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数字断联
¥47.6¥68.0从未央宫到洛阳宫:两汉魏晋宫禁制度考论
¥65.0¥89.0教授与年轻人
¥53.1¥69.0制造宠物:支配与感情
¥44.5¥78.0明流道场——摩尼教的地方化与闽地民间宗教
¥52.8¥88.0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90710
- 条形码:9787544790710 ; 978-7-5447-9071-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继“一个人的老后”系列,上野千鹤子再推全新重磅力作,全面展现日本新养老、护理情况,详细分析不同养老方式利弊; 直面老龄化社会难题,击退 “孤独死”恐慌; 独居者老后只能去养老院或者医院吗?安乐死、尊严死是一种正义吗?患上认知障碍症的老人能居家养老吗? 日文版上市一年,加印14次,发行24万册;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精装) 内容简介
不想在养老院、也不想在医院,而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以自己的方式迎来*后的时光——这恐怕是很多人对自己晚年的期许了。 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中,上野千鹤子通过对医疗、看护、护理等新情况的全面调研,分享自己为晚年生活所做的准备,带给读者“一个人在家带着尊严离世可以实现”的信心。在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独居人口逐渐增多的当下,上野千鹤子的观察和心得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精装) 目录
第 1 章 “独自一人”不可以吗? 1
“独居者”的数量正在以惊人速度增加 3
数据显示:“晚年的时候,独居者是*幸福的” 7
老两口家庭的生活满意度是*低的 12
独居者既不觉得寂寞也不觉得不安 18
“称心如意的老年生活”需要三个条件 23
第 2 章 对死亡的忌讳已经消失 29
“大规模去世的社会”已经到来 31
死亡的临床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34
从“在医院去世”转向“在家中去世” 39
老人病情突变时应该拨打急救电话吗? 43
让子女扛起他们力所能及的负担 49
第 3 章 已经不需要养老机构了 53
我不想去养老机构的原因 55
服务型老年公寓好吗? 59
该把日本列岛搞成“收容所列岛”吗? 64
临终关怀的成本:医院>养老院>居家 67
“在家独自临终”需要花多少钱? 73
第 4 章 “孤独死”并不可怕 81
如果你害怕自己“孤独死”后才被发现,那我想对
你说…… 83
“孤独死”的定义是什么? 87
在守护与监视之间 92
死的时候需要有见证人在场吗? 97
临终见证情结 103
我希望推广“在家独自临终 ? 上野千鹤子” 107
第 5 章 患上认知障碍症要怎么办? 111
社会上充斥着容易引起恐慌的言论 113
“新橙子计划”是“毒橙子” 116
你选择被关起来,还是选择吃药? 119
寻求“避难所”的家人 123
独居的认知障碍症患者心情好的原因 125
第 6 章:迈向一个患上认知障碍症以后依然美好的社会 129
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患上认知障碍症 131
患有认知障碍症的独居老人真的不能居家养老吗? 133
患上认知障碍症是自作自受吗? 138
社区的作用是“排斥”还是“包容”? 143
认知障碍症患者是怎么想怎么感受的—当事人
现身说法 149
应该委托谁来做“成年人的监护人”? 153
以“大家将来都会患上认知障碍症”为前提 158
第 7 章 死亡可以自主决定吗? 161
“自主决定”停止透析事件 163
生前预嘱有必要吗? 167
关于安乐死的争论 170
“一个人如果没有用,就不配活着吗?” 174
“人生会议”的陷阱 177
你可以一直犹豫到*后 182
追求安乐死的社会,是临终关怀医疗不发达的社会 186
第 8 章 护理保险危矣! 191
独居者可以居家临终吗? 193
护理保险是一个“被虐待的孩子” 195
走向“护理社会化” 197
护理保险的预期效果 209
护理保险的非预期效果 215
不许护理保险开倒车! 224
后记 233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精装) 节选
第 1 章 “独自一人”不可以吗? “独居者”的数量正在以惊人速度增加 一个老人只不过是独居而已,便有些人说三道四:“他好可怜啊!”“他一定很孤独吧!”而我写作《独居者的晚年》的动机,正是想对那些人说:“不用你们多管闲事!” 独居者—别人眼中的“人生输家”,从人口学来看肯定属于少数派。因此,我完全没想到我为少数派所写的书,会被多数派的已婚女性阅读,并成为畅销书。之后,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独居者的数量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了。 2000 年,护理保险刚实施的时候,有 49.1% 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住在一起,但在此后大约 20 年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 30.9%。(内阁府,2017 年)2007 年我出版《独居者的晚年》的时候,独居的老人所占的比例为 15.7%, 但到了 2019 年,这个比例已经激增到 27%。而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妻的比例是 33%,加上独居的老人,比例就超过一半了。考虑到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妻将来可能因为一方去世或者离婚而变成独居老人,那么,在不远的将来,独居老人的比例应该会超过一半吧! 虽然这种趋势我早就预料到了,但其变化速度之快还是超过了我的预期。一个主要的变化是,当夫妻双方有一方去世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一个人住,而不会跟子女合户居住。有个孩子害怕被人指责他让妈妈一个人住,就询问他妈妈:“妈妈,你要不要跟我一起住?”这种询问,我在《独居者的晚年》一书中将它称作“恶魔的耳语”。现如今,会说出这种“恶魔的耳语”的孩子已经没有了,而且接受这种邀请的父母也变少了。父母和孩子分户居住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父母和孩子已经达成共识:分户居住能让父母幸福,子女也幸福。而我认为,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老人独居的偏见已经消失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独居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真的试一下独居生活的话,甚至会觉得竟然挺不错的。 其实,那些独居经验丰富的老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了,只不过在这个“家庭万岁”的社会里,他们不敢大声说出来而已。不仅如此,当已婚女性因丧偶或离婚陆续回到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时,也会发现一个人其实也挺不错。对于那些变回“单身贵族”的朋友,不管是因为丧偶还是离婚,我都会对他们说“欢迎回归!”。因为和别人组成家庭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一旦过了该阶段,大家都一样,都会变成独居者。或早或晚,每个人都要回到独自一人的状态。 尽管如此,这个社会上还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书,警告我们不要独自一人生活,仿佛那是某种必须根除的邪恶。藤森克彦的《单身激增社会的冲击》(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0 年)一书的腰封上写着“带你走近‘没有人情味的社会’的真实景象”,以及“‘孤独死’早已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种令人惊恐的、近似威胁的话语。山口道弘的《“没有人情味”的护理》(现代书馆,2012 年)一书,书名直截了当,副书名“单身老龄社会的衰老、孤立、贫困”更给人一种三者会相伴而来的感觉。山口之后还写了《记录:当独居者需要护理时》(现代书馆,2019年)一书,副标题直接发问:“独自一人居家养老真的没问题吗?!”这种问法会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独居者老后要么去机构,要么去医院。而这本书的腰封上则是三连问:“我独自一人,不行吗?我没有亲人,不行吗?我一个人也想居家临终,不行吗?”虽然用的是反问语气,但这也恰恰说明,长久以来,孤独一直被视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对于这种三连问,我的主张是:“当然可以!完全没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这种主张被藤森接受了,他的下一本书《单身激增社会的希望》(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7 年),标题不再是“冲击”,而变成了“希望”,在书的后记里,他也提到了“‘独居者的晚年’研讨会”。目前,单身户的增加已经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既然如此,比起哀叹和警告,积极地去思考应对之策才是要紧事。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过去一说到“单身老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一幅“好可怜!”“好惨啊!”的景象,但现在,大家已经用“独居者”来称呼单身老人,而且也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是“独居者”。能有这样的变化,我觉得功劳簿上应该有我的名字!嘻嘻…… 数据显示:“晚年的时候,独居者是*幸福的” 我邂逅了一本可以证明如上观点的书 —辻川觉志《晚年一个人生活是幸福的》(水曜社,2014 年)。看到这本书时我已经写完《独居者的临终》(2015 年)了,当时我就觉得:“糟了,好后悔啊!我应该早一点看到的!”可惜为时已晚。 不过,如果我在自己的书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的话,应该会让人觉得我是硬着头皮写出来的。因为我在自己的书中能够断言的,充其量也就是“晚年一个人生活并不是一种不幸”这一类的观点。但是,辻川医生在他的书中用数据说话,论证了“一个人生活*幸福”,让人无法反驳。辻川医生在大阪开了一家耳鼻喉科诊所。2013 年,他向居住在大阪门真市的 6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将近 500 份问卷调查,收到了 460 份回复。调查结果显示,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 虽然社会上有所谓的“幸福度”调查,但其实“幸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通过询问“你幸福吗?”所获得的回答,比较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便有了一个替代性的指标——“生活满意度”。辻川医生采用的也是这一指标。和他一样,为方便起见,我将用“生活满意度”代替“幸福度”。 众所周知,在大规模的调查当中,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是低于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的。那是因为独居老人的贫困率往往更高,而且有被社会孤立的倾向。但是,辻川医生的调查对象是住在大城市近郊的中产老人。耳鼻喉科的就诊者一般是老人和小孩,而到辻川诊所就诊的是那种能自行前来的相对健康的老人。据说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子女,但选择自己一个人居住。应该说,这样的一些案例(数据)十分难得,因为它们很容易被大规模的调查数据遮蔽。 政府所做的调查统计,采用的是“二选一”的统计方法,即默认老人要么是独居,要么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然后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但是,辻川医生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统计法。他把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情况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和一人同住、和两人同住、和三四人(及以上)同住,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和一人同住,也就是二人户的情况下,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是*低的。而当和两人同住,也就是三人户的情况下,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上升。当和三四人(及以上)同住,也就是多代同堂的情况下,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继续上升,但是也只达到和一人独居差不多的水平。 所谓“二人户”,指的是老两口自己住的家庭,或者单亲父母与一个子女住在一起的家庭。老两口自己住的时间,又被称作“空巢”期,这是一个充满危机的阶段,子女已经长大,夫妻二人丧失了目标,每天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俗话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思维冲突激烈的老两口,其生活满意度之低是不难想象的。这种情况,老两口之间如果有一个缓冲地带的话,应该会好很多。比如,他们有的是和子女住在一起,而有的是养只宠物,通过宠物来交谈。因此,不难理解,当家庭成员在一人独居基础上增加两个人,也就是成为三人户的时候,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会略有上升。 当住在一起的家人增加三个人,变成多代同堂的时候,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可以和一人独居的水平相媲美。政府推荐的就是三代同堂,甚至考虑过想要给三代同堂的家庭提供资金补助,供他们建房子用。当然,我丝毫不认为提出这种政策的政治家本身就是三代同堂。*显而易见的是,天皇一家绝对不会三代人住在一起。 那么,为什么多代同堂的生活满意度会这么高呢?这可能是人们的观念使然,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日本的老人,还是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晚年才幸福”。不过,辻川医生的结论是,独居老人的满意度可以和三代同堂的老人的满意度匹敌。 辻川医生的调查结果还发现了更为有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体力会逐渐下降,身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即使健康状况开始恶化,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也不太会降低”。其实,别人虽然关心你会不会疼,有什么痛苦,但这终归是隔靴搔痒,无法真正体会你的疼痛,所以,你就算说出来也没什么用。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独居的老人应该早就看透,也做好了思想准备,知道反正有什么病痛也只能自己承受,没什么好对人言说的。即便是独居老人,也有些人曾结婚生子,只不过子女不在身边。根据辻川医生的调查,有孩子的独居老人和没有孩子的独居老人,在生活满意度上完全没有差别。啊!谢天谢地!要知道,在日本社会,我们总是被吓唬说,如果不生小孩的话,晚年会有多么多么凄惨!但现在,老人和子女分户居住早已司空见惯,而且很多老人到后面反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对于“有没有子女,生活满意度都不会变化”这一结果,我是能够理解的。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精装)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日本著名社会学学者、女性主义学者。1948年生于日本富山县,1977年获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WAN理事长、立命馆大学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代表作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近代家庭的形成与终结》《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9.7¥14.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