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读《郑板桥集》随笔

读《郑板桥集》随笔

作者:牟钟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0.1(6.8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读《郑板桥集》随笔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27952
  • 条形码:9787520727952 ; 978-7-5207-279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读《郑板桥集》随笔 内容简介

  郑板桥是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然而书画所以写神也,诗词所以言志也,在诗词书画背后所寄藏的神魂和心志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的,这正是该书所作之初衷。  《读随笔》虽名为“随笔”,却着意展现郑板桥的思想洞见、人生体悟和挺拔人格,正如作者所言:一是挖掘,把板桥诗词书画背后深层的睿知洞见展现出来,还其思想家的本色;二是联想,把板桥作品所涉的历史、人物、典故、名胜、作品加以说明,略观板桥知识之渊博;三是发挥,把读后体会随手写出来,联系现实,知古人可师。

读《郑板桥集》随笔 目录

小引
一、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首,怪在哪里?
二、在聪明与糊涂之间:谈谈“难得糊涂”
三、民间疾苦多,点滴在心头
四、“四民”之中,农为首,士为末
五、直摅血性为文章:如何读书为文
六、胸中无富贵气,笔下无尘埃气——板桥才艺与道家
七、民间诗人接地气
八、古朴与纷繁
——板桥笔下的范县与潍县
九、从板桥平生不喜笼中养鸟说起
十、板桥为何推崇张载?
十一、郑板桥与儒佛道三教关系略说
十二、学者当自树其帜
十三、板桥论“烧书”
十四、文人不相轻,板桥重友情
十五、嘱托又叮咛,浓浓兄弟情
十六、从“四君子”到“三君子”
十七、再谈板桥心中的“三君子”:竹兰石
十八、对帝王官宦家与僧家的评说:板桥人生观一瞥
十九、从《城隍庙碑记》和《文昌祠记》看板桥的鬼神观
二十、如何读唐诗?
二十一、挚爱家乡,归根扬州
二十二、板桥走笔如有神,真焦景物荡诗韵
二十三、板桥与《史记》的情缘
二十四、板桥词钞中的潇湘
二十五、板桥词钞中的金陵
二十六、板桥咏史为哪般?
二十七、诗《种菜歌》和《后种菜歌》内含的历史情结
二十八、板桥眼中的佛寺与僧人
二十九、板桥关怀弱势穷民令人感动
三十、为社会各类穷苦者呐喊——板桥诗词的社会学价值
三十一、读《七歌》、《哭椁儿》,叹板桥命途多舛
三十二、黄山咏叹调
三十三、《偶然作》不偶然
三十四、读《板桥自叙》,看他的自我人生总结
三十五、读《板桥自序》,看他诗文创作的自我总结
三十六、汉字书法与板桥怀念书友音布
三十七、对联是诗韵和书法的结晶
三十八、紫琼崖主人:板桥心中的贵族雅士
三十九、板桥一生忠贞的伴侣:竹、兰、石
四十、后世口碑中的郑板桥
附录 郑板桥生平经历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读《郑板桥集》随笔 节选

  但是问题并不简单,人类毕竟不能都变成素食者,如无动物肉类的营养,人的大脑不会发育到今天,因此宰猪羊、捕鱼虾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孟子提出“君子远庖厨”的主张,遭到鲁迅辛辣的讽刺。其实,屠户是一种职业,另当别论,一般人还是应该有“忍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的不忍之心;而且文明的现代人正在使被宰杀的动物尽量减少死亡的痛苦。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爱护小动物之心是绝对必要的;小时候对动物冷酷,长大了不免对人冷酷。所以板桥提示其弟要用忠厚之情化育小儿,不可把小动物当成孩子玩耍的工具。  现代人生中,饲养宠物如小猫小狗成为风气,把它们当成伴侣、家庭成员,宠物也离不开主人的照料,所以能快乐地生活。笼中养鸟则不同,鸟有双翼,需要有较大的翱翔空间,才自由自在,尽管大鹏扶摇九万里,小鸟不过在近处树林上下飞落,那是性分不同,但都能逍遥自得。提笼架鸟的入以囚禁在小笼中的鸟鸣取乐,并不知道鸟是在悲诉无奈,是在渴求解放,真正爱鸟的人是乐不起来的。  由此我想起钓鱼。笼中养鸟或许尚有争议,而河边钓鱼历来都是休闲的重要方式,至今未见到有批评者,我却持有异议。钓鱼者主要不是为了吃鱼,而是在垂钓中享受山水之美、清静之怡。但是,钓鱼者用鱼钩挂的诱饵使鱼上钓,一旦发觉鱼钩钩住鱼儿,渔竿上扬,见到鱼儿左摆右摇,便乐而忘忧。若往深里想,当钓者*乐之时,正是上钩鱼儿垂死挣扎之际,只是鱼儿脸上没有痛苦表情,发不出哀求的声音,但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即将结束在钓者手里,钓者能乐得起来吗?因此,我不仅从不钓鱼,也不愿观赏垂钓。佛家说:为善*乐,多做有助于人的好事,在与万物同乐中寻找快乐,这是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快乐,为此吃亏也觉得快乐。  记得小的时候,家乡烟台芝水村是片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天空里蓝天白云,大地上沃土清流,山坡中林茂花繁,山鸡野兔随处出没,蝴蝶蜻蜒上下起舞,百鸟争鸣树稍,青蛙奏乐水塘。当我成年以后这种情景越来越少见了。社会的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人性善良却在退化,似乎变得有些残忍。麻雀曾一度作为“四害”而遭到大规模捕杀,濒临灭绝。树蝉捉来做成炒盘,青蛙也成为集市上一桩买卖的商品。曾看到小摊主把一筐青蛙用手一个一个夹住,用剪刀剪掉其嘴围,把皮剥离蛙体,然后卖肉,真是惨不忍睹。对此无人过问,不久蛙声便消失在池塘青草中。古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如今成为远逝的乡愁。  现在很多珍贵野生动物成为抢救性保护的对象。人类*钟爱的大熊猫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人工精细护养下,种群得到延续,数量也在增加,但自我繁衍和野外生存的能力在减退,所以开始试验放归山林,以便恢复其野性。  《庄子·秋水》有一则寓言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水桥上,庄子曰:“僬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这里,庄子是对的,惠子是错的。人与鱼虽非同类,却可以相互感通。人看到鱼从容在水里游来游去,便知鱼是快乐自在的;假如人看到鱼在急忙躲逃,便知鱼是感知到有危险而紧张。反过来,鱼看到人很亲善并喂食它们,便会越游越近;假如鱼觉察到人要抓捕危害它们,便快速下沉或远遁。这说明不仅是猿猴类高级灵长动物有感知能力,鱼鸟类低级动物也会有一定的思维情感,因为它们是活的生命体。人类听不懂它们的语言,不理解它们的交往信息符号内涵,但它们为了生存和安全,必须及时对环境的变化和人对它们的态度作出必要的反应。有爱心并能体察动物声音与行为的人,能敏锐感知动物的快乐与痛苦。《秋水》还通过北海若之问,阐释了大道的生命观:“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道观之的生命观就是后来张载的“民胞物与”,视天下万物与己痛痒相关,相互平等,又一体相通,没有后来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物对立的偏见,这就是儒家天下一家、天人一体的伟大思想,*符合当代提倡的生态文明理念。

读《郑板桥集》随笔 作者简介

牟钟鉴,男,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得哲学学士和中国哲学硕士。在校期间,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崑等教授。牟钟鉴教授在中国哲学史和宗教学领域卓有建树,是当代中国宗教学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多年来他对中国原始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以及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创了“民族宗教学”这一新学科,并撰写了《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中国道教》、《中国宗教通史》(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宗教类一等奖)、《走近中国精神》、《儒家价值的新探索》、《探索宗教》、《老子新说》、《函泳儒学》、《宗教?文艺?民俗》、《走在国学路上》、《道家与道教论稿》、《新仁学构想——爱的追寻》、《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等专著十余部,主持或参与主持了多项国家或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199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兼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宗教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尼山圣源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