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作者:马亚琼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4.5(7.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07002
  • 条形码:9787521207002 ; 978-7-5212-070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本书特色

“儿童文学博士文库”的出版,既是对儿童文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促进新时代儿童文学理论发展的有力举措。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世纪以来我国自主培养的这一大批儿童文学博士生,正在成长为新一代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他们中的拔尖人才,已成为当今知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出版家与阅读教学专家,是中国儿童文学新一代的理论批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接力者、*跑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理论家 王泉根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丛书共21本,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专业五位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梅子涵、曹文轩、朱自强、方卫平的理论专著以及2000年至2017年即新世纪以来培养的十六位优秀儿童文学博士的博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集中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学术成果,正本清源,以专业的学术理论姿态解答当下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及青少年阅读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理性之光为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未来保驾护航。纵观“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既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崭新面貌,也能够理解到儿童文学艺术的深邃核心,还能够了解到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异同与儿童文学的跨学科发展,视野开阔、角度多元、内容扎实、资料丰厚、辨析通透,充分展现出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学术成果。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为“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丛书的一种。本书从比较戏剧的角度,运用影响研究和接受美学的批评方法,将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发展过程放置在整个世界儿童戏剧发展历程中,探讨中国儿童戏剧的核心命题:如何在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联与冲突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儿童戏剧。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目录

绪论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 **节 比较研究:中国儿童戏剧的原生诉求 第二节 中外儿童戏剧的历史溯源与概念辨析 **章 中国儿童戏剧的现代转型 **节 中国儿童戏剧的历史资源 第二节 中国现代儿童戏剧的嬗变 第三节 中国当代比较儿童戏剧研究的历史分期 小结 第二章 借鉴与创新:“十七年”儿童戏剧与苏联影响 节 全面渗透:苏联儿童戏剧的强势影响 第二节 民族创新:库里涅夫与《马兰花》 小结 第三章 回归与开拓:“新时期”儿童戏剧与欧美对话 节 复归现实主义与“儿童戏剧”论争 第二节 现代主义儿童戏剧的探索 小结 第四章 转型与整合:跨世纪儿童戏剧与“ 融合” 节 儿童观众年龄定位下移与多元模式构建 第二节 资源整合与民族文化转型 小结 余论 基于“儿童观众”的儿童戏剧现代性建构 节 儿童戏剧的核心在于儿童观众 第二节 儿童戏剧美学特征与分类 第三节 基于“儿童观众”的审美创造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马兰花》六十年排练和演出大事记 附录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年表(1947-2016) 附录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年表(1956-2016) 附录四:上海 儿童戏剧展演历届参演剧目一览表 附录五:中国儿童戏剧节历届参演剧目一览表 附录六: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儿童剧目录(1920-2009) 附录七: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短剧目录(1949-2009) 附录八:2016年 儿童戏剧沙龙研讨会综述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节选

**节 比较研究:中国儿童戏剧的原生诉求 早在上世纪初,马克·吐温就曾宣称:“我确信,儿童戏剧是二十世纪**重大的创造之一!”儿童戏剧与孩子天性的完美契合,使得它在登上历史舞台伊始就听到了孩子们朝夕不绝的欢呼声。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戏剧迎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期,形成了国有儿童艺术剧院(团)与民营儿童剧团并立,成人剧院(团)、传统戏曲院(团)纷纷加盟的喜人局面。伴随着文化产业改革逐渐深化和亲子文化消费市场日益升温,儿童戏剧的观众数量、演出场次、票房收入、演出团体全线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市场火热却难掩原创匮乏、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鱼龙混杂的尴尬。儿童戏剧的“问题”“困境”“缺失”“忧虑”等词频繁见诸各大报纸杂志,反映了对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发展的焦虑和困惑。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颇多,但有一点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即中国儿童戏剧创作者对儿童戏剧艺术本体认知的薄弱。这与儿童戏剧理论研究长期粗疏有着直接的关系。长久以来,专门从事儿童戏剧研究的学者很少,有见解、成体系、专业性的理论专著极为罕见。侯颖指出儿童戏剧理论研究的长期缺席已反向制约了儿童戏剧创作的良性发展。概略说来其造成的后果如下:“1.儿童戏剧基础理论研究非常薄弱,观念更新滞缓。艺术本体难以得到充分揭示和探讨,进而阻碍了中国儿童戏剧美学品格进一步提升。2.儿童戏剧批评多为媒体配合宣传的应景之作,难以有效追踪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创作,及时总结艺术经验和成果。3.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研究单薄,世界儿童戏剧发展史研究一片空白。不利于中国儿童戏剧民族化和现代化发展。4.不利于儿童戏剧艺术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一线教师或从业人员缺少相关资源支持,尤其是造成可供儿童校园演出的剧本极度匮乏。5.不利于从事儿童戏剧创作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方掬芬曾恳切地提出:“我还有一点真诚的希望,那就是我们亟待加强儿童剧的理论建设。中国专业的儿童戏剧的历史还很短,队伍也不大,过去偏重于表演和演出,涉足于这个领域的剧作家不多,它更是一个经常被文艺理论家忽视的角落。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情况,改变这种状况。创作和理论,是中国儿童戏剧奋起腾飞的两个翅膀。” 在学理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展开儿童戏剧理论体系的建设?哪些问题是当下中国儿童戏剧发展的核心命题?从哪些角度来探讨这些关键问题?儿童戏剧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独立的戏剧艺术门类。它既受成人创作者“儿童观”的制约,又依从于“戏剧”艺术的发展规律。然而,现代中国人认识儿童和儿童戏剧都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1920年,周作人谈道,“儿童的游戏中本含有戏曲的原质,现在不过伸张综合了,适应他们的需要”,“不过这类著作,中国一点都没有,还须等人去研究创作;能将所讲的传说去戏剧化,原是*好,却又极难,所以也只好先从翻译入手了”。1922年,郭沫若指出,“儿童文学采取剧曲形式的,恐怕是近代欧洲的创举”。郑振铎也认为,“儿童用的剧本,中国还没有发见过”。这就决定了儿童戏剧在中国的发展路径:既要借鉴学习外来儿童戏剧,又要不断地探索实现民族化和现代化。那么,这个过程在当代中国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个极有张力的学术生长点: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受到了哪些外来儿童戏剧观念或创作的影响?如何内化或排斥?又是如何在民族化历程中,融入或不融入世界儿童戏剧潮流的?是否为世界儿童戏剧提供了新的审美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其美学品质和嬗变历程是什么?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戏剧的比较研究视角。 在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中,戏剧的比较研究方法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992年,田本相谈道,“话剧作为‘舶来品’,它为中国人接受并融入中国戏剧文化系统,其本身就成为比较戏剧的研究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话剧发生发展的历史,即是一部接受外国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影响的历史”;“也是把话剧这个‘舶来品’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的历史”。2009年,胡星亮在《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00)》)中强调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根本问题需要通过比较研究来深入探讨:“如何对外来影响进行基于主体选择的汲取和借鉴;如何对民族戏剧传统进行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如何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创造具有人类普适价值的现代民族话剧。” 儿童戏剧作为引进品种,在当代中国与话剧有着非常类似的发展历程。这些比较戏剧的观点对中国儿童戏剧的研究也具有莫大的启发价值。更为复杂的是,纵观中外儿童戏剧史,*根本的问题始终聚焦于儿童观和儿童戏剧观。这不是一个概念性的认知,而是体现在儿童戏剧审美创造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的发展历程中。按照田本相和胡星亮的逻辑分析,儿童戏剧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就具备了双重比较性质:一是“儿童观”层面的古今中外碰撞和交融;二是“戏剧观”层面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和转型。这也从客观上要求了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的世界视野和比较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旨在从比较戏剧的视角,探讨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发展的核心命题:如何在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四方会谈”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儿童戏剧。从发生论出发,以“问题意识”考察中国当代儿童戏剧与外来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中国语境”中总结儿童戏剧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历程;探索“世界视野”里中国儿童戏剧的审美创造的独特性与可能性。*终目的是为当下中国儿童戏剧现代性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经验,试图激活并释放中国儿童戏剧创作的空间和活力。 目前相关的研究大致可梳理如下: 一是关于“比较戏剧”的研究视角。中外比较戏剧意识,始于清末民初。“五四”时期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王国维、余上沅、许地山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程砚秋、焦菊隐、钱锺书、阳翰笙、陈白尘等戏剧家和学者们以中外比较戏剧的视野,考察中国现代话剧,推动了比较戏剧的发展。五六十年代,比较戏剧研究多集中于对苏联戏剧和中国话剧关系的探讨。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比较戏剧学复苏,标志性的理论著作有夏写时、陆润堂主编的《比较戏剧论文集》(1988)、蓝凡的《中西戏剧比较论稿》(1992)、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93)、陆润堂主编的《中西比较戏剧研究——从比较文学到后殖民论述》(1998)、陈世雄的《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2003)、黄爱华的《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2006)、胡星亮的《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00)》(2009)、郭英德的《优孟衣冠与酒神祭祀: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2014),等等。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中国戏曲与外国戏剧比较研究成果丰硕,中外现代戏剧比较研究相对偏少,当代中外戏剧比较非常薄弱。从研究方法上看,传统戏曲与外国戏剧的比较多运用平行研究,分析概括二者的美学特质之异同;二十世纪中外戏剧比较则多运用影响接受研究,探讨中国话剧与外来戏剧思潮、作家作品、导表演体系之间的关系,论述戏剧交流在中国戏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田本相在《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绪论》里论述了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等,阐述了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区别。以上研究基本没有涉及儿童戏剧,但为本书提供了研究视角和思路借鉴。 二是关于“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笔者在《中国儿童戏剧研究现状与问题探究》中从儿童戏剧概念之争、特征之辩、价值评估、发展演变、问题认知等角度系统地给予了阐述和评析,恕不赘述。根据研究的相关性,以下将针对“当代儿童戏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进行评述。

中国当代儿童戏剧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 作者简介

马亚琼,儿童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公派英国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现任职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要从事儿童戏剧研究工作。主持有 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外当代儿童戏剧的交流与比较研究”。2015年6月24日受邀在剑桥大学做英文专题讲座:“中国儿童戏剧的历史、现状和未来”(Children's Theatre in China)。曾任中国—芬兰合作剧目《国王在姆咪谷》排练翻译。译作《跷跷板树》(The See-Saw Tree)(编剧:英国“ 儿童剧作家”David Wood OBE)于2018年12月22日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首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