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67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4.0(7.0折) 定价  ¥2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版权信息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1. 假如引入现象学的观点,一门科学会如何发生转变?现象学之父胡塞尔展示了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关联、现象学心理学与超越论现象学的异同,提出了作为生活世界前身的经验世界概念。现象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透过现象学心理学而展现新的可能性。 2. 现象学的心理学衔接了超越论现象学和经验科学,它被呈现为现象学,但又基于自然的态度;与超越论现象学有所不同,但又对其有入门引导作用;有别于经验研究,又与经验科学分享自然态度的共同基础。胡塞尔本人将现象学心理学不仅看作经验心理学的方法论,也看作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基础。 3. 本书同时收入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合作编写的《大英百科全书》现象学条目,以及其进一步的版本《阿姆斯特丹讲稿》。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内容简介

在胡塞尔看来,近代心理学一味仿效物理学模式,难以真正找到自己的研究起点。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应是指出心理活动的本质,即意向性。现象学心理学是一门根据意向性概念展开的学问,经现象学心理学还原,阐明各种心理经验及对象的基本类型,试图描述在世界中的一般人的心理本质及其经验世界如何构造。现象学的心理学既是超越论现象学的预备,也可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基础。本书同时收入了胡塞尔冬季学期与夏季学期关于意向性心理学的部分讲稿、《大英百科全书》现象学条目以及《阿姆斯特丹讲稿》。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目录

编者引论

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

导 论

1 近代心理学的发展;狄尔泰关键性的批判(解释的与描述的心理学)

2 狄尔泰对于他同时代的人影响有限的原因:其理解的不充分与理论起点所受的限制

3 《逻辑研究》的任务与意义

4 新的心理学之总括性特征

系统部分

5 现象学心理学的范围:跟其他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对自然与精神概念的质疑

6 回到前科学经验世界以及经验活动的必要性,在经验活动当中,前科学的经验世界是被给予的(经验的一致性)

7 顾及经验世界的科学区分??科学的系统脉络建立在经验世界的结构脉络之中;一个作为 普全世界结构的科学以及那些把经验对象的个别形态当作主题的具体科学??空洞的视域的意义

8 作为先天科学的普遍世界结构的科学

9 本质直观作为掌握先天性的真正方法

10 直觉普遍化与观念化的方法作为获得一般世界普遍结构的工具,从经验世界出发(“自然的世界概念”)??世界科学划分的可能性以及精神科学之意涵的建立

11 自然世界概念的科学之标示,与康德的经验概念有所区隔的经验概念??空间与时间作为世界的*普遍结构

12 从个别经验出发的必要性,在此经验中被动综合形成统一性

13 关于独立与非独立的真实物的研究??根据因果性确定真实的整体

14 世界中的真实物之次序

15 标示经验世界的心理生理真实物??相较于心灵而言具备比较高自主性的身体

16 出现在经验世界中的精神性之形态??文化物的特性,文化物的存在是透过主体相关性而被确定的

17 化约到作为完全只是真实特性的基底之纯粹实在??对于非真实的文化意义之排除

18 在自然科学家的态度中主体与客体的对比

19 在己的真正世界本身作为必要的假定

20 在交互主体的一致性中可证实的客观性??正常与不正常

21 心灵的阶段性构成

22 作为因果性质的稳定实体之物理实在概念

23 作为归纳的物理因果性??心理交织性的特质

24 心灵的统一性

25 普遍自然科学的理念??自然主义偏见的危险

26 将在世界中的主体性当作客观的主题

27 困难所在:透过排除主体性而构成的客观科学但所有主体性自身属于世界

28 执行朝向主体性的反思目光??在反思执态中关于物理之物的感知

29 感知场域——感知空间

30 空间的原现前

31 感性——作为对意向作用而言的材料的感性素材

32 作为对象的自我被给予模式的觉察性的被给予者

33 客观的时间性与流程的时间性

34 内在与超越的区分,感知中的实项与非实项??作为非实项之极的客体

35 底基的极以及特质的极??空洞意向性的积极意义

36 感知的意向对象

37 作为揭示内在性方法的现象学还原

38 从外部感知出发进入纯粹主体性

39 就感知者自身而言的感知分析

40 时间性的问题:当下化——持存以及前摄(感知的设定性与拟设定性的改变及其对于实践生活的意义)

41 朝向于所思态度中的对象极之反思与朝向作为对象极之基础的自我极的反思??自我极的普全综合??作为主动与习性之极的自我

42 原创建与后创建的自我??在信念的贯彻中自我的同一性??自我的独特性在其基于信念而来的决断中表现出来

43 作为单子之主体的整体 单子的静态与发生研究??从孤立的单子到单子全体之过渡

44 现象学心理学既是心理的自然研究也是对于人格及相关科学的基础

45 回顾性的自我省思

补 编

文 章

大英百科全书条目

**份手稿

I.作为“纯粹”心理学的心理学现象学

II.相对于心理学现象学的超越论现象学

第二份手稿

导论:现象学理念回溯意识

I.纯粹心理学的理念

II.现象学心理学和超越论现象学

“现象学”*终版本(1927)

I.纯粹心理学,其经验领域、方法与作用

II.现象学心理学和超越论现象学;

III.超越论现象学和绝对建立起来的作为普遍科学的哲学

阿姆斯特丹讲稿:现象学心理学

I.纯粹现象学心理学其经验场域、方法与功能

II.现象学心理学与超越论问题

附 录

附录I (关于§1):

附录II (关于§2):

附录III (关于§2):

附录IV (关于§3):

附录 V (关于§5):

附录 VI (关于§11):

附录 VII (关于§§15,36):

附录 VIII (关于§15):

附录IX (关于§16):

附录 X (关于§§16,28):

附录 XI (关于§24):

附录 XII (关于§§24,40,41):

附录 XIII (关于§25):

附录 XIV (关于§28):

附录 XV (关于§28):

附录 XVI (关于§34):

附录 XVII (关于§36):

附录 XVIII (关于§37):

附录 XIX (关于§37):

附录 XX (关于§37):

附录 XXI (关于§37):

附录 XXII (关于§37):

附录 XXIII (关于§40):

附录 XXIV (关于§41):

附录 XXV (关于§§41,43):

附录 XXVI (关于§43):

附录 XXVII (关于§44):

附录 XXVIII (关于§45):

附录 XXIX (关 于 第 278 页):

附录 XXX (关于第296页):

附录 XXXI (关于《阿姆斯特丹讲稿》):

附录 XXXII (关于《阿姆斯特丹讲稿》):


展开全部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节选

  《胡塞尔文集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  但人们在此必须注意,该自我并非世间人(Mensch),虽然我习惯这么说,但这在自然态度以及空间的统觉中“我,这个人”如同每一个空间对象,这个被我认定为我的身体的身体,也是我的表象之整体,我是作为所有这些我的体验的纯粹自我,并且对于这个自我而言,那个经验整体的身体乃被构造着。  但这个纯粹自我并非一个死板的同一极——康德明显地已经对此有所认识,就在他将自我称为先验统觉之时。  当自我是在体验的流动中并因此而有其生命之时,它是带有情感与行动的自我,一方面因为它在这些作为意向性的意向中操作,也就是朝向着其意向的对象性并与它们周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被这些对象性所刺激,被它们所触动朝它们靠近,因它们而采取行动。只要他是这样,它便是“清醒的”并且在其中特别是对于这个或那个对象,又在不同的方式底下“清醒着”。但他有可能是迟钝的、昏睡的自我。这是说:不论是内在或超越他都没有自我凸显,一切都是无所区别的相互交错着。则自我自身也正是在其方式底下并非突出的自我极,意即它并非在变换着的自我功能中的运作极,被特殊的情感所影响并僵硬地朝向他靠近,则随着移动并在当下的注意中以及回应着自我活动。那个带有其特质的睡着了的自我当然只能从清醒着的自我并透过一个特殊的回顾性的反思而自我揭示。仔细看的话,睡眠只有在与清醒相关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可言并带着醒过来的潜在性。  让我去看自我的活动。作为清醒的自我乃是操作着特殊意义下的活动。例如:我感知地觉察到,我“观察”它,我回忆着过去,掌握它,操作观察性的当下化,我阐明对象,我将它规定为具有隶属于它的基底,我将他关联于其他对象,进行比较与区分,我将之评价为美的或丑的,我想它是别的和更美好的,我希望它就是别的,“我可以”把它设想为别的,渴望并实现它。我在这般纯粹内在可证明的事件中总是在此——并非作为空洞的字眼而是作为一个直接可证明的中间点,作为一个极。  每一个活动都具有一个从自我极而来的特质,并非被动产生,而是在特殊主动的方式中从它产生出来的。但每一个这样的本我我思都是连接着下列的预设,先前自我被触发,这是说,先前一个被动的意向性,在此意向性中自我还没有主动权,已经在己地构造了一个对象,从它出发那个自我极被触发并导致行动。另一方面,每一个行动都好比是从自我所带出来的,由自我所产生,于是那些被动的体验都马上隶属于一个体验,而这个体验又融入相同的体验之流。  但这会导致对象世界的丰富化,一旦这个对象世界被构造起来,便可以一再的影响自我并触发新的行动,借此总是有新特定被自我产生的对象自我构成并嵌入自我的周遭世界。也就是说,自我并非仅仅只是被动地注意到被给予者,而且他也不只是感知的自我而已。而是如当他构造了相同性,就在他标示性而规定性地进行连接时,他便构造了对象性的关系、事态、性质的状态、关系状态;同样有着价值状态、实践状态、行动、为目的服务的手段,等等。这样的对象性也有着它们的原初被给予方式,将会在一个字面比较宽广而*宽广的意义下被感知。但他们的原初性是基于任何一个被动的前给予性并从自我活动的行动而来的原初性。对自我而言只有作为从自我的动作产生而来且已产生者,它才是在那儿。一旦在那儿,它便保持其形态而成为一个某物,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一个目光朝向中回到它上面去,事后我总是可以带着感受回顾它,对它进行再次的当下化,将它对象性地同一化,将它与相关的行动衔接起来并可以在其他状况底下加以处置。  ……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精)/胡塞尔文集 作者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曾任教于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与弗莱堡大学。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等。 译者简介: 游淙祺,德国波鸿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哲学,要怎么说》《社会世界与文化差异》《胡塞尔与世间意识》等,译有胡塞尔《现象学的心理学》、舒茨《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