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梅州足球史话

作者:客名君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504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54.5(5.5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梅州足球史话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63479
  • 条形码:9787516663479 ; 978-7-5166-6347-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梅州足球史话 本书特色

梅州,古称嘉应州,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历史上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 2010年启动足球十年振兴规划,2019年开始建设足球特区,2021年开始创建全国足球重点城市。从1873年欧洲传教士在五华元坑传授足球至2022年有两支职业球队征战中超联赛,现代足球在梅州已发展了150年。 作为梅州足球**本官方正史,以及中国内地**部城市足球史,本书的出版,是对足球发展历史的系统整理和多方面记录,也是对梅州足球先贤*好的纪念和传承。

梅州足球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中外文献和实地调研,按照发祥、普及、蔚起、鼎盛、坚持、振兴、致远等七大阶段,系统记载了梅州足球发展历程。作为球王李惠堂、国足主帅曾雪麟和多位国字号名将的故里,梅州为中华民族发展足球做出了贡献,因此本书还涵盖了梅州籍杰出足球人为中国足球事业持续奋斗的重要记录。

梅州足球史话 目录


**章 发祥(古代—1873年)

**节 蹴鞠,客家人的中原记忆 1

第二节 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于梅州五华元坑 8

第二章 普及(1873—1929年)

**节 各类学校成为梅州足球早期普及的组织基础 22

第二节 梅县松口体育传习所将足球列为术科课程 29

第三节 梅州华侨乡贤助推家乡足球氛围形成 35

第四节 梅州中学、东山中学在创校初期确立足球传统 40

第五节 瑞士冠军国脚、传教士万保全组织梅县中学足球联赛 52

第六节 国民革命军东征时的梅州体育场地 58

第三章 蔚起(1929—1979年)

**节 强民、岭东、宁江等足球社团兴起 66

第二节 梅县强民会创设百磅青训机制 70

第三节 彭精一县长任内改建梅县东较场 72

第四节 足球被绘入梅县将军祖祠壁画 76

第五节 华侨乡贤支持家乡足球,奠定发展基础 80

第六节 来自梅县和五华的足球队连获民国四届省运冠军 82

第七节 兴梅地区用足球支援抗战 85

第八节 李惠堂17岁起叱咤亚洲球坛为中华民族争光 88

第九节 李惠堂率队征战柏林、伦敦和罗马三届奥运会 99

第十节 李惠堂父子在梅州和西南义赛抗日 105

第十一节 李惠堂荣膺国际足联副主席 110

第十二节 中国足协成立初期前后参与足球事业的梅县人 113

第十三节 从中南白队到早期广东队中的梅县足球人 121

第十四节 梅县地区被誉为足球之乡 127

第十五节 李凤楼率北京体院队到访梅县东较场 132

第十六节 业余体校成为球乡早期青训摇篮 133

第十七节 梅县足球队夺得全国大中城市分区锦标赛冠军 137

第十八节 梅县足球队作为唯一县级专业队参加全国乙级足球赛 140

第十九节 梅县东山中学队在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夺冠 143

第二十节 梅州足球人才星耀新中国足坛 146

第四章 鼎盛(1979—1994年)

**节 改革开放前十五年梅州足球发展背景 157

第二节 梅州入选国家首批16个足球重点地区 159

第三节 梅县足球赛事强旅云集,百杯齐放 162

第四节 叶剑英元帅关心家乡足球 167

第五节 名人荟萃的强民体育会带火梅县足球 171

第六节 华侨捐建东较场新看台并以梅州国脚命名 176

第七节 梅县地区组建足球专业队和青年足球队 178

第八节 各级业余体校培养“梅派”国脚和省脚 179

第九节 兴宁一中和兴宁体校联合培养多位国脚 185

第十节 梅县地区创办强民中学作为体校文化课补充 187

第十一节 梅州少年足球成绩斐然,三杯晋京 188

第十二节 广东省体校成为梅州籍国脚和省脚的摇篮 192

第十三节 “中国足球的贵人”曾宪梓倾力支持家乡足球 193

第十四节 众多华侨和乡贤托举梅州足球迈入繁荣时代 199

第十五节 梅州籍名将随主帅苏永舜征战国际强旅 206

第十六节 南粤足球金运之年梅州英将立功 212

第十七节 南派风格鼎盛时,广东足球半梅县 216

第十八节 梅州女足蝉联省运冠军并为国争光 223

第十九节 梅州名将在省港杯屡建功业 227

第二十节 曾雪麟担任国足教练率队鏖战四大洲劲旅 232

第二十一节 兴宁四国脚随高丰文冲击奥运会和世界杯 246

第五章 坚持(1994—2010年)

**节 职业化改革之下梅州足球经历考验 257

第二节 梅州足球在浪潮冲击下坚持前行 261

第三节 梅州足球后备人才发展经受挑战 266

第四节 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青少年足球重点布局城市 269

第五节 效力中国首支职业足球队广东宏远的梅州名将 270

第六节 梅州市足协正式成立 273

第七节 梅州足球人士坚守绿茵场 274

第八节 广东万力在梅州启动足球希望工程 298

第九节 20位梅州人上榜广东足球60年60杰 300

第十节 球乡人立志思变和振兴 302

第六章 振兴(2010—2020年)

**节 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梅州足球抢抓发展机遇 304

第二节 梅州振兴足球工作得到国家和省的肯定与支持 305

第三节 梅州连续出台19项足球发展专项文件 307

第四节 梅州明确振兴足球“五抓五实施”作战任务表 312

第五节 一抓组织体系建设,实施足办、足协、足校三足工程 314

一、昌盛集团邹锡昌当选梅州市足协第二届会长 318

二、铁汉生态刘水当选梅州市足协第三届会长 319

三、各县级足协推动振兴工作顺利开展 321

四、足球之乡60周年南派名宿回梅州传经送宝 324

五、梅州市市长张爱军当选中国足协执委 326

六、南梅州和北延边缔结足球友好城市 327

第六节 二抓场地设施建设,实施三进三边工程 328

一、500岁的东较场蝶变为现代足球文化公园 330

二、梅县曾宪梓体育场成为中甲球队主场 335

三、爱奇集团按FIFA标准升级改造梅县全民健身广场 337

四、五华惠堂体育场是全国规格*高的县域体育场 338

五、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打造世界级训赛场地 341

六、兴宁市半年内完成84块球场建设 344

七、梅州被评为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示范城市 345

第七节 三抓赛事体系建设,四大杯赛四大联赛点燃城乡足球热情 348

一、富力、昌盛、爱奇等企业赞助梅州贺岁杯职业邀请赛 351

二、欧派、棕榈、伊利、超华等企业冠名赞助客家杯国际邀请赛 353

三、盛家、碧桂园、跃速、客家村镇银行等企业赞助五四杯青年赛 356

四、富源科技缪志峰赞助赛翡蓝宝石球王杯业余俱乐部大赛 357

五、足协、职工、乡镇、校园等四大联赛营造浓郁球乡氛围 358

六、五华以中超中甲主场提供赛事盛宴 364

第八节 四抓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百千万”工程培养后备力量 365

一、嘉应学院开办足球专业,打造足球人才高地 369

二、嘉应学院成立足球(产业)学院 372

三、广州富力在梅州打造高标准足球培训基地 373

四、两对梅州籍国脚中超父子体现新时代足球传承 376

五、西布朗俱乐部主席赖国传为家乡带来英超青训体验 378

六、梅州引进多支外教团队打造与世界接轨的青训体系 380

七、葡萄牙教练率梅州代表队夺得省锦赛冠军 382

八、梅州与球王贝利的家乡桑托斯开展青训合作 385

九、梅州足协聘请前欧冠冠军队名将菲利普出任青训总监 387

十、市体育局邀聘国足名宿黄德保出任青训中心主教练 388

十一、谢育新回兴宁创立青训俱乐部 389

十二、李海强率梅县铁汉生态队冲甲 391

十三、梅州市体校发挥国家级青训基地作用 392

十四、刘彬彬、叶楚贵、曾超等新生代国脚历练成长 394

十五、时隔20年梅州女足重新问鼎省运冠军 398

十六、五华实施新球王人才培养工程 398

十七、梅州常态化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工作 399

十八、梅州大力健全足球体教融合体系 401

十九、梅州足球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现 403

二十、广东足球70年颁奖名单中的梅州足球人 404

第九节 五抓足球产业建设,职业球队成为产业生态抓手 406

一、梅州足球成功申遗 408

二、五华建成元坑足球起源地旧址公园景区 410

三、五华以李惠堂故居为中心规划球王文化产业园 412

四、梅州以三种模式组建了三家职业俱乐部 413

五、梅县引进东莞南城组建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 415

六、刘水收购组建梅县铁汉生态队 418

七、梅县铁汉生态队成功冲甲 421

八、新晋炜魏晋平投资创建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 424

九、梅州客家三年冲甲六年冲超,成为全国唯一县级中超队 426

十、梅州辉骏女足以“省市共建”模式组建 431

十一、梅州女足提前冲超成功 433

十二、中国首支沙滩足球国家希望队落户五华 436

十三、中冠球队梅县球乡成立并开始冲乙之路 437

十四、兴宁积极发展足球装备制造业 439

第十节 梅州获评全国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排名*高城市 441

第十一节 梅州足球实现多项历史突破 442

第七章 致远(2021—)

**节 梅州市发布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 446

第二节 梅州印发创建中国足球特区规划 448

第三节 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特色创新标志 449

第四节 梅州为创建足球特区设立九大任务 452

第五节 梅州客家冲超成功,献礼足球特区发轫之年 453

后 记

附 录

梅州地名简要历史沿革 464

梅州足球历史大事记 466

附表1 梅州足球队参加省级比赛冠军成绩统计表(1949—2021)478

附表2 梅州足球之乡60周年表彰名单表 481

附表3 1979—2021年梅州市输送国家级队成员名单表 482

附表4 1979—2019年梅州市输送省级队成员名单表 484

附表5 2006—2021年梅州市输送职业足球队球员名单表 487


展开全部

梅州足球史话 节选

**章发祥(古代—1873年) 梅州,古称嘉应州,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是历史上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被誉为“世界客都”。梅州从南齐建县以来,先后有过程乡、恭州、敬州、梅州、嘉应州、嘉应府、梅县、梅县市等名称。客家人的祖先是来自古代北方古中原地区的汉族,自秦朝开始,主要在宋元明期间,向南经过迁徙,逐渐形成今天的汉族客家民系。客家文化传承中原汉族崇尚正义、重文尚武的特点,并具有迁徙民系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开拓性,这些特质,让梅州跟足球结缘。19世纪,欧洲巴色会传教士将足球带到中国内地,**站就是梅州。他们发现,嘉应州(梅县)是“学校之城”,好比希腊的雅典,而兴宁则是当时的商业之城,好比希腊的科林斯。 **节 蹴鞠,客家人的中原记忆 2004年7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时任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主席约瑟夫·布拉特(Joseph S. Blatter,1936— )向世界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被确认为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古代中国的蹴鞠被确认是世界足球运动的*早雏形。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维拉潘(Peter Velappan)颁发了起源纪念杯和证书。 前国际足联副主席李惠堂(1905—1979)在著作《足球经》中提及,1948年他在英国罗布雷进修国际教练文凭时,其英国讲师曾对学员提及中国古人发明了足球,名叫蹴鞠,并将蹴鞠口诀“身如立笔、手如提物、身用旋安、脚用活立”用英文讲出来,问李惠堂翻译得如何。 李惠堂由此感叹:“可见考古的英国人也承认中国是足球的鼻祖。可惜我们古代的任何艺术,差不多都湮没失传,今日我们的足球技巧反远落人后,言之可叹。”他随后罗列了《鞠城铭》: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这是东汉李尤写的规定,铭刻在鞠城上,意思是:“圆足球方城墙,仿象阴阳之天圆地方。两边各六个球门,一队十二人上场。比赛时裁判长和副裁判,要坚决执行比赛法章。不怀偏袒私心,不因亲疏异样。公平公正,则无怨言。球赛如此,何况执政。” 蹴鞠,亦称“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鞠是“球”。蹴鞠,现代拼音是cùjū,但如果用中古拟音,就是chiuk giuk,这是在蹴鞠鼎盛的宋代官话发音,是苏东坡、高俅时代的发音,和今天梅州客家话(ciug giug 或kiug)的发音几乎一致。 蹴鞠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在战国时期是中国民间流行的娱乐游戏,汉代至三国开始成为家家用来练兵的活动,唐代成为宴乐必玩的娱乐,宋元时期则是宫廷和民间盛行的运动,出现了民间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中国历史上*早的足球为蹴鞠团,有据可查的中国*早的蹴鞠团体杭州齐云社。南宋时期,临安(杭州)成立了“齐云社”,又称“圆社”,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中国*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现今于足球俱乐部,也是世界上*早的足球俱乐部。 明清时期因官方不提倡,蹴鞠走向衰落。因此有着悠久蹴鞠历史的中国,未能将传统足球发展为现代足球。现代足球是舶来品,正如徐珂《清稗类钞》所云:“足球,与蹴鞠相类,盖效西法也,宣统时盛行之。其质料为印度橡皮或涂橡皮胶之帆布,鼓气令满,外裹以皮囊,圆径约八九寸。”清末鸦片战争之后,现代足球被英国海军带到香港租界地区,*早的华人足球俱乐部是成立于1908年的香港南华足球队,是李惠堂的母队。 蹴鞠在古代的中原已经打法精妙、组织完善并广泛普及。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次改朝换代的兵燹中,大批中原汉人为避祸存族,远徙异域他乡。古代客家先民在秦征岭南融百越、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之乱、宋室南渡等历史时期,从中原大举南迁,陆续迁入南方各省,并以赣、闽、粤交界地带的赣州、汀州、韶关、惠州、梅州、深圳、河源等为基地,外迁到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 人文独特的民系。 梅县地区*早的中原迁客,始于秦朝。《广州人文浅说》一文说“那时秦朝有个将领史禄,屯兵揭阳一带,其部属之一部分留在梅县地区,这就是客家*初的由来。”晚清学者章太炎说:“广东惠、嘉二州东及潮之大埔、丰顺……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广州人谓之客家。” “梅州”一名则始于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嘉应州”则从雍正十一年(1733年)一直沿用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嘉应”意思是“祥瑞”,也指在南方保风调雨顺的赤龙神嘉应王。史载梅州曾多次出现祥瑞:《宋史》载,政和六年(1116年)“梅州枯木生枝”,绍兴十六年(1146年)“梅州孔子庙生芝”;《雍正朱批谕旨》载,清雍正七年(1729年)起,粤东连年稻麦丰收,频现嘉禾。雍正看了广东巡抚杨永斌的奏折后龙颜大悦,朱批“休征嘉应”,并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十四日,钦定州名“嘉应”,辖程乡、平远、镇平、兴宁、长乐五县,即“嘉应五属”。 清宣统三年(1911年),嘉应州复名梅州。 梅州(Meizhou,传统外文名为Meichow/Kaying)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这里是客家先民入粤定居较早的地区。民国在梅县办学并推广足球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古直(1885—1959年,梅县梅南人),曾用“五岭东趋尽揭阳,中有梅花乡,横枝独傲冰雪里,畸人节士代相望”的歌词,描绘家乡梅州的山水和人文。梅州籍爱国诗人丘逢甲曾撰联描述家乡山水和家族来源:“地势据赣闽粤之交,山水清雄,环百里自成 小聚;族居自宋元明以降,渊源宏远,从廿世再渡初迁。” 由于客家地区山多地少,为了谋生,客家人继而又从梅州播迁到世界各地,因此梅州又被称为“世界客都”。梅州外迁人口*多,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并向海外播迁。遍布全世界的客家华侨,主要来自梅州,所以梅州被称为“华侨之乡”。1989年世界客属联谊会、1994年第1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09年首届世界客商大会都在客都召开。 梅州有着悠久的行政历史(详见书末附表),从南齐建县以来,先后有程乡、恭州、敬州、梅州、达鲁花赤(元朝对梅州的命名)、嘉应州、嘉应府、梅县、梅县市等县、州、府、市名称。在秦汉时梅州属岭南王赵佗的南海郡,南齐年间始设程乡县,以纪念从中原南下定居本地的名士程旼(419—518年)而命名。南汉刘晟乾和三年(中原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程乡县境设敬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因敬州之名犯宋太祖的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这是梅州一名 使用之始。 何以称梅州?一说来源于匡助汉高祖破秦有功并曾受封于此的梅鋗将军。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程乡县升为直隶嘉应州,钦定州名为嘉应。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总督鄂弥达推出梅州恢复州治方案,雍正皇帝朱批钦定州名为嘉应州。新州成立大典在梅州城外东较场举行,钦差大臣宣读钦定圣旨,粤总督鄂弥达向首任州官王元枢颁发委任状和嘉应州印鉴,并现场检阅新建城防部队的会操表演。东较场鼓乐喧天,人头攒动,全体人员赴社稷坛祭祀社稷之神,祈 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到城隍庙祭祀城池之神,祈求地方安宁,商旅无忧;又到孔庙祭孔圣人,祈求人民向化、文教昌盛。东较场后来成为梅州足球文化福地。 此后,嘉应州成为当时全国420多个府(直隶州)之一、直接受广东布政司领导的13个府(直隶州)之一。程乡、平远、镇平、兴宁、长乐等一州五邑,构成了后人所悉知的“嘉应五属”,标志着当代梅州市行政区域的初步形成。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嘉应州改称梅县地区,公元1988年再次改设梅州市,2013年10月,梅州市梅县撤县设区,设立梅州市梅县区。梅州市辖今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

梅州足球史话 作者简介

本书由梅州市体育局发起、客名君撰写。 作者客名君生于广东梅县,客家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自媒体“全球客家名人堂"的创始人、总编和主笔;著有《寻味客家》,自小深受邑人浓郁足球风熏陶,在本书中也穿插介绍了影响足球在梅州发祥生根菩秀的客家文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