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作者:姚婉莉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1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0.5(5.7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6620460
  • 条形码:9787566620460 ; 978-7-5666-204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电影作为艺术,不是照搬生活,而是生活的比喻。这就需要情感在作者、观众和银幕三者中间传达,也就产生了情感表达的艺术和技巧。有人说中国没有关于情感的学说,更多的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重建民族美学和诗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自我的他者化。  在学术语境中,电影情感机制研究非常有价值的部分是对电影情感思想史和建制史的考察,这一研究的核心不是具体的观点和实践,而是它们背后的电影情感表达视觉政体或观看的政治。因此在首章论述电影艺术情感本性的时候,笔者涉及了中国美学思想建制史和当代社会情感变迁背后的政治历程。在第二章论述作为情感符号的视听语言的时候,笔者论述了“冲突律”情感的历史变迁。在第三章论述电影中的人物情感的时候,笔者涉及了中国文艺创作中人性的突围与回归。在第四章论述电影情感表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的时候,笔者论述了东西方语境下情感表达的异同以及原因。在第五章电影情节模式的论述中,笔者讨论了不同民族、国别对模式的态度与继承特点。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目录

引言

**章 电影艺术的情感本性
**节 对电影艺术“逼真性”的再认识
第二节 电影艺术中的“以境传意、以物寄情”
第三节 电影艺术中的情感移人

第二章 作为情感符号的视听语言
**节 体现电影艺术情感规律的语言体系
第二节 电影节奏的情感意义
第三节 电影剧本的结构形式与情感

第三章 电影中的人物情感及其表达
**节 人性与情感
第二节 性格与情感
第三节 电影作品中人物情感表达偏差的原因

第四章 电影情感表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节 电影情感表达的地域性
第二节 电影情感表达的时代性
……
展开全部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节选

  《电影艺术情感机制研究》:  五、多方位的情感角度:非整一情节电影的结构方式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它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上保持一致性。整一性是古典“三一律”的核心。从表面上看,它似乎说的是创作方法,然而其实质却是一种世界观的折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对艺术整一性的要求提高到了艺术特性的高度。亚里士多德决断地说,艺术与生活、美的和不美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具有整一性的。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整一性才能带来艺术美。所以亚里士多德要求戏剧在时间、地点和事件这三个方面都要遵从整一性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你如果在剧作中表现一人一事,那是不可以的,因为一个人可以干很多事儿,所以提“一人”就做不到整一性了,必须只提一件事。尽管当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的亚里士多德主张公平交易和平等待人,甚至主张分权,但他还是认为城邦高于公民。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在亚里士多德的脑海中是有着深刻的印记的。在戏剧中,主张高度整一性的思想其实是亚里士多德高度集权政治理念的一种折射。  高乃依在1636年因为作品《熙德》而受到以黎塞留为代表的法兰西学院的围攻,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他这出戏剧作品不符合严格的三一律。时代在进步,高乃依不过是在他的作品中悄悄地、温柔地表现出了对新兴资产阶级的赞美和容忍,便引起了封建卫道士们的攻击。可见,有时候剧作技巧的问题还真不是单纯的剧作技巧的问题,它隐藏着人们的情感抉择。  对整一性*大胆的突破来自于格里菲斯,他的《党同伐异》交叉剪接了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其情节都是独立的,时间地点都不统一,四个故事的人物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也许能把这四个故事合成一个作品的只有主题思想——不同时代都存在着党同伐异的现象。当然,这个尝试太过生猛,使得作品有些散。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次全方位突破三一律的大胆尝试,几乎有着矫枉过正的意义。  在今天,三一律已经不再是电影剧作必须遵从的教条了,人们在对它的突破中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佳作。不过,再也没有人干格里菲斯那样极端化的事情了。但人们在用一部电影构筑群像故事的时候在事件、时间、空间和人物的一致性方面依然会有某些保留,然而一致性,已经并非整一性。例如杨德昌的作品《一一》,人物集中在同一时间段,空间集中在一个共同生活的家庭里,以三个人物为中心——父亲、女儿、儿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与其他电影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影片讲述了三个人各自面对的问题,三个人的三个故事相对具有独立性,这便打破了亚里士多德*重视的情节的整一性。再比如美国电影《夜的世界》,整部作品几乎把时间平分给了五个并行的故事,在同一夜晚,分别在洛杉矶、纽约、巴黎、罗马和赫尔辛基的五位互不相关的出租汽车司机发生的五个故事。也许这一次时间是整一的、人物的职业是具有共性的,但是这五个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毫无关联。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佳影片奖的电影《撞车》,也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分别展开了几个在情节上关联不大的独立成篇的小故事。也许墨西哥电影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在非整一性方面的尝试*为突出,他的众多作品,例如《爱情是狗娘》《21克》《巴别塔》等,居然在结构上都保持着一种共性特征——在同一时空里讲述互无太多关联的几个故事。也许在深究之下,我们勉强可以认定这些电影具有主题思想的统一性,因为好歹这些作品表现出的都是社会众生相。  中国电影也不例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涌现出大量这样的作品。一开始也许还是个案,例如《城南旧事》是由贯穿整部电影的人物小英子经历的三个独立故事构成,《巴山夜雨》由发生在一艘轮船上的几组小故事构成,《鸳鸯楼》则分别写了居住在被人们叫作鸳鸯楼里的几户人家的不同的故事。但是在此之后,这样的作品开始密集起来。冯小刚在《甲方乙方》中进行了这样的创作,再后来《开往春天的地铁》《命运呼叫转移》《私人订制》等涌现出来,非整一性几乎成为一种结构时尚。我们必须从情感角度才能更深刻地说明这种电影文化现象真正的主导原因。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