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作者:吴付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02638
  • 条形码:9787300302638 ; 978-7-300-3026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发展创新予以探索;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学术交流平台。本书是第4辑.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目录

专稿
再论道德资本的合理性

访谈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广义理解与中国伦理学的未来——访中山大学李萍教授

立论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定位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理论自觉

述史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东欧的发展
“点燃海洋”:阿尔都塞思想与革命后的古巴

域外
卢卡奇论道德(两篇)
美德伦理与道德教育
法律与美德

书评
道德与社会:马克思为什么批判道德——评魏传光教授《马克思道德理论与现实》

稿约

来稿体例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节选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李萍:罗国杰先生是我的恩师,是我学习、研究伦理学的领路人。正如前言,我选择攻读伦理学的一个理由是我认为道德教育可以从伦理学的理论,尤其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找到丰富的理论资源。另一个理由则在于,先生本身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道德典范,他是一位真正言行一致、严于律己的道德导师。我想这也是我们学界所公认的。我以为,教师是社会职业中承载特殊要求和较高道德期待的一种职业,特别是道德教育,如果我们所教的不是所想的,那就是“说教”,或者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即口是而行非,就是虚伪的说教。这属于不道德的道德教育,它已异化了教育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蕴含着一种更高的人格追求。这种人格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而这种更高的追求与日常生活之间,我在先生身上看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他一直倡导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伦理学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的过程中,学界对“集体主义”被异化和反异化的反思与讨论此起彼伏,先生的立场始终是坚定的。他关于“集体主义”的伦理取向内含了两个重要的联结点:一是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联结,即先生关于“集体主义”的认知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真实集体与虚假集体的区分基础上的;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结,即先生关于“集体主义”的理解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关系本位或整体主义道德观批判性继承之基础上的。所以不是僵化的结论,而是开放的、求真求善的。  所谓个体本位,我认为应该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层意义上的区分。本体论意义上,真实的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真实集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本质上都是集体中的个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也只有在社会集体当中人才有可能作为人而生存下去,因此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排斥这个意义上的个体本位。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接受价值论意义上的个体本位。先生的著作中对这一区分的认识是十分清晰的。他据此进一步转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能近取譬、推己及人的价值观与道德取向,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维度中吸取了整体主义的合理内核,由此来理解我们的伦理关系。在理论上,区分两种本位的意旨十分重要。就传统而言,我们的文化逻辑强调先有“关系”,后有“关系项”,即个体是在关系中被定位的。反之,西方文化逻辑更强调个人优先于“关系”。如果将两种文化逻辑放在同一个求证点上,都各有不可解释或违背人性的片面性;如果将之放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两个不同的意义上求证,其实两者是可以找到相得益彰的合题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本身也是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及其基本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我们所在的社会现实的,任何道德都是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甚至是意识形态中*重要的、与人的生活*密切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伦理生活和道德观念。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的道德的选择,往大里说应该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选择,是能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选择。我从师从先生读博士开始,直至先生离开的20多年间,每次去北京都争取抽空去看看他,有时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我都没落下。每次向先生汇报学习、工作情况,他都特别关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正在发生什么,想了解现在的青年有什么想法、矛盾和困惑,而现在的德育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等等。  先生非常关切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现实发展,关切青年主体成长的内在需要和教育的导向。我清晰地记得,1996年4月29日,先生亲笔给我写了一封5页纸的长信,在谈及如何完成我的博士论文《现代道德教育论》时,先生说:“要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并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提出有见地的看法。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许多问题从发展上看都会在其他地方发生,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望能多加考虑。”师从先生学习、成长的那些时光,让我感受到一个真正具有崇高道德、高贵人格的教育家,一个开明、知行合一的学者,是如何自处和承担社会责任的。  ……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作者简介

  吴付来,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当代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版《义命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等二十多部著作、教材,发表《儒墨经权论之比较》《义命论的逻辑发展及其现代意义》等论文近四十篇,主持或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委托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十余项,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