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2.4(7.6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59846
  • 条形码:9787208159846 ; 978-7-208-1598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本书特色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家热烈批评中西文化的大潮流中,比较有系统,有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言,代表儒家,代表东方文化说话的,要推梁漱溟先生在1921年所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 ——贺麟 ★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絮驾的享受,五也。五项归一,我觉得,今日,无论是讲尊崇个性还是讲继承北大精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梁先生,因为他是这方面的拔尖人物。 ——张中行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内容简介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蒋百里),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21年,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一反众议,独树一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比较东西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科学与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后我们的文化该向何处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目录

自序
第三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章 绪论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
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
我研究这问题的经过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一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二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三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对于西方化问题的答案
答案讲明的**步
西方化的科学色采
西方化的德谨克拉西精神
结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讲明的第二步
客观说法的未是
生活的说明
人生三种问题
人生的三路向
中国文化问题印度文化问题之答案的提出
答案讲明的第三步
答案讲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国文化的略说
印度文化的略说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三方思想情势简表
现量比量直觉三作用之说明
西洋哲学之情势
罗素的意思
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学的情势
佛教的形而上学方法
西洋印度两方哲学之动机不同
宗教问题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产生
中国哲学之情势
中国形而上学的大意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孔子之不认定的态度
孔子之一任直觉
孔子所谓仁是什么?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
《礼运》大同说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乐
孔子之宗教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
西洋人生哲学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我们推论未来文化的态度
事实的变迁
经济改正之必要
因经济改正而致文化变迁
见解的变迁
态度的变迁
倭铿的态度
罗素的态度
社会主义之变迁
克鲁泡特金的态度
泰戈尔的态度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
一般对未来文化的误看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
我提出的态度
今日应再创讲学之风
世界的态度
补遗
著者告白一
著者告白二
1980年著者跋记

附录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
自序
这个问题的现状
这个问题的真际
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在何人
附录二 《人心与人生》自序
附录三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商务版编后
文景版编后
展开全部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节选

  我们对于印度文化在精神生活方面的成就大概的说过了,现在要来观察中国文化的这一面情形。中国文化在这一面的情形很与印度不同,就是于宗教太微淡,我们曾经说过。因此中国的宗教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在他文化里边顶重要的似乎是他那无处不适用的玄学——形而上学。那么我们就来试看他的形而上学如何。我在前边讲过形而上学这个东西自西洋人痛下批评后,几乎无法可讲,如果不于其批评外开辟方法,那么,不论讲得怎样,都是不值一钱。印度的佛家,如我们所观察,似乎算得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来的,然则我们就要问:中国的形而上学是否与他方古代形而上学一样陷于西洋人所批评的错误,还是另有好方法呢?他这方法与印度的是一样,还是各别呢?我们仔细审量后,可以说中国并没有陷于西洋和印度古代形而上学的错误,亦与佛家方法各别不相涉。他是另自成一种形而上学与西洋印度的全非同物,我已在表内开列明白。有许多人因为不留心的结果,不觉得这三方的形而上学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就常常误会牵混在一处来讲。譬如章太炎、马夷初、陈锺凡诸位都很喜欢拿佛家唯识上的话同中国易经、庄子来相比附;说什么乾坤就同于阿赖耶识、末那识,一类的话。这实在是大大的错误!大约大家都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就是以为人类文化总应该差不多,无论他是指说彼此的同点,或批评他们的差异,但总以为是可以拿着比的。其实大误!他们一家一家——西洋、印度、中国——都各自为一新奇的、颖异的东西,初不能相比。三方各走一路,殆不相涉,中国既没有走西洋或印度那样的路,就绝对不会产生像西洋或印度的那样东西,除非他也走那路时节。你们如果说中国形而上学的某某话,就是印度佛家唯识的某某话,那我就请你看中国人可曾有印度人那样奋力齐奔于人生第三路向吗?如果你承认不曾有,那么印度形而上学在中国何从产生出来!即使他们所说的话尽管相似到十分,如果根本不同时,就不得算同,不得相比。据我所观察中国的形而上学与西洋和印度的根本不同,可分两点去说:  (一)问题不同中国形而上学的问题与西洋、印度全然不同,西洋古代和印度古代所问的问题在中国实是没有的。他们两方的问题原也不尽同,但如对于宇宙本体的追究,确乎一致。他们一致的地方,正是中国同他们截然不同的地方,你可曾听见中国哲学家一方主一元,一方主二元或多元;一方主唯心,一方主唯物的辩论吗?像这种呆板的静体的问题,中国人并不讨论。中国自极古的时候传下来的形而上学,做一切大小高低学术之根本思想的是一套完全讲变化的——绝非静体的。他们只讲些变化上抽象的道理,很没有去过问具体的问题。因为这问题不同的原故,其情形因也不同,他们仅只传习讲说而很少争辩,分开党派,各提主张,互相对峙的。虽然一家文化初起的时候,因路向尚无定,思想向各方面发展种种都有一点萌芽,中国也许间或有些与印度西洋相似的,譬如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似很近于具体。但老子的道理终究不在静体,他原亦出于古代的易理——“归藏”——而讲变化的。况且只萌露这一点总不能算数,若因为这类的相似,就抹煞那大部分的不同,总不应该。你不要把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当作印度地、水、火、风四大一样看:一个是表抽象的意味,一个是指具体的物质,并不能牵混为一的。  (二)方法不同中国形而上学所讲,既为变化的问题,则其所用之方法,也当然与西洋印度不同。因为讲具体的问题所用的都是一些静的、呆板的概念,在讲变化时绝对不能适用,他所用的名词只是抽象的、虚的意味。不但阴阳乾坤只表示意味而非实物,就是具体的东西如“潜龙”、“牝马”之类,到他手里也都成了抽象的意味,若呆板的认为是一条龙、一匹马,那便大大错了。我们认识这种抽象的意味或倾向,是用什么作用呢?这就是直觉。我们要认识这种抽象的意味或倾向,完全要用直觉去体会玩味,才能得到所谓“阴”、“阳”、“乾”、“坤”。固为感觉所得不到,亦非由理智作用之运施而后得的抽象概念。理智所制成之概念皆明确固定的,而此则活动浑融的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  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参与创建民盟促进国共团结抗敌,后又为和平建国参与国共和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一生用心于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中国往何处去?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