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军官与间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85189
- 条形码:9787520185189 ; 978-7-5201-8518-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军官与间谍 本书特色
※荣获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 ※荣获美国图书馆巴黎图书奖 ※荣获伊恩·弗莱明钢匕首奖 ※荣获英国国家图书奖之年度通俗小说 ※入选《卫报》《地铁报》《独立报》《泰晤士报》《新政治家》《每日邮报》《星期日邮报》《苏格兰人报》《苏格兰周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哈里斯坚信,小说家可以看到史学家看不到的真相……的确,他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觉、听觉和嗅觉上的享受,是历史学家力所不能及的……这是一部增见识、技巧纯熟、可读性极强的佳作。 ——《旗帜晚报》 令人为德雷福斯事件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一事件加剧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痛苦的分裂,*终导致其于1940 年解体。 ——安德鲁·阿多尼斯,《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这部关于德雷福斯事件的作品,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真相和小说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小说在左拉的《我控诉!》中达到高潮,这是有史以来对新闻自由*振奋人心的辩护。 ——莎拉·桑德斯,《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一次约翰??巴肯式的冒险。真相被剥丝抽茧般一点点揭开,每一步的节奏都恰到好处。真实案件里的材料也被写进小说中,读来叫人心中酸楚不已。特别是德雷福斯本人的笔迹,使读者不禁感到被囚禁的他像是堕落的文明社会中永不泯灭的、幽灵般的良知。通过对皮卡尔.佳的人物刻画,《军官与间谍》的故事徐徐展开。 ——克里斯托贝尔??肯特,《卫报》 恰如其分地提醒了人们,难应付的旁观者和自由的媒体是不可或缺的。 ——迈克尔·高夫,《每日邮报》年度图书 危机和悬念盘根错节,在紧张的叙事中娓娓道来。 ——彼得·坎普,《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这部小说使哈里斯接替了约翰·勒卡雷的位置,成为一位把文件、碎纸片和艰苦情报工作的细节编织成故事的大师。 ——《每日野兽》 一个顶.的讲故事大师……这个故事在我们时代引起了震耳欲聋的回响。但聪明如哈里斯,他不会满足于此。他心无旁骛地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操控着他笔下的角色——傻瓜和无赖、士兵和间谍、狡猾的笔迹鉴定专家和谨慎的情妇,直到取得极致的效果。 ——《星期日邮报》 德雷福斯事件被罗伯特·哈里斯精彩地重现了……这部作品讲述了间谍之间的钩心斗角、难以取悦的政府高官,以及他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1895 年的政界像现今的那样暗流涌动……当时,真正的主题是间谍与情报界和政界之间更广泛的、互相操纵的关系……随着故事的展开,哈里斯为我们展示了大量的间谍技术——窃听,笔迹分析,伪造文书,等等。 ——《时代周刊》 通过乔治·皮卡尔上校的视角,哈里斯这部引人入胜的悬疑小说重现了1895 年的德雷福斯事件。……在法国那个反犹情绪盛行的时代,皮卡尔却坚持认为身为犹太人的德雷福斯是无辜的,这让他招惹到了危险而又强大的敌人。对读者来说,那些以历史上著名事件为题材的小说的情节走向往往很容易预测。但通过描述皮卡尔在间谍工作和调查方面的训练、他未经批准的调查以及他为使德雷福斯案重审而实施的复杂计划,哈里斯慢慢地展开了这个故事,使人读来并不会因提前得知结局而感到乏味。 ——克里斯汀·特兰
军官与间谍 内容简介
在1895年的巴黎,“间谍”德雷福斯被判犯有叛国罪,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剥夺军衔,并要被终身监禁在魔鬼岛。 心怀壮志的军官乔治·皮卡尔是见证者之一,也像绝大多数法国人那样坚信身为犹太人的德雷福斯罪有应得。但在被提拔为反间谍处负责人后,皮卡尔发现有证据表明,法国军队中依然有一个间谍在兴风作浪。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使恶毒的谎言浮出水面,并不可避免地牵涉政府和军队高层,皮卡尔不得不开始质疑德雷福斯案的真相并与或明或暗的势力展开争斗,而他对国家及自身的坚定信念也随之动摇…… 罗伯特再现了这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吸引世界目光的惊天丑闻,讲述了一个有关秘密法庭、失控的情报机构以及一个举报人命运的精彩纷呈的故事,再次向我们展示了靠前畅销书作家的生花妙笔。
军官与间谍 目录
全文目录
作者按/1
主要出场人物/2
**部分
1参见部长/3
2升职/21
3新官上任/34
4监视/49
5我的工作/67
6新线索/85
7秘密调查/101
8意外/123
9巴塞尔之行/147
10笔迹/168
11梅西埃的指示/189
12D文件/218
13面见长官们/229
14长官们的反应/252
15沙皇来访/269
第二部分
16从突尼斯到法国/299
17风雨再起/325
18接受审问/341
19“我控诉”/366
20审判左拉/388
21决斗/411
22身在监狱/433
23复审德雷福斯案/448
24悄悄的胜利/465
尾声
25再见德雷福斯/489
致谢/492
军官与间谍 节选
**部分 1 参见部长 “皮卡尔少校参见陆军部长……” 圣多米尼克大街上,值勤的哨兵从玻璃隔间里走出来,打开了大门。在呼啸的风雪中,我小跑着穿过前院。当我跑进布列讷酒店温暖的大堂时,共和国卫队的一位上尉,一个相貌堂堂的年轻人,站起来向我敬礼。我更加急切地重复了一遍:“皮卡尔少校参见陆军部长!” 我跟在上尉身后,我们脚步整齐地踏上部长宅邸的黑白大理石地面,走上旋转楼梯,经过路易十四的银盔甲和那幅腐朽庸俗的帝国时期艺术品——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终,我们到达了二楼,在一扇俯视着地面的窗户旁停下。上尉去通报来访,我独自站在窗户旁,凝视着窗外罕见的美丽景色:在冬日的晨光中,眼前这个市中心的花园被白雪覆盖,四周一片寂静。就连陆军部里的黄色灯光,透过朦胧的树林看去,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梅西埃将军在等您了,少校。” 部长办公室十分宽敞,四面都是华丽的鸭蛋青色镶板墙,还有一个延伸出去的双阳台,阳台下就是被白雪覆盖的草坪。房间里有两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身着黑色制服,站在那用火炉烤着自己的小腿肚——这是陆军部*资深的两位军官。其中一位是拉乌尔·勒穆顿·德·布瓦代弗尔将军,总参谋长,精通俄语,一手促成了我们与俄国的新合作。他在俄国宫廷里待得太久,自己都开始长得像一个胡子拉碴的俄国公爵了。另外一位六十来岁的,正是布瓦代弗尔将军的上司——陆军部长奥古斯特·梅西埃。 我走到地毯中间,向他们敬礼。 梅西埃布满皱纹的脸总是毫无表情,看起来怪异极了,活像套着个皮革面具。我有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幻觉,总觉得有另一个人正从这面具的底下,透过梅西埃的眼睛看着我。梅西埃轻轻地说:“嗯,看来没用多少时间,皮卡尔少校。什么时候结束的?” “半小时之前,将军。” “那么,真的都结束了?” 我点头。“结束了。” 接着,汇报开始。 “过来壁炉这里。”部长命令道。他说得非常小声——这是他的一个习惯。他指着一张镀金的椅子。“把那张椅子搬过来坐。把外套脱了。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我们说说。”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的边缘上,等着我开口:他上半身向前倾着,双手紧握,小臂搭在膝盖上。根据惯例,他不能出席今早的仪式。现在的他,就像是一个导演没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剧目登上舞台一样,急不可耐地想知道更多细节——听听别人的想法和观察,好在眼前重现那场景。 “首先,告诉我,群众的情绪如何?” “要我说,他们……很期待。” 我告诉他们,今天早上,天蒙蒙亮,我就从我的公寓出发,走去军事学院。街道上当时还风平浪静,甚至比平日里还安静点, 因为今天是周六——“犹太人的安息日。”梅西埃打断了我,脸上还挂着一丝淡淡的冷笑。其实,虽然我没有提,但当我走过冷冷清清的布瓦西埃街和特罗卡德罗大街时,我不禁怀疑部长的这一出精心策划的“好戏”是不是要遭遇滑铁卢了。不过,当我走到阿尔玛桥时,我惊讶地发现黑压压的人群正如潮水般涌过桥面,跨过昏暗的塞纳河河面,往军事学院的方向移动。我这才明白过来:部长心里清楚得很,他早就知道,就算再冷,人们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看热闹的机会。 我跟着人群,一起向南穿过塞纳河,走过博斯凯大街。街边的木板人行道装不下如此庞大的队伍,不断有人被挤到大马路上。这队伍让我想起了赛马场边的观众——和他们一样,这些人们正在期待着,酝酿着一场无阶级的狂欢。报纸小贩们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推销着今天的晨报。路边的小摊上烤着板栗,空气中香气弥漫。 走到这条街的尽头,我离开人群,穿过十字路口,往军事学院走去。一年之前,我还是这里的地形学教授。涌动的人群从我身边经过,往丰特努瓦广场上指定的集会地点移动。天渐渐亮了,军事学院里,鼓声、军号声、马蹄声、咒骂声、口令声、靴子发出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驻扎在巴黎的九个步兵团都接到命令,每个团需要派出两个连来参加今天的仪式,命令还指定其中一个是老兵连,一个是新兵连——梅西埃认为,趁这个机会,可以好好地给新兵们上一节思想道德课。就当我穿过一条条富丽堂皇的走廊,踏进莫尔朗练兵场时,在那铺满冰碴子的泥地上,几千名士兵已经集合完毕了。 那天之前,我从没参加过这种当众判决,也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特殊的氛围。但那天早上,军事学院的气氛完美地吻合了我的想象。宽阔的莫尔朗练兵场给这出好戏提供了合适的舞台。远处,围栏后,在半圆形的丰特努瓦广场上,人们被拦在一列身着黑色制服的警察身后,人头攒动,议论纷纷。人群挤得连一根针都插不下了,有人站在长椅、马车、公共汽车上,有人坐在树梢上,有一个人甚至还爬到了普法战争纪念碑上。 梅西埃一饮而尽手中的酒,问我:“那你估计,总共有多少人到场?” “警察局说绝对有两万人。” “真的吗?”部长看上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惊讶,“你知道吗,我本来想把仪式办在隆尚马场,那里的赛道可以容纳五万人。” 布瓦代弗尔谄媚地说:“部长,依我看,就算是隆尚马场也会被挤满的。” 话虽如此,两万人在我看来已经足够了。人群发出的窃窃私语声让人听来心里发毛,这群人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虽然暂时蛰伏不动,但随时都有可能凶相毕露。快到八点时,一队骑兵护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顺着人群的前沿小跑而过时,人群突然骚动了起来。原来,透过骑兵队伍,可以隐约瞥见一辆四匹马拉着的囚车。在铺天盖地的倒彩声中,护卫队放慢脚步。只见一扇大门敞开,伴随着鹅卵石路面上的一阵脆响,囚车被押送进了军事学院。 我目送着囚车驶入内院,直到它从我的视野中消失。就在这时,旁边有个男声响起:“瞧啊,皮卡尔少校。从前罗马人以残害基督徒为乐,现在这些基督徒又以残害犹太人为乐。我想,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这人裹着大衣,竖着衣领,脖子上绕着一条灰色围巾,帽檐低低地遮住眼睛。我先认出了他的声音,接着,又认出了他那不受控制般颤抖的身体。 我向他敬了一礼。“桑德尔上校。” 桑德尔问:“你一会儿站在哪看?” “我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那你可以过来,跟我和我的手下们一起。” “荣幸之至。不过,我还得先确保一切按照部长的指令正常运行。” “那么,你完成你的任务以后,可以来那边找我们。”他用颤抖的手指着莫尔朗练兵场的另一头说,“在那看得很清楚。” 我的任务!我回过头看了看他,不确定他这样说是不是在讽刺我。跟他分开后,我一路走到部队办公室门口。那个囚犯正被关押在里面,由共和国卫队的勒布朗-雷诺上尉负责看守。我并没有进去,因为不想再看到那个罪人。就在短短两年前,他还是我的学生,我在这栋楼里给他上过课。而现在,我对他已经无话可说,也毫不关心。我甚至希望从来没有他这么个人,希望他赶紧消失,从巴黎,从法国,从整个欧洲消失。一个骑兵帮我把勒布朗-雷诺叫了出来。这是一个身材高大、面部红润、长着一张马脸的年轻人,不像个军官,倒像个警察。他走出房门来,向我报告道:“那个卖国贼很紧张,却又不露声色。我觉得他应该不会惹出什么事来。我们已经把他衣服上的线弄松了,他的剑也被提前处理过,现在一用力就会从中间断掉。一切都万无一失。万一他试图开口说话,达拉斯将军就会发信号,让乐队开始演奏来盖过他的声音。” 梅西埃若有所思地问:“要演奏什么样的曲子才能盖过一个人的声音?” 布瓦代弗尔试探道:“或许水手号子可以,部长?” “不错。”梅西埃小心地斟酌道。虽然嘴上赞同,但他脸上没有一丝笑意——他很少笑。他又转过身来问我:“这么说,你和桑德尔那群人一起看了整场仪式。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我不知该如何作答——毕竟,桑德尔可是个上校,军衔在我之上。我小心翼翼地答道:“是一群敬业、爱国的军人。他们奉献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认可。” 这是个很好的答案。好到我今后的人生——和我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都因此而颠覆。但无论如何,听了我的回答,梅西埃,抑或是面具下那个真正的梅西埃,用探究的眼神打量着我,好像是在确认这是不是我的真心话。然后,他赞同地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皮卡尔。法兰西亏欠他们太多了。”
军官与间谍 作者简介
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英国小说家、皇家文学会会员,现居于英国西伯克郡。著有多部畅销小说,被翻译成37种语言。处女作《祖国》常被与马丁.克鲁兹.史密斯的《高尔基公园》及奥威尔的名作《一九八四》相比,代表作品包括《影子写手》《军官与间谍》《秘密会议》《慕尼黑》,以及广受赞誉的“西塞罗三部曲”(《最高权力》《权谋之业》《独裁者》)等。其中,《军官与间谍》为他赢得了包括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在内的四项大奖,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我控诉》便改编自这部作品。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