细胞。在细胞内,带状桥粒有一条圆柱形肌动蛋白丝带(如横截面图所示),紧挨着细胞膜的内部。 基底膜即附着在基底表面的细胞膜,基底膜是一种含有胶原和糖蛋白的多孔结构,它将上皮细胞与下层的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分开。附着处由半桥粒(半点状桥粒)加强。 3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 没有细胞是一成不变的。除了少数特例(如神经和肌肉细胞),机体的细胞与几年前体内的细胞是不一样的。旧的细胞通过磨损或死亡,不断地被新的细胞所替换。平均而言,肠道细胞仅存活36h,白细胞、红细胞分别存活2d和4个月,而脑细胞则存活60年以上。机体的生长也需要新细胞的生成。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从细胞膜到细胞中心部分的距离也随之增加,使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更加困难,因此细胞效率降低,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会出现,因为生长主要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