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实用MR诊断手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常见病变)

实用MR诊断手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常见病变)

作者:纪建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52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1.0(7.5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实用MR诊断手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常见病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8807
  • 条形码:9787030728807 ; 978-7-03-07288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实用MR诊断手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常见病变) 内容简介

本书共9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原理、成像序列与技术及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第2~9章分别阐述了中枢神经系统、五官与颈部、心血管系统、乳腺、腹部、盆腔、脊柱脊髓、骨关节及软组织等常用的扫描序列及应用,正常MRI表现,常见疾病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书注重实用,内容系统全面,以解剖部位为顺序,以常见疾病诊断为主体,图片清晰,注释详细,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可读性强,便于查阅,是一本具有优选性、实用性的参考书。可供广大医学生、放射科青年医师、技师及相关学科医师参考学习。

实用MR诊断手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常见病变) 目录

目录
第1章 MRI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1
**节 MRI物理学原理 1
一、MRI的物质基础 1
二、MRI基本原理 3
第二节 MRI序列及技术 11
一、MRI经典序列 11
二、MRI常用技术 19
三、磁共振功能成像 26
第三节 MRI的临床应用 31
一、MR检查的优缺点及禁忌证 31
二、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特性 32
三、MR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36
第2章 中枢神经系统 38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参数 38
一、颅脑扫描序列及应用 38
二、脑血管成像序列及应用 39
三、鞍区、垂体扫描序列及应用 40
四、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扫描序列及应用 41
第二节 正常头颅的MRI表现 42
一、脑实质 42
二、脑室、脑池、脑沟 43
三、脑血管 43
四、脑膜结构 43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MRI表现 43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44
一、先天性畸形 44
二、外伤 51
三、脑血管性疾病 59
四、胂瘤性病变 77
五、感染和炎性病变 98
六、脱髓鞘病变 113
七、代谢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 120
八、脑室及脑外间隙病变 129
九、桥小脑角及内听道病变 146
十、鞍区、松果体区病变 152
十一、颅骨、头皮和脑膜病变 166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MRI鉴别诊断 169
第六节 颅脑功能成像及新技术 175
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175
二、磁共振灌注成像 176
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176
四、磁共振波谱 177
五、磁敏感加权成像 178
六、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178
七、颅脑磁共振新技术 179
第3章 五官与颈部 185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应用 185
一、眼眶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185
二、内耳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186
三、咽部(鼻咽、口咽)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187
四、颈部软组织、喉部、甲状腺(及旁腺)扫描技术 188
第二节 正常MRI表现 189
一、眼 189
二、耳部 190
三、鼻腔和鼻窦 191
四、咽喉部 193
五、颈部 194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194
一、眼及眼眶病变 194
二、耳部病变 206
三、鼻腔和鼻窦肿瘤 209
四、咽喉部胂瘤 212
五、颈外侧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219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鉴别诊断 226
一、眼眶肿块的鉴别诊断 226
二、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227
第五节 五官及颈部MRI新技术 228
一、内耳水成像 228
二、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成像 229
三、颞下颌关节MRI 229
第4章 心血管系统 231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应用 231
一、检查前准备 231
二、扫描序列及参数 231
第二节 正常心脏的MRI表现 232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234
一、先天性心脏病 234
二、缺血性心肌病 235
三、非缺血性心肌病 238
第四节 常见心包疾病 248
一、心包积液 248
二、缩窄性心包炎 249
第五节 心脏肿瘤 249
一、黏液瘤 249
二、肉瘤 250
三、淋巴瘤 251
第六节 大血管疾病 252
一、主动脉瘤 252
二、主动脉夹层 253
第七节 心脏MRI新技术 254
一、T1mapping 254
二、ECV 255
三、T2mapping 256
四、T*mapping 256
第5章 乳腺 259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应用 259
一、患者检查前准备 259
二、扫描定位 259
三、乳腺MRI优势 260
四、常用扫描序列 260
五、乳腺假体扫描 261
第二节 正常乳腺的MRI的表现 263
一、乳腺实质 263
二、脂肪组织 264
三、皮肢 264
四、乳头 264
五、淋巴结 264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MRI表现 264
一、病灶形态学 264
二、信号强度及内部情况 265
三、弥散成像情况 265
四、动态增强后血流动力学情况 265
五、其他征象 266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266
一、乳腺癌 266
二、纤维腺瘤 268
三、叶状肿瘤 269
四、导管内乳头状瘤 271
五、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272
第五节 乳腺MRI新技术 274
一、乳腺磁共振弹性成像 274
二、乳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 274
三、磁共振灌注成像 274
第6章 腹部 276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应用 276
一、肝、胆、脾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276
二、胰胆管水成像、尿路成像扫描序列及应用 277
三、胰腺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278
四、肾、肾上腺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279
五、肝特异性对比剂(普美显)扫描序列及应用 280
第二节 正常腹部的MRI表现 281
一、实质脏器 281
二、胆囊和胆管 282
三、腹部血管 282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282
一、肝病 282
二、胆道疾病 298
三、胆囊疾病 303
四、胰腺常见疾病 308
五、脾肿瘤 323
六、肾上腺肿瘤 329
七、肾肿瘤 336
八、腹膜后肿瘤 342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I鉴别诊断 354
一、肝占位的鉴别诊断思路 354
二、胰腺肿瘤鉴别诊断 356
三、腹膜腔与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 357
第五节 腹部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358
一、弥散张量成像 358
二、弥散峰度成像 359
三、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359
四、磁共振波谱分析 360
五、磁共振弹力成像 360
六、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功能成像 360
七、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361
八、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 361
第7章 盆腔 363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应用 363
一、前列腺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363
二、子宫、盆腔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364
三、胎盘、胎儿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365
第二节 正常MRI表现 366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MRI表现 366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MRI表现 367
三、正常胎盘的MRI表现 369
四、正常胎儿头颅的MRI表现 371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372
一、膀胱癌 372
二、前列腺疾病 374
三、子宫疾病 377
四、卵巢囊肿和卵巢肿瘤 382
五、胎盘异常 388
六、胎儿异常 391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I鉴别诊断 396
第五节 盆腔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397
一、灌注加权成像 398
二、弥散峰度成像 398
三、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 398
四、MRI B-TFE及StarVIBE快速扫描技术 399
第8章 脊柱脊髓 400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应用 400
一、脊柱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00
二、脊髓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01
第二节 正常MRI表现 402
正常MRI信号特征 402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403
一、先天畸形 403
二、脊柱脊髓损伤 406
三、感染性疾病 411
四、椎管胂瘤 416
五、椎体骨胂瘤 421
六、脊柱退行性疾病 428
七、脊髓多发性硬化 432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I鉴别诊断 433
一、单椎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433
二、多椎骨病变的鉴别诊断 435
三、椎管肿瘤的定位诊断 435
四、脊髓病变的鉴别诊断 436
第五节 脊髓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437
一、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437
二、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 437
三、弥散张量成像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 437
四、高分辨率RESOLVE成像 438
第9章 骨关节及软组织 439
**节 常用扫描序列及参数 439
一、肩关节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39
二、膝关节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40
三、踝关节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40
四、腕关节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41
五、髋关节常规扫描序列及应用 442
六、长骨(股骨、胫腓骨、肱骨)扫描序列及应用 442
第二节 四肢主要骨关节的正常MR解剖 443
一、肩关节 443
二、膝关节 443
三、腕关节 444
四、髋关节 445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445
一、肩关节损伤 445
二、手腕关节损伤 452
三、髋关节损伤 454
四、膝关节损伤 458
五、踝关节损伤 465
六、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炎 468
七、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476
八、常见软组织肿瘤 510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MRI鉴别诊断 521
第五节 骨关节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524
一、MRI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524
二、MRI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525
展开全部

实用MR诊断手册(正常表现常见异常常见病变) 节选

第1章MRI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节MRI物理学原理 一、MRI的物质基础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及位于其周围轨道中的电子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且具有一定的质量,在原子核外做快速运动(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电子的运动如云状,称为电子云。轨道运动产生轨道角动量和轨道磁矩,自旋运动产生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一般情况下轨道磁矩相对自旋磁矩可以忽略。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质子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主要决定该原子的物理特性。质子和中子如不成对,将使质子在旋转中产生角动量,一个质子的角动量约为。核磁共振就是利用这个角动量的物理特性来进行激发和采集信号的。 (二)自旋和核磁的概念 任何原子核总以一定的频率绕自身轴高速旋转,将原子核的这一特性称为自旋(spin),类似于地球的自转,由于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原子核的自旋好似电流通过环形线圈,形成电流环路,根据法拉第电磁原理,会产生具有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微小磁场,称为角动量。这种由带有正电荷的原子核自旋产生的磁场称为核磁。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也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核磁共振信号是原子核产生的,不是分子、原子或电子。原子在没有外加磁场的环境中,自旋原子核的磁矩排列杂乱无章,宏观磁化矢量为零。 (三)磁性和非磁性原子核 自然界中并非所有原子核的自旋都能产生核磁,根据原子核内中子和质子的数目不同,不同的原子核产生不同的核磁效应。如果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则这种原子核的自旋并不产生核磁,称这种原子核为非磁性原子核。反之,自旋运动能够产生核磁的原子核称为磁性原子核。磁性原子核需要符合以下条件:①中子和质子均为奇数;②中子为奇数,质子为偶数;③中子为偶数,质子为奇数。 (四)用于人体MRI的原子 人体内具有磁性的原子核比较多,人体内常见的磁性原子核见表1-1。 用于人体MRI的原子核通常为氢质子。主要原因:是人体中含量*多的原子核,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的2/3以上;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高的。氢原子核(出)在人体中的摩尔浓度*高,达到99,而处于第二位的是,摩尔浓度为1.6,约为的1/62,且的相对磁化率仅为0.083。另外,的磁化率是*高的,以的相对磁化率为1,相对磁化率处于第二位的是199F,为0.83,但199F的摩尔浓度仅为0.0066,仅为1H的1/15000。 原子核,仅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人体MRI—般采用作为成像对象,除非有特殊说明,否则一般所指的MR图像即为的MR图像。 二、MRI基本原理 (一)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国际通用单位为特斯拉(T),与高斯(Gs)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T=10000Gs。地球磁场的大小为0.5~0.6Gs。 (二)质子自旋和角动量 如果将含有磁性原子核的物质置于均匀的外加磁场B0中,这些杂乱无章的微观角动量会在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发生改变,角动量趋于与磁场B。方向平行。处于低能级状态的角动量与磁场B。方向趋于相同,而处于高能级状态的质子角动量与磁场B0方向趋于相反。 (三)磁矩 磁矩是所有质子角动量的矢量总和,具有大小和方向。磁矩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但有一半多的质子的角动量与磁场Bo方向相同,约不足一半的质子的角动量与磁场B0方向相反,所有质子的角动量矢量总和称为磁矩,它的方向总是与外加磁场B0方向一致。磁矩是动态变化的,1h被置于外加磁场中,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而如果磁场发生变化,磁矩也会发生改变,在一定的时间后重新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四)进动和进动频率 处于主磁场中的高能级和低能级的质子,角动量总是与主磁场方向有一定的角度。质子除了围绕自己的轴进行自旋外,还绕着主磁场轴进行旋转摆动,氢质子的这种摆动称为进动,其摆动频率称为进动频率,也称为拉莫尔(Larmor)频率。进动频率比自旋频率慢,但在MRI过程中进动频率起着关键的作用。 Larmor方程(公式1-1): 式中,为Larmor频率(Hz),y为旋磁比(Hz/T),B0为主磁场场强(T)。 原子在1.0T的磁场中的进动频率称为该原子的旋磁比,是一常数。氢原子的旋磁比为42.58MHz/T。 在1.5T的磁场强度中的进动频率为63.87MHz,在3.0T的磁场强度中的进动频率为127.74MHz。 (五)纵向磁化分矢量和横向磁化分矢量 1.坐标系如在主磁场中,头部先进,仰卧于检查床上,那么人体长轴指向头侧的方向定义为Z轴的正方向;左手向左侧伸直与人体长轴垂直,那么左手所指的方向定义为Z轴的正方向;右手向正前方伸直与人体长轴垂直,那么右手所指的方向定义为^轴的正方向。 2.磁化分矢量根据三角原理,质子自旋产生的小磁场可以分解为纵向磁化分矢量和横向磁化分矢量。 纵向磁化分矢量:处于高能级质子的纵向磁化分矢量方向与主磁场方向相反,处于低能级质子的纵向磁化分矢量方向与主磁场方向相同,因处于低能级的质子数略多于高能级质子数,故宏观纵向磁化矢量方向与主磁场方向相同。 横向磁化分矢量:每个质子的进动都有一个横向磁化分矢量,在XY平面做旋转运动,故方向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每个质子的横向磁化分矢量处在工XY平面360°圆周中的不同位置而相互抵消,故没有宏观横向磁化矢量。 人体组织在进入主磁场一定的时间后,产生宏观纵向磁化矢量。组织(体素)中的质子含量越多,则产生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越大。组织(体素)中的质子含量越少,则产生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越小。 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在主磁场中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做切割接收线圈,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接收线圈探测不到组织中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切割接收线圈而产生感应电流,即接收线圈可以接收到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 (六)磁共振现象 1.共振现象 共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学现象,是能量从一个振动着的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两者以相同的频率振动。当具有固定频率的外力作用于另外一个物体,且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如音叉试验,当用锤子敲击一下左侧的音叉,该音叉会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并发出声音,同时右侧与左侧具有相同固有频率的中号音叉也会以相同的频率振动并发出声音。而右侧的大号和小号音叉因固有频率不同而不能发生振动。共振的条件是具有相同的频率,实质是能量的传递。 2.磁共振现象 质子在主磁场环境中,其磁矩以Larmor频率做进动,当施加一个频率与该质子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时,低能级的质子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级,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磁共振现象。 射频脉冲在MRI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本质是具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使低能级的氢质子吸收射频脉冲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二是射频脉冲磁场的磁化作用,能够将氢质子进动方向与射频磁场的方向逐渐趋向一致,变为同步、同速运动。在射频脉冲的作用下,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偏离原始状态与主磁场场强队的角度称为偏转角度(flip angle,FA)。偏转角度的大小与射频脉冲的能量有关,射频能量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射频脉冲的能量又与其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同样角度的射频脉冲,如果强度越大,所需要的持续时间就越短。射频脉冲使宏观磁化矢量偏转小于90°,称为小角度脉冲,若偏转90°到又7平面,产生*大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称为90°脉冲,若偏转180°,产生一个与主磁场方向相反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称为180°反转脉冲。另外常见的射频脉冲还有-90°射频脉冲、180°聚焦脉冲等。 3.90°射频脉冲激发的微观和宏观效应90°射频脉冲激发使低能级比高能级多出的一半的质子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从而高能级质子与低能级质子数目相同,两个方向的宏观纵向磁化分矢量相互抵消为零,即没有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同时在90°射频脉冲射频磁场的磁化作用下,氢质子进动方向逐渐与射频磁场方向一致,导致氢质子“同相”运动,进而在XT平面上形成了一个*大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即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特别指出,宏观纵向磁化矢量的大小与组织中质子含量(质子密度)成正比,即组织中质子密度越高,其产生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越大,90°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越大,切割接收线圈产生的电信号越强,MR信号越强。反之则相反。 4.核磁弛豫原子核在外加90°射频脉冲激发后的瞬间,宏观纵向磁化矢量=0,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大。当关闭90°射频脉冲后,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的氢质子逐渐释放能量,恢复到低能级状态,Mz从零逐渐恢复到*大的平衡状态,而Mxy从*大逐渐缩小直至完全衰减,这个过程称为核磁弛豫。核磁弛豫可以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同时发生的过程,即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5.自由感应衰减和横向弛豫、横向弛豫时间90°射频脉冲关闭后,由于同相位进动的质子群逐渐失去相位的一致性,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发生衰减,Mxy由*大值逐渐减小直至完全衰减。 质子群失相位是由于质子周围磁环境的随机波动和主磁场的恒定不均匀性。每个质子都是一个小磁场,都是暴露在周围无数个其他原子核和电子的磁环境中,而这些带电粒子一直处于热运动中,出现随机波动,导致质子的进动频率出现差异,使得质子群失去相位的一致性。主磁场均匀是相对的,不均匀性是绝对的,从而使得质子群失去相位的一致性。 由于受到上述两方面的影响,90°射频脉冲关闭后,宏观横向磁化矢量My呈指数式快速衰减,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tion decay,FID),也称t*弛豫。质子周围磁环境的随机波动造成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衰减是真正的横向弛豫,即乃弛豫,其能量是质子群内部的质子与质子之间的传递,因此也称为自旋-自旋弛豫(spin-spin弛豫)。横向弛豫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横向弛豫时间,由于使横向弛豫恢复至90°射频脉冲激发前的状态时间很长,因此人为地把横向磁化矢量减少至*大值时的37%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一个单位的时间。一般认为经过5个值的时间,组织的弛豫全部完成。不同组织的结构不同,T2弛豫速度也不同,值也存在差别,加权成像即可以区分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