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了不起的陕北话

了不起的陕北话

作者:王六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6.2(6.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了不起的陕北话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4144857
  • 条形码:9787224144857 ; 978-7-224-14485-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了不起的陕北话 本书特色

1.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作9页长文力荐,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的阅读心得不啻一篇高效阅读本书的文字版思维导图。 2. 用27位陕北人的日常生活讲述陕北民谚民歌曲艺民俗的方言故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六对陕北方言民俗的刨根问底之书,田园视角、草根思路、民间认知。 3. 解锁陕北话“十万个为什么”,见证3000年农耕、游牧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为200余处充满文言古韵、历史典故、民族融合、世俗宗教、帝王做派的陕北话寻找历史出处,见证3000年农耕、游牧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再现中华文明不断递变演化的全景图。 4. 视频书扫码即看,沉浸式体验陕北方言民俗。国内方言解析纪录片开山之作《陕北话》高清视频(6集),以纪实手法细微捕捉陕北人的日常生活、民俗活动,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5. 32开精装双封,封面设计古朴厚重,内文用纸光滑细腻,版式设计简约舒朗,视觉观感、手部触感佳,环保印刷。

了不起的陕北话 内容简介

作者王六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几十年坚持深入民间搜集陕北独有的口语词汇,并致力于陕北方言民俗与中国历史、文明演进关系的研究,本书就是他利用田园视角、草根思路、民间认知,从天、地、时、空、人、情六个角度,用11项与陕北民谚俗语、曲艺民歌、民俗民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言故事,以及27位陕北人的生活日常为线索,将枯燥的语言研究融入到有趣的生活中去,为200余处“土”的陕北方言找到“雅”的历史出处,为陕北民俗在传统文化里找到历史依据,从而见证3000年农耕、游牧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诠释中华文明的演变历程,读者可以驾着陕北话这台时光穿梭机,聆听祖先的声音,鸟瞰中华文明的全景图。

了不起的陕北话 目录

**篇

陕北话是古汉语在方言中的留存,

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

陕北方言折射出的语言流变轨迹,

让我们打通时空隧道,听到古代。

陕北方言:中国语言的活化石??3

陕北说书:*典型的方言艺术??16

陕北道情:唱出陕北人的真善美??29

信天游:活着的《诗经》??34

《东方红》:用信天游吟唱的红歌??46

第二篇

什么叫方言?方言就是四方之言。

无有四方,何谓中央?

与正史不同,

人们能从听见古代、看见古代的陕北方言中,

破解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现象之谜。

陕北方言:民族融合的语言样板??63

二人台:蒙汉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76

《走西口》:人口大迁徙中的爱情悲歌??83

南调北唱的榆林小曲??88

龟兹音乐与吹唢呐的人??95

第三篇

独具匠心的民间艺人,通过民俗、民艺、民歌,

把一个神性的陕北介绍给世界,

让人看到了执着虔诚这种艺术永恒的内在力量。

天人合一,正是陕北人的基本遵循!

龙潭祈雨调:中华民族的招魂曲??105

阳歌:祭祀太阳的广场歌舞??111

从浮屠峪到木头峪:

??陕北方言里的宗教用语??134

陕北方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观园??141

白云山庙会:充满世俗的宗教文化??149

第四篇

黄土高原上自然环境的严酷,

在与天地自然搏斗的那些年,

人力渺小,微不足道,

只能始终怀着敬畏之心,

将所有福祉系于天地。

人人皆天子:陕北方言中的帝王做派??155

斯文讲究的陕北方言??166

子推燕与陕北寒食文化??174

合龙口与陕北窑洞建筑文化??182

喜帖与陕北月子文化??188

第五篇

他们把时间酿成酒,

把苦乐唱成歌,

把生活打理成艺术,

这就是充满仪式感的陕北,

这就是陕北人的一生。

传统婚礼与陕北的生育文化??193

老米酒与陕北的酒文化??200

打铁花:璀璨浪漫的民间焰火??210

九曲阳歌:陕北人的正月狂欢节??214

第六篇

把民歌传承下去,

把陕北特有的语言方式传承下去,

*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娃娃抓起,从课堂入手。

这种文化继承,

是*强的生命力,是情感寄托的家园。

陕北民歌:老歌新唱,古树开新花??227

剪纸:陕北民间艺术的美学符号??243

民歌:珍藏在陕北人心里的艺术宝库??254

家乡的调调:陕北人心灵交感的秘史??257


展开全部

了不起的陕北话 节选

**篇 时 陕北话是古汉语在方言中的留存, 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 陕北方言折射出的语言流变轨迹, 让我们打通时空隧道,听到古代。 陕北方言:中国语言的活化石 在陕北,无论是行走在弯曲的山道、还是站在高高的崖畔,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黄河船夫曲》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心声,是黄河文化的经典之作,悠扬凄美的信天游旋律,交响着黄河儿女的生命呐喊!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只船?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几十几个艄公把船来扳? 在黄河的怀抱里,陕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有人说,陕北的黄土有多厚,中国的文化就有多深。长城和黄河如同两条不同质地的腰带,在这里相汇、相交,然后一个静穆肃立,一个奔腾而去。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交融,一条古老的秦直道将不同的文化串联,设定了中华文明的坐标,也奠定了陕北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 荷叶坪是陕北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曾经是山、陕两地的重要码头。依傍黄河的荷叶坪土地贫瘠。过去,这里的人们一直凭借红枣和摆渡为生。在这里,几乎人人都会唱《黄河船夫曲》。已过古稀之年的李建光,*喜欢的歌就是《黄河船夫曲》,从儿时学会到现在,已经唱了六十多年。他说:“这首歌是我们村的李思命唱的,他就在我们村下面住着呢。” 李思命是当年的船工,也是民间艺人。1920年春节,闹秧歌、扳水船(跑旱船表演,“扳”即撑船之撑、摇橹之摇、划船之划)时,他用陕北方言吼出来的这首歌曲,激越、粗犷的信天游调,质朴的陕北方言,澎湃了中国人的天问! 李思命三代都是船工,十七八岁起,长、命、富、贵弟兄四人就跟随父亲奔波于黄河水道,几十年的扳船生活,他熟悉黄河,既敬畏又依恋。他和乡亲们所讲的地方话,属于我国北方话中唯一的非官话,晋语系是陕北佳县吴堡片方言,歌词里的“晓得、不晓得”是古汉语在方言中的留存,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陕北方言折射出的语言流变轨迹,让我们打通时空隧道,听到古代。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这是明代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中的话,即使算不上真理,也属至理。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方言说破天也是汉语支脉。所以,我们会发现,不同支系的方言,有很多词汇是相通的,因为他们都是从古汉语演变而来。比如,陕北说“去”为K或Ke,云贵也这样说,陕北说现在是“而刻”,粤语也这样讲,这是古人的语气。所谓音韵通古,这是汉语方言的共性。而音韵通古的时代意义,或文化意义,国人就是不用翻译,今天还能与历史上的文豪大咖对话。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凭这首被称为唐代诗歌革新宣言的名作,陈子昂可以说,一诗定乾坤成旗手,但把这诗放到当下,却音韵不通,有气势而无韵味,普通话“者(zhe)”与“下(xia)”不押韵,这是现代汉语的尴尬。陈子昂绝不会出病句诗招摇过市,病体诗也绝不会被人尊崇备至,问题出在今天普通话有的语音,与陈子昂时代语音变得风马牛不相及,找不到北了!上古音“者”为d声部,“下”为h声部,到陈子昂时代的中古音,“者”音变为zh声部了,但与“下”仍押韵。有方言在,中华民族的千古音韵尚有气息,尽管这种音韵系统也在流通过程中变得残缺而不系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困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圣杜甫的这首七律,韵脚的哀、回、来、台、杯,用普通话读就是问题,回、杯的韵母ui与ei,与哀、来、台的韵母ai不押韵,但用陕北佳吴片方言读,则没有问题,因为陕北方言还留存杜甫时代的中古音,回huāi、杯bāi,韵母也是ai。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杜甫与晏殊的上述两首同韵诗词看,至少唐宗时代,音韵还是一致的,今日之变时间断代如何推算,已很难说清。 陕北方言声韵通古,除了韵律,还有韵味,就是陕北话中夹杂有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国人耳熟能详的《黄河船夫曲》,开口就是“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晓得”,典型的古汉语、书面词。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旧说浙东理难,十分公事,绅相晓得五六,唯刘汉弘晓得七分,其他廉使及三四而已。” 同时代的《朱子语类》卷六八:“前辈之说,不欲辩他不是,只自晓得便了。” 宋代文案中的“晓得”二字,在明代亦活跃。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婆子又道:大凡走江湖的人,把客当家,把家当客。比如我第四个女婿朱八朝奉,有了小女,朝欢暮乐,那里想家?或三年四年,才回一遍,住不上一两个月,又来了。家中大娘子替他担孤受寡,哪晓得他外边之事?”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外人纷纷扬扬;也多晓得。” 哪知到了近代,这个“晓得”在书面文章中被“知道”替换得几无踪影,只在方言中偶尔露露脸。 陕北感天动地的《祈雨调》,随着电影《黄土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而广为人知。乡民们“救万民”的呐喊,直击人心。这“万民”二字,要比“晓得”更有底气,属上古词汇。 《史记·五帝本纪》:“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记·李斯列传》李斯狱中上书:“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可见,在秦汉时代,这是个常用词。可在今天,人们早已用“群众”“百姓”取代了“万民”。实际上,陕北人平时即使不用“万民”,也绝不用“群众”“百姓”这样的华贵词汇,而是用“众人”来表达,这可能是为了不与战国前“百姓”这一贵族统称相混淆。 更令人叫绝的是,陕北人与生俱来就具有“民贵君轻”的思想,有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观,*经典的民谚就是“众人是圣人”!与陕北口语一样,唐人也这样说,唐代《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众人一见,便知杨坚合有天分,一齐拜舞,叫呼万岁。” 你到陕北走动,听文盲对话,大有一种摆斯文的感觉。例如: 甲:“你出门不肩介绍信,使不得!” 乙:“荷上嚂。” “使得使不得”,在陕北方言中表“行不行”“同意不同意”。“使不得”与“使得”相对应,是马致远创作元曲时用的文字,《江州司马青衫泪》第二折:“(正旦云)罢罢罢,刘员外既要成亲,容我与侍郎瀽一椀(碗)浆水,烧一陌纸钱咱。(净云)这也使得。”够斯文了吧? 肩(hǎn)则是“带”“拿”的意思,这字早在四书五经中就出镜了,《尚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盘庚这句话中的“肩”与陕北方言义完全相同。 荷(hě)在陕北与“肩”同义。其实现代汉语中,这个“荷”字较少见,只在“负荷”“荷枪实弹”类词组、成语中出现,而在陕北方言里却是常用字,也是底蕴十足。在《左传·昭公七年》中,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论语》中的“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比荷、肩更有味的是,一些方言句子大有吟诗诵经的味道。 “我看两个也比肩,一天圪嗅嗅圪嗅嗅就是个好吃。” 圪嗅嗅,用鼻子感知气味的动作,“嗅”之义在普通话中均以“闻”代替了。陕北的这个嗅,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的“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中的“嗅”。 比肩,由并肩而引申为并列、地位等同、不相上下、难分伯仲。《淮南子·说山训》有:“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比肩”在唐诗宋词中也时常露脸,如白居易所作《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信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我口讲我言,十里不同音。船工们用带着黄土味道的陕北方言唱出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声: 说起个难,道了个难,十冬腊月扳水船。水船不是个人扳的,把我的脚片子冻个稀巴 烂…… 李建光唱的这首歌和《黄河船夫曲》一起,组成了反映黄河船工生活的《扳水船》。歌词依然来自生活,质朴、泼辣、直接,曲调同样来自陕北的秧歌调,一经齆齆作响的后鼻音唱出,陕北黄土地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要说陕北方言的特征,从音韵角度讲,“一文一古,一前一后”应是主要特点。“一文”就是文言文,“一古”就是古汉语,“一前”就是普通话零声母开口呼字,除“啊、唉、耳、儿、二”几个字,a、ai、an、ang、ao、e、eng、ou大部分字前加声母ng,因此陕北方言比普通话多一个声母ng(??)。定边县安边等少数乡镇、榆林城周边则加n,如绥德话读“我”为ngǎ,“挨打”读ngāi??dǎ,“西安”读xī??ngān,“昂”读ngǎng,“袄”读ngǎo,“鹅”读ngē,“恩”读ngēng,“欧洲”读ngōu??zhōu。“一后”,就是浓重的后鼻音——这恐怕是陕北方言*显著的特点。 地道的陕北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无收前鼻音n尾的韵母。普通话的en、in、uen、üe,陕北方言并入eng、ing、ong、iong;普通话an、ian、uan、üan陕北方言n尾脱落;ian、üan两韵,清涧河流域和子洲南川读i、üi。当然,从陕北内部来讲,方言也有区域划分,如清涧河流域、沿黄地带的就很典型。即使从陕北方言普遍性来讲,也有很多细节难以面面俱到,如陕北有zh、ch、sh,但不少读为z、c、s,读z、c、s明显比普通话多。陕北方言的这一方言弱点,竟被陕北人强势利用,反其道而行之,在语言类曲艺、民歌项目上出彩。如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练子嘴艺人,在创作中利用其特有的剁句子功底垛句子,将人辰、中东辙字通用中东辙,大量的民歌、书本,向中东辙靠拢,并使用频繁的台词术语,创造出以“脱笼”代替开始、以“交零”代替结束的专用词汇,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东方红》《赶牲灵》《泪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就都用中东辙,都是这种艺术手法的成功结晶。 《扳水船》或悲叹、或倾诉,以扳船艄公和坐船姑娘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出来,曲调高亢,既有对黄河的深情咏叹,更是船工奋力拼搏的真实写照。 从远古飘来、从黄土高原飘出,顺天而生、信天而唱的信天游,之所以人听人爱,经久不衰,甚至成为世界音乐殿堂的经典曲目,除了信天游那摄人心魄的英雄气场、文化品质外,也得益于那生动韵趣、文化厚重、寓意独特的陕北方言。 而以陕北方言为载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陕北民谚、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说书、陕北(清涧)道情、府谷二人台、榆林小曲共计七项。这些艺术形式和陕北方言,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陕北说书:*典型的方言艺术 陕北说书是*典型的方言艺术,以前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又有明眼人加入了进来。 横山区42岁的熊竹英就是新一辈陕北说书人。他演唱的《刮大风》是陕北说书里*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段子: 春天里刮风暖融融,冬天里刮风冷死人,直刮得碾盘啪啪啪掼烧饼,刮得碾轱辘嘟噜嘟噜耍流星。 陕北说书,双手执三弦连弹带说唱,左小腿绑的叫三层甩板,右手背上戴着麻喳喳(四片瓦),分别对应着说唱,击打出相应的节奏。“嘟噜嘟噜”,这些陕北方言中的拟声词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眼眼????口口????鼻鼻 土土????水水????火火 走走????睡睡????坐坐 软软????长长????壮壮 颗颗????堆堆????盘盘 以这样的叠词用语说话,不但朗朗上口,而且生动活泼,亲切暖人。 眼眼看书书 口口吃糖糖 手手摘花花 娃娃骑马马

了不起的陕北话 作者简介

王六,本名王建领,男,1958年生,陕西米脂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陕北民谚”传承人,陕西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民歌、民俗、方言等传统文化研究,以田野视角、草根思路、民间认知出版《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回眸》《陕北民歌300首》等著作;2018年总撰稿并出品全国第一部方言解析纪录片《陕北话》,以文化视角感悟方言文明进化的历史承载和情感寄托,用陕北话讲中国故事,温馨而生动,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