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绘艺术精选集
-
>
中国美术8000年
-
>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
-
>
和光同尘:徐家树摄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广州
-
>
(精)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八品)
-
>
银翼杀手2029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972058
- 条形码:9787503972058 ; 978-7-5039-7205-8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本书特色
本书涉及的学者与艺术家长期关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其对艺术乡建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为乡村建设提出艺术学和人类学的方案,作出重要贡献。本书紧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又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艺术家与专家学者2019年在第三届艺术介入美丽乡村论坛上的发言、讨论录音、讲稿整理而成,会议主要讨论以艺术的力量熔铸传统与现代,再造生活新空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乡村文化复兴,建设21世纪中国美丽乡村。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目录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目录
导言 有关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的策展思考
一、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览暨论坛举办的背景 / 003
二、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览介绍 / 005
三、展览带来的思考 / 010
**部分 传统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
徐 平:“无讼”社会轮回与美好乡村建设 / 015
萧 放:艺术乡建的内生性动力研究 / 023
王廷信:山西河津艺术乡建中的传统坚守与时代气息 / 028
色 音:挖掘民俗旅游资源,助推草原乡村建设
——以苏泊罕草原民俗旅游为例 / 032
邢 莉:泾川的西王母文化与当地的公共文化建设 / 043
安丽哲:艺术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实践 / 053
孟凡行:手工艺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及问题
——以陕西凤翔泥塑村为中心的讨论 / 057
荣树云:秩序与生存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行业习俗之人类学研究 / 076
董进智:艺术化,乡村的未来 / 087
评议与讨论 / 094
第二部分 艺术乡建的经验与启示
王永健:日本“社区营造”对当代中国乡建的启示 / 109
袁 瑾:从信仰艺术到公共文化
——当代乡村庙会艺术重构的趋向研究 / 118
渠 岩:艺术乡建——中国乡村建设的第三条路径 / 124
左靖、周一:作为“遗产”的景迈山 / 137
靳 勒:村民们的美术馆——石节子美术馆 / 140
任 珏:从美丽乡村到美好乡村
——多主体参与的活态落地营造 / 143
汪 欣:“乡村+艺术”,乡村振兴的助力 / 148
黄桂娥:贵州台江阳芳村艺术乡建的实践及思索 / 151
评议与讨论 / 153
第三部分? 艺术乡建的争议与反思
赵旭东:如何才可能艺术地介入乡村? / 169
于长江:“建设”——艺术乡建的关键词 / 179
金江波:用策略介入乡村建设中 / 184
欧阳甦:莫干山的艺术乡建经验 / 187
罗健敏:从历史观的角度看乡村建设 / 190
张 航:艺术机构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 193
张玉梅:媒体视角下的艺术乡村建设 / 196
陈向宏:乌镇和古北水镇的建设经验 / 200
朱利峰:以手工艺振兴修复乡村文化生态 / 203
评议与讨论 / 206
论坛总结 / 212
附录
附录一 费孝通先生家属、国务院参事室费孝通社会调查中心副秘书长
张喆致辞 / 221
附录二 梁漱溟先生家属、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
梁钦宁致辞 / 224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节选
导言 有关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的策展思考 一、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览暨论坛举办的背景 首先非常感谢所有参加讨论的学者,大家都是艺术乡建的长期支持者,在场很多学者都是从**届艺术乡建研讨会就参加会议的人。**次有关艺术乡建的研讨会是在三年前召开的,这次是第三次。前 两次的会议都只有研讨会,而没有举办展览。在会议上,有不少艺术家、设计师展示了自己做的乡建案例,我们觉得他们做得非常好,许多图片都非常有吸引力,于是产生了策划一个将这些成果展示出来的展览的愿望。研讨会固然很重要,但艺术家的视觉表达也很重要。而且我认为,艺术乡建也许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一条非常值得探讨的路子。展览所产生的视觉刺激和现场感,会让更多人关注到艺术乡建的问题。 为此,我们研究所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提出了申请,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因此有了这次展览和研讨会。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乡村振兴的口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是从民国时期就开始的,因此,乡村振兴是中国人的百年之梦。但在不同的时期,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是不一样的。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积贫积弱,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整个社会都在进行全面的转型,即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现代的工业文明,当时的唯一出路就是向西方学习。 在那样的背景中,我们不仅对自己的传统关注不够,而且为了尽快地进入现代化,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的文化,甚至把传统文化看成进入现代化的羁绊。因此,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后来的“移风易俗”“破四旧”“立四新”,中国几乎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努力进入现 代化。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消失。 今天回过头看,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但大部分的传统主要存续在乡村。我们振兴乡村实际上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传统中华文明的振兴。艺术家的作用不仅是要帮助乡村发展经济,也是要以艺术的形式激活传统文化。有人觉得激活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乡村发展旅游业。在当代的经济结构中,旅游业成了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我认为,艺术乡村建设的目的还不止于此。**,旅游不能代替所有的产业,乡村要发展仅有旅游业是不够的,需要发展多种产业,包括手工业以及其他各种产业,如种植业、畜牧业、生态农业等;第二,*重要的是让农民能在乡村安顿下来,能够在那里安居乐业,找到家的感觉。乡村只有变成农民们愿意居住的家园,这样的乡村才有存在的意义。为了考察,我们去过很多乡村,如今许多乡村尤其是古村落都变成仅供参观而少有人居住的地方,游客们去了,参观一下,吃一顿饭,住一下民宿,就回来了。除了做生意的,开民宿的,已经没有当地人在那里居住了。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就是人的生活。所以,只有人才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没有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的呈现就没有当地文化。没有文化如何搞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旅游业?许多人愿意出去旅游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情境,而不仅仅是为了看一些人工景观和千篇一律的商品小摊。 因此,乡村振兴首先是为了让当地农民能够在那里住下来,安居乐业,发展他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建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生活样式。 为了说清楚这些理念,作为策展人,我选择了由渠岩教授执导的“从许村到青田”、左靖教授执导的“作为‘遗产’的景迈山”、靳勒教授执导的“石节子美术馆”三个艺术乡建项目,作为这次“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的展览内容。艺术乡村建设在民间自发地兴起并进行了若干年,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而由国家级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并举办展览,这还是**次,其意义非常重大。这意味着当下中国的乡村振兴关系的不仅是经济建设,还有文化建设、人心建设。从这一层面来说,今天乡村建设的含义比民国时期又更加丰富和深入了。 二、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览介绍 在这里,我把这三个项目的展览内容和主题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渠岩教授执导的“从许村到青田”的展览主题是“家园的重建”,*初引起我关注的就是他在艺术乡建中提出的“重估和重建乡村价值”的口号。他说:“家乡是我们*后的精神家园,西方追求的是灵魂不朽,而中国追求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 “中国人的约束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家族,把人都赶到城市去,离开家族的约束,会出现很多问题。”他清楚地看到,乡村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家族文化的基础上的,而家族文化的魂又被附着在村里的老建筑上。所以,他在许村所要做的**项工作就是修复那些明清时期留下的老房子。他认为“修复、保护老房子,是要恢复我们家族的荣耀,召回百年来我们模仿西方、模仿城市所失去的神性”。而乡村的神性与合法性在于乡村的信仰和祠堂,他说他从许村到青田看到的*大不同,就是北方乡村的信仰体系基本荡然无存,而在南方的广东却基本香火未断,人们还在信仰关公和祖先。而广东一带经济发达和他们讲究诚信和情义有关系,这样的传统信仰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如果说在许村的艺术乡建中,他更关注的是老房子的修复,那么在青田的艺术乡建中,他更关注的是这些还活着的乡村价值和乡村文化。 通过展览我们看到,渠岩虽然是一位艺术家,但关心的却是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其理念是让艺术走下神坛,成为社会革新的工具,让它从审美的系统变成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系统。他的这一理念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要重估乡村的价值,同时也要重估艺术的价值,艺术不仅是一套审美体系,也是一套价值体系,它承载着人类追求新生活的向往和理想。渠岩说:“现代社会发展得太快,我们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但回过头却发现我们那远在乡村的家没了。”没有了家,灵魂没有了可以安顿的地方,祖先的祠堂荒废了,生生不息、血脉相连的传统被割断了。 第二个项目是左靖教授执导的“作为‘遗产’的景迈山”。我关注到左靖教授的艺术乡建,是从他所做的“碧山计划”开始的。和渠岩教授一样,他也从事艺术乡建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他是从收集、梳理、再现当地文化开始的。他所执导的这一项目所在地——景迈山,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边陲,以盛产普洱茶闻名。左靖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带领一支团队对景迈山进行了近三年的田野调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了解到景迈山的村民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传统的文化体系也保留得很好,主要是因为这里盛产茶叶,村民们采茶、做茶、销售茶叶,生活富足,围绕着茶叶产生的各种民俗活动也保留得很好,这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只是富起来了的村民们希望能过更现代的生活,景迈山的村民们也一样,他们想把传统的干栏式木房改成随处可见的水泥式建筑。这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建筑是当地的人文景观,一旦改变,长期在这一自然环境中流传下来的人文景观就消失了,地方的特色也顿时不见了。因为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人来讲,房子不仅是他们生活的物理空间,也是他们生活的精神空间,不仅有世俗性,还有神圣性。不仅他们在里面居住,他们祖先的灵魂也依附在其中,许多文化仪式就在里面举行。所以,传统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具有文化性。 如何保留这些建筑以及当地乡村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体系,就成了进驻到这些村庄的左靖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左靖团队对当地传统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做了功能性的改造,即外观和结构基本不改,但增加了房子的亮度和防水能力以及内部的区隔。另外,左靖团队与政府合作,将改造好的建筑作为村里的样板房,供村民们观看,让他们认识到改造过的传统建筑和流行的水泥房子一样实用,但更美,更有特色,让村民们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时能多一种选择。 他们将文化展陈、社区教育与生活服务等功能,注入5幢改造好的民居。这个团队有建筑设计师、摄影师、画家、编剧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团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记录和整理了村庄的文化和历史,挖掘了乡村里*珍贵的、*值得保留的文化传统与习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拍了许多录像、照片,同时也解剖了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做了许多建筑模型,还画了许多线描图。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他们将乡村文化的美尽可能地发掘和展现出来。然后通过文化展陈,让村民们来参观他们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展览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村民们在镜子面前**次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觉得自己原来这么美,这么有情趣,在这样的感受中他们找到了自信,也迸发了极大的创造力。现在他们仍然在种茶和做茶,但已经会用微信在网上开网店、卖茶叶、招揽游客了,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互联结,这就是景迈山的未来,也许是所有乡村的未来。 左靖将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启迪当地居民去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价值,这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一个值得肯定的模式。 第三个项目是靳勒教授执导的“石节子美术馆”。这一项目和前两个项目的*大不同是,渠岩教授和左靖教授对于他们所参与建设的村庄来说,都是外来者,而靳勒教授从小生活在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石节子村,他就是当地村民,他在这个村庄出生长大,虽然后来他考上了大学,还当上了大学教授,但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又回到了村里,还当选为村主任,他的微信昵称就叫“靳勒村长”。他所在的这个村庄,是一座普通的西北村庄,干旱缺水,交通不便,山上的土地贫瘠,农作物很少,只有一些花椒树,少数的杏树、桃树和苹果树。据说,这个村里的农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自己的土地,主要是给附近的地主当雇工。村庄里没有出过文化人,没有村史的记录,没有祠堂,也没有族谱,是一个既缺乏自然资源,也缺乏人文资源的乡村。他们所拥有的*大“资源”就是靳勒先生,他是这个村庄的**位大学生,**位大学教授,**位大学问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这样的村庄基本处于边缘、废弃的状态,西北地区的许多村庄都是如此。靳勒先生每年回到村里,除了看到村里的人老了,小孩少了,年轻人少了,再没什么变化。于是,他开始产生了一个愿望,即用自己所学到的艺术知识来改变这座村庄。2007年,他召集石节子村4名农民去德国参加当代艺术展,让从来不知艺术为何物、从未离开过山沟的村民们**次出国,而且还参观了国际性的艺术展,对于村民们来讲,这在他们的心灵中几乎是前所未有地跨越了一个大鸿沟。 于是,靳勒开始设想将整个村庄里的每家每户、村庄四周的山山水水,都囊括成为一个乡村美术馆,村民们的家庭、村民们的生活、村民们的生产劳动等都是美术馆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当代艺术性的想法,别人用现成物当艺术品,他却用现成的活生生的农民生活当艺术品,建美术馆。 在建立美术馆之前,村民们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但现在这里的村民们开始艺术地生活着,并因此逐渐自尊、自信起来。为了接待外来的艺术家到这里创作和交流,村里开始变得干净整洁了。靳勒先生说,他做艺术乡建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还为了让村民们有尊严地活着。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刚进入城市的时候,他胆小、自卑,而且敏感,觉得自己土气,总害怕被人瞧不起。是艺术帮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人心的改变才是*大的改变。 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让社会生活成为可以观看的剧场,石节子美术馆村民的活动也由此被放到了社会的聚光灯下。也就是说,石节子美术馆的建立,让村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让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一个极其偏远的小山村里人的生活。艺术作为桥梁沟通了城市人和农村人,使他们相互了解,消除了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曾经有过的鸿沟。石节子曾经做过一个活动,即外来的艺术家们和村民们一起进行艺术创作,主题是“一起飞”。不仅是艺术家们和村民一起飞,也是城市人和农村人一起飞,城市和乡村一起发展,这也许才是乡村振兴的*大目标! 这三个项目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个项目关心的是家园重建;第二个项目将景迈山“遗产”连接其未来发展;第三个项目通过艺术家和村民“一起飞”,开阔了村民的眼界,提高了村民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展览带来的思考 这次展览所带来的思考是: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有着世界上面积*大的乡村,在那里蕴含着我们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中华文明的智慧,这一智慧包括了中国人“天地人和”的宇宙观,包括了类似二十四节气这样的农业知识体系,还有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更包括了中国人家族繁衍的人生文化,以及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样式。今天我们将其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任何文化必须是活态的,才可以世代流传,永不腐朽。因此,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去保护这些遗产,而是要去进一步激活这些遗产为我们今天所用,而艺术的*大特点就是能通过具有感染力的形式表达去唤醒沉睡的传统和濒于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就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价值所在。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关键首先在于艺术家对自然、对历史、对生命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和热爱。他们不是用理论去说教,而是懂得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去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些破旧的、即将倒塌的传统建筑重新修整,将其改造为既具有传统外形,又具有现代享受功能,还具有特别的地方风味的新生活空间。在这样的生活空间中,一些农民看不上的、几乎要扔的传统生活器具,成为新的生活空间中的有品位有文化的装饰品。这样变废为宝的设计和布置让农民们耳目一新,他们没想到在自己的生活中,原以为过时的房子和器具还有如此的美感,于是开始信任和追随艺术家,相信在艺术家带领下,自己的家乡一定能改变。这样的范例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果,让大家看到:新的生活一头连接着传统,一头还连接着时尚与未来。当大家看到传统和时尚、未来是相联系的,人们就不再热衷于拆旧房子了,而是想办法修复旧房子或再造旧房子,在传统中找到新的创造力。其实对于传统的旧房子是如此,对于传统的地方性文化知识、传统的地方性农业知识也是如此,都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创造力。即使学术也是如此,所谓的原创性都是在本土传统基础上的再创造。艺术家的创造容易被大家关注,是因为其创造的是视觉形象,是符号语言,是情感故事,能让人一目了然,可知、可感、可视、可触摸。 因此,由艺术家、设计师先行切入,然后再带动各种力量共同介入,这也许是艺术乡建可以而且值得尝试的模式。也因此,未来艺术家*重要的任务也许不仅是要创作艺术作品,而且要想办法成为新的生活样态与形式的创造者。在他们的参与下,乡村的生活会跟城市的生活一样富有吸引力,由乡村产生的新生活样态不仅包含文化、历史、审美的价值,还有新的文明理念、新的文明追求。唯有如此,乡村建设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有时我们觉得乡村振兴是我们在挽救乡村,殊不知是乡村在挽救我们这些身处迷途、找不到家的人。因此,乡村建设就是家乡建设、家园建设、心灵建设。其概念的内涵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也许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含义,那就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有可能是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之际的一场“文艺复兴”,这场“文艺复兴”是以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以艺术作为桥梁寻找回家的路进而塑造人类新的生活开始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将是中国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 方李莉 2019年3月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做访问学者,2013年被聘为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出版有《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景德镇民窑》《遗产:实践与经验》《中国陶瓷史》《艺术人类学》等十余本专著,并发表了《艺术田野中的文化思考》《从遗产到资源——以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为起点》《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为例》等一百余篇论文。经常被邀请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不同国家的博物馆,还曾应邀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肯塔基大学、阿佛雷德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韩国弘益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爱知大学、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美国纽约华美促进社等大学和学术机构做讲座。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