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2021)

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202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687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37.0(7.9折) 定价  ¥30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2021)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4565
  • 条形码:9787030714565 ; 978-7-03-07145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20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简称“绿皮书”)系列的第十辑,该绿皮书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组织编写,自2012年起每年出版一辑,定位于打造上海卫生健康政策信息发布的“制高点”、医改成效评价的“权威版”和卫生健康政策导向的“风向标”。结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度工作重点和卫生健康政策研究成果,本年度绿皮书共设置了战略与规划、公共卫生、综合医改、医疗服务与管理、基层卫生与老龄健康、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中医药发展、人口与家庭发展、筹资与保障9章,以及《2021年度上海市医疗卫生服务年度报告》《2021年度国家主要卫生健康政策文件一览表》和《2021年度上海市主要卫生健康政策文件一览表》3个附录,是2021年度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成果和重要数据文献的集中展示。 本书可为上海市及其他地区从事卫生健康管理与改革相关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能够帮助基层卫生健康管理人员理解、把握卫生健康政策及其发展趋势,也可作为卫生健康政策研究人员的参阅读物。

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2021) 目录

目录

主编寄语
**章 战略与规划
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思路研究 赵丹丹 徐崇勇 蒋小华等/3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战略意义解析 胡鸿毅 聂爱国 王春艳等/8
“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战略和重点方向 金春林李芬 覃心宇等/14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指标体系基本情况评价研究 王彤 王玉梅 林兰等/20
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姚瑶 崔宇杰 张延丰/27
上海培育若干世界*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思路研究 厉亚军 徐崇勇 蒋小华等/35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医疗保障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罗力 许宏 王伟俊等/4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实践 朱欢欢 吕大伟 许宏等/48
长三角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实施效果初探 吕大伟 李力 尹婷等/55
“嘉昆太”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探索 何梅 杨顺露 毛晓燕等/67
第二章 公共卫生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浩 谢斌 吴立明等/77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经验 张浩 吴立明 孙晓冬等/84
上海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实践研究 付晨 张浩 冷熙亮等/89
上海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金兴明 严军 张怀琼等/102
疾病预防控制快速响应机制的挑战与思考 李雪莹 荆丽梅 张惠文等/110
上海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现状和路径思考 沈洁 李丽 崔宇杰等/116
探索构建上海“全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 陈小丽 王丽华 邵炜等/122
上海市卫生行业营养指导能力现况与培训路径研究 薛琨 郭红卫 何更生等/132
上海市营养创新平台建设模式的探讨 翁华春 张琳 陈彦凤等/139
基于居民就诊信息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模式研究 段胜钢 孙瑾 苏瑾等/145
第三章 综合医改
信息化赋能助推上海医改向纵深发展 赵丹丹 谢桦 冷熙亮等/153
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思考 赵丹丹 冷熙亮 吴宏等/158
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研究: 来自上海和广州经验 许速 邬惊雷 谢桦等/163
基于大数据病种组合的价格形成研究 杨羽佳 邬惊雷 谢桦等/171
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组别高套发现机制研究 崔欣 谢桦 杨羽佳等/179
基于DIP核心指标的二级公立医院医疗运营情况分析 童平 缪佳庆 邵印麟等/184
上海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的整体构思与制度安排 应晓华 王瑞欣 钱梦岑等/192
上海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中的病案收集及数据质控 陈雅静 钱梦岑 张馨予等/199
上海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的分组方案和调整策略 唐 雪 应晓华 钱梦岑等/205
上海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的权重调整实施路径研究 张馨予 吕大伟 钱梦岑等/213
上海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的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严佳琦 钱梦岑 张馨予等/221
上海市安宁疗护按服务单元付费改革研究 荆丽梅 沈天寒 许艺帆等/229
长宁区深化医改的实践与经验思考 池捷 张戎 殷晓椿/235
第四章 医疗服务与管理
新时代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刍议 许铁峰/241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下的医疗数据管理和应用探讨 吴凌放/247
关于促进互联网诊疗发展的若干思考 吴凌放/252
上海市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凌建军 徐崇勇 黄智俊等/258
互联网医疗推进健康乡村工作的思考 沙小苹 李晨倩/266
互联网医疗监督管理的路径探析 谢洪彬 贝文 王绍鑫等/272
上海市区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调查与分析 何珮莹 王诺贝陶 静等/277
提高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信访工作人员法律素养研究报告 林彦 刘洪国 谭嘉玲等/284
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发展现状及思考 何达 顾一纯 金春林/290
通过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探索——以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为例 钱志华 蔡志昌 朱胜利等/298
嘉定区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王涛 冷熙亮 何江江等/304
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黄浦智慧中药云” 王炜 冷熙亮 李伟等/31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单体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与实践 罗莉 狄建忠 徐桔密等/315
第五章 基层卫生与老龄健康
上海市2020年度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钟姮 汤真清 杨超等/325
2019年度上海市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对比分析 杨超 刘涛 吴晓霞等/337
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梅立辰 汤真清 章悦等/344
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研究与思考 王伟刚 杨超 张天晔等/354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就诊服务情况调查 吴舒窈 张天晔 王冬等/360
家庭医生助理人员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 马福敏 叶征 杨超等/367
上海市脑卒中防治效果评估 李芬 王涛 高广峰等/375
失能失智老年人医疗服务问题、原因及对策 黄玉捷 石瑛/381
上海市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WTO老年人综合照护评价框架 汪梦 陈晓丽 王鹏飞等/391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需求调查与分析 厉亚军 葛振兴 黄智俊/399
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筛查和干预的进展、探索与启示 王颖 杨颖华 黄延焱等/406
第六章 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
2020年度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分析 朱婷婷 牛玉宏 李娜等/423
2020年度上海市区级医院年度科研竞争力分析 李娜 牛玉宏 朱婷婷等/433
上海市研究型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康琦 许明飞/442
上海市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王寅 杨婷婷 陆雯娉等/450
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张怡 徐建光 宋欣阳等/458
2014~2020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思考 刘涛 沈天寒 汤真清等/463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现状分析 王馥兰 刘薇群 李水静等/470
上海市公共卫生人才建设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张焜琨 政佳颖 吴小羽/478
上海市职业病诊断医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谢敏 何雪松 侯强等/484
第七章 中医药发展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的十年建设实践及发展建议 王春艳 贾杨 聂爱国等/403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海指数”构建与评价研究 徐燎宇 贾杨 王勇等/499
关于中医医联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研究 刘华 陈多 李芬等/504
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组织管理现状与对策思考 管红叶 刘华 汤慧敏等/510
中医药慢病一体化防治策略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的集成开发实例 赵 君 王勇 杨莉敏等/516
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康 乾 徐燎宇 贾杨等/523
2020年上海市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和素养水平分析研究 陈润洁 胡鸿毅 姚玮莉等/527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康养旅游新模式研究 张亭立 尚力 章原等/53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上海农村卫生中医药服务现状分析 张安 刘华 高中制等/542
上海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调查研究 武大圣 闫东方 钟菊华等/549
中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王勇 肖勇 沈绍武等/559
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泰国中医药中心实践与思考 郑培永 杨涛/570
上海市中医非药物疗法国际推广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 尚力 曹贞 高春林等/576
第八章 人口与家庭发展
孕妇网上预约建卡暨生育全程智慧服务体系研究 沙卫涛 朱蓉 吴向泳等/585
生育年龄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及对适宜生育年龄的启示 倪静宜 陈林利 陈丽菁等/591
上海市普陀区“十四五”人口生育形势变动趋势研究 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599
嘉定区再生育人群优生促进策略研究 范生荣 沈恋迪 张丽峰等/604
第九章 筹资与保障
2020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 陈玉倩 朱碧帆 李芬等/613
2014年与2018年上海市老年人治疗费用变化与启示 李芬 朱碧帆 陈春华等/623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信昱辰 龚波/628
我国罕见病药品保障典型模式 顾一纯 赵天保 张琴华等/633
药品带量采购的政策路径分析与思考 罗永兴 龚波/641
附录
附录一 2021年度上海市医疗卫生服务年度报告/647
附录二 2021年度国家主要卫生健康政策文件一览表/682
附录三 2021年上海市主要卫生健康政策文件一览表/685
展开全部

上海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年度报告(2021) 节选

**章 战略与规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年,需认真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谋划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本章主要围绕上海健康服务业、健康产业、中医药发展规划、医疗保障制度、长三角及嘉昆太一体化发展等重点专题进行展示和解读,共收录10篇文章。在健康服务业、健康产业方面,分析了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思路与对策。在中医药、医疗保障规划方面,阐明了《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战略意义,科学谋划中医药未来蓝图;明确了建立多层次、高效化、智慧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战略及重点方向。在《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实施方面,对指标体系分区域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在长三角、嘉昆太一体化发展方面,对已开展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开展讨论,总结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 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思路研究 赵丹丹 徐崇勇 蒋小华 徐一鸣 查雨彤 黄智俊 【导读】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上海基本形成“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格局。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文章梳理了上海主要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的发展现状,分析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并结合世界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发展思路。 一、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现状 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是指以健康服务业为主体,具有资源整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等功能,并且产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近年来,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速度较快,并形成发展体系。 (一)布局 按照上海市《关于推进本市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8〕25号)的战略部署,上海推进健康服务业资源向园区集聚发展,已逐步形成“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布局(表1)。 表1 上海“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布局 (二)类型 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按照设立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表2)。一是政府主导型。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建设园区空间载体与公共设施,并委托国有企业运营,如“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其特点是通过政府主导更容易获得区域内的相关教育、科研、医疗等资源。二是医院与区域政府共建型。由医院与区政府合作共建园区,以“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为代表,其特点是医院参与度更高,政府的支持政策更有针对性。三是医院主导型。由医院主导建设与管理园区,以“十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为代表,其特点是研究转化针对性强,医务人员参与积极性高,医工结合更为紧密。四是社会资本投资型。以普陀区“桃浦国际健康创新产业园区”为代表,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自行招商引资,特点是机制灵活、发展动力较强。 表2 上海主要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分类 (三)规模 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规模差异较大。从收入规模来看,大的园区如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近三年年均营业收入约140亿元;小的园区如嘉定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集聚区,年均营业收入仅在10亿~20亿元。从规划面积来看,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7820亩(1亩≈666.67平方米),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规划面积1500亩,但也有小的园区面积仅为数十亩。 二、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特点 近几年来,上海“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呈现四方面特点。 (一)注重顶层设计 2018年7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本市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市场体系、政策支持四方面50条构成(以下简称“健康服务业50条”),提出构建“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格局,对产业园区建设发挥了纲领性作用。此后,上海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沪卫规划〔2019〕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办规〔2021〕5号)等文件,推动产业集聚发展。2021年7月,上海又发布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依托高水平医院,培育以临床研究和转化为特色的新兴健康服务业园区。这些文件为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做了顶层设计,引导和促进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高水平医院带动 近年来,依托高水平医院建设医学科技创新型园区,成为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新方向。比如,黄浦区政府和瑞金医院共建“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以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特色,打造“一核、两中心、多基地、广联动”的网络状、组合式发展空间体系。再比如,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与市北高新集团合作建立“十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建设集临床、基础和转化为一体的新型医院附属型基地。 (三)注重集群化发展 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提出培育若干世界*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目前部分园区已初具形态。比如,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聚了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等特色化、国际化的高水平医疗机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优质医学资源,吸引了近500家健康产业企业,尤其是在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方面集聚了许多高新企业,2020年园区企业总业务收入141.6亿元。下一步,园区将以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业和现代医疗服务业为核心,建设“产、学、研、医”一体化的现代化医学科学城。再比如,徐汇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以枫林国际中心为核心,依托丰富的医疗、教育、科研资源,聚焦健康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孵化、企业培育到产业集聚等全链条发展,目前在枫林国际中心带动下,徐汇区已集聚生命健康类企业近3000家,2020年全区生命健康总产出达707亿元。 (四)注重融合发展 主要包括“产、学、研、医”一体化和产城融合。“产、学、研、医”一体化方面,主要以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为代表,园区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等开展合作,形成“产教融合、医工结合”的发展模式。产城融合方面,以临港“生命蓝湾”为代表,园区规划形成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商业、体育、交通等配套设施,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精准医疗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转化的枢纽地和创新服务集聚地,并建设形成宜居宜业的国际社区。 三、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规划统筹不够 主要表现为规划层次不够高,特别是部分早期建立的园区,有的分属于各镇,园区小而多,缺乏规划或规划层次不高,能级偏低,虽已出台引导政策,但仍缺乏区级层面的统筹管理。同时,由于统筹规划的原因,导致部分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特色优势不明显,不少园区争相进入精准医疗、医学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存在同质竞争。 (二)空间载体不足 部分园区土地空间不够,再加上前期招商门槛较低,造成入驻企业良莠不齐,技术水平总体不高,而现在要“腾笼换鸟”难度较大。空间不足再叠加土地成本高、租金贵的情况下,上海市企业生产外流或研发与生产整体外流现象明显。 (三)医工结合不紧密 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缺乏“产、学、研、医”对接平台,医工结合不够紧密,医务人员缺乏从事临床研究与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全市高水平临床研究数量仍不够多,特别是与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不足,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近三年,上海在全球临床研究重要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中登记的项目有1183项,占全球的1.68%,但与大波士顿地区所在的麻省(4.9%)差距明显,与北京(2.22%)也有一定差距[1]。从医院本身来看,虽然上海**三级医院转化率可达10%~20%[2],但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四)政策支持不完善 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但准入标准与机制不够完善,价格体系不成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医保、医药、价格等配套政策尚不够完善,医疗机构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的率先使用缺乏更为具体的政策支持。 四、进一步促进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纵观波士顿长木医学园区、休斯敦得州医学中心、新加坡启奥生物医药园等世界领先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均呈现集群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态势。借鉴国际发展经验,下一步建议针对上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园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推进四方面发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