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交往伦理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98220
- 条形码:9787520398220 ; 978-7-5203-982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交往伦理研究 内容简介
造就健康活泼的网络公共领域以促进人与社会的文明发展,需要广大网民践行立足于法治的网络公共交往伦理,积极开展网络公共交往。本书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国语境下,着眼于网民的网络实践,围绕网络公共交往的实践主体、外在的权利依托、内在的德性要求、实践目的以及实现途径,对网络公共交往伦理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究,以期为网络公共交往实践、网络善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交往伦理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节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关于三个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 网络空间
二 网络公共领域
三 网络公共交往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实践主体
**节 研究网民公民身份的两种思路
第二节 网民概念中的双重公民身份
第三节 网民的国家公民身份
一 初论作为国家公民的网民的权利
二 初论作为国家公民的网民的基本义务
三 网民的国家公民权利的首要性
第四节 网民的世界公民身份
一 初论作为世界公民的网民的基本权利
二 初论作为世界公民的网民的基本义务
第五节 全球本土化网民初探
一 网络空间对我国网民公民意识的影响
二 全球本土化网民:网民概念的一种理想类型
第三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权利依托
**节 网民的基本信息权利
一 信息活动的重要性
二 网民对于网络空间的基本信息权利
第二节 信息权利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
一 无害原则
二 自愿原则
三 允许原则
四 公正原则
五 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的应用
第四节 在网络公共交往中保护信息权利的制度伦理
一 着眼于保护个体:制度的善应当优先于个体的善
二 追求网络善治的制度伦理初探
第四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德性要求
**节 网民德性的层次区分
第二节 慎独自律
一 慎独自律在网络公共交往中的必要性
二 慎独:君子的基础德性
三 慎独工夫
四 慎独对于网络公共交往的启示
五 探索慎独与意志自律的融合
第三节 宽容
一 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戾气
二 网络公共交往需要何种宽容
三 网络公共交往中如何实现宽容
第四节 慎思明辨
一 警觉虚假的网络信息
二 留意网络信息的局限
三 避免落入群体心理的陷阱
四 在网络公共交往中聚合群体智慧(之一)
五 在网络公共交往中聚合群体智慧(之二)
六 三种网络公共交往德性的融合
第五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实践目的
**节 人在科技时代的历史责任
一 敬畏自然和敬畏生命
二 居安思危并在社会舆论中维持乐观希望
三 在公共交往中形成改善现代权力系统的合力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交往与合作模式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
一 “公民社会”: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现代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
二 合作模式的网络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
三 网络公共交往产生多元的公共领域
四 网络公共交往促进公开性
五 网络公共交往促进形成改善社会的合力
第三节 网络公共交往与人的发展
一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二 网络共产主义行动的尝试
三 善用闲暇以提高成为“自由人”的素养
四 营造人类共同的意义世界
五 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第六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实现途径
**节 网络公共交往的局限
一 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二 数字化交流的缺点
三 网民德性的培育总是“在路上”
第二节 实现网络公共交往的途径
一 建设应对网上突发公共事件的常规制度的重要性
二 联结公民维护权利的网上网下渠道,畅通常规渠道
三 网民进行网络公共交往的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关于三个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 网络空间
二 网络公共领域
三 网络公共交往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实践主体
**节 研究网民公民身份的两种思路
第二节 网民概念中的双重公民身份
第三节 网民的国家公民身份
一 初论作为国家公民的网民的权利
二 初论作为国家公民的网民的基本义务
三 网民的国家公民权利的首要性
第四节 网民的世界公民身份
一 初论作为世界公民的网民的基本权利
二 初论作为世界公民的网民的基本义务
第五节 全球本土化网民初探
一 网络空间对我国网民公民意识的影响
二 全球本土化网民:网民概念的一种理想类型
第三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权利依托
**节 网民的基本信息权利
一 信息活动的重要性
二 网民对于网络空间的基本信息权利
第二节 信息权利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
一 无害原则
二 自愿原则
三 允许原则
四 公正原则
五 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的应用
第四节 在网络公共交往中保护信息权利的制度伦理
一 着眼于保护个体:制度的善应当优先于个体的善
二 追求网络善治的制度伦理初探
第四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德性要求
**节 网民德性的层次区分
第二节 慎独自律
一 慎独自律在网络公共交往中的必要性
二 慎独:君子的基础德性
三 慎独工夫
四 慎独对于网络公共交往的启示
五 探索慎独与意志自律的融合
第三节 宽容
一 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戾气
二 网络公共交往需要何种宽容
三 网络公共交往中如何实现宽容
第四节 慎思明辨
一 警觉虚假的网络信息
二 留意网络信息的局限
三 避免落入群体心理的陷阱
四 在网络公共交往中聚合群体智慧(之一)
五 在网络公共交往中聚合群体智慧(之二)
六 三种网络公共交往德性的融合
第五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实践目的
**节 人在科技时代的历史责任
一 敬畏自然和敬畏生命
二 居安思危并在社会舆论中维持乐观希望
三 在公共交往中形成改善现代权力系统的合力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交往与合作模式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
一 “公民社会”: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现代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
二 合作模式的网络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
三 网络公共交往产生多元的公共领域
四 网络公共交往促进公开性
五 网络公共交往促进形成改善社会的合力
第三节 网络公共交往与人的发展
一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二 网络共产主义行动的尝试
三 善用闲暇以提高成为“自由人”的素养
四 营造人类共同的意义世界
五 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第六章 网络公共交往的实现途径
**节 网络公共交往的局限
一 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二 数字化交流的缺点
三 网民德性的培育总是“在路上”
第二节 实现网络公共交往的途径
一 建设应对网上突发公共事件的常规制度的重要性
二 联结公民维护权利的网上网下渠道,畅通常规渠道
三 网民进行网络公共交往的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交往伦理研究 作者简介
童谨,福建厦门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计算机与社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伦理、网络治理,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各一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及校级课题五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友推荐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本类畅销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