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35.4(7.9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9101
  • 条形码:9787030729101 ; 978-7-03-07291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本书特色

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良渚时期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内容简介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选粹》是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所编著的关于嘉兴西曹墩遗址考古成果的文图图集。包括出土陶器、石器等主要器物以及此次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刻画符号、戳印符号等标本。
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嘉兴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6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灰坑、灰沟、井窖等遗迹15处,出土各类文物827件(组),其中包含带有刻画符号的标本150件。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良渚时期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目录

目录
序 i
综述 1
出土器物
陶器
陶鬶 J6②:24 10
陶鬶 J6②:28 12
陶鼎 J6②:5 14
陶鼎 J6②:27 15
陶鼎 H1②:4 16
陶鼎 H9①:2 17
陶豆 T3G1①:4 18
陶豆 试掘G1②:60 19
陶豆 试掘G1②:61 20
陶豆 试掘G1③:42 21
陶豆 试掘G1④:24 22
双鼻壶 T2G1①:9 23
双鼻壶 试掘G1②:58 24
双鼻壶 试掘G1②:59 25
双鼻壶 T3G1③:17 26
宽把杯 J6②:8 27
宽把杯 J6②:17 28
宽把杯 J6②:22 29
陶盆 H1②:5 30
陶盆 H1②:6 30
陶盆 试掘G1④:25 31
陶罐 J6②:6 32
陶罐 J6②:12 33
陶罐 T2G1①:8 34
陶杯 H1②:8 35
陶杯 T3G1②:16 35
陶杯 试掘G1②:57 36
圈足盘 T2G1②:46 37
陶缸 J6①:7 38
贯耳壶 J6②:13 39
陶壶 J6②:21 40
器盖 T2G1①:16 41
器盖 T2G1①:18 41
陶环 T1G1②:19 42
石器
石镞 T1G1①:6 43
石镞 T1G1①:17 43
石镞 T1G1②:14 44
石镞 T1G1②:37 44
石镞 T2G1②:27 45
石镞 T3G1②:13 45
石镞 T3G1②:14 46
石镞 T3G1②:18 46
石镞 试掘G1②:55 47
石镞 试掘G1②:56 47
石镞 T2G1③:14 48
石镞 T2G1③:22 48
石镞 T3G1③:2 49
石镞 T2G1④:2 49
石镞 T2G1④:10 50
石镞 试掘G1④:17 50
石刀 T3①:3 51
石刀 T2G1①:6 52
石刀 试掘G1①:30 53
石刀 试掘G1②:46 54
石刀 试掘G1③:9 55
石刀 T3G1④:6 56
石锛 T1G1①:16 57
石锛 T2G1①:12 58
石锛 试掘G1①:37 59
石锛 T1G1②:15 60
石锛 T1G1②:21 61
石锛 试掘G1②:51 62
石锛 试掘G1②:52 63
石锛 T2G1④:3 64
石镰 试掘G1②:44 65
石镰 T6G1④:3 66
石斧 试掘G1①:26 67
石斧 试掘G1②:43 67
石凿 试掘G1①:28 68
石凿 试掘G1②:45 68
破土器 试掘G1②:49 69
石料 T3②:48 70
石料 T2G1①:13 70
砺石 T3②:38 71
砺石 T3②:42 72
砺石 T3②:56 72
砺石 T3G1①:2 73
砺石 试掘G1①:8 73
砺石 试掘G1①:15 74
砺石 T3G1②:8 75
砺石 T3G1②:29 75
砺石 试掘G1②:9 76
砺石 试掘G1②:10 77
砺石 T1G1③:15 78
砺石 T1G1③:19 79
砺石 试掘G1③:1 79
骨器、玉器
骨针 H1②:1 80
靴形器 J6③:1 81
骨镞 T1G1②:9 82
骨镞 T2G1③:30 82
玉锥形器 T2G1②:12 83
刻画符号
陶鼎 J6②:1 86
陶鼎 J6②:25 89
鼎口 T2G1③:46 90
鼎足 H7①:10 91
鼎足 T1①:6 92
鼎足 T1①:7 93
鼎足 T2①:13 94
鼎足 T3②:67 95
鼎足 T1G1①:24 96
鼎足 T1G1①:25 97
鼎足 T1G1①:27 98
鼎足 T1G1①:28 99
鼎足 T1G1①:30 100
鼎足 T1G1①:32 101
鼎足 T1G1①:33 102
鼎足 T2G1①:27 103
鼎足 T2G1①:28 104
鼎足 T2G1①:30 105
鼎足 T2G1①:31 106
鼎足 T2G1①:33 107
鼎足 T2G1①:35 108
鼎足 T1G1②:50 109
鼎足 T1G1②:52 110
鼎足 T1G1②:53 111
鼎足 T1G1②:54 112
鼎足 T1G1②:56 113
鼎足 T2G1②:49 114
鼎足 T2G1②:60 115
鼎足 T2G1②:62 116
鼎足 T2G1②:65 117
鼎足 T2G1②:68 118
鼎足 试掘G1②:64 119
鼎足 试掘G1②:68 120
鼎足 试掘G1②:69 121
鼎足 T1G1③:30 122
鼎足 T1G1③:32 123
鼎足 T1G1③:33 124
鼎足 T2G1③:47 125
鼎足 T2G1③:49 126
鼎足 T2G1③:50 127
鼎足 试掘G1③:47 128
鼎足 试掘G1③:48 129
鼎足 T1G1④:6 130
陶罐 T3G1③:5 131
罐口 T3②:68 132
罐口 T2G1①:39 133
罐口 T2G1②:73 134
罐肩 试掘G1①:52 135
罐肩 T2G1②:64 136
罐肩 T2G1②:66 137
罐肩 T6G1③:2 138
罐肩 试掘G1④:34 139
陶罐 J6②:3 141
陶罐 J6②:9 142
陶罐 J6②:23 145
罐底 J6②:26 146
罐底 J6③:3 147
罐底 T3①:11 148
罐底 T3②:62 149
罐底 T3②:64 150
罐底 T3②:66 151
罐底 T3②:69 152
罐底 T1G1①:26 153
罐底 T1G1①:29 154
罐底 T1G1①:31 155
罐底 T1G1①:34 156
罐底 T2G1①:29 157
罐底 T2G1①:32 158
罐底 T2G1①:34 159
罐底 T2G1①:36 160
罐底 T2G1①:37 161
罐底 T2G1①:41 162
罐底 T3G1①:10 163
罐底 试掘G1①:49 164
罐底 试掘G1①:53 165
罐底 试掘G1①:54 166
罐底 试掘G1①:55 167
罐底 试掘G1①:58 168
罐底 T1G1②:57 169
罐底 T2G1②:52 170
罐底 T2G1②:57 171
罐底 T2G1②:67 172
罐底 T2G1②:69 173
罐底 T2G1②:70 174
罐底 T2G1②:71 175
罐底 试掘G1②:63 176
罐底 试掘G1②:65 177
罐底 试掘G1②:66 178
罐底 试掘G1②:67 179
陶罐 T1G1③:26 180
罐底 T2G1③:45 182
罐底 T2G1③:48 183
罐底 试掘G1③:45 184
罐底 试掘G1③:46 185
罐底 试掘G1③:53 186
罐底 试掘G1③:54 187
罐底 试掘G1④:30 188
罐底 试掘G1④:31 189
罐底 试掘G1④:32 190
罐底 试掘G1①:48 191
豆盘 试掘G1①:51 192
豆盘 T2G1②:61 193
豆盘 T1G1③:29 194
豆盘 T3G1③:18 195
豆盘 试掘G1④:29 196
豆盘 试掘G1④:33 197
豆柄 T2G1②:55 198
豆柄 T1G1③:31 199
尊口 H3①:2 200
尊口 T3②:65 201
尊口 T2G1①:38 202
尊口 T2G1①:40 203
尊口 T1G1②:47 204
尊口 T2G1②:51 205
尊口 T2G1②:54 206
尊口 T2G1②:63 207
盆口 试掘G1①:56 208
盆口 T1G1②:48 209
陶盆 T2G1③:23 210
器盖耳 T3②:63 212
器盖耳 试掘G1①:50 213
器盖耳 T2G1②:50 214
器盖耳 T2G1②:58 215
器盖耳 T2G1②:59 216
器盖耳 T1G1③:28 217
器盖耳 T2G1③:44 218
双鼻壶 T2G1③:26 219
壶底 试掘G1①:47 220
壶底 试掘G1④:28 221
宽把杯 J6②:7 223
陶钵 试掘G1②:62 224
陶杯 试掘G1④:27 226
陶缸 试掘G1③:52 227
器底 试掘G1①:57 228
器底 T2G1②:56 229
戳印符号
罐口 T1G1②:49 232
罐口 T2G1②:48 233
罐口 T2G1②:53 234
罐口 T3G1②:41 235
罐口 试掘G1③:49 236
罐口 试掘G1③:50 237
罐口 试掘G1③:51 238
索引 239
后记 243
展开全部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节选

综述 遗址 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理上属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一部分。全域地形地貌以平原、河湖为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2米。气候方面,嘉兴处在北亚热带南缘,属典型季风气候,夏冬季风交替显著。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C,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较丰。全市土壤肥沃,适宜于农业耕作,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便有人类生存繁衍于此,留下了大量属于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文化的史前遗址。 西曹墩遗址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上部原为村落,高出周边约1米,西、南为河流,东、北为水田。遗址东、西150米处分别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墩遗址、文保点黄姑庵遗址,年代均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为主。2020年6月,因土地平整工作需要,嘉兴市文物部门会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曹墩区域进行了现场调查,确认其为一处新发现的以良渚文化时期为主的遗址,保存现状较差。2020年7月至8月,由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嘉兴博物馆对西曹墩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试掘。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嘉兴博物馆联合对西曹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600余平方米,共发现良渚文化土台1处、灰沟1条、井窖1座、灰坑11座、陶片及石块堆积1处,马桥文化灰坑1座,宋代水井5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标本共计827件(组)。之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2021年5月至6月,对西曹墩遗址及周边进行了全面的勘探测绘,发现多处良渚文化台地及遗迹现象,进一步推测以西曹墩、曹墩、黄姑庵遗址为中心的区域或为一处大型良渚时期聚落遗址。 遗迹 在西曹墩遗址发掘的遗迹中,G1和J6是*具特点和代表性的。G1呈东西向分布,基本贯穿了整个发掘区。东部*窄约0.4米,为G1起点,西端为现代建筑所破坏。沟壁呈斜坡状,局部沟壁仍可剥离原始壁面。沟底较为平整,局部有坑状起伏。从整体形制来看,G1应为人工形成的沟渠。沟内堆积*深1.24米,可分为四层,包含了大量砺石、石器、陶器、红烧土、碎陶片等。在位于T1的G1之中发现了大量由南向北倾倒的呈斜坡状分布的红烧土块堆积。位于T2的G1之中既有由南向北倾倒,又有由北向南倾倒的斜坡状堆积,交叉叠压,这表明在G1的两侧都有人类生产生活迹象。另外,工作人员在T3中部还发现一处陶片、石块堆积,叠压在G1之上,呈西北至东南向片状分布,东南宽,西北窄。堆积厚0~0.37米,以泥质陶片、夹砂陶片、石块、砺石、石器、红烧土块为主,中间夹杂黄褐色黏土。这片堆积的东南处发现了分布密集的细小碎石片,还有少量有磨制痕迹的石片及石镞半成品,推测为石镞等石器生产加工活动的废弃堆积。 J6的形制非常有特点,是此次发掘的一个重要发现,位于T3北部,打破G1及生土。从发掘来看,J6在建造前,先挖了一个长约2.62米,宽约1.99米,深约2.68米的不规则四边形土圹。在土圹南侧预留了三级生土台阶,以便进出。在土圹底部垫一层厚约0.16米的黄色砂质黏土,上垫两块长约0.62米的木板作井底板。之后推测用木板围挡,回填土圹形成井壁。填土中有疑似夯窝痕迹,未见明显分层,出土有砺石、石镞、石料、泥质陶片等物。井壁木板已腐朽,井壁底部有两块对称分布的石块,在井内填土中发现碎木屑及井底柱洞一处。J6呈上大下小直筒形,深2.55米。口部呈不规则多边形,长约0.68米,宽约0.66米,底部呈椭圆形,长约0.57米,宽约0.43米。井内堆积可分三层,从揭露过程来看,堆积第1层又可以分为六小层,第1~4层均为大小不一的石块。第5层除石块外,开始出现较为集中的陶片堆积。第6层以陶器、碾石等遗物为主,石块明显减少。堆积第2层,土质明显变软,由六层上下叠压的陶器组成,间杂大量木屑、炭粒及少量动物骨骼、植物果核。堆积第3层,为*底部,厚0.06米,包含炭粒、烧土颗粒、泥质陶片、靴形器、石器等,木板腐朽难以提取。 J6的营造方式在良渚文化中十分特殊,井内出土大批器物,不仅有鼎、甗、鬵等炊器,缸、罐、壶等盛储器,宽把杯等饮器外,还有砺石、石料等生产工具,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 遗物 西曹墩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为主,骨器、玉器极少。 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另少量粗泥陶。陶器黑衣脱落比例较高,故陶色以灰色为主,橘黄色、红色次之。装饰以素面为主,有少量纹饰,种类有凹弦纹、凸棱纹、戳印纹、刻划纹等。主要器类有鼎、豆、盘、盆、罐、器盖、双鼻壶等,均为良渚文化的常见器型。 陶鼎多为夹砂陶,大小不一,主要可分为有领、无领两型,鼎足种类、数量众多。陶豆、圈足盘、陶盆均以灰陶为主,主要可分为折腹、弧腹二型。豆柄高矮不一,形制多样。陶罐以灰陶、红陶为主,多为平底,少量圈足。灰陶罐可分为侈口、直口、子母口等型。红陶罐多施红衣,可分为卷沿、平沿等型。器盖之中,形体较宽大的鼎罐类斗笠式盖,多以夹砂红陶为主,形体较小的双鼻壶盖,则多为泥质灰陶。双鼻壶发现数量较多,但多为残损器。可修复的双鼻壶中,口径小于颈腹相接处的有4件,口径与颈腹相接处相同或略大的仅有3件。此外,J6中出土的两件陶鬵,在所见良渚文化器型中相对较少,其纹饰和造型都与与它相距十几千米以外的雀幕桥遗址出土的陶鬵高度相似,也表明这些遗址之间有着密切的往来关系。 石器数量*多,种类有砺石、石料、半成品等,是判断遗址与石器加工性质有关的重要依据。根据级差动态分类法,可将这些石器分为制备类型、制作类型、使用类型和废弃类型四类。 制备类型是石器生产准备阶段的产品,主要包括石料和砺石,共266件,占石制品总数的39.3%。其中,石料42件,以晶屑凝灰岩为主,个别为泥岩和斑点角岩。砺石224件,形制多样,大小不一,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质地,也有少量凝灰岩和安山岩。 制作类型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人工使用的石制品,包括石片、毛坯和半成品、副产品等,共238件,占石制品总数的35.2%。其中,石片93件,根据是否有磨制痕迹分为普通石片和带有磨制痕迹的石片。普通石片82片,一般体积不大,没有特殊痕迹。带有磨制痕迹的石片11件,推测是石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体型较薄。毛坯24件,是经过初步打制、初具形态的石制品,西曹墩遗址的刀、镞、凿、犁、破土器等都可见处于毛坯阶段的石制品。半成品45件,为基本打制成形、但未经磨光的石制品。副产品76件,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目的性产品,包括碎屑和断块,此类石制品特征不明显。西曹墩遗址有部分断块上可见磨制痕迹,材质主要为斑点角岩和泥岩。 使用类型主要包括成形工具和改制工具,共92件,占石制品总数的13.6%。其中,形制明确的成形工具共90件,主要有刀、镞、锛、凿、斧、破土器、石网坠等几类。石刀21件,可分为有柄石刀和无柄石刀二型。石镞39件,以柳叶形和剑形镞身为主,还有一些体积极小者。石锛16件,石凿10件,二者均可依据体形尺寸分为大小两类,小型器磨光较为精细,刃部有肉眼可见的小破损,大型器多数刃部残断严重。另有斧、破土器、石网坠、不明工具各1件。结合原料和器型来看,西曹墩遗址的石刀、石镰、石犁和破土器主要为斑点角岩;石镞以泥岩为主,包括角岩化泥岩和纹层状泥岩;石凿和石锛以硅质岩为主,亦见斑点角岩。改制工具仅有2件。一件虽命名为石斧,但器身对称性较差,器身宽短,非典型石斧形象,推测有可能为改制品。另一件造型较为特殊,平面近梯形,孔为琢制,疑似造型独*的石犁,但残损较多,器型不确定。 废弃类型是因制作技术失误或失去使用效能而被刻意废弃、不再使用的石制品, 共80件,占石制品总数的11.8%。包括刀、镞、锛、凿、镰、犁、破土器和不明工具等器型。通过分析可知,西曹墩遗址出土石制品成形工具类型多样,石刀和石镞比例较高,且均见毛坯、半成品、成品和残断器等不同形态,存在完整石器生产流程各个阶段的产品,推测西曹墩遗址是一处石器加工作坊遗存,或以石刀和石镞的生产为主。 刻画符号 大量带有刻画、戳印符号的器物标本是此次发掘的又一项重要收获。通过后期整理统计,西曹墩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共计143个(组),戳印符号7个。 本书收录的刻画符号根据笔画多少可分以下几种:一笔刻画,12个。主要位于鼎足、罐底上,尊口、器耳发现较少。二笔刻画,55个。主要位于鼎足、罐底,罐肩及口沿也有发现,其他位置还有尊口领内侧、豆底、器耳背面、盆底、盆口内侧、双鼻壶底部、双鼻壶腹侧及杯底等。三笔刻画,24个。主要位于鼎足、罐底,鼎底及罐肩也有发现,其他位置有尊口领内侧及夹砂缸口内侧等。四笔刻画,20个。发现于鼎足、罐底、罐口内侧、豆底、器耳背面、宽把杯腹部近底侧等。五笔及以上刻画,12个。发现于罐底、鼎足、豆底、豆盘内底、钵底、石刀刃面等位置。残缺刻画,5个。以罐底为主。组合刻画,8个。均由两个刻画符号组成。另有戳印符号,7个。其中6个位于红陶罐口沿上,1个位于红陶罐口沿内侧。 西曹墩遗址出土刻画符号的载体以陶器为主,种类多样,石器仅见一件。以单个抽象符号为主,象形符号极少,个别器物有一器两符的现象。大部分为烧制之前刻画,刻道较深,边缘有起伏。少量器物为烧制后刻制,如T2G1②:55,刻画位于豆盘内底部,线条周边有锯齿状崩疤。T1G1③:31,刻画位于豆柄内侧,线条浅细且打破黑皮陶衣。鼎足刻画多由直笔、斜笔线条组成,等简易符号也见于陶罐、陶盆、双鼻壶上。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