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
>
DD罗翔作品集 法治的细节+圆圈正义(全2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
>
私人财富保护、传承与工具
-
>
再审洞穴奇案
-
>
法医追凶:破译犯罪现场的156个冷知识
恐怖主义犯罪侦防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504878
- 条形码:9787519504878 ; 978-7-5195-048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恐怖主义犯罪侦防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侦防一体化的视角,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问题及侦查与防控对策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剖析恐怖主义犯罪,探讨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理论依据;之后结合实践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现状及问题进行探析;对典型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侦防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提出革新侦防观念、深化情报导侦、优化侦查机制、强化防控体系等恐怖主义犯罪侦防机制构建建议。
恐怖主义犯罪侦防问题研究 目录
**章恐怖主义犯罪概述()
**节恐怖主义的概念与起源()
第二节恐怖主义犯罪解析()
第二章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节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刑事政策依据()
第三节恐怖主义犯罪侦防原则()
第三章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现状及问题()
**节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立法现状()
第二节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现状()
第三节恐怖主义犯罪侦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域外比较()
**节英美法系国家()
第二节大陆法系国家()
第三节域外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异同与启示()
第五章恐怖主义犯罪侦防机制构建()
**节革新侦防观念()
第二节深化情报导侦()
第三节优化侦查机制()
第四节强化防控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恐怖主义犯罪侦防问题研究 节选
导论一、研究背景2017年3月22日,作为英国政治心脏部位的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致5人死亡40多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此负责,英国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袭击目标,而此时距离2016年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遇恐怖袭击刚好一周年。参见陆忠伟:《反恐初以力制终以道胜》,《文汇报》2017年第3期。2015年10月30日,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起飞后23分钟失联,后被发现坠毁在埃及西奈半岛,机上217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事发后长期活跃于埃及西奈半岛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西奈省”随即在网络社交平台用多种语言宣布“支持这次行动”。参见陶短房: 《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坠毁:原因是什么》,《南方都市报》2015年第 11期。紧随其后的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多个地点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袭击者除了使用AK47进行射击,还发动了自杀式爆炸袭击,“伊斯兰国”在网络上公开赞扬巴黎袭击行动,继而有自称“伊斯兰网络部队”的黑客攻击法国网站。多年来,反恐怖主义问题持续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这三股势力沆瀣一气进行暴力恐怖活动,企图实现其政治性目的,破坏社会安定。纵观十余年间的恐怖组织,从“基地”组织,到东突势力,再到“伊斯兰国”,诸多恐怖组织宣传极端主义思想,煽动暴力恐怖活动。重视对恐怖主义相关问题的研究,对维护社会稳定、国际反恐、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及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侦查学界而言,积极开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深入研究,提升应对暴恐犯罪的打防管控实际效能是当务之急。综观当前的研究,学者们大多从恐怖主义犯罪的角度展开研究,宏观讨论反恐问题;有部分学者从犯罪学角度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侦防问题尚研究不足。由此,本书立足侦查学科,融合治安学、犯罪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二、研究现状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犯罪问题持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英国、法国、俄罗斯等相继发生多起大规模暴恐事件,其中不乏“伊斯兰国”的身影,中国北京、云南昆明、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发生的恶性暴力恐怖事件,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都难逃干系。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成为学界及实务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就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针对恐怖主义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数量上较多,但在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当前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政治学等学科学者对“恐怖主义”来龙去脉的剖析,研究“恐怖主义犯罪”涉及法学、犯罪学等问题的学者为数不多。在进行文献分析时,本书选择“恐怖主义犯罪”“恐怖主义”“反恐”作为检索的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分别为2701篇、63834篇、25315篇。检索结果显示,我国学界对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的关注起始于2001年“9·11”事件之后,在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当前研究呈现出热点化的趋势。对恐怖主义犯罪现有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可将文献分为以下五类:其一,探讨恐怖主义的性质、类型、特点等基本问题;其二,对恐怖主义犯罪引起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问题的关注;其三,研究反恐立法的相关问题;其四,研究我国反恐情报、策略、组织体系等某一重点方面的具体问题;其五,对域外应对相关犯罪的机制与策略进行比较研究。其一,较多学者探讨恐怖主义的性质、类型、特点等基本问题。对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是相关研究的逻辑起点,但无论是《刑法》还是《反恐怖主义法》均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因此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均对此展开探讨。部分学者从刑法学角度界定恐怖主义犯罪,强调恐怖主义犯罪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特性。如赵秉志、阴建峰《“当代国际刑法与国际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法院报2020年6月17日)中,恐怖犯罪指以极端恐怖的方式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下,以违反现代文明社会的犯罪形态出现的一种特别犯罪行为。如俞义东《论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地位》(《法学》2005年第2期)认为,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更强调犯罪的恐怖性和目的的政治性。有学者对特定类型的恐怖主义行为展开具体研究,如高铭暄、李梅容《论网络恐怖主义行为》(《法学杂志》2015年第12期)认为,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一种,是以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或使用工具的“新的恐怖战术”,但并不是每一个干涉计算机系统的行为都是网络恐怖主义,一些干预可能仅仅是网络犯罪,并具体分析网络在恐怖主义中的运用,梳理打击网络恐怖犯罪的国际立法,提出我国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其二,有学者综合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恐怖主义犯罪引起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如丁梓越、刘海砚、陈晓慧、麻洪川《顾及时空因素的国家恐怖袭击事件Cox回归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0年第12期)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以国家恐怖袭击高风险状态再次发生的概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时间交互、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提出顾及多种时空因素的重复事件Cox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16年间,相比于经济社会与地理类因素,政治、军事类因素对国家恐怖袭击高风险状态再次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如周松青等《全球网络恐怖主义演进趋势与中国国家安全对策》(《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从国家安全视角着眼,探讨全球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特征与演进趋势,进而剖析网络恐怖主义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及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应对策略。如李亚波、杨荣海、张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袭击对中国海外并购影响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20年第8期)利用2001—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数据以及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东道国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海外并购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外并购总体呈现风险规避特征。其三,学者们研究反恐立法的相关问题。有学者从以刑事司法理念为指引、刑法规制角度探讨反恐立法,如齐文远、夏凉《运用刑事司法理念应对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以美军利比亚反恐为切入点》(《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提出我国反恐策略应以刑法正面预防为主,做到刑法提前介入,同时应当制定一部反恐单行刑法,以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范围,还应当将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涉及的相关罪行及时转化为国内刑法的罪名,以加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力度,确保刑法反恐机能的充分发挥。有学者从国际法视角研究恐怖主义犯罪,如张一、斯坦·伊德里斯·费尔赫芬《论国际法中的煽动恐怖主义犯罪》(《刑法论丛》2020年第2卷)梳理煽动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框架,分析国家法律制度下的煽动恐怖主义,讨论国际公认的煽动恐怖主义定义,提出在国际层面对煽动恐怖主义犯罪作出明确具有必要性。有学者研究特定类型恐怖主义犯罪的法治化治理,如李海滢、付祎《我国宗教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治化治理路径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1期》提出应以惩治犯罪为诉求基点,构建以《宪法》《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基本法律为核心的立法体系,配合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依法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其四,有学者重点研究我国反恐的情报、策略、组织体系、国际合作等具体问题。例如:郭永良《论我国反恐模式的转型——从精英模式到参与模式》(《法学家》2016年第2期),张伟伟、王万《暗网恐怖主义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王沙鹏《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及情报反恐研究》(《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2期),刘仁文《中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描述与评析》(《法学家》2013年第4期),何荣功《“预防性”反恐刑事立法思考》(《中国法学》2016年第3期),都伊林、吴骁《智慧城市视角下完善反恐预警机制研究》(《情报杂志》2015年第7期),刘铭《大数据反恐应用中的法律问题分析》(《河北法学》2015年第2期),姬艳涛、尹伟《反恐社区警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张力伟、赵吉、李慧杰《“分析为中心”的情报方法及其对恐怖主义风险评估的启示》(《情报杂志》2020年第12期)等。学者们选择了其擅长的特定视角,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对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的后续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五,还有学者专注于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域外比较研究。如赵秉志教授《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对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外国反恐刑事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又如刘仁山教授等所著《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对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反恐法律机制、区域性组织框架下的反恐合作机制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与论述。关于域外反恐研究的文章十分丰富,例如:张波《以色列反恐战略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许桂敏《俄罗斯反恐立法特点评介》(《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1期),孙逊《奥巴马政府国家反恐战略评析》(《外交评论》2013年第4期),戴艳梅《俄罗斯反恐机制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第5期),罗刚《反恐对策:美国经验与中国选择》(《政法论丛》2014年第5期)等。学者们对某一国家及地区的反恐立法、机制、对策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比较研究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以陆忠伟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学者则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进行国际反恐局势分析,如《国际反恐15年之启示》(《光明日报》2016年1月7日)、《正本清源,润物无声——对穆斯林激进主义的回顾与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10期)、《英国反恐“走曼城”》(《文汇报》2017年5月31日)、《美国“10·21”网袭事件之启示》(《人民政协报》2016年11月16日)等。总体上,我国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在“9·11”事件后20年间取得很大的进步,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在恐怖主义犯罪基本问题、反恐法治化治理、反恐情报、反恐机制的域外比较领域涌现出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逐步细化,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多样。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学者们倾向从宏观上就恐怖主义犯罪问题、反恐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应对机制的具体研究不多,立足于公安学领域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较少,具体到侦查学领域对恐怖主义犯罪的侦查与防控进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致力于在公安学视域开展的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不够全面系统,现有研究与……
恐怖主义犯罪侦防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田野, 法学博士。现任山西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主要从事侦查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在《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3.4¥38 -
中国法律思想史
¥20.5¥25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4.9¥49.8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4.4¥32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8.8¥20 -
法律的悖论
¥3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