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作者:程玲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3.4(7.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版权信息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培 育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18YJA84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大国攻坚·反贫困社会工作丛书”中的一本。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反贫困领域的核心议题——“扶志扶智”,梳理了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 的反贫困实践的理论脉络,分析了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可行性,从 理论视角、实践框架、工作方法和实践策略等维度对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 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全书各章节环环相扣,既突出了反贫困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又体 现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特色。本书是系统阐述“扶志扶智”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理论与实 践的专业书籍,适合广大社会工作者、扶贫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其他 读者阅读、参考。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目录

“扶志扶智”:反贫困领域的关键议题 1
 “扶志扶智”提出的背景 1
一、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1
二、脱贫攻坚提出新要求 14
三、全面小康拓展扶贫新内涵 17
四、乡村振兴赋予扶贫新目标 19
第二节 “扶志扶智”的科学内涵 21
一、如何正确理解“扶志扶智” 21
二、“扶志扶智”的特点 24
三、“扶志扶智”的目标 26
四、“扶志扶智”的实践意义 29
第三节 “扶志扶智”与反贫困的关系 35
一、我国的扶贫是一种全面的扶贫 35
二、“三扶”:扶志、扶智、扶贫 36
三、“扶志扶智”是反贫困的出发点 38
四、“扶志扶智”是实现扶贫目标的保障 38
第二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的理论脉络 40
节 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的历程 41
一、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演进 41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过程演进 47
第二节 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的经验启示 51
一、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的优势 51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启示 58
第三节 反贫困社会工作对“扶志扶智”的关注 63
一、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价值 63
二、社会工作对“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贡献 67
第三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可行性 72
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外在机遇 73
一、“扶志扶智”:反贫困实践的新目标 73
二、贫困人口“志”与“智”不足的原因分析 75
三、“扶志扶智”反贫困实践中的挑战 79
第二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重要依据 84
一、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理论依据 84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政策依据 87
三、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现实依据 88
第三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专业优势 91
一、社会工作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契合性 91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优势 96
第四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理论视角 102
节 人本主义理论 103
一、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 103
二、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105
三、人本主义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 107
第二节 认知行为理论 111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基础 111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114
三、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 116
第三节 赋权理论 119
一、赋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120
二、赋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 123
第四节 优势视角理论 127
一、优势视角理论的主要观点 127
二、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 130
第五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的实践框架 135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使命与目标 136
一、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使命 136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目标 137
第二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介入理念 141
一、尊重接纳、唤醒自尊 142
二、维护自决、输入希望 144
三、聚焦优势、发展潜能 146
四、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146
第三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功能定位 148
一、微观层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增强脱贫信心和能力 149
二、中观层面:消除贫困文化,建构社会资本 150
三、宏观层面:构建良好的反贫困政策环境 151
第四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服务内容 152
一、转变认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信念 153
二、增强信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效能感 154
三、发展能力: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 155
四、重构环境:构建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 156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在“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中的角色 158
一、服务的提供者 158
二、使能者 160
三、倡导者 161
四、赋权者 163
第六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工作方法 165
个案工作方法在“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中的运用 166
一、完善精准扶贫的识别体系 166
二、增长贫困人口的志气与智慧 168
第二节 小组工作方法在“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中的运用 183
一、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184
二、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参与水平 185
三、提升贫困人口的抗逆力水平 186
第三节 社区工作方法在“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中的运用 196
一、地区发展模式 196
二、社会策划模式 199
第七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的实践策略 205
完善自我意识,发展贫困人口的主体性 206
一、发展准确的自我观念 207
二、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208
三、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 208
四、增强自我控制感 210
五、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210
第二节 推动政策落地,激发贫困人口的创造性 211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211
二、多策并举,合力增效 213
三、互动沟通,助力引力 214
第三节 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 214
一、提升贫困人口的农业生产能力 215
二、提升贫困人口的专业技能 216
三、提升贫困人口的社会适应能力 216
第四节 建构支持网络,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觉性 217
一、整合资源,提升贫困人口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218
二、宣传典型案例,营造自主发展的脱贫氛围 220
第五节 消解贫困文化,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参与性 221
一、链接社会资源,夯实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 222
二、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贫困地区的文明程度 223
三、弘扬脱贫文化,撬动贫困根源 224
第八章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226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启示 227
一、关注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过程效应 227
二、注重社会工作整合介入模式的运用 231
三、重视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系统效应 232
第二节 社会工作参与“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的政策建议 233
一、加快完善顶层设计,为“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指引方向 233
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为“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
提供组织保障 235
三、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为“扶志扶智”的反贫困实践
提供服务保障 237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51
展开全部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节选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一)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志扶智”对实现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地区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在思想层面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意志力,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转变我国各类帮扶力量的扶贫方式,让贫困人口由被动地接受救济转变为主动脱贫;三是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返贫现象,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四是有利于树立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贫困人口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更好、更快地打赢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战。  (二)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奋力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小康的社会,既要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的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只有人们的精神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够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要增强物质力量,也要增强精神力量。始终不渝地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是“扶志扶智”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时有出现,这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彻底脱贫的实现。二是“扶志扶智”有利于消除精神贫困,即从思想上调动贫困人口主动脱贫,树立人穷志不穷的理念。三是“扶志扶智”有利于增进贫困人口对共同富裕的认同感,可以*大范围地增进贫困人口对共同富裕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扶志扶智”对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首先,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为经济发展需要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群众团结一致、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农村群众的“志”和“智”扶不起来,就无法实现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将“扶志扶智”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始终,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利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扶志扶智”可以通过鼓励当地农民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方式,打造创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扶志扶智”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动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进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三是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充满动力、充满热情的氛围。“扶志扶智”可以激发贫困人口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使农村向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迈进。  其次,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农民是我国数量庞大的一类社会群体,也是农村基层政治文明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农村事务管理效能的提高,维护农村的社会秩序;有利于调动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扶志扶智”有利于加强农村的基层自治,推进民主社会的进程。对贫困人口进行“扶志扶智”,有利于发挥农村贫困人口的主动性,增强贫困人口的民主权利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主动参与农村的自治管理。  *后,有利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农村居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是一种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农村文化从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日渐式微,这不利于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农村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群众的参与,“扶志扶智”是从农村群众精神层面进行介入,对农村的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是有利于创新农村文化形式。“扶志扶智”可以鼓励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激发贫困人口的创新意识,从而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形式。二是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文化。“扶志扶智”可以鼓励农村群众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开展和参与更多文化活动,推动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三是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扶志扶智”有利于丰富贫困人口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有利于加深贫困人口对农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扶志扶智”可以使贫困人口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居民的凝聚力,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

扶志扶智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作者简介

程 玲,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社会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