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吕文亮

作者:吕文亮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6(5.7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吕文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79266
  • 条形码:9787568079266 ; 978-7-5680-792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吕文亮 本书特色

荆楚医学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其蕴藏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系统梳理荆楚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和总结荆楚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以及荆楚地域特色的医学体系、学术发展流派,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助力荆楚文化发扬光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并填补了荆楚中医药系统研究的空白。

吕文亮 内容简介

本项目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本书详细介绍荆楚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教学、科研实践精华。包括: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医论医话、医案精选、创新成果等内容。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挖掘湖北地域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等,不仅有利于促进湖北地域中医学术、科研、临床发展,还能为祖国中医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丛书的出版以一种形式表达出荆楚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充分领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中医传承和创新工作,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吕文亮 目录

医家传略1



一、业医心得,医学三境界6



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8



三、学识渊博,医道初成9



四、为国育才,承续发展10

学术特色13



一、汇通寒温,深研温病创新识15



二、精研湿热,成绩斐然22



三、运用温病方,擅治脾胃病26



四、创新疫病理论,提升干预能力27

著作简介31



一、《脾胃病证治精要》33



二、《叶天士经典医案赏析》35



三、《王孟英经典医案赏析》38

医论医话41



一、医学心悟43



(一) 学好中医的几点体会43



(二) 如何理解与学好温病学?——对温病学研究层面的思考

44



(三) 论膏方48



(四) 论四时温病与气象医学的关系49



(五) 外感热病学术流派述评51



(六) 浅谈庞安时在温病学上的成就55



(七) 从温疫学说角度浅析“非典”57



(八) 关于温病方证理论的体系59



(九) 浅析温病方证理论的临床应用62



(十) 运用温病方证对应原则治疗脾胃病的思路64



(十一) 温病方证举例之一:辛凉法——桑杏汤68



(十二) 温病方证举例之二:辛凉甘润治燥法——清燥救肺汤68



(十三) 温病方证举例之三:清营透热转气法——清营汤69



(十四) 温病方证举例之四:甘寒滋阴生津法——沙参麦冬汤70



(十五) 温病方证举例之五:分消走泄法——温胆汤71



(十六) 温病方证举例之六:和解湿热法——蒿芩清胆汤72



(十七) 温病方证举例之七:化痰祛瘀通络法——薛生白加减

三甲散72



(十八) 温病方证举例之八:清热化浊解毒法——甘露消毒丹73



(十九) 湿热性质疑难病治法述要75



(二十) 营分证内涵及清营汤运用规律辨识78



二、中医之道80



(一) 温病湿热理论的学术传承与临床应用80



(二) 对中医疫病理论创新与构建防疫体系的思考85



(三) 挖掘温病理论,创新中医急症思维92



(四) 挖掘温病理论,创新风温肺热病临床诊疗思维94



(五) 基于脾胃学说防治肿瘤的几点思考97



(六) 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中医防治恶性肿瘤的思考100



(七) 新时代中医药面临的机遇与时代使命103



(八) 黄冈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107



(九)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112



三、中医药高等教育心悟115



(一)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再思考115



(二) 对高校院(系)一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117



(三) “温病学”课程教学原则探析120



(四) 对重编《温病学》教材的设想122



(五) 温病学三式法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124



(六) 探析儒家文化对培养中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126



(七)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特色办学的实践与

探讨130



(八) 高职中医类专业人才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136



(九)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改革实践141



(十) 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路径思考146



(十一) 对面向未来的现代医学体系的思考152



(十二) 国际交流合作在中医药大学的职能定位与实践路径155



(十三)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159



(十四) “新医科”建设理念下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163

医案精选169



一、脾胃肝胆系病证171



医案1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71



医案2王氏连朴饮合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72



医案3逍遥散合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73



医案4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74



医案5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胃痞175



医案6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胃痞176



医案7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177



医案8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178



医案9从肝辨治脾胃病179



医案10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180



医案11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胃痞180



医案12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呃逆181



医案13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183



医案14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83



医案15沙参麦冬汤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84



医案16王氏连朴饮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胃脘痛185



医案17干姜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186



医案18王氏连朴饮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胃脘痛187



医案19三仁汤加减治疗泄泻188



医案20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9



医案21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90



医案22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便秘192



医案23温阳法治疗便秘193



医案24补中益气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泄泻193



医案25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口中异味194



医案26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口臭195



医案27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口中异味196



医案28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胁痛197



医案29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198



医案30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双下肢水肿200



二、肺系病证201



医案1三子养亲汤合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干咳201



医案2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咳嗽202



医案3定喘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咳嗽203



医案4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咳嗽204



三、心系病证205



医案1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205



医案2生脉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206



医案3生脉散合归脾汤、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207



医案4柏子养心丸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208



医案5四君子汤合王氏连朴饮、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209



医案6柏子养心丸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210



医案7生脉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失眠211



医案8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212



医案9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失眠213



医案10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失眠213



四、肾系病证214



医案1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淋证、虚劳214



医案2附桂八味丸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肾结石、头晕

215



医案3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热淋216



五、气血津液病证217



医案1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汗症217



医案2黄连温胆汤合肾气丸加减治疗汗症218



医案3清热化湿养阴生津法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219



医案4三仁汤加减治疗虚劳220



医案5归脾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虚劳221



医案6当归地黄汤合翘荷汤治疗发热223



医案7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发热224



医案8柴胡温胆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治疗汗症225



医案9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消渴225



医案10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发热226



医案11三仁汤加减治疗汗证227



六、肢体经络病证228



医案1补阳还五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痹证228



医案2归脾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痹证229



医案3附桂八味丸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痿病230



医案4独活寄生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痹证231



医案5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痹证232



医案6三仁汤加减治疗痛风233



医案7地黄饮子合四妙散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34



医案8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尾骶部疼痛235



医案9温经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36



医案10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全身酸痛237



医案11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关节炎238



医案12羌活胜湿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痹证238



医案13宣痹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39



医案14补阳还五汤合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眩晕颤证240



七、皮肤外科病证241



医案1王氏连朴饮加减治疗脱发241



医案2三仁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243



医案3甘露消毒丹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疹244



医案4银翘散加减治疗紫癜245



医案5宣痹汤加减治疗皮肌炎246



医案6银翘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247



医案7桑菊饮加减治疗痤疮248



医案8银翘散加减治疗痤疮249



医案9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痤疮249



医案10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痤疮250



医案11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痤疮251



医案12补中益气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脱肛252



八、妇科病证253



医案1附桂八味丸合完带汤加减治疗月经愆期253



医案2柴枳败酱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恶露不净254



医案3柴枳败酱汤加减治疗带下病255



九、儿科病证256



医案1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256



医案2温胆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257



医案3桑菊饮合二陈汤治疗小儿肺炎258



十、耳鼻喉病证259



医案1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259



医案2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鼻炎260



医案3逍遥散加减治疗鼻渊261



医案4逍遥散加减治疗头痛262

创新成果263



一、诠释温病湿热学说的本义265



二、湿热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266



三、建立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规范辨证体系272



四、研究湿热治法、探讨共性规律282



(一) 传承经典,融合新知282



(二) 清热化湿法研究取得成果,揭示了“湿热分治”的科学内涵

283

大事记285

参考文献289

展开全部

吕文亮 节选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非常重要,没有传承,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只有不断实践、创新,才能发展,并得以很好地传承。因此,要加强中医药文献整理和学术流派的研究,以及地方名医学术经验的整理与发掘工作。近些年来,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医药文献与学术流派是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教育以及临床发展的重要基础,系统梳理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中医药学术思想精华,总结历代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尤其是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体系、学术流派和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指示的具体举措。在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可做,值得大家重视。 中医学术流派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积淀、传承、演变并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公认度,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学术流派特别是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作为中医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承发展的关键。湖北省(荆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文化积淀深厚,药物资源丰富,历代名医辈出,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和规律。 荆楚医学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是荆楚医药学研究的开端。到了商周时期,荆楚医学开始发展,出现了具有个别性、自发性的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这一点从先秦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前期积累为战国到两汉时期医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医书竹简包括《脉书》《引书》。从内容可以看出,其出现的时间早于《黄帝内经》。毫无疑问,这些著作为《黄帝内经》的成书做出了贡献。晋唐到宋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荆楚医学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王叔和、庞安时为代表的名医大家。王叔和精于脉学,整理编次了《伤寒论》,庞安时提出寒温分治,两人对《伤寒论》都深有研究。明清时期是荆楚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临床大家万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此外,还有本草学家刘若金、“戒毒神医”杨际泰、内科名家梁学孟、制药名家叶文机以及他开设的知名药店“叶开泰”。近现代,荆楚地域更是名医辈出,有倡导扶阳的王和安,有内科名家蒋玉伯、张梦侬、熊魁梧,有与哈荔田有“南黄北哈”之称的妇科名家黄绳武,有伤寒名家李培生、洪子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当代的名医名家,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仅推动了荆楚地域中医学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荆楚地域医家的学术思想以及临证经验进行研究既有必要,也有可为。 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文献,勾勒出从汉水流域至长江中段荆楚医学从源到流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从东汉末年到明清的荆楚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延续至今,一代代中医名家学术相承赓续,不断地传承与创新,特别是通过对当代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的挖掘,系统而深刻地梳理出荆楚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亦是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贡献,也为全国各地中医流派整理、发掘研究做出了示范。 本丛书适合中医医史学、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临床及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者阅读。 书将付梓,先睹为快,不揣粗简,乐而为序。

吕文亮 作者简介

长江学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温病领域专家。多年来,潜心研究湿热病证治规律,理论上提出“脾胃湿热论”、“湿热致瘀论”等学术见解,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重大感染性疾病方面有深入研究。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编写著作多本。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参与国家973子课题4项。其中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的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清热化湿治法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获首届湖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