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31.0(7.8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2980
  • 条形码:9787030722980 ; 978-7-03-07229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前沿,涉及物医用材料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和过程仿生多个层次,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之一。现代仿生学原理是生物医用材料设计的重要方向和原则,可以为改善材料物理支撑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原位再生功能提供重要启示。本书将结合仿生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在介绍仿生生物材料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通用规律基础上,介绍包括层层组装方式、细胞膜仿生组装和多尺度仿生构筑等多种仿生构筑方式,并分步论述其在软、硬再生修复材料和新型纳米载体中的设计原理、方法和应用。 本书涉及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可供从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概述 1
1.1 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和挑战 1
1.2 天然组织对生物医用材料设计的仿生学启示 2
1.3 仿生学和材料仿生的基本原理 5
1.4 仿生生物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6
1.5 生物医用材料的仿生制备和构建方法 7
1.5.1 生物医用材料的自组装 7
1.5.2 3D打印 9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天然硬组织的分级结构 13
2.1 骨的组成和分级结构 13
2.1.1 骨的物质组成 13
2.1.2 骨的分级结构 19
2.2 骨矿化的机理和过程 21
2.2.1 骨矿化的界面控制 23
2.2.2 骨矿化的有机分子调控过程 24
2.2.3 骨矿化的晶体生产过程 25
2.3 牙釉质的物质组成和分级结构 26
2.3.1 牙釉质的物质组成 26
2.3.2 牙釉质的分级结构 27
2.3.3 牙釉质的矿化机理和过程 30
2.4 其他典型生物矿物的分级结构 33
2.4.1 贝壳 33
2.4.2 鱼耳石 34
2.4.3 蛋壳 34
2.4.4 棘皮动物 34
2.4.5 病理结石 35
参考文献 35
第3章 硬组织仿生材料 41
3.1 骨填充和替代材料 41
3.1.1 生物陶瓷类骨材料 41
3.1.2 磷酸钙骨水泥、硫酸钙骨水泥 42
3.1.3 生物玻璃 43
3.1.4 不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43
3.1.5 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44
3.1.6 医用复合材料 45
3.2 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 45
3.2.1 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45
3.2.2 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的表征 46
3.2.3 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引导骨再生修复的动物实验评价 50
3.2.4 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产品及其临床应用 61
3.3 骨组织工程 77
3.3.1 实验目的和方法 78
3.3.2 实验结果 79
3.3.3 讨论 82
3.3.4 结论 83
3.4 生物牙根 83
3.4.1 生物牙根的仿生构建 83
3.4.2 生物牙根的细胞实验和小动物实验研究 84
3.4.3 生物牙根的大动物牙根再生实验评价 85
参考文献 86
第4章 软组织仿生材料 96
4.1 软组织和软组织再生材料概述 96
4.2 软组织再生微环境的构筑 98
4.3 软组织细胞外基质仿生材料的构筑方法 100
4.3.1 静电纺丝 100
4.3.2 水凝胶 105
4.3.3 3D打印和细胞打印技术 112
4.4 具有动态智能特点的软组织仿生材料 116
4.4.1 对化学刺激产生响应的材料 117
4.4.2 对外界信号产生响应的先进材料 121
4.4.3 生物分子响应材料 123
4.5 生物杂化界面的先进制造 124
4.5.1 材料的图案化 124
4.5.2 用于下一代生物器械制造的3D和4D打印技术 129
4.6 下一代仿生生物医学设备 135
4.6.1 细胞和组织作为下一代生物制动器 136
4.6.2 骨骼肌生物设备 137
4.6.3 心肌生物设备 139
4.6.4 软组织仿生机器人 139
4.7 软组织工程实例 141
4.7.1 神经修复 141
4.7.2 肌肉修复 143
4.7.3 肌腱和韧带修复 143
4.7.4 软骨修复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5章 界面仿生材料 154
5.1 界面硬度和界面拓扑结构 154
5.1.1 细胞外基质硬度及其材料界面硬度的仿生设计 154
5.1.2 细胞外基质拓扑结构及其材料界面微纳结构的仿生设计 156
5.2 从细胞膜仿生到两性离子界面 157
5.2.1 细胞膜结构及磷酸胆碱仿生生物材料 157
5.2.2 两性离子聚合物仿生生物界面 158
5.2.3 混合电荷仿生生物界面 160
5.3 层层组装从细胞外基质仿生到界面涂层技术 161
5.3.1 细胞外基质基底膜结构与功能 161
5.3.2 层层组装构造细胞外基质仿生界面 163
5.3.3 聚电解质仿生界面:从层层组装表面技术到可工业实现的涂层技术 166
5.4 基于多酚类的仿生界面 167
5.4.1 基于聚多巴胺的仿生界面 169
5.4.2 基于其他多酚类的仿生界面(以单宁酸为代表) 186
参考文献 193
第6章 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仿病毒基因载体 206
6.1 引言 206
6.2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种类 207
6.2.1 脂质体载体 208
6.2.2 阳离子聚合物载体 209
6.2.3 纳米粒子载体 211
6.3 非病毒基因传递体系的传递途径 214
6.3.1 在血液中循环 214
6.3.2 在肿瘤部位蓄积及向肿瘤组织深处渗透 215
6.3.3 肿瘤细胞内吞 215
6.3.4 逃离溶酶体 217
6.3.5 释放基因并实现表达 217
6.4 病毒仿生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218
6.4.1 对结构仿生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218
6.4.2 对病毒形貌仿生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219
6.4.3 对病毒传递过程仿生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222
6.5 总结 229
参考文献 230
关键词索引 238
展开全部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节选

  Marchant等合成了侧基偶合寡糖和不同长度烷基的接枝聚合物,该聚合物在高温裂解石墨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显示,不同长度的烷基链可吸附在石墨的六边形晶格中。这种高取向度的组装结构,模拟了细胞表面的“糖被”结构,被用来研究细胞和各种功能基的作用[3]。   基于细胞膜表面“糖被”阻抗非特异性作用和糖蛋白受体-配体特异性识别协同作用的生物学启示,我们以末端生物功能化的梳状聚乙二醇(PEO)分子修饰材料表面(图1.1),通过PEO分子的非特异性阻抗和功能基末端的特异性诱导协同作用,实现了多种在复杂体系中获得选择性作用的生物相容性表面,从蛋白质层次和细胞层次均实现了基于原位复合模式的仿生修饰,有效提高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再生功能[4-6]。   图1.1 (a)细胞膜表面的“糖被”结构;(b)通过PEG桥连RGD多肽实现非特异性阻抗和特异性诱导的协同仿生作用   磷脂分子本身的化学组成也为材料仿生提供了诸多启示,利用其双亲分子的自组装特性在材料表面构建基材支撑的磷脂或磷脂功能基自组装层已成为细胞膜仿生生物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磷脂囊泡涂覆、LB(Langmuir-Blodgett)膜和稀溶液分子自组装技术,可获得以下三种类型基材支撑的磷脂自组装超薄膜:①在亲水基材上通过囊泡涂覆或LB膜技术制备的磷脂双分子膜;②通过采用磷脂分子衍生物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组装获得共价键合的磷脂自组装超薄膜;③非对称或复合的双分子磷脂超薄膜,即含有一个SAM的内层结构和磷脂分子外层结构的复合超薄膜。磷脂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同时可通过混合自组装和表面功能化负载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配体,形成模拟细胞膜镶嵌结构的功能表面。磷脂分子自组装超薄膜功能表面不仅可提供一种高取向、温和地负载蛋白质的方式,而且可在阻抗非特异性作用的磷脂分子基底表面负载各种生物配体。另外,将磷脂双分子层通过一层“软物质过渡层”自组装吸附在基底材料表面,还可以获得模拟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的表面,这种过渡层可以是水、蛋白质或具有水溶胀性能的亲水性聚合物或聚电解质,Smith 等将聚电解质作为过渡层,采用多种方式制备了磷脂分子自组装超薄膜。中子反射实验的结果显示,通过对过渡层结构的调整,可以获得预期的流动性表面。磷脂分子自组装超薄膜这种高流动、高规则、阻抗非特异性作用的表面提供了一个人工模拟细胞表面环境的平台,在磷脂分子自组装超薄膜表面负载各种生物配体,不仅可以有效研究生物配体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设计各种功能基材。该组装表面和各种分析技术结合,在各种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应用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与细胞膜仿生相对应,细胞外基质微环境也为生物材料,尤其是组织再生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无穷的启示。例如,介导血管原位再生的血管基质基底膜是由多种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具有高度穿插结构的微纳复合层状膜。它可在有效支撑血管细胞的同时,实现对生物分子的识别与传递,并通过信号(如细胞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介导的组装与解组装,调整细胞外基质基底膜的组成、物理机械性能和物理拓扑结构,从而影响血管细胞的分化和传导,诱导血管组织再生(图1.2)。我们通过对血管基质基底膜的仿生分析,采用层层组装的方式,构建了具有模拟细胞外基质基底膜结构和功能的系列仿生界面,实现了通过生物分子负载与传递、原位基因转染和自适应硬度调控对血管原位再生功能的调控[7-12](图1.3),并结合可实现工业化的涂层技术,依据多层膜中生物聚电解质高流动性的特点,发现并强化了分子流动性调控在设计新型血管原位再生涂层材料的重要作用,构筑了具有自愈合特点的多孔海绵聚电解质涂层技术[13, 14]和聚电解质生物分子复合物的高速喷涂技术,为原位组织再生涂层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图1.2 细胞外基质基底膜的仿生学启示   图1.3 层层组装构建细胞外基质基底膜仿生界面   在高于细胞的尺度上,组织的多元和多尺度结构也是影响组织再生过程和组织功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骨、软骨及多种器官血管网络的模拟,人们从组织再生材料结构、功能和制造过程获得了仿生学启示,为突破生物材料的关键挑战提供了重要思路。   1.3 仿生学和材料仿生的基本原理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自然界生命体是通过亿万年的“物竞天择”进化的结果,其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完美性,吸引着人们学习自然,是人类科学和创新的基本源泉。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人们就模拟鸟类翅膀,制造人造飞行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仿生学正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仿生学(bioinspired)一词是1960年由美国斯蒂尔根据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 的性质”的意思)提出的,其后,进一步演化出biomemtic和bioinpired,反映出人们对仿生从简单模仿到基于仿生学原理创造的过程。仿生学的基本目标是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   仿生材料学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材料、生物、物理等学科的交叉。受生物启发或者模仿生物各种特性而开发的材料称为仿生材料。作为*终应用于生命体的生物医用材料,采用源于生命体的仿生设计,探索仿生结构和功能的内在联系,获得可实现工业化的仿生制造技术,制备具有合理仿生功能的材料,是生物材料研究中重要的创新方式之一。   传统的仿生学主要研究包括三个阶段:首先对生物原型进行研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的具体课题,将研究所得的生物资料予以简化,吸收对技术要求有益的内容,去除与生产技术要求无关的因素,得到一个生物模型;其次对生物模型提供的资料进行数学分析,并使其内在的联系抽象化,用数学的语言把生物模型“翻译”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学模型;*后根据数学模型制造出可在工程技术上进行实验的实物模型。随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发展,这一模式被不断外延和拓展。仿生学的研究方法也成为基于实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和数据驱动范式等多种研究模式的综合性研究。   1.4 仿生生物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仿生生物材料设计依据各自特点可大致分为结构和功能仿生、生物过程仿生两类。   结构和功能仿生是指从生命体基元不同尺度的组成结构形态和功能获得启示,进而对材料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仿生模拟的研究。这也是目前仿生生物材料中应用*多的研究之一。针对材料的抗凝血和抗蛋白质吸附能力,日本东京大学石原(Ishihare)教授[15]依据血红细胞膜外层的磷酸胆碱两性离子结构特征和抗凝血功能,通过有机合成成功获得了一端为甲基丙烯酸基,一端为磷酸胆碱两性离子的可聚合单体。这种单体可通过自由基聚合模式和多种单体发生共聚制备具有抗凝血功能的多种生物医用涂层材料,有效改善生物医用材料的抗凝血性和抗蛋白质吸附功能。更深入的研究显示,通过这种仿生工程模式获得的磷酸胆碱表面具有和血红细胞膜外层类似的结构,在水环境下可获得类似的水合层。该仿生水合层既阻抗蛋白质吸附和抗凝血,还可延伸出生物润滑的特殊功能,因此通过界面辐射聚合在骨关键植入物表面修饰后,还可获得高润滑性,骨关节在50万次转动后,依然具有低磨损和高润滑的性能。该系列研究系统体现了生物医用仿生材料以生命体组成结构为启示,通过工程学技术(有机合成、聚合物技术、涂层技术)制备材料,以基础研究探索本质(两性离子水合层结构)拓展到新的仿生应用(生物润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两性离子界面的共性,华盛顿大学蒋绍毅教授发现[16],不止磷酸胆碱两性离子,任何具有两性离子特点的有机分子(包括羧酸甜菜碱、磺酸甜菜碱等)均具有出色的阻抗蛋白质吸附和抗凝血功能。同时,这一原理还能进一步拓展到具有平衡混合电荷的聚合物体系中,也进一步揭示出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混合电荷和平衡电荷的重要性,显示对蛋白质混合电荷仿生的巨大潜力。结合这两项研究,我们将蛋白质混合电荷仿生拓展到纳米微粒和载体领域,发现并证明了两性离子纳米界面的纳米效应[17]。   生物过程仿生是指针对生物体制备过程的特点,通过化学、材料学和工程学原理,实现材料制备过程模拟的研究。与通常的材料加工模式不同,生命体基于能量*低原理和形体互补原则建立了一套在水环境常温制造精确多尺度结

生物医用仿生材料(精)/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 作者简介

仇志烨,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个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海淀区海英人才,全国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标准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再生医学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临床转化、学术推广等工作,致力于生物医用材料的产业装化,基于胶原蛋白的仿生矿化理论和技术体系,设计和开发了多种仿生骨修复材料及相关植人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中国NMPA、美国FDA批准并在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广泛使用,解决了临床大量骨缺损再生修复难题。研发的产品人选中国科技部公布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制订行业标准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