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牧马河之夏/邹世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138754
- 条形码:9787517138754 ; 978-7-5171-387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牧马河之夏/邹世奇 本书特色
聚焦女性、情感与成长故事 许子东、叶兆言、吴俊等多位名家推介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首部作品颇显功力
牧马河之夏/邹世奇 内容简介
《牧马河之夏》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收入11篇。集子中的故事有关于明清易代时期文人士子的悲辛处境——背负沉重历史,挣扎沉浮中的爱与泪,痛与怕。关于秦准歌女的家国情怀、爱情悲喜——在沧海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当代硕博士生面对现实的碾压、理想的撕扯,进退失据中踉跑前行、以至沉沦。关于底层出身的白领女性在面对现实贫瘠、诱惑无限时,从纯洁坚守,到全线溃败的曲折心路。更有关于知识女性在对恶劣原生家庭的逃离和牵绊中艰难成长、找寻自我——在对社会阶层的突围,对爱情理想的坚持对人生事业的选择中,努力逸出家庭原点的辐射和纠缠……
牧马河之夏/邹世奇 目录
001 ╱牧马河之夏
029 ╱琉 璃
050 ╱看见彩虹
068 ╱透明女人
087 ╱晚 点
106 ╱让我住在裙子里
122 ╱白昼幻影
141 ╱阳光绿萝
161 ╱原 点
198 ╱犹恐相逢是梦中
231 ╱雕栏玉砌应犹在
牧马河之夏/邹世奇 节选
牧马河之夏 多年以后,竹青又回到了南山镇。 小镇变化不算大,无非是当年的砖瓦房变成了一水的楼房, 从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变得有了一些商业气息,街还是原来的“之”字形三条街。竹青在“之”字一点的结束处下了车,用几分钟就走过“之”字的半横和一撇,来到镇子西头的中心小学旧址。 穿过小镇的时候,她还有点担心会被熟人认出来,近十年未见的寒暄,想想都可怕,她可一点也不想享受所谓衣锦还乡的感觉,何况也够不上衣锦还乡,她没有发财也没有做官,不过是拿到博士学位后成了首都一所大学的老师而已。还真看到不少熟面孔,都是一些中年人,是当年的学生家长,至于当年的同事和学生却一个也没遇到,大约学生都离开小镇了,而同事们这个时候都在镇东头、“之”字结尾处的新校园里。没有人认出她。她的变化这样大吗?还是仅仅因为这遮阳帽、墨镜的严实打扮?无论如何,认不出*好,竹青想。 竹青在这里教书时,校园就已经是一所老房子了。老校园的格局很特别,四进房子,三个院落,当年前院和中院是教室, 后院是会议室和教师宿舍。竹青绕着学校走了小半圈,发现三个大门都锁着。透过后院锈迹斑斑的大铁门门缝往里看,整个校园都淹没在荒草中,倾颓得不成样子。竹青看到自己当年住过的宿舍,荒草几乎已经掩住了窗台。宿舍斜对面的大会议室连门窗都倾斜了,已然成了危房。突然,距离大门很近的一丛野草摇动,一只灰色的野兔探出头来,用一侧的眼睛看了看竹青,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竹青不禁轻叹:当此景,谁能想象, 这里还曾发生过那样的青春往事。 那天是中心小学给学生发成绩通知书的日子。发完通知书, 学生们散去,因为第二天要开始政治学习、业务培训,老师们全都没有离校。山里的夏天比县城要凉快得多,可再凉快的夏天也还是夏天,门外热浪袭人,老师们各自在自己的宿舍里闭门不出。竹青照例学英语,做考研阅读,一个安静的下午倏忽而过。 到了黄昏,突然下了一场雷阵雨,雨雾腾起,对面不见人。大雨滂沱中,中心小学迎来一大批客人,是下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由一辆大巴从省会送来,校长安排老师们去教室里和他们见面。老师们极不情愿地打着伞、穿过大雨去前院见面。 大学生们有二十多人,男生和女生大约各占一半,全是生气勃勃的青春面孔,热情地和老师们打招呼,而老师们大多保持微笑,礼貌地回应,但也不主动交谈。竹青不同,她对这些大学生们十分有兴趣,会主动问他们的院系、专业、年级、籍贯,很快就弄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学学生会骨干,来自不同的院系,年级分布从大一到大三。竹青对他们当中的好几位都留下了印象。 见面会结束,雨歇风住,暑气降下去,天空仍飘着牛毛细雨。学生们被安排住在后院的大小会议室里,男生住大会议室, 在竹青宿舍斜对面;女生住小会议室,就在竹青对面。小会议室旁边是校长室,校长是本地人,平时基本不住校。大学生们把凳子集中堆在会议室一角,桌子拼一拼,铺上大学发给每人的一床草席,就算床铺了,可是大学生们都既新鲜又兴奋。竹青应邀去参观了一下,感觉颇像自己住过的中学大通铺宿舍。 夜幕降临,大学生们集中在大会议室,开始排练一支歌, 有领唱有合唱,唱的是……
牧马河之夏/邹世奇 作者简介
邹世奇,陕西汉中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十届、第十二届签约作家。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小说、随笔数十万字,部分被《小说选刊》《思南文学选刊》转载,被收入《2017中国最佳杂文》(王蒙主编)等多种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