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精)

包邮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67.0(7.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7.0(7.6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1142
  • 条形码:9787030731142 ; 978-7-03-07311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抓手,聚焦时空要素在早期文明中的作用,阐释了“掌控时空,天下之中;照临四方,协和万邦”的陶寺文明,进一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全书共有10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历史、天文、建筑等方面来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陶寺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意义。 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对中华文明起源感兴趣的广大爱好者参考阅读。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精) 目录

目录
序 王巍 i
经天纬地的陶寺模式:尧舜“时空政治文明” 何努 2
陶寺观象:天文学早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周晓陆 22
逐日而居:陶寺先民天文观测与人居环境构建 黎耕 49
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宫长为 68
陶寺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戴向明 83
陶寺文明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精神” 高江涛 102
**性原理与陶寺考古实践 宋建忠 127
从宫城看陶寺都邑空间规划理念 王璐 146
土与石:陶寺和石峁的建筑传统 张光辉 178
从良渚到陶寺:“熔合”发展的两个范例 李新伟 199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23
展开全部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人谈(精) 节选

何努 湖北通城人,1963年生,2002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考古和精神文化考古理论。 2002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队长,负责陶寺城址发掘。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陶寺专项”和“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黄河、长江及西辽河流域精神文化的发展研究”等课题。 发表《陶寺圭尺补正》《“天圆地方”概念起源何时辩》《“中”与“中国”由来》等论文200余篇,出版《精神文化考古理论框架》等著作多部。 经天纬地的陶寺模式:尧舜“时空政治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何努 早期国家治理凝聚成两句话,就是“经天纬地,照临四方”,其实这也是中国文明“陶寺模式”的精髓。 为何会有如此结论?所谓的天下文明,中国古代文献中已有说法,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先民对文明就有了自己的基本认知。文明是什么?《尚书 舜典》里叫浚哲文明,孔颖达解释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这就是我国古代先民对“文明”的一种经典定义和理解。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中提到:“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经天纬地文明是否为陶寺文明或者叫陶寺模式、陶寺范式的核心?而陶寺与尧舜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四十多年来,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使我们初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证据链,证明陶寺是尧舜之都。而许多经天纬地的考古实证,在陶寺都有重要的物证发现和相关研究。比如陶寺中期王墓ⅡM22出土圭尺第11刻度,与陶寺都城性质和陶寺国家社会结合在一起,把“地中”这个概念与国家的形态以及国家的都城合在一起(图一)。所以,可以体现出来中国*早的概念: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它实际上是宇宙观的政治化。 图一 漆杆测绘图 国家是文明的总括,陶寺是*初的中国。陶寺邦国就是中华文明核心形成的起点。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是多元一体化,一体开始,实际上是形成于中国文明核心的开始,形成我们夏商周以降直至现在的中国文明主干,其主干形成的起点是陶寺。所以,归结究底,就是尧立中国,他治理国家一个*主要的核心精髓就是经天纬地,从学术上可概括为“时空政治文明”,陶寺遗址发掘出的相关考古成果,就能印证上述结论。 经天:陶寺文明的时间管理与政治 陶寺文明的时间管理首先是年时管理,也就是历法。陶寺观象台就是制定历法的观测仪器,位于陶寺中期外郭城的东南郊,其核心是利用建筑构件作为天文观测仪器来进行地平观测系统。这套非常科学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的构成是由观象台第三层台基中央的观测点,通过10步远的柱缝观测系统看远处塔儿山山脊线上的日出,用太阳日出点来制定历法,在天文史学上,就称为地平历。4000多年前,在陶寺中期的时候,通过陶寺观象台13根柱子、11道缝(另外1道*南侧缝用于月*南点观测),进行太阳日出的观测,至少可以将一个太阳回归年,也就是从冬至到夏至,再从夏至回到冬至,看太阳日出在视运动张角内来回移动的太阳回归年为365天或者366天,分成20个节令,其中主要的几个节点包括夏至、冬至、秋分、春分,也就是反映四季节变化的节令;第二套就是农时系统,农时包括黍子、小米、水稻,可能还有大豆的种植与收获;第三套是汾河地区或可能会适用于黄河中游地区当地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节点;*后一套是陶寺文化所需要的宗教节日,如塔儿山日出,相当于清明节的日出,秋祀、春祀等,这四套系统糅合成20个节令(图二)。 图二 观测节气全图古今对比图 现如今,在陶寺当地,4月1日清明节是正日子,时间比今天日历的清明节提前了。为什么提前?因为陶寺观象台东8号缝是上半年3月28号日出,比现在清明节要早,当地民俗仍然延续至今,所以,陶寺清明节日期要往前提。 陶寺除了有地平立观测系统之外,还有中国天文学史上*重要和*主流的观测仪器——圭表(图三),即出于陶寺中期王墓ⅡM22的漆木杆和早期贵族墓葬M2200的木杆立表。 图三 陶寺圭表使用场景复原 漆木杆ⅡM22∶43下葬时树立在墓室的东南角,紧靠东南角壁龛口的西侧。漆杆残长171.8厘米,下端保存完好,上端清理时略有残损,中段有一段26.4厘米残朽无迹。但根据漆杆一直是上下一体保护和整取的,推测漆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