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3.7(6.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091336
  • 条形码:9787100091336 ; 978-7-100-09133-6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内容简介

1921年,罗素应邀来华讲学,在北京大学作了一系列关于“心的分析”的讲演,这就是本书的缘起。他在这部早期分析哲学目前的经典著作中首次系统阐释了中立一元论思想,探讨了哲学目前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意识、知觉、感觉、信念等。2012年是罗素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大家和学界巨匠,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15卷本《罗素文集》。此文集收录了40余年来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罗素著作,主要包括其哲学、政治学、宗教等方面的专著,其中学术著作12部,演讲集和自传各1部。这套文集是目前国内规模优选、学术性不错的一部罗素著作集。商务印书馆的译著素以译文质量优良为学界称道。此套《罗素文集》不仅是展现了20世纪人类思想的精华,同时也是商务印书馆众多译者和编辑多年辛勤劳作的成果。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目录

译者序

**讲 近来对“意识”的批评
第二讲 本能与习惯
第三讲 欲望与感受
第四讲 生命有机体过去的历史对其当前事件的影响
第五讲 心理的及物理的因果律
第六讲 内省
第七讲 知觉的定义
第八讲 感觉与意象
第九讲 记忆
第十讲 词与意义
第十一讲 一般观念与思想
第十二讲 信念
第十三讲 真与假
第十四讲 情感与意志
第十五讲 精神现象的特征
索引
展开全部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节选

  假如我没有弄错的话,几乎只有把通常的非反思的意见完全颠倒过来,才能获得真实的观点。本质上把欲望视为对待某种想象中的而非实际的事物的态度,是合乎常理的。这某种事物被称为欲望的目标或对象,并且据说就是任何来自欲望的行为的意图。我们认为,欲望的内容恰好类似于信念的内容,而它们对内容所采取的态度则是不同的。根据这种理论,当我们说“我希望下雨”或者“我预料会下雨”时,在**种情况下我们表达了一种欲望,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表达了一种信念,而它们拥有同一种内容,即对雨的想象。人们容易说,正像信念是内容方面的一种感受(feeling)一样,欲望因此是另一种感受。根据这种观点,在欲望方面首先出现的是某种想象的东西,并伴有一种与其相关的特殊感受,即我们称之为“欲望”它的那种感受。这样看来,与未被满足的欲望相联系的不适感以及把满足欲望作为目标的行为,都是欲望的结果。我想,可以公正地说,常识不会背离这种观点。不过,我认为它是极端错误的。我们无法从逻辑上反驳它,但能举出各种各样的事实,这些事实会使其逐渐变得不再这么简单、这么貌似合理。直到*后的结果表明,彻底放弃它,并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看这个问题,是更容易的。  将被引证来反对常识的欲望观的**组事实,是心理分析所研究的那些事实。在所有人身上(但*显著地是在那些受癔病和某些形式的疯狂所折磨的人身上),我们都发现了所谓的“无意识的”欲望,而人们通常认为这些欲望显示了自欺。绝大多数心理分析家几乎都不关心欲望的分析;他们所热衷的事情,是通过观察去发现人们所欲望的东西是什么,而不是去发现实际上是什么东西构成了欲望。我认为,假如用行为主义欲望理论的语言而非日常信念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所报告的东西的不可思议性将会显著地减少。人们通常这样描述与我们当前的问题有关的现象:一个人说他的欲望是某某东西,并且正是这些欲望激发了他的行为;但是,外部观察者发觉,同他所声称的相比,他的行为实现了完全不同的目标,并且这些不同的目标也许就是人们觉得他欲得到的东西。一般地,这些目标不如他所公开声称的欲望有道德,而且公开声称前者因此也就不如公开声称后者更令人愉快。因而人们假定,它们确实是作为对目标的欲望而存在的,但它们存在于心灵的潜意识部分,而且由于必须认为自己是有病的,所以这个病人拒绝让它们进入意识。毫无疑问,在许多场合下,这样的假定可以得到应用,同时又没有明显的做作。但是,弗洛伊德的信奉者们越深入挖掘本能的地下部分,他们就越远离于任何类似有意识的欲望的东西,并且就越不可能相信,唯有真实的自欺才向我们隐藏了这一点,即我们确实想得到我们的正大光明的生活对其感到厌恶的事物。  在所说的这些情形中,我们在外部观察者与这个病人的意识之间有一种冲突。心理分析的整个倾向就在于相信外部观察者而非内省的证据。我认为,这种倾向是完全正确的,但需要对构成欲望的东西进行重新陈述,并将其展现为我们的行为的一种因果律,而非某种实际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的某种东西。  但是,让我们首先来更清晰地陈述这种现象的本质特征。  我们发现,一个人说他欲望某种目标A,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行动。然而我们观察到,他的行为很可能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目标B,并且B往往好像属于动物和野蛮人所欲望的那类目标,尽管文明人据说已经抛弃了它。我们有时也发现整组的错误信念;当病人的行为事实上是达到B的手段时,这种信念使他相信自己的行为确实是达到A的手段。例如,我们有一种向我们所憎恨的人施加痛苦的冲动;我们因此相信他们是邪恶的,并相信那种惩罚将会使他们改过自新。这种信念能使我们遵循这种施加痛苦的冲动去行事,虽然我们相信自己是在遵循着使罪人悔改的欲望而行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切时代的刑法,都比真的想使罪犯变好的那种情况下严酷得多。把这样的一种事态解释成是由“自欺”所造成的,似乎是容易的;但这种解释时常是虚构的。就像人们没有必要隐藏指数定理一样,绝大多数人在思考冲动时已同样没有必要向自己隐藏复仇的冲动。我们的冲动并不暴露于因果的观察之下,而只有对我们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才会发现它,并且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像看待行星的运动及新的元素的化学反应那样,客观地看待我们自己。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