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741719
- 条形码:9787547741719 ; 978-7-5477-417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本书特色
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经典作品 屡获国际殊荣和读者赞誉持续十四年实地调查 关注屠杀惨剧的**现场和劫后余波集合数十位当事人的口述文字 同时记录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声音还原不含杂音的事实真相 直面人性的幽微之处 ★ 2001年法国文化奖、2003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获奖作品 ★ 十四年实地调查,记录卢旺达大屠杀的经典系列作品“三合一”从1994年到2007年,作者基于对这场大屠杀的长时间调查,于2000年、2003年和2007年先后出版了三本著作,广受西方媒体和读者赞誉,被称作“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此次中文版将这三本书合为一本,以便更为完整、连贯地呈现该作与历史的面貌。 ★ **人称口述为主,消除一切杂音,由大屠杀当事人自己讲述历史本书采用口述史的方式写成,由当事人本人对大屠杀的回忆、思考构成,偶尔穿插一些第三人称描写和反思。这些当事人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的叙述摒除了一切来自权力和外部舆论的杂音,还原了普通人遭遇一场历史浩劫的真实过程。 ★ 同时记录幸存者与屠杀者的声音,多角度呈现和探索大屠杀与人性的复杂作者在**部关注幸存者的声音,在第二部采访了屠杀者,第三部则兼而有之。他们不仅在屠杀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事后的反应、评价或辩解也因人而异,使得本书在深度上完全超越了单纯地记录历史、为受害者鸣不平的层次,伸向了人性中的幽微之处。 ★ 持续跟踪调查当事人多年后的生活,思考大屠杀对人类造成的漫长影响因为卢旺达政府奉行“和解政策”,屠杀者后来和被屠杀者又重新生活在了一起。因此,作者并未因屠杀本身的结束而停止关注;他继续跟踪采访,记录下了屠杀造成的余波和当事人在生活中面对的困境。屠杀可能会结束,但永远不可能过去。 哈茨菲尔德笔下那些独一无二的声音迫使我们去直面不可想象、不能想象之事。弄清卢旺达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可我们没有权利就此逃避它,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成年人理应肩负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哈茨菲尔德的这本书。 ——苏珊·桑塔格 哈茨菲尔德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卢旺达大屠杀刽子手们的声音,读来令人痛心。它又一次提醒了我们:人类完全有可能做出毫无人性之事。 ——菲利普·古雷维奇,《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作者让·哈茨菲尔德的“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了卢旺达东南部一个小镇的幸存者与屠杀者在屠杀之后的记忆与生活。作者堪称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法国作家之一,他的身影虽然很少出现在书中,但他的文字足以彰显他那伟大的灵魂。这部作品以微妙的语言,运用口述史这种看似古老原始的方式,使人性剥去一切掩饰,显露出*核心、*幽暗的角落。 ——《纽约客》书中的每一段讲述都同样痛彻心扉,每一个声音都独一无二。若是在别人手里,它们可能只是一些零散收集的故事,但哈茨菲尔德把这些故事汇聚起来,赋予它们以力量,迫使人们对这个时代的种族灭绝做出积极的回应。 ——《出版人周刊》为什么会发生卢旺达大屠杀?无论是幸存者还是杀手,都在寻找着某种解释,但从没有找到过真正的答案。哈茨菲尔德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希望尝试理解——至少是更好地理解——那些人类无法理解的东西。 ——《卫报》这本重磅之作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成功为读者呈现出这样一起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惨剧是如何发生的。 ——《出版人周刊》哈茨菲尔德在本书**部中为十四位受访者都配上了一张黑白照片。这些照片连同那清晰的个人叙述,足以让每一个读者心碎。这些活了下来的人每天都要忍受心灵的折磨和外人的冷漠,这是这场大屠杀永远无法抹去的持久伤痕。 ——《书单》在本书的第二部中,哈茨菲尔德写作每一章时,先提供一些信息介绍,然后让他的受访者自己把故事讲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书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这些故事都是自发而出,无须有任何顾忌。由此哈茨菲尔德不仅保存下了当事人的证词,而且将它分享给了广大读者,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 ——《科克斯书评》这本书里囊括了大屠杀里许多人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这起事件,呈现出一种奇妙的诗意。哈茨菲尔德是个伟大的作者,他以清晰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调记录下了这些引人入胜、令人心痛且非同寻常的声音。 ——《观察家报》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在这本书里,让·哈茨菲尔德采访了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掀起一场大屠杀的刽子手,揭示了这些普普通通的人那既复杂又相似的面孔。 ——索尔·弗里德伦德尔,UCLA历史学荣休教授 这本书是一扇珍贵的窗口,它展现了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是如何变成疯狂的刽子手的。看着这些人滔滔不绝的独白,让人觉得他们形同冷血的怪物。 ——李·安·藤井,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这本书以平实的写作手法和同情心,引人入胜地描绘了一个种族屠杀过后、伤痕累累的社会如何想要恢复过来,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不仅适合研究非洲的学者阅读,也值得推荐给任何关心大规模暴力对人类社会之影响的读者。 ——迈克尔·朗,路透社驻非洲记者让·哈茨菲尔德在书中同时让卢旺达大屠杀的受害者开口,让刽子手们讲述他们的罪行,可谓报告文学和口述史中的一个惊人壮举。这本书结构精巧、内容惊人、发人深省,绝对是了解卢旺达大屠杀前因后果的必读之作。 ——戴夫·艾格斯,《什么是什么》作者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内容简介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一天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目录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作者简介
让·哈茨菲尔德(Jean Hatzfeld):法国作家。曾作为《解放报》战地记者广泛活动于德国、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前往黎巴嫩、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国家报道当地战乱;1994年,他前往卢旺达,开始调查和报道大屠杀及其后果,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陆续获得2001年法国文化奖、2003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以及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3¥42.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5.4¥4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9¥39.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