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663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5.1(5.9折) 定价  ¥5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339031
  • 条形码:9787521339031 ; 978-7-5213-3903-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校、科研机构的天文学领域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天文学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自然〉学科经典系列》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担任总顾问,并由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路甬祥院士、《自然》杂志前任主编约翰·马多克斯爵士(Sir John Maddox)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爵士(Sir Philip Campbell)出任总主编。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是一套英汉对照版的科学主题丛书,包括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五个学科分卷。丛书收录并翻译了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发表过的各个学科领域具代表意义的精华论文,再现了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天文学的进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担任主编。 ? 经典文献:荟萃《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具有开创意义、重要影响力的天文学经典文献。 ? 原汁原味:用原创科学论文再现物理学领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 专业导读:《自然》杂志的资深编辑通力合作,撰写文章导读,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大意。 ? 质量保证:所有译稿均由中科院及高校的数百位物理学领域专家、学者审订把关。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天文学的进程》中的一册,精选了《自然》杂志1869年至1972年期间发表的重要天文学论文。在这期间,米耳恩提出恒星构造的理论,施密特确认类星体3C 273 B,唐斯及其同事们描述了邻近人马座A的明亮光源,休伊什发现首颗脉冲星,戈尔德解释了脉冲星的运作原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担任主编。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目录

01 近期的日全食
02 观测太阳光谱
03 观测太阳光谱
04 所有的星云都是恒星系统吗?
05 星云在哪里?
06 关于太阳的物质组成
07 观测太阳光谱
08 太阳能量的来源
09 太阳能量的来源
10 太阳能量的来源
11 即将到来的金星凌日
12 太阳的燃料
13 太阳黑子的周期
14 恒星的质量与发光度之间的关系
15 发现海外行星
16 洛威尔对海外行星的预言
17 恒星的结构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18 恒星的构造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19 恒星的构造
20 恒星的构造
21 恒星的构造
22 以数学物理的视角看宇宙的终点
23 恒星的构造
24 原子合成与恒星能量
25 白矮星的内部温度
26 膨胀的宇宙
27 白矮星
28 恒星的内部温度
29 原子嬗变和恒星温度
30 原子嬗变和恒星温度
31 行星的照相分析
32 星系的视成团
33 太阳磁场
34 膨胀的宇宙和大星云的起源
35 河外星云光谱红移的解释
36 蟹状星云可能是一颗超新星
37 恒星的演化
38 对星云红移的解释
39 太阳系起源的量子理论
40 太阳系起源的量子理论
41 中国的天文钟
42 一种新型恒星光干涉法对天狼星的测试
43 用月掩的方法研究射电源3C 273
44 3C 273:一个具有很大红移的类星体
45 1908年通古斯陨石可能含有的反物质
46 雷达测定水星的自转
47 水星的自转
48 生命探测实验的物理基础
49 天蝎座和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宇宙X射线源光谱数据
50 天蝎座和人马座中三个X射线源的位置
51 类星体射电变星CTA 102模型
52 宇宙学的新进展
53 类星体角大小的新极限
54 类星体射电源3C 273 B 的结构
55 反物质与树木年轮
56 银河系中心区域的射电结构
57 羟基分子在星际空间中的形成
58 巨石阵——日月食的预报器
59 巨石阵——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天文台”
60 快速脉动射电源的观测
61 旋转中子星作为脉动射电源的起源
62 支持脉冲星PSR 0833–45的旋转模型的证据
63 通过微波辐射探测到星际空间中存在水分子
64 星系核是塌缩的老年类星体
65 中子星内部的超流
66 蟹状星云连续谱“波场”理论的推论
67 阿波罗12号月球样品中的含碳化合物
68 探测到天鹅座X-1的射电辐射
69 太阳的调羹
展开全部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节选

《恒星的构造和恒星能量的起源》编者按在本文中,天文学家爱德华· 米耳恩全面回顾了关于恒星构造的新理论。当时的天文学家已经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恒星,其中一种的密度与地球上物质的密度相当,而另一种就是被称为白矮星的恒星,其密度约为水的100,000 倍。物理学家拉尔夫·福勒*近表明:由于量子理论中禁止电子占据同一量子态而产生的有效压力使白矮星无法进一步发生引力坍缩。当时在不了解核聚变反应的情况下,试图把恒星内部质量向辐射转化的能量产生过程与恒星的自然演变过程联系起来是相当困难的。《3C 273: 一个具有很大红移的类星体》编者按本文中,天文学家马丁· 施密特利用西里尔· 哈泽德及其同事们测定的特殊射电源3C 273 的位置确认了3C 273 是处于该射电源1 角秒范围内的一个看来发射着一个小喷流的类似恒星天体。他还获得了这个源的光谱,只有当该射电源处于红移0.158时才能解释此光谱。从而使得该源被认为是一个距离非常遥远的源,这就是**个类星体的发现。现在我们知道,类星体其实是由气体包围着的大质量黑洞。当气体落入黑洞时它会变得非常炽热,它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掩盖星系的光芒,类星体处于该星系的中心。《银河系中心区域的射电结构》编者按由于银河系近邻明亮光源的干扰以及空间中存在大量的尘埃,使得光学天文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难以构建出银河系中心结构的清晰图像。因此射电天文学成为探索我们银河系关键区域*有效的方法,而本文正是*初的尝试之一。哈佛大学的丹尼斯· 唐斯对理解银河系中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及其同事们描述了邻近人马座A的明亮光源,在当时人们猜测人马座A 是银河系的核心。这预示了现在确认为银河系核心的人马座A* 于20 世纪70 年代的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质量很大的黑洞,但是尚未确认。《快速脉动射电源的观测》编者按正如安东尼· 休伊什及其同事在本文中所报道的,对天空中射电辐射的探测揭示出了一个奇特周期性源的存在(实际上真正的发现者是乔斯琳· 贝尔,那时她还是休伊什的研究生)。经测定,周期稳定在10–7 的误差内,并且该源没有视差,所以它不可能来自太阳系内部。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三个具有同样特性的射电源。休伊什推测它们可能来自白矮星或中子星的径向(胀缩)脉动。现在我们知道它们是由快速旋转的中子星(被称为脉冲星)所发射的辐射造成的,但人们对产生这种辐射束的确切机制尚存争议。因为上述发现,休伊什在1974 年成为了**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天文学家。《旋转中子星作为脉动射电源的起源》编者按在上一篇文章发表三个月后,托马斯· 戈尔德发表了他对脉冲星工作原理的解释。他的模型包括三个要点:脉冲星实际上就是中子星;与此结构相关的是它一定具有很强的磁场;这种磁场会在光谱的微波(超短无线电波)波段产生很强的辐射。戈尔德认为:这些恒星的脉冲并不是由休伊什所假定的某种内部振荡产生的,而是因为磁场产生了“像灯塔中的信标一样不断旋转的定向波束”。他作了以下两项预言:脉冲星的旋转速率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有规律地缓慢下降;周期为1 s 的那些脉冲星将代表着“分布范围中的慢端部分”。如今这两项预言都已被证实。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天文学的进程I(英汉对照)(共两卷) 作者简介

武向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发起并主持了在天山地区开展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目前担任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