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84.0(7.0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2731
  • 条形码:9787100212731 ; 978-7-100-21273-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本书特色

一部凝结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期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哲学反思。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初版由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是中国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秀林教授主持的“六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终成果;由李秀林、李淮春、陈晏清、郭湛主编,分11章从哲学高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如中国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具体内涵、现代化的途径、现代化的主体、传统观念的现代改造等问题;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站在时代高度,从我国客观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现代化给予理论上的说明与阐发,揭示其丰富内涵,探讨其实质、规律。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是一部历史文献,凝结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期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哲学反思。这种反思着的思想本身是动态的和开放性的,体现着历史唯物论同时也是历史辩证法的哲学本性。至于书中的具体论述,本来就具有历史的性质,今天更没有必要去改变它。尊重历史的客观过程,也包括尊重对于历史过程的真实描述。当然,这个历史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人自己创造的历史,是海内外中国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所以,修订本没有对书中的观点和论述做大的修改,只是从全书规范统一的要求考虑,对初版文本做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处理。通过修订,在保持原书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力求使之符合当代出版物基本规范,便于读者阅读,希望能够达到相对更完善的形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后,能够再版这部《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无疑是意义重大而又深远的。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目录

导论 现代化与中国
**节 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第三节 探讨中国现代化的方法论原则
第-章中国现代化之目标
**节 现代化目标的哲学含义
第二节 作为目标的现代化模式
第三节 现代化模式的确定和实施

第二章 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第-节现代化的生产力系统
第二节 与现代化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体系
第三节 现代生产方式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节 生活方式的内容和含义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功能
第三节 传统生活方式分析
第四节 生活方式的变革趋势

第四章 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节 行为方式的内容
第二节 行为方式与社会生活
第三节 行为方式的现代化趋势

第五章 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节 思维方式的内容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根源和演变
第三节 思维方式现代化的趋势

第六章 情感方式的现代化
**节 情感方式的内容和作用
第二节 情感方式的根源和演变
第三节 情感方式现代化的趋势

第七章 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节 管理的职能、性质和要素
第二节 管理方式现代化的-般特征
第三节 中国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第八章 中国现代化之途径
**节 发展商品经济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民主化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繁荣与发展

第九章 中国现代化之主体
第-节人:主体与客体及其统
第二节 人的现实与现实的人
第三节 现代化:中国人对中国现实的超越

第十章 传统观念的现代化改造
**节 现代化呼唤传统观念的变革
第二节 传统和谐观念与现代自我意识
第三节 传统依附观念与现代民主意识
第四节 传统祖训崇拜与现代自由意识

第十一章 靠中国人实现中国现代化
**节 开发中国人的主体潜能
第二节 提高中国人的主体素质
第三节 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
展开全部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节选

  第三,现代化模式注重人才的培养。现代化模式运行和实施的主体是人,但又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掌握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现代化实践能力的人,即现代化的人。其中包括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和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具有世界**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能够科学地管理生产和管理社会的人才,以及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人才,等等。所有这些人才的造就,都离不开发达的、先进的教育事业。在发达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教育事业也是发达的。据统计,就“识字人数”所占总人口中的比例来说,在1978年美国为99%,苏联为99%,日本为95%,而印度只有34%。①我国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是76.5%,即有近1/4的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另据统计,1978年,在20-24岁年龄组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百分比,美国为56%,苏联为21%,发达国家一般为36%,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为3%,印度为8%,中国为1%。由此可见,现代化的国家是同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分不开的,现代化的模式只有在现代化的主体推动下,才能得以实施,这也是现代化模式的共性之一。目前我国教育落后、人才奇缺,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第四,现代化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自近代以来,人类的社会活动就从区域性的活动逐渐走向了国家性甚至全世界性的活动。在当今世界的现代化潮流中,即使是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了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必须学习别国之长,补己之短,互通有无,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一切闭关锁国、封闭自身的国家,必然要被现代化的潮流远远抛在后头。建立开放体系,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引进和利用外资,对于落后国家赶超先进水平、实现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苏联1917年革命成功后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坚持了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从1929年到1939年,利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某些有利条件,积极吸收外资,大量引进技术设备,从而建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一批新兴的发达国家,也是通过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而为本国的“经济起飞”准备了必要条件的。日本从1950年到1979年的30年中,用了大量美元从各发达国家引进多项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和改进,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赢得了时间,走到了世界前列。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的状态下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不能脱离现代化潮流孤立发展,而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交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破除了过去那种闭关锁国式的封闭模式,确立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根据中国的特点建立“经济特区”与开放港口,构成了我国现代化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符合现代化模式共性要求的开放政策,必将使我国加速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  第五,现代化模式是动态的模式。现代化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反映这个过程的现代化模式也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首先,在现代化起步的时候,便面临着选择与确定现代化模式的问题。对原有的、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旧模式进行改造与变革,由此完成现代化模式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模式的改革是现代化实践的普遍而重要的一环。东欧各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的改革浪潮,以及我国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体制改革,都属于这样的环节与过程。其次,即使这样选择了一定的现代化模式,也仍然需要在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对它进行修正、完善和调整,使之更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与实践进程。因此,不能用僵死不变的观点来看待现代化的模式。  现代化模式的共性是任何现代化实践运动所共具的特征。我国过去在“左”的路线的干扰下,采取了一系列与上述现代化共性特征相反的行动,背离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因而拉大了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们距现代化的目标越来越遥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才重新走上奔向现代化的轨道,并在符合现代化模式共性的基础上不断摸索,修正和完善我们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修订本)(精)/国家治理丛书 作者简介

  李秀林(1931-1986),山西襄汾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秀林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李秀林与萧前等合作主编哲学专业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王于等合作主编高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全国高校和社会上影响深远。李秀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阐发受到学界重视。此外,李秀林著作还有《什么是哲学》《时代精神的哲学反思》,与李淮春等合作主编《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文集《李秀林文存》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