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粮食经济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263667
- 条形码:9787030263667 ; 978-7-03-02636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粮食经济学 内容简介
加入WTO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设置问题,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完善;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
粮食经济学 目录
前言
**篇 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章 绪论 1
**节 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国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 1
二、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
第三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性质 7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运用 7
二、粮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9
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粮食供给与需求的一般原理
**节 粮食的特征 11
一、粮食具有战略性 11
二、粮食具有风险性 11
三、粮食具有一般商品性 12
四、粮食具有外部公益性 12
第二节 粮食需求的一般原理 13
一、粮食需求的定义 13
二、粮食需求的一般规律 13
三、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 15
第三节 粮食供给的一般原理 19
一、粮食供给的是义 19
二、粮食供给的一般规律 19
三、粮食供给的影响因素 21
四、粮食生产与规模经济 25
思考题 26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粮食市场的一般均衡 27
**节 粮食市场的功能及作用 27
一、市场与粮食市场的含义 27
二、粮食市场的特征 28
三、粮食市场的分类 29
四、粮食市场的功能 30
五、粮食市场的作用 32
第二节 粮食市场的一般均衡 34
一、均衡价格形成 34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35
三、蛛网模型 37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简单运用 39
思考题 40
参考文献 40
第二篇 粮合供给
第四章 粮食生产 41
**节 粮食生产的基本知识概况 41
一、粮食生产方式的含义及类型 41
二、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 42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 43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 43
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 44
三、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45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48
一、商品粮基地的含义及特征 48
二、商品粮基地的作用 49
三、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 50
第四节 世界粮食生产 52
一、世界粮食生产基本格局 52
二、世界粮食生产及品种波动 53
三、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趋势 54
思考题 55
参考文献 55
第五章 粮食储备 57
**节 粮食储备含义及功能 57
一、粮食储备的含义 57
二、粮食储备的功能 58
三、粮食储备的目标 5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59
一、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60
二、粮食储备制度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62
三、粮食储备制度改革 63
第三节 国外粮食储备简介 64
一、美国的粮食储备 64
二、澳大利亚的粮食储备 65
三、日本的粮食储备 66
思考题 67
参考文献 67
第六章 粮食进口贸易 68
**节 世界粮食进口贸易概述 68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68
二、粮食进口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69
三、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 69
四、世界粮食进口贸易发展概况 70
第二节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发展 71
一、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 72
二、加人WTO前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 74
三、加人WTO后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 75
第三节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及安全性 77
一、我国粮食进口的理论规模和安全线 77
二、我国粮食进口的安全性分析 79
三、采取适宜的粮食进口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81
思考题 81
参考文献 82
第三篇 粮食需求
第七章 粮食消费 83
**节 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及消费变化 83
一、粮食消费的概念及基本构成 83
二、我国粮食消费变化 84
三、世界粮食消费变化 86
第二节 饲料粮发展与粮食消费 89
一、饲料粮消费发展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90
二、饲料粮消费的发展趋势 92
第三节 生物质能发展与粮食消费 92
一、生物质能的内涵 93
二、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 94
三、近年国外生物质能发展 96
四、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未来发展趋势 97
思考题 97
参考文献 97
第八章 粮食出口贸易 99
**节 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概述 99
一、粮食出口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99
二、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格局 9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出口贸易发展 102
一、我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变化及面临的风险 102
二、加人WTO前我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 105
三、加人WTO后我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 105
第二节 我国粮食比较优势与竞争力 107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107
二、我国粮食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110
思考题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四篇 粮食市场
第九章 粮食价格 115
**节 我国粮食价格体系及发展变化 115
一、粮食价格形成 115
二、粮食价格体系 116
三、我国粮食价格的历史演变 118
第二节 我国粮食成本和价格比较分析 118
一、粮食成本的概念 118
二、粮食成本的构成 119
三、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和成本的比较 122
第三节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影响 124
一、粮食价格波动的表现和特征 124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解释 126
三、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 128
四、防止粮食价格过度波动的对策 129
思考题 130
参考文献 130
第十章 粮食供求形势 132
**节 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 132
一、近年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变化 132
二、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及品种变化 134
第二节 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 136
一、不同类型国家粮食供给的特征 136
二、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变化 137
第三节 粮食安全 138
一、粮食安全的演变及内涵 138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 140
三、《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有关粮食安全指标规定 143
四、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判断 144
思考题 145
参考文献 145
第十一章 粮食流通 147
**节 粮食流通的相关概念 147
一、粮食流通的含义 147
二、粮食流通产业内涵 148
三、粮食流通体制内涵 150
第二节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演变 151
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历史沿革 151
二、粮食流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革 155
第三节 一些国家粮食流通经验与启示 156
一、美国、日本粮食流通简介 156
二、主要国家及地区粮食流通经验及启示 161
思考题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二章 粮食市场建设 168
**节 我国粮食市场的主体 168
一、农户、粮食经纪人和粮食合作经济组织 168
二、企业 169
三、政府 16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市场的类型 170
一、粮食市场的主要类型 170
二、粮食初级市场 170
三、粮食批发市场 171
四、粮食期贷市场 172
第三节 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175
一、我国粮食市场体系演变及现状 175
二、我国粮食市场体革建设存在的问题 181
三、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对策 182
思考题 185
参考文献 185
第五篇 粮食宏观调控与粮食政策
第十三章 粮食宏观调控 186
**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目标及作用 186
一、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 186
二、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 187
三、粮食宏观调控运行机制 188
四、粮食宏观调控的作用 188
第二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手段 189
一、粮食宏观调控的财政手段 189
二、粮食宏观调控的金融手段 190
三、粮食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191
四、粮食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192
五、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工具) 192
第三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措施 193
一、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 193
二、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原则 194
三、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处理的关系 195
四、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实践 196
五、加强我国宏观调控的措施 197
思考题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十四章 粮食政策 201
**节 我国粮食政策目标及挑战 201
一、粮食政策内涵 201
二、粮食政策种类 202
三、粮食政策目标及选择 20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政策调整 206
一、**次调整(1979-1989年) 206
二、第二次调整(1990-1993年) 207
三、第三次调整(1994-1999年) 208
四、第四次调整(2000年至今) 209
第三节 我国主要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210
一、耕地保护政策 210
二、粮食*低收购价政策 214
三、粮食补贴政策 215
思考题 217
参考文献 217
粮食经济学 节选
**篇 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章 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了解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性质。 粮食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伴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粮食经济的发展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它是适应理论和实践发展需要,从农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部门经济学。本章主要阐述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介绍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后介绍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性质。 **节 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历来被各个国家所重视,但各国重视的程度不同。粮食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它的发展和实践是与一国经济及体制变化的结果相适应的。 一、国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何生产足够的食物,特别是如何解决粮食基本自给的问题,始终是政府决策的头等大事。“食为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理念。1953年,毛泽东严肃地指出:“不能多打粮食,是没有出路的,于国于民都不利。”1957年,毛泽东又进一步强调:“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1983年1月,邓小平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先要增产粮食。2000年要生产多少粮食,人均粮食达到多少斤才算基本过关,这要好好计算。2000年总要做到粮食基本过关,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1996年,针对“谁来养活我国”问题的争论,江泽民指出:“我国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要始终抓得很紧”。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开始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90年代末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农业开始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在这些背景下,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业发展的需求,从科学发展出发,中央一如既往地重视粮食生产。中共中央“十五”计划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充分显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在中央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重视及相关重大决策的出台,主要是由于全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5.12亿t的高峰后,1999~2003年连续5年减产,2003年降到了4.153亿t,成为1990年以来的*低点;2004年国家尽管采取了强农惠农政策,扭转了粮食产量下降的局面,但粮食产量仍然不稳定。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针对这些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的要求,并重点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可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的效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2006年我国又全面启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50亿kg,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kg。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着手开发一批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的粮食后备产区”;同年国家又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等,既表明国家对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又涵盖了国家在粮食产业中的战略谋划和政策支持。 二、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问题,理论界、学术界等相关人士对粮食问题有了一定研究。由于受时代背景的制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粮食经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计划商品经济的指导下,经过广大理论界、学术界相关人士和一些从事粮食工作的实际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建了粮食经济学这门学科,并在实践中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问题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国内对粮食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199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研究粮食安全问题,主要以介绍国外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为主。20世纪90年代,世界观察研究所莱斯特??布朗认为我国未来将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我国粮食短缺会造成全球粮食短缺,使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等。鉴于我国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国际相关组织和研究机构对我国粮食供求及我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等都有专门的研究。尽管布朗的观点有些悲观,但是保障粮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术界主要就布朗的观点进行批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学术界对粮食问题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在对未来粮食安全的预测、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变化、粮食安全内涵及评估指标、粮食自给自足以及粮食贸易状况、粮食供求及结构、粮食流通、粮食安全预警、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安全目标和模式、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等方面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结合粮食安全问题,在粮食流通、粮食市场、粮食价格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出现了多部粮食安全、粮食流通、粮食价格等方面的专著。纵观我国的粮食问题研究,它展示的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各地分支学会及全国农业和粮食大专院校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我国和世界粮食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南京、吉林等地高校编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粮食经济学》、《粮食经济学》、《中国粮食经济》、《粮食经济学概论》等一批专业教材。“七五”期间,列为国家重点出版物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已正式将粮食经济和粮食经济学列为词条,“八五”期间,《中国商业百科全书》已将粮食经济列为专门分支的内容。粮食经济这一部门经济学,已经得到了经济理论界的肯定。 可以说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经济学科处于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粮食经济学处于发展阶段,标志是一系列专业教材的出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粮食经济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粮食经济学的研究体系和框架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粮食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二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内容,从根本上决定着这门学科的基本内涵和体系结构。因而,对研究对象的科学划分和合理确定,十分重要。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先要明确粮食内涵,只有了解粮食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粮食概念及内涵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粮食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规范的学理定义,多采用约定俗成的列举式称谓。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中解释为: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粮食经济与科技大辞典》(丁兆石,1994)中解释为:粮食是各种主食的总称,一般指谷物、豆类和薯类等植物产品。其中,谷物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是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谷物一般是指禾本科的麦、稻、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也包括属于蓼科的荞麦)的籽实;豆类是指大豆、绿豆、蚕豆、小豆等豆科作物的种子;薯类主要指旋花科的甘薯、茄科的马铃薯、大戟科的木薯等生物的块根、块茎以及用其制成的薯干、薯粉等产品。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种族、消费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对粮食内涵有不同的解释。 1.FAO界定的粮食含义 FAO出版的生产年鉴所列的食物(food)产品目录包括八大类106种。这八大类包括:①谷物类;②块根和块茎作物类;③豆类;④油籽、油果和油仁作物;⑤蔬菜和瓜类;⑥糖料作物;⑦水果、浆果;⑧家畜、家禽、畜产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粮食概念是指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粗粮(coarse grain),其中的粗粮又包括玉米、高粱、大麦等。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粮食(grain)概念,在我国通常被译为“世界粮食总产量”(胡岳民,2006)。 2.国外部分国家的粮食内涵 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其粮食概念包括小麦、玉米、高粱、大麦、稻谷、燕麦、黑麦及其他杂粮,纳入政府粮食流通有关法规重点管理的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大麦、稻谷、燕麦、黑麦7种粮食。 法国粮食生产以饲料粮为主,其粮食概念主要指大麦、玉米、小麦3个品种,同时也包括高粱、黑麦和燕麦,薯类不计入粮食。 澳大利亚是小麦和大麦主要生产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粮食总产值中占到50%以上,其粮食概念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谷、高粱和豆类等品种,小麦是唯一纳入联邦法律管辖的粮食作物。 韩国《粮食管理法》(现行法)规定的粮食包括大米、麦类、总统令规定之其他谷物、薯类和以此为原料的粉碎物、粉末、淀粉类。1994年12月31日修订的《粮食管理法施行令》中具体规定《粮食管理法》中“总统令规定之其他谷物、薯类”是指豆类、粟、小米、高粱、高粱米、玉米、荞麦、燕麦、薏苡、马铃薯、番薯。 日本粮食管理法规中规定的粮食包括米谷、大麦、祼麦、小麦、米谷粉、小麦粉、黏米、进口的淀粉及以米谷粉或小麦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面食等,农林水产省大臣指定的以米谷或者米谷粉为主要原料的制成品(聂振邦等,2004)。 3.我国粮食内涵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西周以前,粮食以黍、稷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五谷概念,表明当时粮食品种已定型,主要粮食品种(按地位排序,下同)包括粟、菽(大豆)、黍、稻、小麦、大麦等。秦汉时期粮食品种与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一致,但由于汉代关中地区扩大小麦种植使粮食品种结构有所变化,主要品种包括粟、稻、小麦、大麦、黍、大豆。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南方水稻种植迅速发展,稻麦地位上升,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为稻、粟、麦。宋元时期,双季稻得到推广。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月亮虎
月亮虎
¥20.2¥4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11.6¥30 -
工业现代化――新时代的制造强国之路
¥37.3¥49 -
健身经济
¥49.3¥69 -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专利信息精选(下册)
¥7.8¥19 -
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及教育共富研究
¥49.3¥69