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分子物理教程(第3版)

高分子物理教程(第3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5.6(8.3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分子物理教程(第3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5820
  • 条形码:9787030725820 ; 978-7-03-07258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分子物理教程(第3版) 内容简介

本书对高分子物理学各章节内容进行了仔细梳理和重建,力求学科核心原理构架更为严谨简洁,知识层次更为清晰分明,以方便读者学习应用。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大分子链结构,高分子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测定,高分子热力学凝聚态,高分子材料学形态与分子运动基础,聚合物材料学性能,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高分子物理学新进展。在书末编录参考文献以及本书使用的量名称一览、高分子物理学重要术语解释和高分子物理学核心图解3个附录,供读者参阅。与此同时,编者精汇了各章节重要知识点约120处,经统一编号提示于书页外侧,读者可以从当页查询到详细解答。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纺织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和应用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高分子物理教程(第3版)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高分子物理学概论 1
1.1.1 聚合物的结构特点 1
1.1.2 聚合物的物性特点 3
1.1.3 结构与性能相关性原理 4
1.2 高分子物理学简史及其学术地位 4
1.3 学科要点与学习方法 7
习题 9
第2章 分子链结构 10
2.1 分子链近程结构 10
2.1.1 结构单元化学组成与连接方式 10
2.1.2 结构异构 12
2.1.3 立体异构 13
2.2 分子链远程结构 15
2.2.1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15
2.2.2 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6
2.2.3 分子链的末端基 19
2.3 分子链的构象与构象统计 19
2.3.1 键的内旋转运动 20
2.3.2 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20
2.4 分子链的结构参数  23
2.4.1 分子链常见的结构参数 24
2.4.2 几种分子链模型的结构参数 25
2.4.3 均方半径 232
2.5 分子链的柔性 32
2.5.1 分子链柔性的表征 32
2.5.2 分子链柔性的影响因素 35
2.5.3 外力作用下的分子链柔性 38
2.5.4 分子链结构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39
本章要点 39
习题 40
第3章 高分子溶液 42
3.1 分子间力、内聚能与溶度参数 43
3.1.1 分子间力 43
3.1.2 内聚能与溶度参数 45
3.2 聚合物的溶解过程 47
3.2.1 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解 47
3.2.2 晶态聚合物的溶解 48
3.3 高分子溶液热力学 49
3.3.1 理想溶液与高分子溶液 49
3.3.2 Flory-Huggins溶液理论 50
3.3.3 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 58
3.3.4 聚合物溶液的热力学条件 60
3.4 临界溶解条件与相平衡 63
3.4.1 临界共溶热力学参数 64
3.4.2 相平衡与相分离 65
3.4.3 温度与熵参数的测定  66
3.5 聚合物浓溶液 67
3.5.1 类型与特点 67
3.5.2 增塑与共混 67
3.5.3 涂料、胶黏剂和纤维纺丝液 70
3.5.4 聚合物凝胶和溶胶 71
3.5.5 聚电解质溶液 72
3.6 溶剂选择原则 73
本章要点  81
习题 81
第4章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测定 83
4.1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83
4.1.1 端基分析法 83
4.1.2 沸点升高与冰点降低法 84
4.1.3 渗透压法 84
4.2 光散射法测定重均相对分子质量 88
4.3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90
4.3.1 基本原理 90
4.3.2 仪器与操作 90
4.3.3 结果处理 91
4.3.4 注意要点 94
4.3.5 分子链在不同溶剂中的形态 95
4.4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 96
4.4.1 研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意义和方法 96
4.4.2 沉淀分级方法 97
4.4.3 柱上溶解分级  98
4.4.4 柱上梯度淋洗分级 99
4.4.5 超速离心沉降分级 100
4.4.6 凝胶渗透色谱分级 101
本章要点 105
习题 105
第5章 高分子热力学凝聚态 107
5.1 聚合物结构模型 108
5.1.1 非晶态结构模型 108
5.1.2 晶态结构模型 110
5.1.3 聚合物非晶态结构概论 112
5.2 聚合物结晶能力 113
5.2.1 分子链结构与结晶能力 113
5.2.2 分子链柔性与结晶能力 115
5.3 结晶形态与结构 116
5.3.1 结晶形态 116
5.3.2 晶体结构参数 120
5.4 高分子结晶过程 124
5.4.1 诱导结晶方法 125
5.4.2 结晶速率 126
5.5 晶态聚合物的熔融与熔点 134
5.5.1 结构性内因对熔点的影响 136
5.5.2 环境外因对熔点的影响 143
5.5.3 聚合物熔点的测定 145
5.5.4 晶态聚合物的热处理 145
5.6 聚合物取向态结构 146
5.6.1 取向态聚合物的取向类型 146
5.6.2 取向态聚合物的结构层次 147
5.6.3 取向机理和特点 147
5.6.4 聚合物的取向度 147
5.7 聚合物液晶态结构 148
5.7.1 液晶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148
5.7.2 聚合物液晶的流变性 149
5.8 聚合物多组分结构 150
5.8.1 聚合物共混相容性 150
5.8.2 多组分聚合物的类型 151
5.8.3 高分子合金结构 151
5.8.4 聚合物-填充剂结构 152
5.8.5 聚合物-发泡剂体系结构 152
5.9 晶态聚合物现代研究方法 152
本章要点 154
习题 156
第6章 高分子材料学形态与分子运动基础 158
6.1 聚合物分子运动特点  158
6.1.1 运动主体和运动形式多样性 158
6.1.2 运动过程的时间依赖性 159
6.1.3 运动过程的温度依赖性 161
6.2 聚合物材料学形态转变 162
6.2.1 非晶态聚合物 162
6.2.2 晶态聚合物 164
6.2.3 交联聚合物 164
6.3 玻璃态与玻璃化转变  165
6.3.1 玻璃态聚合物的性状特点 165
6.3.2 玻璃化转变理论 167
6.3.3 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172
6.3.4 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178
6.3.5 玻璃化温度与熔点 180
6.3.6 次级转变与物理老化 181
6.4 橡胶态与高弹性 183
6.4.1 橡胶态聚合物的特殊性能 183
6.4.2 橡胶态的分子运动基础与热力学分析 184
6.4.3 高弹形变的统计学理论(参考阅读材料) 186
6.4.4 橡胶的拉伸强度 189
6.4.5 热塑性弹性 190
6.4.6 高弹性聚合物的基本条件与性能改善 191
6.5 黏流态与流变学理论  193
6.5.1 黏性流动与流体 193
6.5.2 黏流温度的影响因素 198
6.5.3 熔体黏度的影响因素 199
6.5.4 熔体表观黏度的测定 205
6.5.5 聚合物的拉伸黏度 205
6.5.6 聚合物熔体的弹性行为 207
6.5.7 有关Tg、Tf和Tm的主要影响因素小结 210
本章要点 211
习题 212
第7章 聚合物材料学性能 214
7.1 材料性能表征与量度  214
7.1.1 应力与应变 214
7.1.2 材料学主要性能指标 215
7.1.3 聚合物材料学类别 217
7.2 聚合物的强度 218
7.2.1 聚合物的理论强度 218
7.2.2 聚合物实际强度的影响因素 219
7.3 聚合物的黏弹特性 222
7.3.1 蠕变与应力松弛 222
7.3.2 弹性滞后与力学损耗 225
7.3.3 线性黏弹理论 226
7.3.4 时温等效原理与时温转换 228
7.3.5 聚合物黏弹性的研究方法 229
7.4 拉伸与强迫高弹性 230
7.4.1 单轴拉伸应力分析与断裂行为 230
7.4.2 屈服与塑性形变 232
7.4.3 冷拉与强迫高弹性 233
7.4.4 聚合物的脆化 236
7.4.5 非均匀屈服 237
7.4.6 聚合物的取向 237
7.5 聚合物的其他力学性能 238
7.5.1 动态力学性能 238
7.5.2 环境应力开裂 239
7.5.3 冲击韧性 241
7.5.4 疲劳与寿命 242
7.5.5 形态记忆特性 242
本章要点 242
习题 243
第8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 244
8.1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 244
8.1.1 聚合物的耐热性 244
8.1.2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245
8.1.3 聚合物的导热性 247
8.1.4 聚合物的热膨胀 248
8.2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 249
8.2.1 绝缘性能 249
8.2.2 介电性能 251
8.2.3 聚合物的击穿 255
8.2.4 聚合物的静电现象 257
8.3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 259
8.3.1 聚合物对光的折射和双折射 259
8.3.2 聚合物的光反射 262
8.3.3 聚合物的光吸收与透射 263
8.3.4 聚合物的光电转换 264
本章要点 265
习题 265
第9章 高分子物理学新进展 266
9.1 中国高分子物理40年研究进展 266
9.1.1 单链凝聚态的概念创新 266
9.1.2 理论研究进展 267
9.1.3 技术创新 269
9.2 各种分子链结构模型概述 272
9.2.1 标度概念与标度定律 272
9.2.2 蠕虫状链模型 272
9.2.3 黏流态分子链的蛇行管道模型与多元件模型 273
9.2.4 高弹态分子链的虚拟网络模型和结点约束网络模型 273
9.2.5 理想分子链末端距的概率分布函数简介 274
9.3 聚合物相态转变过程的亚稳态 275
9.4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 276
9.5 聚合物纳米材料 277
9.6 电活性聚合物合成新方法及其特殊性能 279
9.7 聚合物分析与研究方法进展 279
9.7.1 红外吸收光谱  280
9.7.2 X射线衍射 280
9.7.3 激光散射 281
9.7.4 质谱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281
9.7.5 原子力显微镜 284
9.7.6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 287
参考文献 290
附录 291
附录1 本书使用的量名称一览 291
附录2 高分子物理学重要术语解释 291
附录3 高分子物理学核心图解 296
展开全部

高分子物理教程(第3版) 节选

第1章绪论 高分子物理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与其物理学和材料学性能之间相关性原理的科学。聚合物的结构是高分子物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其物理和材料学性能则是其特殊结构的宏观表现,这条以结构为本质原因解释材料性能的主线将贯穿高分子物理学的全部内容。 物质内部微观分子运动形式是材料宏观存在形态及其性能的基础。因此,研究聚合物宏观结构和性能的重要目的在于了解聚合物的分子运动规律,同时建立其分子运动-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联系。由此可见,高分子物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构、分子运动规律以及材料性能三大部分。 1.1高分子物理学概论 1.1.1聚合物的结构特点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化学组成相对简单、分子结构有规律、分子形态多种多样的一大类特殊化合物。 1.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虽然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10000,甚至高达百万、千万,但是其巨大的分子都是由众多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而每个结构单元或者由其构成的“链段”均可视为或等效于1个小分子。表1-1列出一般低分子、中分子和高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与分子尺寸的比较。 2.结构层次多样 一般而言,低分子物质的结构通常包括微观分子结构和宏观相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等)两个结构层次。而一般高分子化合物除分子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两个层次之外,还包含组成分子链的“结构单元”这个特殊的近程结构层次。 虽然一些高分子物理学教科书仍然将聚合物结构粗略地分为一级结构(分子链结构)和二级结构(凝聚态结构)两个层次,但是多数学者倾向于将聚合物结构划分为近程结构(结构单元)、远程结构(分子链)和凝聚态结构3个结构层次,如图1-1所示。 1)近程结构 近程结构是指构成分子链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与物理结构。近程结构(结构单元)不仅是决定聚合物远程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聚合物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根本的物质基础。例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单元构成的聚合物,因此它们的分子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完全不同,两者性能的差异相当明显。 2)远程结构 远程结构是指由数目众多的结构单元构成的分子链的长短及其空间形态与结构。例如,直链大分子与支链大分子的空间形态有所不同;柔性的“无规线团状”分子链与刚性的“棒状”或“锯齿状”分子链的空间形态迥异;聚丙烯分子链的锯齿形结构与聚苯乙烯分子链的螺旋状结构就存在很大差异。如此不同的分子链结构自然对聚合物材料的凝聚态结构和性能产生巨大影响。 3)凝聚态结构 凝聚态结构是指从化学热力学角度界定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类型。非晶态和晶态结构是合成聚合物*常见、*重要、在一般使用条件下表现出的凝聚态结构类型,而液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和多组分结构则是某些特殊种类聚合物或者在特定应力或助剂存在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凝聚态结构类型。 再从材料力学角度考察,玻璃态、橡胶态和黏流态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外力)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和结构。 3.分子间力远强于低分子物质 组成分子链的众多结构单元之间的范德华力具有加和性,所以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远强于其低分子同系物。这就是一般合成聚合物不存在气态,其物理与材料学性能远高于其低分子同系物的本质原因。 与一般低分子物质的凝聚态结构包括气、液、固和等离子4种相态有所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均不存在气态,通常以非晶态、结晶态、液晶态、取向态和多组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凝聚态结构形式存在。 如前所述,聚合物分子链是由众多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或两三种结构单元构成,而包含若干个结构单元、可以独立运动的“链段”在分子运动过程中常等效于小分子。 4.微观结构普遍表现非均匀性 首先,如高分子化学所讲述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同系物分子链组成的混合物,显示其微观分子大小尺寸存在不均匀性。不仅如此,在分子链内部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顺序、空间构型、支化程度与部位、交联程度与部位,以及共聚物组成分布及其序列结构等许多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均匀性。 在5.2节中将详细讲述晶态聚合物结晶形态和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5.8节中将讲述多组分聚合物体系内存在宏观结构均匀而微观结构不均匀的特点,多方面显示聚合物微观结构的非均匀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5.结构和性能与环境强烈相关 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首先取决于结构单元、分子链和凝聚态3个层次结构的内因。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分子链之间作用力强大、运动过程缓慢而滞后等因素,致使聚合物的凝聚态转变过程和结果,以及材料的物理和材料学性能等均受这种转变过程的快慢和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外因影响。相比之下,一般低分子物质的凝聚态转变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其结构和性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小得多。 1.1.2聚合物的物性特点 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材料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等。不过,聚合物的化学性能属于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范畴,生物学性能则属于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高分子物理学重点关注的是聚合物材料的物理性能与材料学性能。 聚合物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与不同凝聚态结构相关联的各种特征性温度,如玻璃化温度、黏流温度、熔点或软化点;与组成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直接相关的结晶能力、结晶速率和结晶度、极性和溶解性能;以及材料的热行为、电学和光学性能等。 聚合物的材料学性能则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弹性与黏弹性、蠕变与应力松弛、屈服与塑性、疲劳、抗冲击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材料在各种加工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其他特殊行为和现象等。 概而论之,合成高聚物具有明显不同于普通金属、非金属和低分子有机物的特殊物理性能与材料学性能,集中表现为具有高弹性、黏弹性、应力松弛以及良好的成膜与成纤特性等多方面。 1.1.3结构与性能相关性原理 决定聚合物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结构内因和环境外因两个方面。按照唯物主义原理,内因即聚合物3个层次的结构是决定其性能*重要且关键的因素,而外因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内影响聚合物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习高分子物理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这个原则,理解和掌握各类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首先,分子链结构是决定聚合物凝聚态结构和性能的首要因素。组成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单元和分子链结构是决定聚合物性能*基本、*重要的结构层次和影响因素。例如,聚合物的相对密度、极性和溶解性能、溶液和熔体的黏度、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以及晶态聚合物的熔点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合物的不同分子链化学结构。 其次,凝聚态结构对聚合物的性能有重大影响。凝聚态结构对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尤其是材料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其实验证据之一是:分别处于非晶态和结晶态的同一种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和材料学性能总是存在巨大差异。 再次,环境因素是影响聚合物凝聚态和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外因。聚合物在加工、测试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外力作用速率和溶剂等条件,均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同种聚合物可能在低温、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分别表现出塑料、橡胶和黏稠熔融体的特性。 由此可见,在理解和解释各类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时,必须始终坚持在分子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和外界条件这3个层次进行合理的表述。 *后,对高分子物理学涉及的“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做出明确界定。虽然存在一定争议和尚待明确之处,不过目前学界普遍认同Elias提出的界定原则,即除非通过化学键断裂并生成新的化学键才能产生改变的分子结构定义为化学结构,而将分子链内、链间或某些基团与大分子间的形态学差异定义为物理结构。按照该原则,聚合物结构中所包括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及其空间构型应属于化学结构,而分子链的构象、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取向和结晶等则属于物理结构的范畴。 1.2高分子物理学简史及其学术地位 高分子物理学伴随着高分子化学的诞生和发展,至今已近百年。20世纪20~40年代是高分子物理学建立和蓬勃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具历史意义的学科成果主要包括: 德国学者Staudinger于20世纪20年代发表划时代论著《论聚合》,提出异戊二烯构成橡胶、葡萄糖构成淀粉和纤维素以及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等,均是以共价键实现彼此连接,以此构建高分子科学的核心。他随后建立了聚合物溶液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式,创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他被公认为高分子科学的始祖,因此而获得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此期间,Ostwald和Svedberg将溶液扩散、沉降、黏度和浊度等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方法应用于聚合物溶液,从而建立高分子溶液定量研究的基础。Laue、Bragg和Debye等将X射线衍射原理用于聚合物凝聚态结构研究。Kuhn、Guth和Mark等将统计学原理应用于聚合物分子链的构象统计,从而创立了橡胶态聚合物的高弹性理论。Svedberg将超离心技术发展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新方法。 1942年,Flory和Huggins采用晶格模型建立了聚合物溶液的热力学理论,从而使聚合物稀溶液渗透压和黏度等的依数性原理获得理论支持。1949年,Flory和Fox将化学热力学与流体力学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扩散和沉降等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联系。其后,Tobolsky、Williams和Landel等在聚合物黏弹特性、凝聚态转变和应力松弛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 20世纪50年代以来,红外光谱、旋光色散、核磁共振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电镜成像、光电子能谱和密度梯度等分析方法逐渐成为聚合物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标志着现代高分子物理学基本形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Flory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高分子科学,尤其是高分子物理学做出了范围广泛、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系列重大贡献,其中主要包括:橡胶态聚合物的弹性理论、高分子溶液热力学理论、非晶态聚合物本体构象理论和高分子液晶态理论等。 事实上,Flory取得的上述每项研究成果都涵盖一个范围广阔的研究领域。例如,他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晶格模型理论并推导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混合热和混合自由能,从而创立高分子溶液理论;他同时研究排斥体积效应,提出.温度的概念,明确了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出“无扰链分子尺寸”概念。20世纪60年代,他利用聚合物稀溶液状态方程处理聚合物溶液体系,推导出混合体积变化、混合热和“相互作用参数”与浓度的关系,将高分子溶液理论推进了一大步。他撰写的两本著名学术专著《高分子化学原理》和《链分子统计力学》再版达10多次,被誉为20世纪高分子科学的“圣经”。Flory由于在“大分子物理化学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做出了根本性的贡献”(诺贝尔获奖证书语)而荣获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0年,日本学者白川英树、美国学者黑格和马克迪尔米德等在导电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人们有关合成聚合物都是绝缘材料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功能高分子研究的崭新领域。为此,三人共同获得世纪之交的诺贝尔化学奖。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生物质谱,为天然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和蛋白质等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和结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高分子科学在我国起步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王葆仁、唐敖庆、钱人元、何炳林和钱保功等学者分别在北京、长春、上海和天津等地组建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和教育机构,开始从事相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