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电影哲学

电影哲学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7.4(5.5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电影哲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258475
  • 条形码:9787303258475 ; 978-7-303-25847-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电影哲学 本书特色

欧文·辛格的父母从奥匈帝国移民美国后在科尼岛开了家杂货铺。电影也是杂货铺,也是游乐场。辛格的《电影哲学:爱与神话》妙用艺格敷词,让我们看到种种神话原型的电影变体,将复数的爱的多元、暧昧、无解以及蕴于其中创造性充分展演。用心的读者会发现,他重现了电影角色上升或下降的场面调度,营造出本书一个潜在的深层结构,即人类的沉沦与超越。当然了,这部书也是一份与众不同的迷影片单。辛格曾说:“生命的意义......不是早就在那等着我们发现的东西......我们寻找的其实是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的创造模式。”理解神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无论如何,我们仍要爱电影,爱人,爱这个世界

电影哲学 内容简介

麻省理工学院欧文·辛格(Irving Singer)教授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是通过网易公开课“电影哲学”,他温文尔雅、略带风趣的师者风范令人影响深刻。《电影造神:电影中的哲学》(Cinematic Mythmaking: Philosophy in Film)或《电影哲学》就是基于经典导演及其作品的一部电影哲学书,其中有产、学、研各界和广大影迷耳熟能详的费里尼、库布里克、考克多等导演。国内已有不少“电影美学”教材,但电影美学研究直到今天依然围绕经典议题,很难深入推进。而电影领域和哲学领域各自发出的交叉讨论尝试又有自说自话、未能水乳交融之憾。通过《电影哲学》既可以了解电影与哲学知识,又可以看到两者是如何对话的。辛格教授主攻电影之前从事关于“爱”、“人生”、“创意”、“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研究,并且将伯格曼称作电影哲学家(cinematic philosopher),可谓触类旁通,发展到晚近的《电影哲学》一书更酝酿出深入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电影是讨论哲学的很好媒介,与当下很好流行的德勒兹的观点颇为契合。当代大学课堂越来越依赖通过电影教学,这部书不仅可以作为电影专业的书目,而且可以作为哲学专业乃至更广泛人文社会学科的书目。 本书案例除了上面提到的作者导演(auteur director)及其作品,包括《八部半》和《美女与野兽》(*近的美国2017版十分火爆,但考克多的版本影响更为深远),还有《淑女伊芙》《女继承人》《华盛顿广场》等豆瓣评分高于7.5的佳片。他通过个案的细读以及与电影之外知识的联结(奥维德、荷马、弗洛伊德、荣格),强调了电影专享的特点和魅力(用生动具象的方式讲述严肃的议题),解释了为何看电影像做梦,同时涉及人类亘古未变的神话经验。如辛格教授所说,神话是人类接触、理解、回应世界的方式,电影中本身就很美的神话及神话人物(迦太基女王蒂朵、艾尼阿斯、奥菲斯、特里斯坦、司索尔特、皮格玛利翁、伽拉忒亚、唐璜)其实是托古言今,用古老的智慧和图像揭示我们自己时代的爱恨、信仰、秘密。有趣的是虽然辛格是一位男性学者,但引用了很多关于女性的电影。

电影哲学 目录

前言
导论:神话与电影的哲学维度
**章 《淑女伊芙》
第二章 皮格马利翁变体
第三章 《女继承人》与《华盛顿广场》
第四章 谷克多:以电影写就的神话诗歌
第五章 库布里克与费里尼的神话书写
注释
索引

展开全部

电影哲学 节选

【1】看电影在许多方面都很像做梦。在看电影/做梦时,我们会沉浸在被亵渎地暴露在眼前的事物中。有时,我们会对梦境产生消极的反应,抗拒某个不断出现的“不速之客”。我们甚至会强迫自己醒过来,就像走出剧场的观众。不过,*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屈从于自己被动的状态,就像意识停摆的观众接受甚至享受做梦时拂面而来的轻松与不羁的愉悦。当在私密的环境中观赏仅为你我放映的电影时,我们真像是望着自己梦境的茫然的观众。在某种程度上,梦里存在着我在自己关于爱的理论中称之为“赠予”的东西。我们在梦中受惠于某种免费表演。这种免费表演通常是视觉的,也可能是听觉的。我们让它裹挟着自己,感到惬意——就像我们清醒时在*富有创造性的状态下感受到的惬意。梦比我们清醒时感知到的世界的碎片混乱得多。大脑不睡觉。它赋予这样的情境某种意义,弥合充斥在绝大部分梦境中的混沌。因此,我们欢迎梦的造访,尽管事后回想我们看到的那些东西时可能会感到不适。不论电影中是否存在明确的神话表达,总的来说,它们重现了做梦的上述特征。电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艺术形式,原因在于技术能够融合两种实践:书写神话,以及在有意识的经验中生动地模拟人们每天睡觉做梦时发生之事。这也才经历了一百多年。 【2】在奥维德(Ovid)讲述的皮格马利翁神话中,我们得不到多少有关伽拉忒亚(Galatea)的信息。她是皮格马利翁创作的雕像,后被维纳斯赋予生命。我们在《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中读到,伽拉忒亚一有意识,“就眨眨眼,泛红了脸,盯着他。她的创造者,她的爱人,她的男人。在他身后,天空明亮。为此,她感谢他,感谢女神”。一对恋人即刻成亲。在维纳斯的安排下,一个孩子诞生了,叫帕福斯(Paphos)。这个名字后来成了地名。这个地方是献给维纳斯的。奥维德没再说其他关于伽拉忒亚的事,也没说皮格马利翁对她的爱意味着什么。即便没有这些信息,故事的神话功能也已经完成了。 由安东尼·阿斯奎斯(Anthony Asquith)、莱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导演,盖布里埃尔·帕斯卡(Gabriel Pascal)制片的1938年版《卖花女》属于皮格马利翁神话的变体,与此相应,爱莉萨·杜立特(Eliza Doolittle)在电影里被呈现为既活在过去也活在当下的姑娘。她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由服饰风格和汽车年代即可看出,但她体现了一种“新女性”的吊诡。这种“新女性”出现在19世纪*后二十来年。当萧伯纳在1915年完成戏剧剧本,并在1938年完成电影剧本时,他借了这些吊诡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中依然弥漫的东风。《窈窕淑女》的全球成功证明了这些吊诡在其他文化中也一直很重要。同《淑女伊芙》一样,《窈窕淑女》与《卖花女》探索了现代女性一个重要的维度。 【3】更能代表创造性艺术家的是米洛斯·福尔曼(Miklos Forman)的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1984)中的莫扎特。新婚的莫扎特夫妻贫困潦倒,岳母骂莫扎特是饭桶,违背了好好照顾她女儿的誓言。这个激动的女人怒形于色,声音高亢。莫扎特盯着她,竖着耳朵,一言不发。我们看了前面几场戏,对莫扎特很是同情:岳母盘算着把作曲家当作光鲜的婚姻战利品纳入囊中。莫扎特的生命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我们原本随着一个饱受婚姻不公的天才的视角品尝世味,但很快发现,这在那场戏中微乎其微。这场戏没有被任何评论打断,而是变为充斥莫扎特脑海的作曲过程。他听着岳母撒泼,但那声音成了《魔笛》(The Magic Flute)中夜后咏叹调怀恨在心的花腔女高音。我们讶异、欢喜,这就是莫扎特默默屈就岳母时发生的事情。对婚姻问题的心理分析也许并不着调——事实上,这对于欣赏咏叹调的音乐内涵很重要,但莫扎特无疑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创作素材,然后超越了它们。

电影哲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欧文??辛格(Irving Singer, 1925-2015),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其电影著作有《电影哲学:爱与神话》《现实的转化:电影的内涵与技术》《三位电影哲学家:希区柯克、威尔斯、雷诺阿》《电影哲学家:反思英格玛·伯格曼的创造力》。 译者简介:张侃侃,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现任教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主要从事电影理论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