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公共管理学

作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9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7.8(8.4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公共管理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301172
  • 条形码:9787302301172 ; 978-7-302-3011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公共管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教材,也是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 本书共十一章,分别介绍与分析了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公共组织、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第三部门角色与管理、公共政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财政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内容

公共管理学 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公共管理活动与公共管理学1


1.1.1 公共管理活动的变迁1


1.1.2 公共管理学的形成3


1.2 公共管理学的基础概念4


1.2.1 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4


1.2.2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5


1.2.3 公共事务与公共产品6


1.2.4 治理与善治7


1.3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8


1.3.1 研究对象8


1.3.2 研究方法9


1.3.3 研究途径10


第2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4


2.1 传统范式: 公共行政学14


2.1.1 公共行政理论的萌芽14


2.1.2 公共行政学的形成15


2.1.3 公共行政学的完善19


2.2 当代形态: 公共管理学20


2.2.1 公共管理学兴起的背景20


2.2.2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特征21


2.2.3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24


2.3 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26


2.3.1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沿革26


2.3.2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转型28


公共管理学


第3章 公共组织32


3.1 公共组织的理论概述32


3.1.1 公共组织的内涵32


3.1.2 公共组织的功能特征33


3.1.3 公共组织的运行要素34


3.1.4 公共组织的结构36


3.1.5 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42


3.2 当代中国的公共组织43


3.2.1 中国政府组织44


3.2.2 第三部门组织46


3.2.3 事业单位46


第4章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55


4.1 政府角色55


4.1.1 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角色定位的主线55


4.1.2 政府角色的演变60


4.2 当代政府改革66


4.2.1 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特点和趋势66


4.2.2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73


第5章 第三部门的角色与管理83


5.1 第三部门概述83


5.1.1 第三部门的范围83


5.1.2 第三部门的含义和特征85


5.1.3 第三部门的类型87


5.2 第三部门的角色88


5.2.1 第三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88


5.2.2 第三部门的作用90


5.2.3 第三部门的运营与管理93


5.3 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96


5.3.1 东方特色的发展轨迹96


5.3.2 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98


5.3.3 我国第三部门的“危”与“机”99


5.3.4 案例: 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透视104


第6章 公共政策110


6.1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110


6.1.1 政策与公共政策110


6.1.2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11


6.2 公共政策的运行机制113


6.2.1 公共政策系统113


6.2.2 公共政策运行过程116


6.3 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实践119


6.3.1 我国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119


6.3.2 案例分析121


第7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26


7.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126


7.1.1 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演进126


7.1.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 128


7.1.3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130


7.1.4 公私部门战略管理比较132


7.1.5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134


7.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134


7.2.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134


7.2.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135


7.3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实践138


7.3.1 中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现状138


7.3.2 我国政府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途径140


7.3.3 案例: 城市战略管理的困境与出路142


第8章 公共危机管理147


8.1 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147


8.1.1 风险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境遇147


8.1.2 认识公共危机149


8.2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架构155


8.2.1 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与性质155


8.2.2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与技术159


8.2.3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勃兴 161


8.3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163


8.3.1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63


8.3.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165


8.3.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166


第9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71


9.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演进171


9.1.1 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71


9.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演进172


9.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175


9.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概述175


9.2.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82


9.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189


9.3.1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189


9.3.2 案例分析194


第10章 公共财政管理199


10.1 公共财政管理概述199


10.1.1 公共财政的产生和发展199


10.1.2 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200


10.1.3 公共财政管理的内涵与目标201


10.2 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204


10.2.1 公共预决算管理204


10.2.2 公共收入管理208


10.2.3 公共支出管理210


10.2.4 公共部门会计信息管理214


10.3 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215


10.3.1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215


10.3.2 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216


10.3.3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220


10.3.4 案例分析223


第11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227


11.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形成与发展227


11.1.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227


11.1.2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230


11.2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232


11.2.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流程232


11.2.2 确定组织目标234


11.2.3 制定绩效计划234


11.2.4 实施绩效评估238


11.3 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240


11.3.1 中国政府实施绩效管理概况240


11.3.2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制约性因素242


11.3.3 推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244


11.3.4 地方政府实施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246


第12章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251


12.1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251


12.1.1 萌芽阶段252


12.1.2 形成阶段252


12.1.3 成熟阶段254


12.2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255


12.2.1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255


12.2.2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环境257


12.2.3 电子政府258


12.3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实践261


12.3.1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发展历程261


12.3.2 电子政务262


12.3.3 “金”字工程263


12.3.4 政务信息公开与“透明政府”265


12.3.5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瓶颈266


12.3.6 案例分析267


参考文献270


后记278


展开全部

公共管理学 节选

  《公共管理学》:(7)成思危主编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各级政府、企业法人、社团法人或公民个人出资以及以上述法人和自然人的某种合资形式依法(《事业法》)举办的,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法人。归纳上述定义可以发现,事业单位这一概念具有如下特点。**,“事业单位”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对非政府机关、企业组织、群众团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型事业组织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事业单位”一词首先是在日常生活、政策文件中使用,并通过政策性的文件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之后,工具书编纂者、理论工作者从词语编纂、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但是“事业单位”一词的实践意义大于学术意义。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变化、调整,管理者对事业单位范围的界定、事业单位管理内容与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事业单位的理解也不断变化。*突出的例子是1998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两个法规出台后,事业单位从法律意义上仅指国家事业单位。第二,“事业单位”一词本身并不含有强调所有制、举办主体的意义,但事实上具有国有公办的性质。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所有事业单位都由国家举办、属于全民所有,少数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也大多按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民办事业单位不需要政府的编制、国家也不给财政拨款,非国有事业单位出现不断发展壮大的势头,这就需要将属于全民所有制(国有)事业单位与非国有事业单位区别开来进行管理。因此,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强调所有制、举办主体的意义。1982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虽未直接从所有制角度定义、区分各类事业单位,但强调“由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所需经费均由国库支出,收入也归国库”,暗示非国家举办事业单位的存在。此后,“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个体所有制事业单位”、“民办事业单位”等概念的使用愈加频繁,在管理及研究中也愈加强调所有制、举办主体之分。1996年,国家正式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取代“民办事业单位”概念(与第三部门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是否营利上)。1998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两个法规出台,事业单位(即国家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即民办事业单位)被明确分为两种组织,并分别在两个管理部门(编制管理机构与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因此,从法律意义上说,事业单位仅指国有事业单位,而“民办事业单位”则获得新的名称、成为新的组织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过几十年,转了一个大圈,事业单位的定义又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定义:国有、国办。但定义的基础不同:计划经济时期非国有事业单位微不足道,事业单位就是指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之后,事业组织举办主体、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必须强调国家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举办事业组织之别,有必要将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从全部事业组织中单列出来。当然,不少学者(包括公众)继续用事业单位(或公共事业组织等)称所有事业组织,但这属于学术探讨用语或日常口语而非法律定义。第三,事业单位的核心特征——服务,从计划体制时代至今一以贯之地保持着并作为一种共识传承。从20世纪60年代的文件到1998年的两个登记管理条例均承认这点:1965年5月4日发布的《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案)》称事业单位“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等服务的活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称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称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服务意味着事业单位是提供服务的、持续性运作的实体性组织,这一特征将其与成员组织——社会团体、权力组织——党政机关、产品(商品)生产组织——企业组织区别开来。第四,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相对稳定——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为主要活动领域。从计划经济的20世纪6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初,再到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无论政策性文件、学术论著、词典、《辞海》等工具书,还是1998年发布的两个登记管理条例及相关文件,均把事业组织活动领域定位在科教文卫等行业。正是这种活动领域的稳定性,使事业单位始终有特定空间维持其组织特征的连续性,并由此产生一个特定的概念:事业。在传统上,事业是一种行业性概念或行业集合概念,实际上事业指的就是事业单位活动的领域。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把事业单位定义为: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如国家举办的学校、医院、研究所、文化艺术团体、新闻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这类组织主要由政府举办,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提供,部分资金由其为社会服务所得收入予以补充,其基本功能是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其服务或产品价格由政府制定,政府对这些组织实行必要的行政管制,由国家编制部门统一管理。目前的事业单位在数量上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社会组织,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城市公共事业、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其中,国有事业单位占90%以上,非国有事业单位的比重不足10%。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隶属政府部门,其使命是执行由政府决策所确定的公共服务,其权威间接来源于政府的公共行政权。需要指出的是,国外虽有类似的社会组织,但都没有这一称谓,一般把它包括在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中。……

公共管理学 作者简介

曾瑞明,哲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福利与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主持《上海进一步推进政府透明化建设的突破口与阶段性目标研究》、《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转型研究》等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课题、上海市教委文科一般课题等5项,出版专著1部,在《学术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云南社会科学》、《理论探讨》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8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