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钱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辑》(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钱穆先生代表性著作,豪华布面精装,一函八册,收藏级版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510262
- 条形码:9787522510262 ; 978-7-5225-1026-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钱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辑》(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钱穆先生代表性著作,豪华布面精装,一函八册,收藏级版本) 本书特色
1. 千言万言,并归一言,请诸位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此乃中国民族之真实足以自尊,中国文化之真实足以自信之所在。设若不信,则请从中国民族文化五千年历史上去细细追寻。——钱穆 2. 钱穆先生重要的代表性著作,将五千多年中华文化,娓娓道来,或大气磅礴,或温润如玉,普通读者可以享受阅读的美好和惬意。专业人员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典范 3. 纯质纸印刷,布面精装,典雅庄重,阅读与收藏兼备。
《钱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辑》(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钱穆先生代表性著作,豪华布面精装,一函八册,收藏级版本)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八册,集中收录钱穆先生所著哲学与文化的代表性专著。钱先生深谙中国传统文化,旁征博引,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发展脉络,阐释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和人身修养,揭示中国文化的特殊意义和价值,梳理中西文化差异性,倡导年青一代认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而不抛弃传统文化、不割裂历史传统,热爱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建立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对国家民族要有责任感,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钱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辑》(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钱穆先生代表性著作,豪华布面精装,一函八册,收藏级版本) 目录
分册书目
1. 孔子传
2. 论语新解
3. 四书释义
4. 庄老通辨
5. 宋明理学概述
6. 阳明学述要
7. 学龠
8. 人生十论
《钱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辑》(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钱穆先生代表性著作,豪华布面精装,一函八册,收藏级版本) 节选
《孔子传》 子见南子 《史记·孔子世家》: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 南子宋女,旧通于宋朝,有淫行,而灵公宠之。慕孔子名,强欲见孔子,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南子隔在絺帷中,孔子稽首,南子在帷中答拜。故孔子说:吾本不欲见,但见了,彼亦能以礼相答。此事引起了多方面的怀疑。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子路之不悦于孔子,盖疑孔子欲因南子以求仕,王孙贾,卫大夫,亦疑之。“奥”者,室中深隐之处,灶则在明处。此谓与其借援于宫阃之中,不如求合于朝廷之上。孔子曾称许王孙贾能治军旅,其人应非一小人,乃亦疑孔子欲藉南子求仕进而加规劝。然因南子必欲一见孔子,即仕其国,亦无必不见其君夫人之礼。鲁成公九年,享季文子,穆姜出于房再拜。可见君夫人可见外臣,古人本无此禁。阳货馈孔子豚,孔子亦尚时其亡而往拜;纵今南子明言求见,孔子亦何辞以拒?然孔子于卫灵公已知无可行事,仅不得已而姑留。今见南子更出不得已,而内则遭子路之不悦,外则有王孙贾之讽谏。孔子之答两人,若出一辞。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其告王孙贾,亦只谓自己平常行事一本天意,更无可祷,则又何所用媚也。 《论语新解》 子罕篇第九(二十七)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伤义。凋在众木之后,曰后凋。春夏之交,众木茂盛,及至*寒,尽归枯零。独有松柏,支持残局,重待阳和,所谓“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然松柏亦非不凋,但其凋在后,旧叶未谢,新叶已萌,虽凋若不凋。道之将废,虽圣贤不能回天而易命,然能守道,不与时俗同流,则其绪有传,其风有继。本章只一语,而义喻无穷,至今通俗皆知,诗人运用此章义者尤广。吾中华文化之历久常新,孔子此章所昭示,其影响尤为不小。 【白话试译】 先生说:“要到岁寒,才知松柏的后凋呀!” 《四书释义》 论语要略 论曰:孔子,千古之大圣也。然而孔子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物也。尚论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物,不可以不知二千五百年前之社会。当二千五百年前社会之情形,与今日绝相悬殊者,厥有一端,曰“贵族阶级之存在”是已。于斯时也,社会有显相分别之两阶级,一曰“贵族”,一曰“平民”。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凡社会中之握政权者,莫不由贵族世袭;而平民则仅为贵族之仆役,平居则授田耕牧以奉养其上,有事则赋甲从戎以捍御其敌。在二千五百年前之人类,盖有层层固定之阶级,其权利义务,即视其阶级之等差而不同。而当时亦咸以此为当然之现象,莫有悟其非者。及至孔子之时,贵族阶级已将次崩坏,诸侯上僭于天子,卿大夫上僭于诸侯,陪臣亦上僭于卿大夫。盖贵族阶级之自身,已不能自守其阶级之制限,甚至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乱臣贼子不绝迹,而贵族阶级之自身,从此大乱。因贵族阶级之扰乱,而平民受其殃祸。孔子生丁其时,其先世盖亦贵族之苗裔,早年即好学不倦,于从来贵族阶级一切制度礼乐,均所晓习。慨其时贵族之骄奢淫乱,而忧其不可久;感平民之困苦憔悴,而思有以拯之。于是始倡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复礼”之主张。以为使贵族阶级能一一恢复其从前相传之制度而恪守之,使诸侯尊其天子,卿大夫尊其诸侯,陪臣尊其卿大夫,则贵族之扰乱可以平息。为贵族者既可以长享其福利,而为平民者,亦得脱出于当时之祸殃,而安度其耕牧事上之生活。此孔子之理想,所毕生竭力以趋赴者也。…… 《庄老通辨》 中国道家思想之开山大宗师——庄周 …… 庄周真是一位旷代的大哲人,同时也是一位绝世的大文豪。你只要读过他的书,他自会说动你的心。他的名字,两千年来常在人心中。他笑尽骂尽了上下古今举世的人,但人们越给他笑骂,越会喜欢他。但也只有他的思想和文章,只有他的笑和骂,真是千古如一日,常留在天壤间。他自己一生的生活,却偷偷地隐藏过去了,再不为后人所详细地知道。只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就是了。他的生平,虽非神话化,但已故事化。上面所举,也只可说是他的故事吧!若我们还要仔细来考订,那亦是多余了。 但庄周的思想和文章,却实在值得我们去注意。据说在他以前的书,他都读遍了。在他以前各家各派的学术和思想,他都窥破了他们的底细了。但他从不肯板着面孔说一句正经话。他认为世人是无法和他们讲正经话的呀!所以他的话,总像是荒唐的,放浪的,没头没脑的,不着边际的。他对世事,瞧不起,从不肯斜着瞥一眼,他也不来和世俗争辨是和非。他时时遇到惠施,却会痛快地谈一顿。 有一次,他送人葬,经过惠施的墓,他蓦地感慨了。他对他的随从,讲着一段有趣的故事。他说:“昔有郢人,是一个泥水匠,一滴白粉脏了他鼻尖,像苍蝇翼般一薄层。他叫一名石的木匠,用斧头替他削去这一薄层白粉。那石木匠一双眼,似乎看也没有一看似的,只使劲运转他手里的斧,像风一般地快,尽它掠过那泥水匠的鼻尖尖。那泥水匠兀立着不动,像无其事样,尽让对面的斧头削过来。那一薄层白粉是削去了,泥水匠的鼻尖皮,却丝毫没有伤。宋国的国王听到了,召去那石木匠,说:‘你也替我试一试你的手法吧!’石木匠说:‘我确有过这一手的,但我的对手不在了,我的这一手,无法再试了。’庄周接着说:‘自从这位先生死去了,我也失了对手方,我没人讲话了。’” …… 《宋明理学概述》 张载 张载因于《西铭》,又有他如下的几句话。他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圣人为天地立心,由他看,正犹孝子为一家打主意,聖人爲生民立命,由他看,正犹孝子为一家立家业。若无孝子,这一家会离心离德,也会倾家荡产。若无圣人,则天地之道亦几乎熄。但孝子圣人终于会出生,这便是天地造化伟大处。 他因于怀抱着如此的胸襟与信念,所以遂有如下的工夫。他说: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他立心要与天地同其大,(即所谓天德。)因此他的工夫,一刹那也不放松,不间断。他自己在人事上的实践又如何呢?他本也有志于政治,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告退了。他曾说: “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 他居恒以天下为念,道见饥殍,辄咨嗟对案,不食者终日。他尝慨然有志于复行古代的井田制。他说: “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即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牵架而已。” 他常想和他的学者买田一方,画为数井,以推明先王之遗法。这是他当时所抱负的一种试验社会主义的新村。惜乎他没有完成此计划而死了。 《阳明学述要》 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大凡一家学术的地位和价值,全恃其在当时学术界上,能不能提出几许有力量的问题,或者与以解答。自然,在一时代学术创始的时候,那时学者的贡献,全在能提出问题;而一时代学术到结束的时候,那时学者的责任,全在把旧传的问题与以解答。宋明年理学,大体说来,宋代是创始,而明代则是结束。王守仁尤是明代学者里的重镇。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渐地衰落了。所以评论王学的价值和地位,要看他解答问题的一面。那些问题,是从北宋时早已提出,积叠讨论,遗传下来的。现在要讲王学,先讲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大体扼要地说来,宋代学者所热烈讨论的问题,不外两部:一部是属于本体论的,一部是属于修养论的。他们虽说是意见纷歧,不相统一;但是到底有他们全体一致的见解。他们有全体一致的见解,所以成其为一时代的学风;他们的意见纷歧,不相统一,便在共同的学风下面保存着他们各人的精神和面貌。他们对于本体论共同的见解是“万物一体”,他们对于修养论共同的见解是“变化气质”,许多问题便从这上面发生。 *先提出“万物一体”的主张的,可说是周濂溪的《太极图说》,其次便是张横渠的《西铭》。纷歧的意见,也便从这里引逗。依据常识的观念,万物只是万物,各个个体是各自分离,各自独立的。现在要说各个体并不各自分离,各自独立,像一般的见解。各个体的内质实在是一个更大的全体,而各个体乃其全体之一相。譬如耳目口鼻,只是人面的一相。要叫人弃掉小我的成见,认识大我的真理。这一番理论如何的说起,这一种证据如何的找寻?这是周濂溪、张横渠提出的问题,而为一辈宋儒所热心的讨究的。 《学籥》 近百年来诸儒论书目 要读梁氏《书目》的**项“修养及思想”一类书,尤其万不能先以著述一念横梗胸中。若先立意要做一篇《孔子学案》而去读《论语》,将断不能体会到《论语》的妙处,更谈不到修养及思想。那种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只能领你走上无修养、无思想的路。 要读梁氏《书目》的第二项,“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的书,亦不能先以著述一念横梗胸中。因为读此一类书,须用大的眼光,活的精神,通观大体。若入手便有意要著述,眼光自然会缩小,精神自然枯死。我并不说读书不应该随手钞摘考订,然而那些钞摘考订,究与著述相去尚远。梁氏所以说:“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是你的自由。”可见梁氏的话,很明显地也只是在奖励人做劄记工夫,你立意读一书,尽可以附带做读此书的劄记,却千万不要专为要著作一篇像样而急待发表的论文而才去翻书。这是绝不同的两回事。聪明而有志的青年,自然不肯为要赶成几篇不成熟的著作而牺牲了自己读书时大的眼光与活的精神。 要读梁氏《书目》第三项,“韵文书类”,也不能先横一个著述的念在胸中。因为梁氏开此一类书的用意,要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若先要著述,则情趣早已窒塞。你若先想写一篇《陶渊明的生活》而去读陶诗,那一定不是善读陶诗的人,也决不会真了解到陶渊明生活之深处。 要读梁氏《书目》第四项“小学及文法书类”的,仍不能先横一个著述之念于胸中。因为此一类书,均须先化相当的工夫始能入门,如何在未入门前已放手著述呢? 要读梁氏第五类《书目》“随意涉览”的,更不能先横一著述之念。若先有一著述之念,便失却随意涉览之趣。 《人生十论》 人生三路向 一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 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 对精神界向往的*高发展有宗教,对物质界向往的*高发展有科学。前者偏于情感,后者偏于理智。若借用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话,“宗教是软心肠的,科学是硬心肠的。”由于心肠软硬之不同,而所向往发展的对象也相异了。 人生一般的要求,*普遍而又*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食色性也。”追求恋爱又是偏情感,软心肠的;而追求财富是偏理智,硬心肠的。 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 人生具有权力,便可无限向外伸张,而获得其所求。 追求逐步向前,权力逐步扩张,人生逐步充实。随带而来者,是一种欢乐愉快之满足。 ……
《钱穆作品集:典藏本.第一辑》(对民族知自尊,对文化知自信.钱穆先生代表性著作,豪华布面精装,一函八册,收藏级版本)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生活十讲
¥29.2¥68 -
羌族
¥5.4¥8.3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9.6¥52 -
手艺
¥18¥42 -
后浪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37.6¥60 -
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
¥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