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作者:封东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B5 页数: 41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0.5(7.6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7558
  • 条形码:9787030727558 ; 978-7-03-07275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内容简介

超导是极少数奇妙的宏观量子现象,电子在超导态构成了库伯对,并具有相同的相位,因此呈现出零电阻和排斥磁场等神奇的宏观性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现的重费米子超导、八十年代发现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以及2008年发现的铁基超导等,用传统的BCS理论似乎无法解释,而磁性被认为是配对的主要机制,这些材料被统称为非常规超导。铁基超导发现后的十年中,我国科学家在其材料、理论、实验和应用这几方面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为了反映本领域的科研前沿,本书收集了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部分项目的成果,这些内容是超导相关研究的一个小结,也可以看作是我国超导电性研究的一个局部缩影。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基因 1 
1.1 引言 1 
1.2 关于非常规高温超导的问题 3 
1.3 对**个问题的假设 3 
1.3.1 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情况 4 
1.3.2 铁基超导体的情况 5 
1.4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7 
1.4.1 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的条件和规则 7 
1.4.2 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情况 8 
1.4.3 铁基超导体的情况 9 
1.5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11 
1.5.1 八面体/四面体配位体和正方晶格对称性 11 
1.5.2 基于d7填充三角双锥配位形成的三角/六角二维晶格 11 
1.5.3 基于d7填充的四面体共享顶角形成的钴基正方二维晶格 13 
1.5.4 基于d8填充的八面体边角共享形成的镍基正方二维晶格 15 
1.6 本章小结 16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新型非常规超导体的发现 20 
2.1 CrAs的超导电性发现及非常规超导电性研究 20 
2.1.1 CrAs的基本结构和物性 20 
2.1.2 CrAs超导体的发现 25 
2.1.3 CrAs相图和非常规超导电性研究 27 
2.1.4 CrAs相关体系超导电性的实验进展 33 
2.2 MnP的超导电性发现及量子临界行为研究 34 
2.2.1 MnP的晶体结构和磁性 34 
2.2.2 MnP超导电性的发现 34 
2.2.3 MnP压力–温度相图和量子临界行为 36
2.3 本章小结 41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和超导电性的研究 46 
3.1 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46 
3.1.1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原理 46 
3.1.2 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47 
3.2 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对超导机理的研究 48 
3.2.1 高温超导体的奇异正常态特性 49 
3.2.2 高温超导体的超导能隙对称性 54 
3.2.3 多体相互作用和电子耦合谱函数的获取 64 
3.3 本章小结 77 
参考文献 77 
第4章 铁基化合物超导电性的压力调控 81 
4.1 绪论 81 
4.2 高压量子调控主要技术与基本理论简介 82 
4.3 铁砷基超导体高压量子调控 84 
4.3.1 高压研究对常压化学掺杂提升超导转变温度的启示 84 
4.3.2 高压研究揭示的铁砷基超导转变温度上限 85 
4.3.3 压力导致的铁砷化合物中超导量子态的构筑 86 
4.3.4 压力下磁有序–超导态双临界点的发现 88 
4.3.5 压致价态变化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90 
4.3.6 小结 91 
4.4 铁硒基超导体高压量子调控 92 
4.4.1 压力导致的超导再进入现象 93 
4.4.2 压力驱动的量子相变 94 
4.4.3 压力调控揭示的超晶格绝缘相与超导电性的关联性 97 
4.4.4 化学负压力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97 
4.4.5 高压研究揭示的超晶格与磁性的关系 100 
4.4.6 小结 101 
4.5 本章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4 
第5章 “111”体系铁基超导材料:性能、调控和非常规物态构筑 120 
5.1 “111”体系母体相结构和性质 120 
5.2 LiFeAs材料掺杂和性能调控 124 
5.2.1 掺杂对LiFeAs超导温度的影响 124
5.2.2 掺杂对LiFeAs正常态性质的影响 127 
5.3 NaFeAs掺杂材料超导性质 130 
5.4 LiFeP材料超导特性 131 
5.5 压力诱发的“111”体系超导温度上升 133 
5.5.1 高压实验技术 133 
5.5.2 压力对LiFeAs和LiFeP超导的影响 135 
5.5.3 压力对NaFeAs超导的影响 136 
5.6 LiFeAs超导材料的拓扑特性 139 
5.7 从“111”体系超导材料到“111”体系稀磁半导体材料 140 
5.8 “111”体系构筑多功能非常规磁电材料前景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6章 极低温热导率探测铁基超导体的超导量子态 150 
6.1 铁基超导体简介 150 
6.2 极低温热导率如何探测能隙结构 151 
6.3 极低温热导率对122体系的研究 154 
6.3.1 空穴型K-Ba122超导体及其衍生型 154 
6.3.2 电子型Ni-Ba122超导体 161 
6.3.3 电子型Co-Ba122超导体 162 
6.3.4 同价掺杂的P-Ba122超导体 165 
6.3.5 同价掺杂的Ru-Ba122超导体 168 
6.4 极低温热导率对111体系的研究 169 
6.4.1 LiFeAs 169 
6.4.2 NaFe1-xCoxAs 171 
6.5 极低温热导率对11体系的研究 172 
6.5.1 FeSex 173 
6.5.2 FeS 175 
6.6 极低温热导率对1111体系的研究 175 
6.6.1 LaFePO 176 
参考文献 178 
第7章 FeSe界面超导的构筑与机理研究 184 
7.1 单层 FeSe/SrTiO3界面超导的构筑和基本性质 185 
7.1.1 FeSe/SrTiO3界面超导的发现 185 
7.1.2 生长流程 186 
7.1.3 对于界面超导Tc的表征 187 
7.1.4 界面形貌与原子结构 189
7.2 单层FeSe/SrTiO3的电子结构与超导能隙 190 
7.2.1 单层FeSe/SrTiO3电子结构及其特殊性 190 
7.2.2 FeSe能带结构随薄膜厚度的演变 196 
7.2.3 超导能隙对称性研究 200 
7.3 界面超导机理研究 206 
7.3.1 单层FeSe/STO界面的应力调控 207 
7.3.2 单层FeSe的界面材料调控 211 
7.3.3 FeSe厚膜的载流子掺杂调控 216 
7.3.4 FeSe薄膜表面K掺杂的厚度依赖研究 223 
7.3.5 界面电声子耦合对超导的作用 228 
7.4 本章小结 231 
参考文献 233 
第8章 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中的对称破缺态和能隙各向异性 241 
8.1 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中的对称破缺态 241 
8.1.1 铁基超导体中的磁有序和向列序 241 
8.1.2 电子结构复杂性、孪晶、表面态 243 
8.1.3 向列序下的能带结构重构 246 
8.1.4 磁有序下的能隙与其轨道依赖性 250 
8.2 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中的能隙各向异性 253 
8.2.1 费米面拓扑与配对对称性 254 
8.2.2 空穴电子型铁基超导材料中的能隙结构和节点 256 
8.2.3 重电子掺杂型铁硒超导中的能隙各向异性 260 
8.3 本章小结 264 
参考文献 264 
第9章 FeSe类超导体的中子散射研究 268 
9.1 中子散射实验技术与原理 268 
9.1.1 中子散射技术背景 268 
9.1.2 中子微分散射截面 269 
9.1.3 中子源与中子散射谱仪 271 
9.2 铁基超导体基本结构与磁性介绍 272 
9.2.1 晶体结构和磁结构 272 
9.2.2 局域与巡游磁性 275 
9.2.3 超导自旋共振态 277 
9.3 FeSe的磁性基态及其与向列序和超导的耦合 278 
9.3.1 FeSe中的超导自旋共振态 278
9.3.2 FeSe的磁性基态及其与向列序的耦合 280 
9.4 KxFe2-ySe2母体的磁结构与磁激发 284 
9.4.1 KxFe2-ySe2母体的磁结构 284 
9.4.2 KxFe2-ySe2母体的磁激发 285 
9.5 重电子掺杂FeSe超导体的自旋共振峰与超导配对对称性 288 
9.5.1 重电子掺杂FeSe超导体的配对对称性 288 
9.5.2 S 掺杂KxFe1-ySe2超导体中超导配对对称性的演化 290 
9.6 重电子掺杂铁硒类超导体中的磁激发 293 
9.6.1 Li0.8Fe0.2ODFeSe超导体的磁激发色散关系 293 
参考文献 296 
第10章 铁基超导材料的核磁共振研究 303 
10.1 凝聚态核磁共振 303 
10.1.1 原子核体系的哈密顿量 304 
10.1.2 谱学分析 305 
10.1.3 原子核弛豫分析 310 
10.1.4 自旋–晶格弛豫 311 
10.1.5 自旋–自旋弛豫 313 
10.1.6 超导配对对称性和核磁共振 314 
10.1.7 超导态下的奈特位移:自旋配对性质 314 
10.1.8 超导态下的自旋晶格弛豫率:超导能隙对称性 316 
10.2 KFe2Se2中非常规的自旋单态配对 318 
10.2.1 自旋单态配对 318 
10.2.2 非常规轨道配对对称性 321 
10.3 FeSe中的向列序和高压磁结构 323 
10.3.1 FeSe的高压磁结构 324 
10.3.2 FeSe中的低能自旋涨落 327 
10.3.3 FeSe的电子向列相随压强的变化 331 
10.3.4 总结与讨论 335 
10.4 KFe2As2中可能的电荷序 336 
10.4.1 KFe2As2中As的核磁共振谱 336 
10.4.2 *高压下的对称性破缺——可能的电荷序 338 
10.4.3 讨论和总结 340 
10.5 铁基超导材料中超导电性与反铁磁序的共存与竞争 340 
10.5.1 Ba(Fe0.77Ru0.23)2As2中超导电性与反铁磁序的微观共存 341 
参考文献 347
第11章 重费米子材料与物理 354 
11.1 重费米子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354 
11.2 几类典型的重费米子材料 356 
11.2.1 铈基重费米子化合物 356 
11.3 镱基重费米子化合物 359 
11.4 铀基重费米子化合物 360 
11.5 重费米子体系中的前沿科学问题 361 
11.5.1 重费米子超导 362 
11.5.2 重费米子超导序参量的对称性 363 
11.5.3 重费米子超导与其他竞争序的相互作用 365 
11.6 量子相变 366 
11.6.1 多参量调控的反铁磁量子相变 367 
11.6.2 电子不同自由度的量子相变 369 
11.7 强关联拓扑态 369 
11.7.1 拓扑近藤绝缘体 370 
11.7.2 拓扑近藤半金属 370 
11.8 其他类型的新颖量子态 371 
11.8.1 重费米子材料URu2Si2的隐藏序 372 
11.8.2 重费米子阻挫体系中的奇异态 373 
11.8.3 C
展开全部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节选

第1章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基因   胡江平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现存两类著名的非常规高温超导体一铜基和铁基超导体,都是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的。这两类超导体又有很多重要的相似性,从理论上统一理解它们的髙温超导机理之前,必须能够统一理解它们电子结构的独特性,以及为什么非常规高温超导会是如此稀有的现象,即其他化合物为什么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这里我们指出,在铜基和铁基超导体中参与反铁磁超交换耦合的d电子轨道独立于其他轨道单独出现在费米能级附近。这个独特电子结构是其他过渡金属化合物缺乏的。这个特点也保证了超交换引起的反铁磁交换耦合能够导致超导配对。可以说,这类特殊的电子环境是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基因。因此,找到满足同样条件的新的电子结构基因,不仅可以发现新的可能的高温超导体,同时也可以确立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这里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钴(Co)/镍(Ni)化合物提出了几类满足高温超导基因的结构,其中包括由三角双锥体配位通过共享顶角而构成的二维六角晶格,由四面体配位通过共享顶角而构成的二维四方晶格,以及由八面体配位通过特殊结构连接而构成的二维四方晶格,并且进一步预言了和此类基因匹配的相关可能材料。   1.1引言   30多年前,**类非常规高温超导体铜氧化物超导体被发现。这个发现引起了大家极大的研究兴趣,并且在很多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轨迹。然而,即使到今天已经有数以万计的研究高温超导的论文发表,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解依然没有定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有着尖锐的分歧,他们在很多问题——小到初始模型,大到关于超导电性的起因的基本物理性质一上,互相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问题,它的答案能够结束关于超导机理的争论。   人们未能解答铜氧化物中超导电性起源的问题,这可以归咎于许多原因。例如,材料体系的复杂性让理论建模变得困难,凝聚态物质中丰富的物理现象使我们不能辨清导致超导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所欠缺的理论方法使得理论计算结果不可信,等等。但是,除了这些困难和研究者们缺乏共识以外,缺少理论上指导预言发现新高温超导体的原则是主要的原因。2008年第二类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的发现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铁基超导体的发现没有任何理论的指导。直到今天,理论研究者和超导材料合成者基本上很少能够合作发现新超导体。   在可能的第三类高温超导体被发现之前,理论研究方面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吗?毫无疑问,解决高温超导机理这一问题的希望依赖于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这里,基于如下两个原因,我们相信现在是时候回答这个问题了。首先,在过去十多年里,由于铁基超导体的发现,我们**次可以在高温超导研究中使用传统的归纳推理方法。过去十多年对铁基超导体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新信息。对于相信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有共同高温超导机理的人来说,这些信息对结束高温超导机理争议带来了新的机会。一方面,我们知道铁基超导体和铜氧化物超导体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们又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能够给出非常有希望的线索。其次,从过去大量的寻找高温超导体的努力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非常规高温超导体是非常稀有的材料,目前就只有这两类高温超导体。对于两类已知的高温超导体,它们的超导电性分别稳定地由Cu02层(在铜氧化物中)和FeAs/Se层(在铁基超导体中)携带。稀有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存在,暗示着非常规高温超导电性肯定和电子结构中的特殊要素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能确定这个关键因素,就可能解决非常规高温超导电性的机理。因此,使用归纳推理来确认高温超导基因可以打开寻找高温超导体的一扇新窗。   这里,通过假设两类已知高温超导体有共同的超导机理和重新审视高温超导问题,我们阐述了一个解决高温超导机理困局的新途径我们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统一了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基于反铁磁的超交换相互作用驱动高温超导。该理论框架能够统一解释两类高温超导体的配对对称性。对铜基高温超导体,超导配对对称性是d波;对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配对对称性是s波。我们发现,这个理论框架都基于背后独特的电子结构。两种材料拥有一个共同的电子结构要素,就是上面提到的非常规高温超导电性的基因:在构成材料的准二维结构单元中,过渡金属阳离子与周围阴离子p轨道发生面内强耦合的d轨道电子能够独立地出现在费米能级附近。这种环境允许由阴离子中介传播引起的反铁磁超交换耦合——超导配对之源——*大化它们对超导电性的贡献。   上述基因条件的形成,与局域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之间的特殊组合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特殊性解释了为什么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作为高温超导体是那么罕见。因此这个理论理解能够被实验清楚地检验。这里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钴/镍化合物提出了几类满足高温超导基因的结构,其中包括由三角双锥体配位通过共享顶角而构成的二维六角晶格,由四面体配位通过共享顶角而构成的二维四方晶格,以及由八面体配位通过特殊结构连接而构成的二维四方晶格并且进一步预言了和此类基因匹配的相关可能材料。   1.2关于非常规髙温超导的问题   利用归纳推理来理解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我们分下面三个问题来阐述高温超导的机理问题:   (1)导致两类高温超导体超导电性的共同相互作用是什么?   (2)是什么独特物理特性导致两类超导体拥有高温超导电性?   (3)找到新的高温超导体的出发点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是高度关联的。它们形成了一个揭示高温超导机理的逻辑整体。   在过去,**个问题是核心问题,它的答案被激烈地争论;第二个问题被极大地忽视了。然而,铁基超导体发现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第二个问题应该是核心问题。尽管大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两类高温超导体上,但是回答为什么很多和铜氧化物、铁基超导体各方面相似的材料不表现高温超导电性这个问题也许更重要。因此,这里的重要逻辑是,无论我们对**个问题给出了怎样的答案,这个答案必须能够同时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能够提供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有用线索。一个对新高温超导体的理论预言和实验验证能够*终证明**个问题的答案并且结束关于高温超导机理的争论。   1.3对**个问题的假设   我们从**个问题开始。我们建议的对**个问题的答案是,只有由阴离子作为中介诱导的超交换反铁磁相互作用导致两类高温超导体产生超导电性。我们把这个假设称为排斥相互作用或者磁驱动超导机理中的选择性磁配对规则。可能会有人认为这个答案有些平庸,因为它在很多关于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模型中被接受了,吒但是,正如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这个答案对于铁基超导体来说极其不平庸,因为它们的磁性牵涉不同的微观起源。支持这个规则的三个主要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1)它自然地解释了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稳定的波配对对称性和铁基超导体中稳定的S波配对对称性;   (2)它符合一个一般性的论据:如果没有中介阴离子在中间,两个阳离子之间的短程库仑排斥相互作用将不能被有效地屏蔽,进而不允许它们之间进行超导配对;   (3)它对能承载超导电性的电子环境作了严格的规定,因此直接给出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1.3.1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情况   正如我们上面指出的那样,这个规则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假设。它为波配对对称性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解释,可以说是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中*成功的理论成就。事实上,历史上在确定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配对对称性的过程中,波配对对称性在主要的实验证据出现之前就已经被理论预言了。   这里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得到铜氧化物超导体中d波配对对称性的主要理论方法。有两种得到d波配对对称性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基于建立在二维Cu正方格子上的有效模型(图1.1(a))。其中一种方法是传统的弱耦合方法。这种方法以一个紧密嵌套的费米面开始,费米面中的自旋密度波(SDW)不稳定性通过格点内部电子-电子排斥相互作用(哈伯德(Hubbard)相互作用)能够发生。另外一种方法是强相互作用方法,它直接以短程磁交换相互作用开始。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磁交换相互作用是通过氧原子中介(mediate)的*近邻反铁磁超交换相互作用实现。这两种方法一致地预言了d波超导态。   这种一致性可以归因于下面一个简单的配对对称性选择规则:配对对称性由其超导序参量的动量空间分布因子在费米面上的权重决定。这个规则在具有局域反铁磁超交换相互作用的模型中已经存在。在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情况中,超导配对通道中的通过*近邻反铁磁超交换相互作用脱耦合导致了两个可能的配对对称性:一个在倒易空间中具有超导序的扩展的S波,以及一个d波。具有如图l.2(c)所示费米面的情况下,费米面上的d波分布因子比扩展的s波的幅度大得多。因此,d波配位对称性打开了更大的超导能隙,在超导态中存储了更多的反铁磁交换能,这有利于d波配对对称性的形成。这个规则也支持铜氧化物中基于Hubbard模型的弱耦合方法。因为Hubbard模型只包含格点内部排斥相互作用,而其中的动能项由*近邻跳跃支配,所以主要的有效反铁磁交换耦合也在*近邻键上产生。事实上,考虑到Hubbard模型中半填充附近的反铁磁涨落,由配对通道中的反铁磁涨落引起的有效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有下面的性质它以一个大的格点内部排斥相互作用开始,接着*近邻位置之间有吸引相互作用,然后在排斥和吸引之间振荡,并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急速衰减。这个性质从根本上告诉我们,配对也是由*近邻键支配的。   1.3.2铁基超导体的情况   如图1.1(a)和(b)所示,把一个FeAs/Se层和一个CuO2层做对比,我们注意到了两者之间的几个重要差别:①FeAs/Se层中的As/Se原子精确地位于4-Fe正方格子中间点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②两个*近邻Fe原子之间的距离非常短,大约只有2.8A,这个值非常接近金属Fe体心立方晶格常数;③两个次近邻Fe原子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A,接近于CuO2面内两个*近邻Cu原子之间的距离。这些差别暗示着两个次近邻Fe原子之间的磁交换耦合像两个*近邻Cu原子之间的磁交换耦合一样,是由As/Se原子的p轨道引导的。因此两个次近邻位置的Fe原子间的磁交换耦合由超交换机制支配。然而两个*近邻Fe原子的两个d轨道之间有大的交叠,这导致两个Fe原子之间的磁交换耦合是通过直接跳跃产生的。因此,*近邻磁交换耦合和次近邻磁交换耦合有着不同的微观机制。这些差别解释了为什么铁基超导体中的有效磁模型非常复杂而且同时表现出巡游和局域这两种磁特征。   较短的*近邻原子间距和直接磁交换机制的存在也对超导配对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人们可以认为两个*近邻Cu原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可以被忽略,因为两个Cu原子中间的氧原子的存在产生了一个大的局域电极化,屏蔽了有效的库仑(Coulomb)相互作用。这使得*近邻键上的配对的发生成为可能。但是,如果两个原子d轨道之间有直接的跳跃,就没有局域电极化屏蔽它们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因此,铁基超导体中两个*近邻位置上的Fe原子之间的排斥相互作用一定很大,以至于*近邻键间的配对根本上是被禁止的。但是两个次近邻位置上Fe原子之间的物理和铜氧化物中两个*近邻位置上Cu原子之间的物理是相同的,两个次近邻位置上Fe原子之间的有效库仑相互作用被As/Se原子产生的强电极化给屏蔽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描述上面的讨论。考虑*初的如图1.1(b)所示的2-Fe晶胞,我们把晶胞中两种Fe原子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这样,Fe正方晶格可以看作由A和B两套正方子晶格组成。每一个子晶格都可以考虑和铜氧化物中Cu正方晶格类比。两套晶格之间的配对是被禁止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排斥相互作用。配对只存在于每个子晶格内。也就是说,正如图1。2(b)所示,配对只在不同的2-Fe晶胞之间被允许,在晶胞内部是被禁止

非常规超导量子态的构筑与精密测量 作者简介

封东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实验研究,在高温超导、界面超导、电荷密度波、重费米子体系、莫特绝缘体和拓扑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发表论文19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