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70.0(7.5折) 定价  ¥3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2729
  • 条形码:9787030732729 ; 978-7-03-07327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本书特色

高勒毛都2号墓地为匈奴考古研究,乃至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以及整个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关键资料。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内容简介

2017~2019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顺利完成**阶段工作。两国学者对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书分别报告了高勒毛都2号墓地调查成果,M189和M10两座匈奴时期甲字形墓葬及其附属陪葬墓、祭祀遗迹的发掘收获。本书内容还包括两座墓葬中部分织物、M189棺底植物种子、M189特殊质地器物(后来分析确认为银器)、M10马车和棺木所用木材及彩绘颜料的分析报告,并附上学者对于匈奴贵族墓葬中独角兽形象和出土汉代玉璧的研究成果,以便于相关研究者查阅。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目录

目录
**章 项目背景 001
一、蒙古国文化遗产工作现况 002
(一)概况 002
(二)蒙古国文化遗产管理及研究机构 002
(三)中蒙两国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历史 002
二、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项目简介 003
(一)合作背景 003
(二)合作实现过程 004
(三)2017~2019年联合考古工作经过 005
三、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项目前期成果 007
四、中蒙双方工作人员 008
附:在蒙工作期间部分到访的中外学者 009
第二章 地理位置、环境与考古工作历史 015
附:高勒毛都2号墓地前期已发表或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 017
第三章 高勒毛都2号墓地考古调查 019
一、墓葬种类和分布 020
二、高勒毛都2号墓地内部差异 024
三、墓葬形制解读误区 027
四、墓葬盗扰情况 028
五、小结 028
第四章 M189陪葬墓 033
一、发掘过程及方法 034
二、陪葬墓形态、结构及随葬品 040
(一)陪葬墓1号——PM1 040
(二)陪葬墓2号——PM2 040
(三)陪葬墓3号——PM3 046
(四)陪葬墓4号——PM4 048
(五)陪葬墓5号——PM5 051
(六)陪葬墓6号——PM6 055
(七)陪葬墓7号——PM7 058
(八)陪葬墓8号——PM8 061
(九)陪葬墓9号——PM9 066
(十)陪葬墓10号——PM10 070
(十一)陪葬墓11号——PM11 074
(十二)陪葬墓12号——PM12 078
三、陪葬墓初步研究 083
(一)年代判断 083
(二)初步研究 083
四、小结 085
第五章 M189祭祀遗迹 089
一、位置与形状特征 090
二、相关研究 090
第六章 M189主墓葬 099
一、基本结构信息 100
二、发掘过程及工作方法 100
(一)绘图与记录 100
(二)发掘 103
三、各层堆积及遗迹现象 106
(一)第1层:地表堆积 106
(二)第2层:草皮下部原始堆积 109
(三)第3层:清理隔梁及部分覆土之后 110
(四)第4层:散落石块清理之后的墓葬结构 114
(五)墓道的清理 119
(六)第5层:墓顶石砌网格结构**次清理 124
(七)第6层:墓顶石砌网格结构第二次清理 126
(八)第7层:积沙清理及墓葬开口情况 127
(九)第8层:墓室中部石砌结构 130
(十)第9层:鱼骨状木头层及盗洞南侧木结构 132
(十一)第10层平面堆积 136
四、葬具 137
五、出土遗物 143
(一)陶器 147
(二)金银器 148
(三)青铜器 158
(四)玉石器 165
(五)铁器 167
(六)木器 168
(七)特殊银器 168
(八)盗洞及墓室顶部和外部出土遗物 169
六、墓葬年代 174
七、初步研究 177
(一)墓葬形态与结构 177
(二)随葬特征 179
(三)墓主身份探讨 179
第七章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0发掘与研究 183
一、陪葬墓形状结构与堆积 184
二、主墓葬形状结构与堆积 184
(一)第2层:草皮下部原始堆积 184
(二)第3层堆积 189
(三)第4层堆积 189
(四)第5层堆积 194
(五)第6层堆积 196
(六)第7层堆积 201
三、主墓葬之葬具和人骨 203
四、随葬品 206
(一)陶器 206
(二)铜容器 209
(三)饰品 210
(四)马饰 212
(五)棺饰 217
五、年代 218
六、初步研究 220
(一)墓葬形状结构及随葬特征 220
(二)马饰 220
(三)墓主身份 221
七、小结 222
第八章 结语 225
一、工作方法 226
二、研究成果 227
三、社会影响 228
附录 231
附录一 汉朝与匈奴交流的见证——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M1出土的玉璧 232
附录二 蒙古国境内匈奴时代独角兽形象 236
附录三 高勒毛都2号墓地出土纺织品测试报告 244
附录四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252
附录五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0马车颜料样品分析检测报告 258
附录六 高勒毛都2号墓地出土木材鉴定与分析 265
附录七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金属薄片分析报告 270
后记 275
插图目录
图1-1 2017年6月5日,中蒙双方在乌兰巴托大学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004
图1-2 2017年7月23日,开工前合影 005
图1-3 2018年6月7日,第二年度开工 006
图1-4 2019年6月10日,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薇女士接见考古队员 006
图1-5 2017年7月31日,中蒙俄三国考古队员合影 009
图1-6 2017年7月27日,俄罗斯布里亚特大学师生现场上课 009
图1-7 2018年6月1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专家莅临指导交流 010
图1-8 2018年7月22日,韩国学者来访交流 010
图1-9 2018年7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赴蒙古国考古队来访交流 011
图1-10 2018年8月9日,匈牙利专家到访交流 011
图1-11 2018年8月8日,西北大学专家莅临指导交流 012
图1-12 2018年8月25日,河南专家组现场指导 012
图1-13 2019年7月1日,内蒙古大学齐木德道尔吉教授等莅临指导交流 013
图1-14 2019年8月2日,河南专家组现场指导 013
图2-1 高勒毛都2号墓地与周边重要地点距离示意 017
图3-1 墓地航拍 021
图3-2 高勒毛都2号墓地墓葬分布示意图 022
图3-3 甲字形墓葬墓道和墓室长度关系散点图 023
图3-4 甲字形积石墓石墙外表特征(M189墓室南墙西段) 023
图3-5 甲字形墓葬墓室边长分布扇形图(各扇形面上数字为墓葬数量) 025
图3-6 地表无石墙的甲字形墓 025
图3-7 高勒毛都2号墓地甲字形墓葬墓室边长与陪葬墓数量关系图 026
图4-1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M189位置 035
图4-2 M189原始地表特征 035
图4-3 陪葬墓区域探方布设情况 036
图4-4 主墓葬与陪葬墓航拍 036
图4-5 陪葬墓与主墓葬位置关系图 037
图4-6 PM1积石下部堆积(第2层)038
图4-7 发掘完毕之后的陪葬墓回填并恢复地表 039
图4-8 PM1平、剖面图 041
图4-9 PM1地表积石分布 041
图4-10 PM1石堆下开口形状 042
图4-11 PM1坑底 042
图4-12 PM2平、剖面图 043
图4-13 PM2地表积石分布 043
图4-14 PM2石堆下开口形状 044
图4-15 PM2距地表0.6米深度堆积 044
图4-16 PM2距地表1.7米深度堆积 045
图4-17 PM2坑底生长的根须标识出坑口形状 045
图4-18 PM2坑底 045
图4-19 PM3平、剖面图 046
图4-20 PM3地表积石分布 047
图4-21 PM3石堆下开口形状 047
图4-22 PM3坑底 047
图4-23 PM4平、剖面图 048
图4-24 PM4地表积石分布 049
图4-25 PM4石堆下开口形状 049
图4-26 PM4 1.73米深度暴露规则坑口 050
图4-27 PM4 2.1米深度暴露人骨 050
图4-28 PM4人骨下部棺痕 051
图4-29 PM4坑底 051
图4-30 墓主牙齿保存状况 051
图4-31 PM4部分骨骼出土情况 051
图4-32 PM5平、剖面图 052
图4-33 PM5地表积石分布 052
图4-34 PM5 0.5米深度坑口形状 053
图4-35 PM5 1.7米深度坑口形状 053
图4-36 PM5棺顶 054
图4-37 PM5棺木及人骨 054
图4-38 PM6平、剖面图 055
图4-39 PM6地表积石 056
图4-40 PM6石堆下开口形状 056
图4-41 PM6深度1.8米暴露墓坑形状 056
图4-42 PM6木棺 057
图4-43 PM6人骨局部分布特征 057
图4-44 部分出土遗物 057
图4-45 部分出土遗物 057
图4-46 残留皮具 057
图4-47 出土扁平菱形铁箭镞(PM6∶1) 057
图4-48 出土三棱铁箭镞(PM6∶2)和扁平菱形铁箭镞(PM6∶1) 057
图4-49 PM7平、剖面图 058
图4-50 PM7地表积石 059
图4-51 PM7积石下部坑口情况 059
图4-52 PM7 2.3米深度墓坑形状及堆积情况 059
图4-53 PM7 2.3米深度人骨 060
图4-54 PM7木棺 060
图4-55 PM7出土圆形铁片(PM7∶1) 060
图4-56 PM8平、剖面图 061
图4-57 PM8地表积石 062
图4-58 PM8积石下部坑口情况 062
图4-59 PM8 1.29米深度墓坑形状及堆积情况 062
图4-60 PM8墓坑中鹿角根部 063
图4-61 PM8墓坑中鹿角 063
图4-62 PM8 2.22米深度墓坑堆积及陶罐 064
图4-63 PM8棺痕 064
图4-64 PM8棺底 064
图4-65 PM8出土陶罐(PM8∶1)065
图4-66 PM8出土陶罐(PM8∶1)065
图4-67 PM8出土陶罐(PM8∶1)065
图4-68 PM8出土铜镜(PM8∶2)065
图4-69 PM9平、剖面图 066
图4-70 PM9地表积石 067
图4-71 PM9 1.1米深度堆积情况 067
图4-72 PM9 2.38米深度墓坑形状及堆积情况 067
图4-73 PM9棺底 068
图4-74 PM9陶罐及头骨 068
图4-75 PM9出土月牙形铁片 069
图4-76 PM9出土陶罐(PM9∶1)069
图4-77 PM9出土陶罐(PM9∶1)069
图4-78 PM10平、剖面图 070
图4-79 PM10地表积石 071
图4-80 PM10积石堆下部开口情况 071
图4-81 PM10 1.4米深度墓坑形状及堆积情况 071
图4-82 PM10棺顶 072
图4-83 PM10棺上圆形和月牙形铁片 072
图4-84 PM10棺底人骨情况 072
图4-85 PM10木棺西南角铁箭镞 073
图4-86 铁质腰带及X射线照片 073
图4-87 铁质
展开全部

高勒毛都2号墓地:2017-2019中蒙联合考古报告 节选

**章项目背景 一、蒙古国文化遗产工作现况 (一)概况 蒙古国境内文化遗产具有年代跨度大、分布范围广、种类丰富的特点。年代上,从古人类遗存一直到19世纪的遗迹遗物都有发现;种类上,包括岩画、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雕塑等不可移动文物和数量众多的可移动文物。在蒙古国官方统计中,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一般分为8个类别:石器时代遗址、岩画及雕刻、古墓葬、祭祀遗址、古建筑、雕塑、生产生活遗址、古生物遗迹。 根据蒙古国官方2015年公布的文物普查数据,该国共计有9537处各类遗址点,86157处位于野外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布于21个省和1个首都行政区内。这些不可移动的遗址和文物根据国家法律划分为三个级别:国家*保护单位、省级保护单位和公共保护单位(即一般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两类。 据2020年公开信息,蒙古国被列为国家*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82处,省级保护单位607处。另外还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分别为额尔浑河谷遗产地(2004年人选)、阿尔泰山岩画综合体(2011年人选)、布尔罕和乐敦圣山(亦称为成吉思汗圣山)及其周围景观(2015年人选)。截至2018年,蒙古国政府先后认定的珍贵文物共计777件。 蒙古国2014年修改颁布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为全国性质的遗产保护法律。该法律中规定了各类遗产的定义和认定程序、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管理责任等。 (二)蒙古国文化遗产管理及研究机构 蒙古国文化遗产事业由文化部(原名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2020年单设为文化部)下设的国家文化遗产中心统一管理。 全国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相关工作的单位共计47家,包括16家国家*公立博物馆、24家地方博物馆、3所公共寺院、1所私人寺院和3所公立大学。在各省还有共计265家不同规模的地方研究室参与相关工作。另外,还有1家研究机构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机构。 目前,全国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100余人,主要分布于国家博物馆、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立蒙古大学、国立乌兰巴托大学、哈拉和林博物馆等少数专业机构。主要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机构为乌兰巴托大学、国立蒙古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等。 (三)中蒙两国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历史 目前,蒙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与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土耳其、匈牙利、摩纳哥等20多个国家合作,所涉及领域包括考古发掘、可移动文物修复与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石刻等)保护等。 中国与蒙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始于1959年,当时中国派出古建专家协助修复位于乌兰巴托市中心的乔金喇嘛庙建筑。相关工程图纸和影像资料现存于乔金喇嘛庙博物馆,2019年4月曾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展出。 2005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达成合作,在蒙古国境内开展考古工作,开启了中蒙联合考古的先河。十余年来,中蒙两国考古学者持续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2007年,中国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利用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的600万元人民币对位于乌兰巴托市的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进行了维修。 2015年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暨中蒙联合考古研究十年成果展”。10月,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联合主办的“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暨中蒙联合考古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2017年以来,先后又有内蒙古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国考古机构赴蒙古国开展联合考古工作。 2019年6月,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辽契丹——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在蒙古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文物首次出境到蒙古国举办展览,是中蒙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成功合作的又一重要案例。 201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实施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考古项目被美国《考古》杂志评选为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在蒙古国境内且有本国学者参与的考古项目首次获此殊荣,也是中国赴境外考古项目首次人选。蒙古国国家通讯社将此消息评选为该国2019年度十大新闻之一。 二、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项目简介 (一)合作背景 自2005年以来,中蒙两国考古学者的持续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在两国都产生了重要学术和社会影响。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双方发表联合宣言,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双边关系进人历史*好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不断加强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考古机构也积极寻找与蒙古国考古机构的合作机会,在文化领域探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途径。*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达成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考古项目。根据这一合作计划,中蒙双方考古学者将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哈努伊河流域开展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遗存的联合调查、测绘、发掘和研究工作。 (二)合作实现过程 2013年9月,中国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河南省社旗县召开。时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在会上表示,要推动万里茶道沿线的考古工作,尤其是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的联合考古工作,深人发掘万里茶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参加会议的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会长乌兰娜女士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对孙副局长的建议深表赞同,并且表示愿意与蒙、俄学者联系,为联合考古工作寻找机会。 在乌兰娜女士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编导查格德尔苏荣先生的沟通下,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表达了与中国河南省考古机构联合开展考古工作的意向。2016年底,河南省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导及专家赴呼和浩特,与蒙古国著名考古学家、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主任额尔登巴特尔(D.Erdenebaatar)教授会晤,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2017年3月,额尔登巴特尔教授赴郑州访问,向河南方面介绍蒙古国后杭爱省哈努伊河流域的历史遗存情况及考古工作历史,并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谈合作细节。同年6月,由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张慧明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带领的代表团访问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并到后杭爱省哈努伊河流域实地考察了计划开展工作的遗址。考察结束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研究员与乌兰巴托大学校长白嘎勒赛罕教授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正式协议(图1-1)。 至此,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正式进人实施阶段,**期合作为期三年(2017~2019年)。中方参与机构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蒙方参与机构为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主要工作内容为对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哈努伊河流域的青铜时代赫里格苏尔遗迹(石冢及附属遗迹)、鹿石遗迹和匈奴时期的贵族墓葬开展调查、测绘,并选择部分遗存开展发掘和研究。 (三)2017~2019年联合考古工作经过 2017年7月20日,参加中蒙联合考古项目的**批4名中方队员抵达乌兰巴托。22日,中蒙双方队员开赴后杭爱省,正式开始联合考古的田野工作(图1-2)。8月21日、9月7日,轮替的第二批和第三批中方队员先后到达考古现场。截至2017年9月14日,中蒙双方队员完成了吉日嘎兰特阿木鹿石遗址和乌日特布拉格石冢遗址的航测工作,对高勒毛都2号墓地的重新调查工作完成了1/2,同时完成了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的12座陪葬墓的发掘工作,并将M189主墓葬顶部的树木和草皮清理完毕。 2018年1月3~10日,额尔登巴特尔教授带领蒙方学者到访郑州,双方就下一步的田野发掘和研究工作计划进行了深人沟通。同时,蒙方学者还到安阳、郑州、洛阳等地的考古现场和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 2018年6月3日至8月29日,中方11名队员先后分3批赴蒙古国,与蒙方学者一同开展田野考古工作(图1-3)。本年度完成了高勒毛都2号墓地的调查和测绘工作,M189主墓葬的清理工作进行到距离墓顶6米深度。同时,完成了乌日特布拉格石冢遗址附近两座青铜时代石板墓的清理工作以及部分鹿石遗迹的清理测绘工作。 2019年4月,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学者先行赴高勒毛都2号墓地继续开展M189主墓葬的发掘工作。6月12日至8月7日,中方8名队员先后分两批赴现场参加发掘(图1-4)。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