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作者:李燕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本类榜单:美食销量榜
中 图 价:¥17.1(4.3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060556
  • 条形码:9787511060556 ; 978-7-5110-605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本书特色

茶文化、酒文化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茶文化和酒文化知识,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能从中学习那些意义深远的与时俱进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茶文化和酒文化两个部分,在这两部分里,分别以茶和酒的诞生、发展为脉络,并加入一些有关于茶和酒的类别、习俗和历史文化典故,力图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国茶酒文化的来龙去脉,并逐渐走上热爱茶酒文化、研究茶酒文化的道路。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目录

**部分 茶文化:花笺茗碗香千载
**章 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
一、茶的缘起和“茶”字的出现
二、茶与中国人的教养
三、茶是*简单的“道”
四、茶的“七义一心”
第二章 古往今来的中华茶学
一、唐朝以前的茶文化
二、唐朝的饮茶文化
三、步入巅峰的宋元茶文化
四、去繁就简的明代茶文化
五、逐渐衰落的清代茶道
第三章 不同茶类的不同工艺
一、绿茶:不发酵的天然茶
二、白茶:轻微发酵的香茶
三、黄茶:轻发酵的汤茶
四、乌龙茶:半发酵的风味茶
五、红茶:全发酵的流行茶
六、黑茶:后发酵的别样茶
七、花茶:再加工的特色茶
第四章 茶的历史名人典故
一、传奇“茶圣”陆羽
二、“七碗茶诗”留青名的卢仝
三、中国茶道之父皎然
四、唯茶*好的欧阳修
第二部分 酒文化:一曲流觞琥珀光
第五章 酒史溯源
一、酒之起源与传说
二、先秦:酒文化的奠基
三、秦汉:酒文化的发展
四、隋唐:酒与文人的狂欢
五、宋元:酒文化的繁盛
六、明清:酒文化的巅峰
第六章 酒礼酒令
一、酒礼酒德的起源与嬗变
二、飨礼:*高规格的酒礼
三、燕礼:上流社会联络感情之礼
四、酒令的起源和发展
五、饮酒时的雅令与通令
第七章 酒宴酒俗
一、人生礼仪的酒俗
二、婚嫁定亲的酒俗
三、民俗节日的酒俗
四、日常生活中的酒俗
第八章 酒典酒事
一、郦食其:高阳酒徒醉狂放
二、刘伶:美酒一醉睡三年
三、孙皓:以茶代酒尊恩师
四、白居易:青衫寥落醉司马
五、宋太祖:一杯清酒释兵权
展开全部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节选

一、茶的缘起和“茶”字的出现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荼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时期,然而有趣的是,在先秦的史料中,我们却从来不见“茶”的身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饮茶而无茶”,那么中国茶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饮茶溯源,今天我们阅遍先秦古籍,却始终没有一个“茶”字。宋刻本“九经”是史学家研究先秦史的重点,但在《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仪礼》《论语》《孟子》这九部典籍中,却并没有“茶”字。不单“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也根本无“茶”字。这是为何?难道是春秋时期无茶吗?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先秦时期,中国一直有茶这种饮品,却没有“茶”这种称呼。当时,古人是以“荼”为茶的,直到唐代“荼”字被减少一笔,这才有了“茶”字,而“荼”的读音也跟着改变了。 茶,有诗所谓“谁谓茶苦”。东汉时期,“荼”字发“磋”音;等到南朝梁之后,才开始读作“徒"音。陆羽在《茶经》中虽然使用了“茶”字,但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上,还能看见“茶”字,可见唐代并不是所有人都以“茶”称呼这种饮品。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字记载方面,对同一种事物,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对其称呼和写法也是各不相同。比如能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期,才确立了“茶”的读音、字形和含义。后来,陆羽的《茶经》更是让“茶”字广为流传。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百姓食茶”的记载。不过这里的“茶”并非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不太常见的食物。西汉时期,汉武帝命使者将黄金、锦帛以及茶叶等物品带到印度支那半岛(旧称,现为中南半岛)。南北朝南齐永明年间,齐武帝命使者将中国茶叶、丝绸和陶瓷等带去了土耳其。唐代永贞元年,日本的*澄禅师从中国回到日本,并将中国的茶籽带回去种植。此后,茶叶从中国向世界扩散,世界各地逐渐开始有了饮茶的习惯。 作为既有保健作用又有独特文化的饮品,茶跨越时间和空间,一直流传至今。 二、茶与中国人的教养 在古代,茶除了可以吃饮取乐,还具有一些其他功能。以茶养和、以茶教礼,说的便是荼饮的教育和社交功能。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教育活动融入茶饮之中,又是如何借助茶饮来开展社交活动的呢? 在儒家典籍中,《诗经》《尔雅》都有关于茶的记载。自汉朝至隋唐,茶饮不仅对佛禅产生影响,也与儒家文化产生了玄妙的反应。茶的大兴,使大量的文人雅士写下无数关于茶的诗词歌赋。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喜欢效仿古人,在吃茶取乐中达成教养之目的。 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如陆羽的《茶经》,儒家的祖师为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儒茶就是根据儒家学术的核心思想,将茶乐融人教诲世人之中。《诗经》中有“饮之食之,教之诲之”一说,也就是说,在人伦日用、工商稼耕中,可以通过茶进行教化。 茶的特性就在于其成分中的茶碱能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提神、愉悦之功效。这种功效能让饮茶人与外物之间的隔阂消除,逐渐融为一个整体。 国外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在饮茶时,体内会分泌出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使人产生愉悦感。因此,在餐桌上饮茶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达成协议。另外,烟、酒等物也能在交际场合中起到同样的效果,但都不及茶健康。 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茶可融人社交、教育,如果在饮食中进行教育活动,能令教化的效果加倍。儒学代表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卷八《仁义法》中提出:‘《诗》日:‘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也就是说,儒家很早便注意到饮茶取乐对教化行道有所助益。 儒学因仁设礼,以礼显仁。因此,儒学的君子之礼,同茶道中的君子之德相辅相成。在儒家看来,茶之德可以在人伦日用中深化儒之礼。唐代刘贞亮著有《饮茶十德》,在这篇文章中,刘贞亮将饮茶的好处归为“十德”: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儒家讲“中和”,《中庸》提出了以乐养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裴汶则在《茶述》中指出,茶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 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甄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察。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追速之时可得而好尚炎。” P2-7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茶酒文化 作者简介

罗日明,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兼职教授,广东省中语会理事,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引进之“杰出人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三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