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作者:吴怡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8.3(7.0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1160230
  • 条形码:9787551160230 ; 978-7-5511-6023-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本书特色

这是孔子的学易心得 读《系辞传》,顺大势,成大事。 不读《系辞传》,无以了解孔子之伟大; 不读《系辞传》,无以了解《易经》之深邃。 通过《系辞传》,孔子把《易经》中 阴阳刚柔、相感相应的宇宙观, 转变成一种精神的、德性的生命哲学, 建立起一套开物成务的实用哲学, 一种居安思危、穷则思变的人生智慧。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内容简介

《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本书通过对《系辞传》的逐句讲解,使我们看到,《易经》卦爻辞背后的天道,并更进一步,把天道转为人道,使六十四卦成为六十四种德性的修养。可以说,《系辞传》建立了一套与天人之道及人性修养相融的《易经》的儒家哲学。读过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孔子思想的高远和深广。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目录

导读 孔子与《易经》1

系辞上传/25

**章/26

第二章/46

第三章/55

第四章/62

第五章/80

第六章/96

第七章/103

第八章/112

第九章/126

第十章/134

第十一章/147

第十二章/167/


系辞下传/183

**章/184

第二章/197

第三章/210

第四章/212

第五章/215

第六章/238

第七章/243

第八章/252

第九章/257

第十章/262

第十一章/265

第十二章/268


系辞下传/183

**章/184

第二章/197

第三章/210

第四章/212

第五章/215

第六章/238

第七章/243

第八章/252

第九章/257

第十章/262

第十一章/265

第十二章/268

说卦/279

**章/281

第二章/284

第三章/288

第四章/292

第五章/293

第六章/296

第七章/298

第八章/299

第九章/300

第十章/301

第十一章/302

第十二章/303

第十三章/304

第十四章/306

第十五章/308

第十六章/310

第十七章/311

第十八章/312


系辞下传/315


杂卦/327


展开全部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节选

**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新 解 在大陆开易学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每提“天尊地卑”,必说这是封建思想。近代也有许多学者批评说,这是汉代及其后的学者把尊卑这种封建思想放到了《易经》里头。 实际上,“天尊地卑”是讲乾坤定位的——乾指天道,坤指地道。地道之卑,跟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卑是不一样的,高下对应的是位置的高低,而不是封建等级观念。 为什么要从天地转到乾坤呢?我们从自然界的角度观察天地,天是高高在上的,地是实际在下的,我们很少把天地之间的交流放在一起看,但天地变成乾坤之后就不一样了,乾指往上升的阳气。比如乾卦,乾卦的气是往上的,从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到上爻,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阳气一直向上。并且,乾的阳刚之气要先通到地,与地气相合才往上。所以论乾坤的话,一定要讲交流,而讲天地的时候,大家就不会想到交流,只想到实际的天在上、地在下。 “天尊地卑”指的是,天高地下,乾坤之气交流。为什么讲尊卑?是把天地这个外在价值变成了人生价值,一旦跟我们的人生发生关系,这就变成价值观念了。乾坤一气,乾是纯阳之气,坤是纯阴之气,由天地而讲到乾坤,就把好像看不见却互相交流着的——头顶的天跟脚下的地结合在一起了。这一结合很重要,是把天地间变成了一个气化的世界,而这个气化的世界就跟我们有关了。如乾卦的六根阳爻和坤卦的六根阴爻就跟我们在社会上设身处事的行动有关。“天尊地卑”中的“尊卑”两个字就把天地给人生化了,只凭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看见“转化”的作用,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特质。 看到“卑”字,我们常常想到的是卑微。其实,“卑”正是要提示我们:人是要处在卑的位置上。人为什么要敬天、尊天?一个人如果不敬天、不尊天,就会目中无人、目高一切。“卑”是自以为卑,自处于卑位。人要站在地上,不要站在天上。由天地的尊卑转到乾坤之后,接着马上说“卑高以陈”。为什么不讲“高卑以陈”?理由很简单,我们现在是以人来讲天地,当然要以人去定位。“陈”是指陈列,“卑”就是**爻初始的地方,所以从人站着的地方看上去是“卑高以陈”。那么是什么在陈列呢?是一个卦的六根爻。我们画卦的时候,是从*下面那根爻画起,一直往上,“卑高以陈”,即六根爻从下往高处陈列。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里的“贵贱”不是指封建思想中的贵贱,而是讲爻位的贵贱、爻位的高低。换句话说,“贱”指*下面的爻,“贵”指*上面的爻,“贵贱”是指一个卦的结构,而不是价值好坏的评判。“位”,很显然是指爻位。 “尊”“卑”“贵”“贱”,从字面看起来,会感觉“卑”与“贱”的字义不好,但是我们要了解《系辞传》作者的语言。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在强调,一个人先要把自己放在“贱”的位置、低的位置,去做一些琐琐碎碎的事,然后才会有机会发展。 《易经》谦卦强调“卑以自牧”,相反地,如果你现在就自视甚高,把自己放在“高”的位置,以后就没有机会发展了。就像孔子强调的“好学近乎知”,好学就是先要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而不耻下问。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知、有能,很了不起,那你就不能发展了。人要往下看,去法地,法地以后才能效天。所以坤卦的定义实际上就是“顺”,顺天。坤怎么顺天?尊天、敬天,这样才能顺天。如果你不尊天、不敬天,就不会向上发展了。 讲了乾坤之后,就要讲道;讲了道之后,就要讲气。所以讲乾坤一定会讲人生,就是由天地转到乾坤,这是《易经》的高明之处。《系辞传》在卷首就已经把原则、原理告诉你了,它不是去发明天文学、地理学,它只是把外在的原理放在这里。我们不要一直赞美《易经》如何如何伟大,结果讲了半天也不知道它究竟伟大在哪里。 这前四句,“乾坤”以后,一个是“定”一个是“位”。讲贵贱,实际上就是讲爻。一讲到乾,我们就会想到乾卦六个爻;一讲到坤,我们则会想到坤卦的六个爻。这样,“乾坤”的六个爻,就把天道、地道变成了人道,讲“位”就是讲人道了。由天地转乾坤,这是一气,由乾坤再往下转,就到了六个爻。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意思是乾动坤静各有其常性,因此在卦爻中阳爻的刚性和阴爻的柔性,也就判然清楚了。西方哲学讲“动静”,无论是讲形而上也好,讨论宇宙也好,始终是两个问题,即时、空。西方哲学讲了两千年,时、空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呢?是时动空静吗?我看并没有解决! 什么是动?什么是静?我们通常的**反应是:动就是动,不动就是静。但由天地乾坤讲到动静,是要讲人生问题的。“动静有常”的“常”指常理,一定的定理、一定的常度。“动静有常”是说,动也好静也好,都自有它规定的道理。那么动静是怎样的“常”法?我们抓不住外在的动静,《易经》的高明是在把动静变成了阳爻和阴爻。这一变,我们在爻上就有位,就可以抓住了。是故,“动静有常”的“常性”,到了卦里面就是刚柔,刚是阳爻、柔是阴爻。“刚柔断矣”,即刚柔已分,分出了阳爻和阴爻。 佛学讲要超脱动静,所以佛性的“性”是不动不静,涅槃是无所从来。但《易经》不从佛学那方面走,《易经》跟人生有关,所以把动静固定下来变成刚柔,再把刚柔具象出来变成阳爻、阴爻。阳爻、阴爻我们可以抓得住,甚至我们也可以占卜出来。我们把握住了阳爻、阴爻,就是控制了自己的动静,控制了自己的动静就把握住了乾坤变化,然后再把它抛开去,进入到现象世界——这是中国哲学的高明处。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两句话我想了很久,虽然作了注解,但一直还是不满意。起先,我一板一眼地从学术上“以经注经”,把《易经·系辞传》里所有的“方”字找出来,得出两种意思:一是方正,譬如“直方大”;另一是方向、方位。我们先从这两种意思来解析“方以类聚”。就方向来讲,同一方向,所有的类聚在一起,即所有喜欢走这一条路子的人都是同一方向。譬如同样是研究科学的,大家都走科学的路子,搞文学的走文学的路子,这个倒是讲得通。“物以群分”也简单,就是科学的分类——鱼跟鱼、走兽跟走兽、飞鸟跟飞鸟。但为什么“吉凶生矣”呢?由于小人和君子的价值趋向是不同方向的,所以*后君子吉、小人凶吗?这样解释虽勉强可以说得通,但我自己对此说法并不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如果说“物以群分”,那游鱼跟游鱼同游,飞禽跟飞禽齐飞,为何会“吉凶生矣”?难道有谁规定了游鱼一定凶、飞禽必然吉吗?“物以群分”,如果是按生物学来分类的话,这怎么会跟吉凶发生关系? *近我有了另外一个解释。《系辞上传》:“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意思是蓍草是外显光明的占卜用具,精神是圆的、无所不通的,每个卦摆在那里,对事情的判断一卦就有一判。我认为这里的“方”,就是讲卦的“方以类聚”,因为每一个卦都是在讲一种事情的“类”,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人事的分类。 “物以群分”又怎么讲?《系辞下传》:“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所以“物”是讲爻之“物以群分”。“方”是讲卦;“物”是讲爻,阳爻是阳物,阴爻是阴物,有了卦爻,然后有吉凶;“群”实际上就是爻位。如此就形成一个系统,由天地讲到乾坤、气,接着由动静讲到刚柔,由刚柔讲到卦、爻,然后才是吉凶。把外在的天地,由乾坤一转,就变到人事上来了,这是《易经》的一套方法,有一个旋乾转坤的作用包含在里面,而且其中把宇宙论、形而上学、人生哲学都包括进去了。《易经》中所有的吉凶就是讲卦爻的变化,也都显露在卦爻的变化之中。 “在天成象”,有些学者注解为日月星辰。我认为 “在天成象”除了指日月星辰之外,也包含了四时的变动。“在地成形”指山川地形地貌等的变化。有了天上的“象”,有了地下的“形”,就有变化,这两句话总结了之前的天地、乾坤、卦爻,*后落到变化上。 此处,我们要注意“变”与“化”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变化”。“变”与“化”有什么差别?“变”是指物质的变,即生老病死之变、四季更迭之变,而“化”是指精神向上的升华。“变”,也许是被动改变的,如由生到死的自然规律没有办法改变,而“化”却是可以把这个变化掉,即转变它的意义。“化”是一个功夫的智慧,“变”是一个四时的现象。所以庄子讲“化”,有“物化”“神化”。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 作者简介

吴怡,1939年出生,浙江青田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毕业于中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及研究所主任,台大、师大、清华、东海等大学兼任教授,美国加州整体学研究院终身荣誉教授,教授中国哲学史、老庄哲学、禅学研究、易经哲学、儒家经典、以及中国整体生命哲学与心理学、以及禅宗碧岩录等。著有:《中国哲学史话》《老子新说》《庄子新说》《易经新说》《易经应该这样用》《中国哲学术语讲稿》《整体生命心理学》《中国哲学发展史》《系辞新说》等近三十部中文著作,以及Chinese Philosophical Terms(《中国哲学关键词》),The Book of Lao Tzu(《老子翻译》),The Mind of Chinese Chan(Zen)(《禅心》),The Book of Changes and Virtues of I Ching(《易经与易德》)等英文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