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区块链经济学

区块链经济学

作者:郭广珍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9.3(7.6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区块链经济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233638
  • 条形码:9787543233638 ; 978-7-5432-336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区块链经济学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对信任的市场(失灵)含义和区块链的经济学含义进行全新解读,将信任与劳动和人力资本等重要经济学要素进行类比,引入了“区块链信任”“内 生信任”“信用市场”,以及信任的“直接需求和引致需求”等概念,并试图在传统微观经济学基础上,构建了区块链信任的“三市场”分析框架。本书首先对信任和区块链信任进行了界定,抽象出了信任的消费和要素两大特性,并提出“内生信任”理论。接着对区块链核心技术和蕞新进展进行了介绍,为后文抽象区块链信任的需求和生产行为提供实践基础。随后按照对信任直接需求和引致需求的区分观点,研究信任市场行为。

区块链经济学 内容简介

作为“信任制造机器”的区块链,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从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展成影响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技术创新。这一发展也使得“信任”这一重要要素变得更加突出。在这一背景下,跳出将信任与文化、风俗和制度等相联系的传统研究视角,重新认知信任在区块链进而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在传统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区块链信任”“内生信任”“信任市场”,以及信任的“直接需求和引致需求”等概念,将其重新定义为“信任资本”,作为与劳动和人力资本等并列的重要经济要素,构建出新的区块链信任市场的分析框架。在本书中,你不仅将看到近期新区块链技术发展给传统经济学研究带来的冲击,还将学习到: 区块链信任与现有经济学分析逻辑的内在联系;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和近期新发展; 区块链信任*全面的理解; 区块链信任的供需分析; 区块链信任市场在内的三方市场结构模型。 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区块链技术,而是希望通过向读者展示全新的区块链信任市场的分析框架,以理解区块链技术正在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途径。

区块链经济学 目录

**编 区块链信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经济学边界再扩张

第1章 新古典经济学的边界与来自信任的挑战

1.1现代经济学的诞生与强大解释能力

1.2市场失灵及传统解决方案

1.3信任:弥补市场失灵的终极手段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2章 凯恩斯经济学的失灵与区块链的诞生

2.1凯恩斯眼中的市场失灵

2.2凯恩斯的对策:财政与货币政策

2.3凯恩斯货币政策的失灵:从石油危机到金融危机

2.4中本聪的解决方案与比特币的诞生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3章 区块链信任的经济学解读

3.1信任的传统概念及经济学分析

3.2区块链信任的界定与特征

3.3区块链信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二编 区块链技术概述与基本应用

第4章区块链技术概述

4.1区块链的定义和经济学解读

4.2区块链加密原理

4.3区块链信任的本质特征:去中心化问题

4.4信任保障机制:共识机制

4.5信任的产生原理:“挖矿”

4.6信任体系的执行机制:智能合约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5章 货币体系演进: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5.1货币的功能

5.2货币理论与政策实践

5.3货币的信用机制

5.4数字货币的信任机制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6章 区块链数字货币体系:区块链1.0

6.1区块链数字货币

6.2比特币:区块链1.0

6.3比特币的货币功能

6.4比特币的经济影响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7章 以太坊:区块链2.0

7.1区块链2.0

7.2以太坊

7.3DeFi

7.4NFT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8章 可编程社会:区块链3.0

8.1区块链与经济运行模式

8.2区块链与社会治理

8.3区块链与元宇宙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三编 区块链经济运行模式分析

第9章信任的需求行为分析

9.1信任的经济学再解读:消费品与生产要素

9.2作为消费品的信任效用理论

9.3作为要素的信任需求:引致需求分析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10章 信任的供给行为分析

10.1信任生产行为分析

10.2信任成本分析

10.3信任的边际成本和供给曲线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11章 区块链经济体系中的要素市场分析

11.1要素市场基本原理

11.2区块链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

11.3区块链经济中的资本市场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第12基于信任的差异化产品市场分析

12.1传统的产品差异化模型

12.2基于信任的产品差异化

12.3基于信任的产品差异化模型

本章小结

分析思考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区块链经济学 节选

尽管对很多人而言,区块链依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但如果从其**个应用——比特币诞生的2008年算起,区块链已走过了15年的历程。区块链中使用的加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则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发展,所以说区块链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考虑到当今社会快速迭代的发展状态,可以说区块链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逐渐成为一项影响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技术创新。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总结看来,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和现实社会关系不大的应用。这一类型的区块链应用被概括为区块链1.0和区块链2.0,主要包括数字货币和其他数字产品,前者有比特币和以太坊,后者有DeFi、NFT和元宇宙等。可以说,正是区块链的这些应用,将其与当下的其他高新技术(如5G、 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看似相近的技术)区别开来,毕竟后者是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完全独立存在的。其二是和现实联系紧密的应用,也就是业界所说的区块链落地应用,被概括为区块链3.0。将区块链技术和实体经济进行结合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在区块链诞生初期,人们对它寄予厚望,认为它是继蒸汽机、电力、电脑、互联网之后的“第五次产业革命”。显然,没有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就不可能深度影响人类的行为,也担负不起产业革命的重任。因此,作为第二种应用的区块链落地项目被寄予广泛关注。 国内的区块链落地项目主要从区块链的几个主要技术特征展开,如: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的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发票等;利用区块链可追溯特征的产品溯源;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性的组织内部流程控制等。可以看出,这类应用模式沿袭了早期理解区块链时的盲人摸象模式,但显然这并不利于理解和应用区块链。 区块链正确落地的方式不仅要全面,还要抓住区块链的本质,即“信任”。很多人都接受了区块链作为“信任制造机器”的思路,区块链1.0和区块链2.0的成功正是因其实现了区块链的信任制造功能,只是其应用领域是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数字和金融领域。可以想象,区块链如果没有解决众多身处异地、有着巨大文化差异的陌生行为人之间的信任问题,那些本质上只是一条条仅仅由代表0、1强弱电信号构成的代码,又如何会让精明的现代人愿意为它拿出实实在在的汽车和房产去交换? 因此,区块链落地的本质也是要利用“信任制造”的本质特征,很多现有落地的区块链应用正是这样做的,或至少打着制造信任的噱头。然而,这些应用不仅没有利用区块链的全部技术,而且找错了制造信任的对象。他们认为,消费者需要信任的是产品,或者生产者信任的是过程,于是就匆忙地将区块链直接应用到产品和过程中,却忘了常识和经验告诉我们,“信任的*终对象一定是人”。 区块链经济学前言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人类被抽象概括为消费者和劳动者。因消费者策略行为复杂多样,经济学只是用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数学概念做了简化处理,而劳动者却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随着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经济学家对劳动者的探讨也逐渐加深。经过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归纳总结,现代经济学将劳动者大致分为两个维度:**是劳动力。马克思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界定价值的唯一标准,现在看来,这一界定更符合人类普遍意义上的劳动禀赋,也就是随着人类增长而自然产生的能力。而人类的日常饮食、体育锻炼、医疗服务等都是劳动的生产方式。第二是人力资本。舒尔茨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方式与途径,强调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作为与劳动力生产方式的对比,学校、培训机构等作为人力资本的生产方式逐渐适应人类的需求变化。经济学界也开启了对教育投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研究。目前,从这两个维度研究劳动者的理论创新成果不胜枚举,的确是经济学研究中值得拍手称赞的事。 然而,一个一直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信任也是劳动者的重要因素,是决定劳动者价值的第三个源泉。在某些情况下,信任往往比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更加重要,套用人力资本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信任界定为另一种资本——“信任资本”。 然而,尽管信任如此重要,却并没有进入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框架,而仅仅与文化、风俗和制度等并列,外生于经济学理论体系!究其原因,应该是源于信任自身难以量化,这种难以量化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信任本身难以量化。我们很难明确界定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值得信任,更难以确定两个人之间的可信度差异。其二,信任生产行为难以量化。我们不知道什么因素可以产生一单位的信任。其三,信任影响程度难以量化。我们很难确定一单位的信任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甚至不知道信任带给我们的是好处还是坏处。 值得庆幸的是,区块链技术使信任可以“内生化”,犹如家庭生产劳动力、学校生产人力资本,区块链生产信任。本书的研究试图令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清晰可见,也尝试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研究信任资本。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将研究对象定义为“人类选择”问题,因而决定了其研究领域的庞大,当试图对庞杂的经济学研究领域进行归纳梳理时,有时难免会有理论体系混乱庞杂之感。随着文本识别和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在经济学领域的加速渗透,原有的理论和研究工具也亟待更新和扩充,以与*新的技术发展相适应。故此,我们认为,特别是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对经济学的研究也许更要立足于*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利用经济学思维,观察、发现和研究社会现象,并构建出适当的研究框架。按照这一朦胧的标准,我们展开对区块链技术的经济学分析。 这些年,笔者一直在关注区块链领域,也陆续有小作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尽力借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研究,逐渐发现区块链作为“制造信任的机器”人们可能会感觉区块链“制造信任”和“去信任”的特性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但只要将二者理解为,区块链通过自身制造信任而去掉传统的信任,就至少可以在字面上理解二者的内在和谐了。的这一特征始终熠熠生辉,进而确定了从“信任”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思路。我们试图将信任长久以来不可名状的外生产生方式,转变为可以精确控制的内生产生方式,进而通过在边际上创新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研究区块链信任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书在全新解读了信任的市场(失灵)含义和区块链的经济学含义之后,将信任与劳动和人力资本等重要的经济学要素进行类比,引入“区块链信任”“内生信任”“信任市场”,以及信任的“直接需求和引致需求”等概念,试图在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构建区块链信任的“三市场”分析框架。 按照以上研究目的,我们设计了三大部分共12章的研究内容: 我们在**编中,利用三章的内容,分析区块链信任的研究与现有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逻辑的内在联系及二者结合的创新之处,提出信任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中的作用,并构造包含区块链信任的微观分析框架。这一部分的一个核心创新是对传统信任和区块链信任进行了界定,不仅抽象出了信任的消费和要素两大特性,并提出了“内生信任”理论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二编的五章内容对区块链核心技术和*新进展进行介绍,为后面抽象区块链信任的需求和生产行为提供技术与实践基础。 第三编开始研究信任市场行为。第9章和第10章构建全新的“信任市场”,研究信任的基本特征,并从信任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构建基本分析框架。第11章关注要素市场,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力市场,本书中的劳动力被区分为三类。在对信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第12章进一步研究信任对产品市场的影响,信任使得传统的产品市场变成了产品差异化市场。 从数字货币、DeFi到NFT,再到元宇宙,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更新迭代日益加速。这一发展让人不禁思考,这一重大科技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可不可以构建反映该规律的分析框架,以及能不能从理论上开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正如经济学家不懂发动机制造原理也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汽车行业一样,我们期待本书中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学思考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区块链经济学 作者简介

郭广珍,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访问学者。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担任民盟中央理论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广东省金融创新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经济学、数字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 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南开经济研究》及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担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等杂志的匿名审稿人。 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等多个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